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心理视角下的《莎菲女士的日记》,接受与拒绝之间的矛盾心态

前言:《莎菲女士的日记》这部小说是现代女作家丁玲的成名作,发表于1928年。丁玲在小说中大胆、真实地揭露人性的欲望,将女性内心的冲动和欲望描写得得淋漓尽致,并且始终将女性处于爱情关系的中心地位,颠覆了男性在封建关系中的主导地位。当时这部作品,轰动了整个文坛。

《莎菲女士日记》由34则日记构成,是女主莎菲灵魂的自白。身患肺病的莎菲为了追寻更高层次的精神自由,渴望那被人理解的爱,毅然离开温暖的家庭,独自来到北京。莎菲渴望真正的爱情,当不懂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的苇弟炙热地爱着自己时,她失望极了,这并不是他想要的爱。凌吉士的出现,她以为真正的爱情降临,为了征服凌吉士,她用了许多“小心计”,如找借口搬到凌吉士住宿附近,让凌吉士补习英语等。逐渐熟悉后,她发现凌吉士好看的外表下藏着一个卑劣的灵魂——他所追求的是金钱、肉欲和享受,这也并不是她理想的爱情。

从这以后,她的内心充满矛盾、痛苦和挣扎。一边对凌吉士情不自禁的爱着,一边被理智阻止着。她也不断地追问,真正的爱到底是什么?最后,她的理智战胜了欲望,在关键时刻推开了凌吉士,决定找一个无人认识的地方,独自度过余生。

很多人看完这部小说,把目光停留在反封建主义、小资产阶级知识女性的苦闷与颓废、女子的叛逆等等,而我看完小说最大的感受,是莎菲的独白说出了很多女孩子的心声。即使已经过去几十年,莎菲面临的困境,何尝不是现如今很多女孩子面临的困境?有人深爱着自己,却不为所动;自己爱了很久的人,某一天突然发现那个人骨子里其实很差劲,我们应该怎么办?

我今天就从女性心理的视角解读一下莎菲在接受和拒绝之间的矛盾心态,这种矛盾由两层结构组成,一是她和苇弟及凌吉士的爱情发展过程,二是整个过程中她对爱情的价值判断。然后,再分析莎菲这种矛盾心态的背后的原因。最后再谈一下,莎菲的挣扎与成长带给我们的启示。

女性心理视角下的《莎菲女士的日记》,接受与拒绝之间的矛盾心态

莎菲与苇弟、凌吉士那剪不断,理还乱的爱恋,接受与拒绝间的矛盾心态。

苇弟炙热地爱着莎菲,对她温柔、体贴、随叫随到,但莎菲接受不了这样的爱,“苇弟, 你就不能换个方法吗?这样是只能反使我不高兴的。”苇弟只知道单纯真挚地爱着莎菲,却从来不曾了解她内心真正的想法和需求。

在莎菲的眼里,苇弟是一个忠厚的老实人。对于苇弟的爱,莎菲时而觉得同情,时而觉得有些内疚,时而又理所当然地接受着他的好。简单来说,苇弟还是不能激起莎菲的欲望。直到凌吉士的出现,“他的颀长的身躯,白嫩的面庞,薄薄的小嘴唇,柔软的头发,都足以闪耀人的眼睛。”凌吉士除了有好看的外表,还有一种说不出,捉不到的丰仪来煽动莎菲的心。

诗人吴桂君关于爱情,曾说过,“喜欢一个人, 始于颜值,陷于才华, 忠于人品,痴于肉体, 迷于声音,醉于深情。”

很多时候,颜值是爱情的敲门砖。一个男人的长相、财富、地位作为优先条件吸引女孩子。在凌吉士出现之前,莎菲对于爱情的幻想和很多女孩子一样,喜欢长得帅的人。

面对一个如此秀色可餐的男人,莎菲再也压抑不住内心的欲望和冲动,这是一个正常女人的正常需求。正如同莎菲说,“我了解我自己,不过是一个女性十足的女人,女人是只把心思放到她要征服的男人们身上。”“我是用一种小儿要糖果的心情在望着那惹人的两个小东西。”

