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电影《小妇人》看“拓荒精神”如何影响美国女性意识的崛起

电影《小妇人》,凭借着电影中对主角们衣服的独特设计,获得了92届奥斯卡最佳服装设计奖。

未映先火说得大概就是《小妇人》,经典+热度的加持,很快就让《小妇人》成了观众最想看的电影之一。

该片根据路易莎·梅·奥尔科特的同名小说改编,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讲述19世纪美国新英格兰地区的一个普通家庭四个姐妹之间的成长生活。大姐梅格温柔渴望爱情,二姐乔特立独行喜欢写作,三姐贝丝乖顺有一个音乐梦,小妹艾米活得现实但目标明确。

四个女孩,每个女孩性格和气质都迥异,各自有各自的棱角,对自己的女性价值定位也各不相同,同时每个人身上所体现的精神,也对应着美国一直很奉行的西进运动“拓荒精神”。

社会的变迁,塑造了电影中四个女孩的不同性格,同时也培养了她们乐观向上的坚韧精神。电影通过对4个女孩成长的刻画,一是对拓荒时代美国精神的彰显,二是对那个时期女性意识崛起的探寻,从而体现出那个时代女性不一样的魅力。

通过电影《小妇人》看“拓荒精神”如何影响美国女性意识的崛起

美国的“拓荒精神”源于很早之前移民者的生存意识,关于拓荒精神,我们可以追溯到新海上航线开始时期。

为了追求更多的财富,在十五世纪,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过后,很多人就开始自己的原始资本的积累,他们开始踏上美洲大陆,开拓那一片未知的天地。

他们吃苦耐劳、互相帮助,具有冒险和创新的精神,并且永远积极地应对遇到的难题。他们的对未知生活和财富的追求,也就造就了美国的“淘金热”,让美国资本迅速积累和发达起来,改变了当时美国穷困的现状。

从那以后,拓荒精神成为美国西进运动中的基本精神,并对美国的进步起到了很大的贡献作用,也极大地影响美国后面的独立解放运动和推动了更多自由、平等意识的崛起。

拓荒者的精神已成为美国社会的普遍意识和精神沉淀,《小妇人》的故事中并没有直接道出女孩们身上可贵的精神,它是以生动活泼的笔调,以父亲作战未归、家庭穷困为背景,进而展现4个小妇人如何积极乐观面对生活困苦,如何互相扶持战胜贫穷,最后共渡难关的成长之旅。从细琐的生活中探寻普通人伟大的品格,用现实的生活透现了一个时代精神,使这个家庭故事有了更经典的主题和耐人寻思的话题。

4个小妇人,每个人身上都有一种令人钦佩的精神,也正是因为她们身上的“拓荒精神”,才让她们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激发了她们身上与那个时代不一样的女性意识,对美、对梦想、对名利、对自由更加渴望。


通过电影《小妇人》看“拓荒精神”如何影响美国女性意识的崛起

一、乐观的梅格:无论生活如何糟糕,都要追求“美”的小妇人(乐观—美意识崛起)

乐观精神是美国拓荒精神中的典型。老大梅格身上体现的乐观无处不在。母亲不在家,她就组织其他姐妹一起演戏,让姐妹们在欢快中打发自己无聊的时光。

这样的乐观精神,让梅格在追求美丽的道路上勇往无前。即使没有昂贵的衣服,她也穿得漂亮,开开心心去参加舞会,即使没有好看的首饰,但这也不妨碍她精心打扮,亮丽出席。

“为了美丽,一切都值得。”这是梅格的人生箴言。

影片开头,梅格为了一条漂亮裙子,花掉了50美元,这个时候的梅格已经嫁给贫穷的家庭教师约翰,并生下一对双胞胎。50美元在当时相当于约翰一个月的工资。

虽然有过短暂自责,不过梅格很快又投身于繁琐的家务中,高兴地与约翰拥抱、亲吻,转而便忘记了50美元的烦恼。

这种乐观精神一定程度上催生了梅格对美的追求意识。

在19世纪的美国,人们普遍认为穷人家的孩子就不配拥有美丽,“美”这个词应该是富人的专利,但梅格这个小妇人她偏不信。

在电影中,她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已经厌烦所有人都说女人只热衷于爱的奉献。”在梅格的价值观中,爱和家庭重要,但这些也并不妨碍自己追求美丽。

