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瑶奶奶最好的一部电视剧


我记得韩寒以前说过琼瑶,琼瑶的歌词比她的剧写得好。(嗯,那是因为歌词适合高强度抒情,而小说不那么合适)。


琼瑶写言情的技术结构其实很不错,基本上言情小说的帝国就是琼瑶一手打造的,后人只是换汤不还药的学她而已,无非只是把故事背景改的更现代,让女的看起来更独立自住一点,男的更酷一点,故事改一下,其实核心本质还是玛丽苏,故事结构的高潮转折还是琼瑶用过的那套。


琼瑶是个人精,她的写作构架一般来说是这样的:


主题:男人爱女人,爱得天荒地老。

包装:调用唐诗宋词渲染+调用国外的经典作品进行通俗化改编。


双管齐下,前者满足女性观众的心理期待,反正对于多愁善感的女人来说,到一百年岁,还希望有男人来爱她们,后者满足她们审美感觉上朦胧的“美”感和熟悉感,对于70年代80年代的大多数普通女性,这两把刷子已经够够的了。


琼瑶的书名都挺美的,《几度夕阳红》《庭院深深》《一颗红豆》《梅花三弄》,这些大家就很熟啊,都是她调用的唐诗宋词古曲改的。


然后吧,写通俗小说,最好的就是借鉴经典的通俗小说,那是最好的模子,往里套就行,一方面作者省力,一方面观众有熟悉感,熟悉代表着亲切。


从这方面来说,琼瑶是个中老手。


《一帘幽梦》就是中国通俗版的《乱世佳人》,费云帆就是瑞德巴特勒啊,但是琼瑶当然知道那个年代的中国女人既不能做,也不想做辛苦的斯嘉丽,只想不劳而获,天上掉下个优质男来爱我,那么,她就改嘛,就把斯嘉丽改成紫菱这种大家最喜欢做的女主角,明明都没有姐姐好看,但是男一男二都像瞎了眼一样的不喜欢好看的那个,只喜欢普通的。


这就是为我们普通人创福利嘛,你生活中虽然又穷又普通又没有男人要,但是在想象里,你有呀。

所以我来给你创造这个梦。


她的《鬼丈夫》就是这么一个经典作品。


琼瑶奶奶最好的一部电视剧

这本书不是琼瑶原作,是根据电视剧剧本和短篇小说《禁门》改写的,由琼瑶秘书代笔,但是基本可以看做是琼瑶作品,跟电视剧基本一样的。

故事很简单。男主和女主从小指腹为婚,但是男主的父亲意外失手杀了女主的爸爸,女主的寡母孤零带着她在舅舅家寄生,深恨男主全家,而男女主长大了后重逢相爱了,知道了这段恩怨,痛苦不堪,经过很多挫折,才说服女主母亲放下仇恨,成全有情人。


结果,男主的祖母曾经赶走过家里的一个跟她侄儿私通并怀有身孕的丫头,这丫头被赶出去后疯了,生了个女儿,这女儿长大了后回来复仇,放火要烧死男主一家,烧的男主毁容了,男主不愿意再见女主,谎称自己死了,女主最后要抱着灵牌嫁给他,做未亡人,毁了容的男主躲在女主住所附近,默默的守护着她,最后大团圆结局。

这个故事,用我们今天的眼光来看,太老套了,但是大家仔细想想,这里面调动的元素是很多的。


琼瑶奶奶最好的一部电视剧

前半段家族仇恨,《罗密欧与朱丽叶》有没有?

后半段就更多了,《简爱》是不是有点像?毁了容的罗切斯特,疯女人放火!


剧中还有《歌剧魅影》的影子,琼瑶应该借鉴的是1937年的电影《夜半歌声》,男主被毁容了,最后女主瞎了,看不到毁容的心上人了,而琼瑶的笔下,女主角乐梅也夺过刀子欲自残双目,被男主夺下来作罢。


虽然琼瑶写得是通俗小说,但是有致敬经典的意思。


但如果只看到调动元素的成分,那就小看琼瑶了,《鬼丈夫》设定在民国时期,封建迷信的东西破一半留一半的时候,琼瑶作为一个多产作家,对时代的掌握和写“情”的功力和技巧是很成熟的。


女主的母亲反对女主跟男主结婚,一方面是上一代人的恩怨,一方面是时代观念的不同,女主跟男主是自由恋爱的。


“你居然敢跟我比?”她的脸色冷得像一座化不开的冰山,眼底却跳动着愤怒的火焰,语气里满是傲然、鄙夷和不屑:“我同你爹是凭媒妁之言,听父母之命,从小定大定,正式下聘,到大花轿来迎娶,一步步规规矩矩,多幺的慎重其事。洞房花烛,我与你爹才生平第一次见面,婚后相敬如宾,一点一滴的把感情培养起来。哪里像你?学那些戏曲小说里头不正经的浪荡女子,私相授受,暗中偷情!你的心灵已经玷污了,那就如同失节,还大言不惭什幺守身如玉,还敢跟我相提并论?你简直侮辱了我和你爹!”


