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體育企業復工第一天就改掉“老本行”,8萬套醫用物資已運往抗疫一線

這家體育企業復工第一天就改掉“老本行”,8萬套醫用物資已運往抗疫一線 | 防疫復工進行時

昨日上午,位於溫嶺市松門鎮東南工業區生產車間裡,數十名工人穿著白色工作服,坐在一臺鏡片粘貼流水線前,上料、成型、縫邊、包裝……經過一系列工序,一個個成型的護目鏡“出爐”了。

這家體育企業復工第一天就改掉“老本行”,8萬套醫用物資已運往抗疫一線 | 防疫復工進行時

這樣忙碌的場景,在浙江遠景體育用品有限公司已經持續半個月了。2月22日,遠景公司決定改變生產線,轉產醫用護目鏡和防護面罩。所生產的醫用物資被運往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手裡,截至目前已經發出8萬餘套


年產值超3億企業

24小時開啟轉產

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對我們公司影響還是蠻大的。”

浙江遠景體育用品有限公司行政總監餘彪告訴記者,公司原計劃2月1日正常上班,但由於疫情拖到了22日才復工,復工到崗率不到四成。去年,遠景公司實現產值3.8億元,還有部分年前訂單未完成。

但是就在復工當天,遠景公司決定轉產支持抗疫,同步研發產品與改造生產線

此時,距離公司復工才不到24小時

這家體育企業復工第一天就改掉“老本行”,8萬套醫用物資已運往抗疫一線 | 防疫復工進行時


復工不到24小時意味著什麼?


說明企業要破解用工難、產業鏈協同難、物流難,還要打好多個“客場”。做出這個決定並不容易,這意味著人手緊缺的公司要放棄年前的部分訂單,並臨時抽調130人的團隊投入產品的研發與生產。

對此,餘彪坦言,主要是考慮到抗疫前線的物資供應依然緊張,特別是醫用護目鏡,產量小、擴產難,傳統工廠生產週期長,而每個護目鏡的缺口,都意味著一名醫護人員處於病毒的威脅當中。

企業發展離不開國家發展的這片沃土,我也想盡自己的一份力,做一點。”他表示,其次滑雪防護眼鏡和醫用護目鏡的生產原理比較相近,公司相關技術積累逐漸成熟,生產工藝也非常完善,能夠從技術上、標準上滿足醫用行業的需求


政企攜手共進

為產品扭緊發條

為確保研發生產的護目鏡滿足國家對醫療器械的相關要求,公司研發團隊一邊學習消化國家標準,一邊對市場上的護目鏡反覆分析,政府部門也為其打開綠色通道,為企業辦理相關證照提供幫助。此外,體育主管部門也積極踐行“三服務”,多次上門為其排憂解難

“例如,轉產疫情防控急需物資後,我們也比較關心能享受到哪些優惠政策,市體育局的相關負責人就立刻上門,為我們分析。”餘彪回憶道。

在多方的支持下,遠景公司上下都鉚足了勁。按照平時的進度,經過試產、修改、再試產,模具要40天才能製作完畢。但為了能儘早地支援抗疫前線,這次可謂是全員上陣加班加點,上、下午的工休,可員工沒一個放下手中的活,硬生生地搶回了33天,只花了一個禮拜的時間就保質保量地完成了

這家體育企業復工第一天就改掉“老本行”,8萬套醫用物資已運往抗疫一線 | 防疫復工進行時

醫用護目鏡和防護面罩投產後,公司在廠區設立了體溫檢測點、觀察室,每個人都建立健康檔案,每天早中晚量三次體溫,實行封閉式管理並定期消毒

同時,相關部門每天都會到企業,對企業生產車間消毒、人員分散就餐、工人體溫監測等疫情防控措施的落實情況進行檢查,在確保企業人員安全的前提下,全力保障護目鏡和防護面罩的生產。

記者瞭解到,現在該公司每天醫用護目鏡和防護面罩的產量在1萬套左右。護目鏡採用的是注塑材料,體型輕薄,能很好地適應面部曲線,減少醫護人員的負擔。目前,該公司所生產的產品將優先滿足國內疫區的需求,下一步將試著將產品銷售到國外,共同致力於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


原標題:《從復工到改造生產線不到一天,浙江製造與時間賽跑,“浙”家體育企業24小時果斷轉身》


監製:湯怡虹

見習記者:湯晨陽

通訊員:江文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