电影中对梅格乐观、自信,她安于自己有一个小家,也很爱自己的孩子与丈夫,但她又不同于那些把自己一切都奉献给家庭的小妇人,她一边乐于围着家庭转,但又不放弃自己最热忱的追求——对美的追求。即使不够富有,但她依旧要穿好看的衣服,她永远对美保持着热切的渴望与追寻。梅格告诉那个时代的女性:不是只有富人才有追求美的权利,美丽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平等的。

梅格身上那股对美的执着,以及乐观面对生活中困难的精神,正是那个时代女性所缺乏的特性,也是她独有的魅力。

通过电影《小妇人》看“拓荒精神”如何影响美国女性意识的崛起

二、敢于冒险的乔:独立是一个人最美的奔跑姿态(冒险—独立意识崛起)

乔在家中排名老二,她身上能体现出的拓荒精神就是:敢于冒险。

敢于冒险的勇敢精神是美国西进运动的重要体现,如果不做走出去的第一个人,那就只能忍受自己的平庸和贫穷。

因为深受这种冒险精神的感召,所以乔最后选择了出走。

一个人离开家乡,去到纽约追逐自己的写作梦。她一边写作和做家庭教师养活自己,一边靠写作补贴家里。乔从来不渴望依附任何一个人,她只希求有一天自己可以靠自己的才华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乔的冒险,不仅表现在她只身一人去到纽约追寻自己梦想,还表现她对爱情、对婚姻、对家庭这些社会世俗规定的女性命题的抗争精神上的冒险。

为了自己的写作梦想,她可以做家中出走的第一人,去未知的纽约冒险,面对富家子弟劳里的求婚,她不喜欢,所以拒绝。在其他人眼里,她或许疯了,但是她却敢于说:“不”。这是乔对世俗观念的挑战。

乔认为,女性不应该是一个固定的样子,不是一定要温柔,所以她选择特立独行,不是一定要嫁给有钱人,所以她在拒绝劳里后,和与自己心灵契合的老教授谈恋爱,哪怕他没有钱,也不帅气。无论是人生,还是爱情,乔都选择遵从自己的内心,她不过限定的生活,而更愿意去探索那些没有人经历过的生活。

电影中的乔是一个最接近现代女性的角色,她有独立的金钱观、爱情观、婚姻观、家庭观。她不认为女人就是笼中的金丝雀,所以她大胆走出去追求自己想过的生活,更不会让自己的爱情和婚姻由对方的贫富决定。她渴望像男孩子一样,可以追求自由与独立,可以在公众场合大胆谈论自己的观点和思想,并与其他人平等地讨论。

在19世纪的美国,乔这样的角色无疑是一个违反世俗的“反叛角色”,但也正是因为那个时期出现了乔这样敢于冒险的“反叛女性”,才催生了后面的女权运动、女权主义者和女权意识与思想。

通过电影《小妇人》看“拓荒精神”如何影响美国女性意识的崛起

三、友爱的贝思:乐于助人且喜欢音乐的小妇人(友爱互助—群体意识崛起)

贝思是几个姐妹中最没有存在感的,在家中排行老三。

她不像其他几个人目标那么明确,她除了喜欢音乐外,她就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了。

但是她身上有一个特质,其他几个姐妹都特别喜欢,那就是

:友爱互助。

友爱互助在美国西进运动中被评为最高贵的品质。在大家都热衷于资本积累的时候,还有人愿意在你遇到困难的时候帮你一把,那实属可贵。但在那场运动中,美国人的确展现了这样可贵的品质。

贝思这个人物精神的塑造就颇有“美国拓荒”精神的影子,无私、奉献、友爱,乐于助人。

因为内向,不喜欢与人交谈,所以贝思选择包揽家务,平时妈妈出去,几个姐妹在家疯玩的时候,贝思就默默地把家里的琐事做完,也是因为友爱,贝思去照顾邻居家小孩的时候被染上猩红热,最后也是因为这个去世。

贝思短暂的一生几乎都是在病痛中度过,但这并不妨碍她热爱音乐,她希望能够成为一个音乐家,也一直在为此努力。

在拓荒精神中,友爱滋养了很多意识的崛起,其中最典型的就是:群体意识。在当下,友爱互助看似很普通,但放在那时的环境,友爱是一个很珍贵的品质。因为它让人们意识到了,人类是一个整体,1+1>2的事实。

电影中,贝思用她的友爱,团结了其他3个姐妹,不管谁和谁有矛盾,她都愿意做那个中间人。因为她知道,她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马奇家姐妹。她这样的群体意识,让她和其他几个人相处得很好,也让其他几个人无后顾之忧地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

贝思在4个姐妹是最普通的一个女孩,也是最符合那个时期女性的分工和社会地位,但她身上同样有着不一样的气质,她的音乐梦让她闪闪发光,她的友爱精神,让她有了人性的光辉,也让社会的群体意识初见雏形。