琼瑶奶奶最好的一部电视剧


但是,母亲的态度在后面又发生了改变:

女主以为男主已死的时候,死也不肯嫁给别人了,她还是要嫁给他:

但他(男主)垂头坐在那儿只是不说话,久久才荒凉而无力的挣出一句:“那就让她抱牌位成亲吧!”

这时候失控的反而是女主的母亲,她太知道做寡妇的滋味了,她不想让女主再做了。


这么一来,母亲这个人物就活了,她坚持她的那一套道德观念,跟女主的爸爸明媒正娶的结婚,老公死后就守寡,但是当她的女儿也即将这样的时候,她不让了。


她之前的那种道德的优越感和骄傲,这时候完全打破了。一个人,真正的过的日子怎样,只有她自己清楚。


只有这样的设定才有这些出彩的细节。


女主抱着灵位,跟男主成亲的地方,写的也很精彩,除了写尽了人物的痴心,还有写作风格上的,以极喜写极悲。


而且抱着灵牌成亲这样的悲惨场景也大致符合时代认知。


琼瑶奶奶最好的一部电视剧


其次,是“面具”这个连贯性道具的使用。


男女主角第一次见面是祭祀狩猎场面,男主带着面具猎杀猎物,这面具出现的合适,符合场景和时代。


琼瑶奶奶最好的一部电视剧


然后呢,男主被火烧毁容了,也带着这个面具。


而女主跟灵牌成亲后,无意中深夜里看到了被毁容的男主,以为是见到了丈夫的亡灵,每天痴痴的等着鬼魂的到来,有一日不巧遇到了,男主撒谎说是他家的老仆人,面具是少爷死之前送的,女主本来因为亡灵不在,而失去寄托,痛苦不已,但是听了这番话,又跟这个老仆人亲近起来了,因为他知道关于她丈夫更多的曾经。


这个地方处理得非常出色,对女主的“痴”表现的极有层次感。


最开始,男主躲的地方,被家里人说有鬼,女主对那个地方充满了好奇,而好奇的原因是因为她思念男主,总想着有一日亡灵会来到跟前,聊解相思之苦。


接着,丫鬟深夜看到了面具之幽灵,吓的要死的时候,女主却充满了雀跃,世上有鬼,她的相思就有了可寄托之处。


再然后,她无意中戳破了亡灵的时候,心里充满了失落,那面具再次发挥了作用,连接了彼此。


他的旧东西,他的旧故人,就是她感兴趣的,就好比《东京爱情故事》里,莉香最后去了完治的家乡,她想看看她爱的完治曾经待过的地方一样。


《鬼丈夫》里这个女主,之所以会对这老仆人有兴趣,就是因为她丈夫的面具在这个人手上,于是她纠缠他,想从他嘴里得到关于丈夫的过去,以及认为这个老人家呆在这鬼气深深的地方,能够通亡灵,让他传话。


“面具”的使用,一方面为故事的继续发展买了下线索,推进了故事线,一方面加强了女主痴情的力度,而且这段故事中,“鬼”这个东西,出现在民国的旧宅子里,多么的符合观众的口味啊。


琼瑶奶奶最好的一部电视剧


而在女主为了这个面具神魂颠倒的时候,男主心里充满了痛苦,一方面怕暴露身份,一方面又有自己的感情需求,想借用老仆人的身份靠近心上人,一方面想短期内安慰女主,不忍见她难过,另一方面又怕她因为有了寄托,而一直不得走出泥潭,没有改嫁的那天。


这样的处理,极符合人的真实心理。


下面摘录的这一段,就可见琼瑶的好文采,强于抒情,也就是韩寒说她的歌词写得好的表现,单独拿出来看,这些话很有诗情画意,但是作为人物对话就很尴尬。


女主问老仆人,男主在阴间过得好不好的时候,男主说~

从你去祭坟哭墓,当场要撞碑殉情,到你了无生趣,一病求死,最后你决心守寡,抱牌位成亲,他全都知道!你在陽间心碎,他在陰间断魂,可是他又无法可想,你说,他怎幺会过得好呢?


洞房花烛夜,你说喜字成双,连绣屏和荷包皮都成对,可是,你形单影只。


你们两个,一是孤魂野鬼,处境可悲,一是葬送青春,处境堪怜,而你的多情又使他牵挂,使他放不下,迟迟不肯转世投胎,重新做人!


男女主角互相酬和的相思句,都以数字连缀,同时切合相思和鬼意,这里依然是致敬经典,仿用的是卓文君的《怨郎诗》,不过改成了纯粹的深情相思。


一月梅花迎风颤,二月风筝线儿断飘零零,三月桃花随水转忽匆匆,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五月石榴如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七月半烧香秉烛问苍天,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重九登高看孤雁,十依栏杆百声叹千言万语说不完。


一片痴心,二地相望,下笔三四字,泪已五六行,但求七夕鹊桥会,八方神明负鸳鸯,九泉底下十徘徊,奈何桥上恨正长肠百折,愁千缕,万般无奈把心伤。


琼瑶奶奶最好的一部电视剧

琼瑶奶奶最好的一部电视剧


从《鬼丈夫》是很明显的能感觉到琼瑶驾驭通俗小说的能力的,没什么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