这家体育企业复工第一天就改掉“老本行”,8万套医用物资已运往抗疫一线

这家体育企业复工第一天就改掉“老本行”,8万套医用物资已运往抗疫一线 | 防疫复工进行时

昨日上午,位于温岭市松门镇东南工业区生产车间里,数十名工人穿着白色工作服,坐在一台镜片粘贴流水线前,上料、成型、缝边、包装……经过一系列工序,一个个成型的护目镜“出炉”了。

这家体育企业复工第一天就改掉“老本行”,8万套医用物资已运往抗疫一线 | 防疫复工进行时

这样忙碌的场景,在浙江远景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已经持续半个月了。2月22日,远景公司决定改变生产线,转产医用护目镜和防护面罩。所生产的医用物资被运往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手里,截至目前已经发出8万余套


年产值超3亿企业

24小时开启转产

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对我们公司影响还是蛮大的。”

浙江远景体育用品有限公司行政总监余彪告诉记者,公司原计划2月1日正常上班,但由于疫情拖到了22日才复工,复工到岗率不到四成。去年,远景公司实现产值3.8亿元,还有部分年前订单未完成。

但是就在复工当天,远景公司决定转产支持抗疫,同步研发产品与改造生产线

此时,距离公司复工才不到24小时

这家体育企业复工第一天就改掉“老本行”,8万套医用物资已运往抗疫一线 | 防疫复工进行时


复工不到24小时意味着什么?


说明企业要破解用工难、产业链协同难、物流难,还要打好多个“客场”。做出这个决定并不容易,这意味着人手紧缺的公司要放弃年前的部分订单,并临时抽调130人的团队投入产品的研发与生产。

对此,余彪坦言,主要是考虑到抗疫前线的物资供应依然紧张,特别是医用护目镜,产量小、扩产难,传统工厂生产周期长,而每个护目镜的缺口,都意味着一名医护人员处于病毒的威胁当中。

企业发展离不开国家发展的这片沃土,我也想尽自己的一份力,做一点。”他表示,其次滑雪防护眼镜和医用护目镜的生产原理比较相近,公司相关技术积累逐渐成熟,生产工艺也非常完善,能够从技术上、标准上满足医用行业的需求


政企携手共进

为产品扭紧发条

为确保研发生产的护目镜满足国家对医疗器械的相关要求,公司研发团队一边学习消化国家标准,一边对市场上的护目镜反复分析,政府部门也为其打开绿色通道,为企业办理相关证照提供帮助。此外,体育主管部门也积极践行“三服务”,多次上门为其排忧解难

“例如,转产疫情防控急需物资后,我们也比较关心能享受到哪些优惠政策,市体育局的相关负责人就立刻上门,为我们分析。”余彪回忆道。

在多方的支持下,远景公司上下都铆足了劲。按照平时的进度,经过试产、修改、再试产,模具要40天才能制作完毕。但为了能尽早地支援抗疫前线,这次可谓是全员上阵加班加点,上、下午的工休,可员工没一个放下手中的活,硬生生地抢回了33天,只花了一个礼拜的时间就保质保量地完成了

这家体育企业复工第一天就改掉“老本行”,8万套医用物资已运往抗疫一线 | 防疫复工进行时

医用护目镜和防护面罩投产后,公司在厂区设立了体温检测点、观察室,每个人都建立健康档案,每天早中晚量三次体温,实行封闭式管理并定期消毒

同时,相关部门每天都会到企业,对企业生产车间消毒、人员分散就餐、工人体温监测等疫情防控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在确保企业人员安全的前提下,全力保障护目镜和防护面罩的生产。

记者了解到,现在该公司每天医用护目镜和防护面罩的产量在1万套左右。护目镜采用的是注塑材料,体型轻薄,能很好地适应面部曲线,减少医护人员的负担。目前,该公司所生产的产品将优先满足国内疫区的需求,下一步将试着将产品销售到国外,共同致力于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


原标题:《从复工到改造生产线不到一天,浙江制造与时间赛跑,“浙”家体育企业24小时果断转身》


监制:汤怡虹

见习记者:汤晨阳

通讯员:江文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