可是,莎菲不愿意为了这些无意识的引诱被凌吉士迷倒。

“他需要的是什么?是金钱,是在客厅中能应酬他买卖中朋友们的年轻太太,是几个穿得很标致的白胖儿子。他的爱情是什么?是拿金钱在妓院中,去挥霍而得来的一时肉感的享受,和坐在软软的沙发上,拥着香喷喷的肉体,嘴抽着烟卷,同朋友们任意谈笑,还把左腿叠压在右膝上;不高兴时,便拉倒,回到家里老婆那里去。”

看到丰仪外表下的凌吉士竟是如此的卑劣和庸俗,她后悔自己与她亲密,认为自己是被一种色的诱惑而堕落,可是又为自己不能完全忘记他而感到懊恼。在拒绝与接受之间,她又陷入了更深的矛盾状态。她不愿折返回去接受苇弟,也不允许自己任性地放纵对凌吉士的欲望。“我是有如此一个美的梦想,这梦想是凌吉士所给我的。然而同时又为他而破灭。”

女性心理视角下的《莎菲女士的日记》,接受与拒绝之间的矛盾心态

莎菲的挣扎、追寻和渴望,是对爱情的理解,对爱情的价值判断。

表面上来看,这部小说似乎是在讲莎菲和苇弟、凌吉士的三角爱情故事。仔细读来就可以发现,无论是莎菲拒绝苇弟,还是她对凌吉士的欲望和失望,都是莎菲对于爱情的理解,是她对爱情的价值的一种判断。

她不停的追问,世人所谓的“爱”,以及我所接受的“爱”到底是什么样子?面对苇弟的爱,她不解苇弟他说他爱我,为什么他只会常常给我一些难过呢?当苇弟得知莎菲喜欢凌吉士,在莎菲面前抱怨“我不喜欢那高个子!那同你好的!”这又让莎菲困惑,这种无味的嫉妒,这种自私的占有,便是所谓爱吗?

莎菲所向往的爱,是一个能够清楚懂得自己心思,了解内心世界的男人,而不是苇弟那样憨厚爱着自己,只会盲目陪伴和关心自己的人。

”那一种温柔的,大方的,坦白而又多情的态度“,正是有了这样的向往,她写了一张”我有病,以后别来扰我“的字条给凌吉士,其实是希望凌吉士来找她,跟她解释,跟她缠绵。结果,凌吉士真的不来了,她又开始后悔,开始思念,她又不懂了。“这是爱吗,也许要爱才具有如此的魔力,不是,为什么一个人的思想会变幻得如此不可测!当我睡去的时候,我看不起美人,但刚从梦里醒来,一揉开睡眼,便又思念那市侩了。”

莎菲之所以一直处于拒绝与接受之间,就是因为苇弟和凌吉士都与她理想的爱情伴侣有所差距。就像她说的“你以为我所希望的是“家庭”吗?我所欢喜的是“金钱”吗?我所骄傲的是“地位”吗?”她并不希望为了结婚而恋爱,也不在乎对方有没有钱,更不稀罕成为所谓的阔太太,她只是单纯地希望对方了解她的精神世界和心理需求。

女性心理视角下的《莎菲女士的日记》,接受与拒绝之间的矛盾心态

莎菲的挣扎与成长,带给我们哪些启示?

纵观莎菲的日记,无处不在充满矛盾心态,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渴望征服与渴望被征服的撕扯,理智与欲望的交织,正经女人与放肆女人的纠结。有人说,莎菲太作,明明有一个爱她的人她不要,却要寻找“不靠谱”的真爱。但我却觉得,这种独立的清醒值得每一个女性学习,在爱情这条道路上不失为一个重要的参考。

①长久的爱情,不光看外表,皮囊之下的灵魂更重要。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不可否认的是,拥有一个好看的外表可以给别人留一个好的第一印象。也有不少人会因为对方有一个帅气或美貌的外表而一见钟情,如同莎菲那样,初见凌吉士就被他帅气的外表迷倒。

曾在一档综艺节目里看到一对情侣,女孩和男孩在一次活动上认识,女孩为男孩帅气的外表所倾倒,后来想尽各种办法把男孩追到手。可是交往一段时间后,女孩发现男孩身上有太多缺点,经常跟其他女孩暧昧,女孩却一次又一次选择原谅。久而久之,女孩觉得这样的感情让她痛苦,最后她也选择离开。

一见钟情固然好,想要钟情一辈子,皮囊之下的灵魂更重要。两个人在一起后,会逐渐了解各自的人生观、价值观,会发现彼此最真实的一面,最初外表所带来的“小鹿乱撞”的感觉会被现实撕得粉碎。如果最后,两人都愿意接受彼此的各种不完美,这样的感情才经得住考验。

女性心理视角下的《莎菲女士的日记》,接受与拒绝之间的矛盾心态

②女孩子要有辨别渣男的能力,还要有离开渣男的勇气。

凌吉士是渣男吗?毫无疑问。他明明有妻室,还在外面拈花惹草甚至找小姐,他表面上是谦谦君子,实际上却追求金钱、肉体的享受,迫切地想要和莎菲发生关系,满眼都是欲望,嘴上却假惺惺地说着“我不会负你的。”这也是最后让莎菲彻底醒悟,要离开他的原因。

《欢乐颂》里面的邱莹莹,面对白主管的追求,毫无招架之力。曲筱绡看到白主管的心思根本不在邱莹莹身上,一眼看穿白主管的渣男本质。生活中慧眼识真的“曲筱绡”很少,无法辨别渣男的“邱莹莹”却很多。

其实,渣男还是有迹可循,比如忽冷忽热,擅长索取,极度自私自利,他的朋友、家人对他的评价等等,都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参考。重要的是,女孩在爱情中也要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自尊自爱,不断提升自我。爱上渣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明知自己爱上了渣男,还在爱里无法自拔。你也明明已经看透了他不爱你的本性,却还是偏执地认为自己离不开他。

女性心理视角下的《莎菲女士的日记》,接受与拒绝之间的矛盾心态

③暧昧比拒绝更残忍。对于不爱之人,要勇敢拒绝,不要暧昧不清。

不喜欢就拒绝,不要暧昧。占用了别人的感情,浪费了别人的时间,是一件很不道德的事情。----一禅小和尚

在莎菲遇到凌吉士之前,她对苇弟的态度从内心上是拒绝的,但她从未明确提出过自己的想法,对于苇弟来说他其实是不知情的,也是不公平的。暧昧就是把那个全心全意对你好的人当成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不仅耽误别人的青春,还阻挡他追求幸福的脚步。苇弟对于莎菲来说就是鸡肋。

作家小岩井,曾讲述自己被暧昧的经历。那个女孩总是晚上给他打电话,一聊就聊到凌晨。他一直以为女孩跟他一样喜欢着他,只不过彼此没有捅破那层窗户纸。不久后,女孩拉着另一个男生的手来找他,他却感觉好像遇到了世界末日。

拒绝暧昧,是对自己和他人的感情负责。对于爱自己,自己却不爱的人,早点说清楚讲明白,绝不拖泥带水,绝不暧昧不清,不给他人希望。值得注意的是,在拒绝时选择合适的时机和恰当的方式,尽量不给他人造成伤害。

女性心理视角下的《莎菲女士的日记》,接受与拒绝之间的矛盾心态

总结:

《莎菲女士的日记》虽然创作于九十年前,如今读来依然有它的价值。在封建传统的男女婚姻两性关系中,男性都是处于主导地位。以前对女人的要求就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要求女子服从男子的地位。莎菲作为五四新一代知识女性,彻底颠覆了旧的男女关系。莎菲从封建家庭出走,勇敢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她告诉我们,在爱情面前,女人也是有选择权的。

小说的故事其实很简单,就是我们经常看到的三角恋的故事。丁玲却用她现代女性的思维模式和性别意识,以莎菲复杂的心理过程和她的矛盾心态将女性独特的心理活动空间呈现在我们面前,让这个简单的爱情故事不再简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