通过电影《小妇人》看“拓荒精神”如何影响美国女性意识的崛起

四、喜欢探索的艾米:渴望跻身上流社会,但对自己有清晰认识的艾米(探索—自我)

拓荒精神中的探索精神可谓是在艾米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艾米虽是四个小妇人中最小的一个。但从小到大她都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并且不断去探索自己可以得到更多的什么。

因为想学习画画,所以她讨好阿姨,得到了本来属于乔去欧洲进修的机会;因为想要嫁给富人,所以她不介意向她求婚的人曾经追求过自己的姐妹。

就像她自己所说的:“我们家一定要有一个人嫁给有钱人,你们都不可能了,那就只有我了。”

这一切她都想得很清楚。她有自己的梦想,同时也要自己的身份。她在不断扩展自己,也不断探索这个世界,看看自己还能不能变得更好。

艾米身上的探索精神很强烈,她绝对不是等着机会送上门的那种人,而是选择主动出击,争取一切可能的机会。她才不管自己以何种方式得到这个机会,重要的是自己如何抓住它,不管用什么样的方式。

这样的艾米有点自私,甚至是太过自我,但艾米这种自我意识,在19世纪的美国简直太珍贵了,也让更多女性开始走上探索自我与他我的路上。在一直歌颂奉献与牺牲的时期,艾米的自我,可谓是那时期的美国的一个先锋。


通过电影《小妇人》看“拓荒精神”如何影响美国女性意识的崛起

五、拓荒精神与女性意识崛起

《小妇人》中4个小妇人每个人身上都具备一种拓荒精神,这种拓荒意识一定程度上也激发了她们身上的女性意识。在主要以男性为主导的19世纪,这些初现的女性意识是值得一品再品的。

先从女性意识最弱的贝思谈起:她身上表现出的是美国西进运动中最珍贵的品质:友爱。虽然一向内向,不善于人交谈的贝思却是几个姐妹中最能凸现群体意识的人

她知道一个人好不算好,几个姐妹团结互助才能真正让马奇家族壮大。

在19世纪的美国,刚经历了战争,经济、文化都待复兴,这时候一个人的力量显然做不到,群体的力量才能挽救整个国家的命运。

电影以马奇家族为帷布,以贝思展现的友爱精神为衬托,将群体意识搬上银幕,在人人自危的环境,群体意识少见,但又必须。

其次是大姐梅格的女性意识:梅格身上表现出的拓荒精神是:乐观。乐观精神一定程度上催生了梅格身上的美的意识的崛起。

尽管贫穷,但她依旧对生活充满热望,尽管生活拮据,她依旧相信“车到山前必有路”,所以没有放弃对美的执着。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特殊时期,并不是每个人都有爱美的权利,梅格代表了大部分小妇人,但又是那极少部分把追求美作为人生准则的人。因为大部分小妇人最后都为了家庭放弃了自己的美。而梅格却因为天性乐观,看到了生活之外的东西,那就是:美。

然后是女性意识明显的艾米:艾米是一个有野心的女孩子,她想要得到就一定会得到,那是因为她身上也有着一种拓荒精神:探索。

她喜欢画画,她就讨好阿姨,去欧洲探索新的艺术世界,她渴望上流社会,她就答应劳里的求婚,在贵族社会里找到属于自己想要的财富、地位。

看了电影后,很多人说,艾米是自私的。她的这种追求和探索都是建立在索取的基础上的。

其实这一切都是艾米自己努力的结果,活得自我就是艾米对标准女性的抗争。女性不是一定就是甘心做一个小妇人的样子,她依旧可以去探索自己的更多可能,追梦或者追逐爱情。

这种拓荒精神,让艾米的自我意识崛起,同时,也让她走在了时代的前沿。

女性意识最强的就是乔:乔是最符合现代标准的独立女性。她这种独立不仅体现在她不依赖任何人,还体现在她敢于自我冒险的精神上。而这种冒险精神就是脱胎于美国的拓荒精神。

她敢于挑战世俗,拥有独立的爱情观。她不认为女生就只能通过婚姻实现自我价值,她敢于追逐真正的爱情,而不是别人眼中腰缠万贯的爱情。她不喜欢,再有钱也不嫁,她喜欢,一贫如洗,她也甘愿。

她敢于说“不”,拥有独立的金钱观。面对自己不认同的事情,她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对于别人的施舍,她敢于说不,她为赚钱奋斗,但不会为钱委身于人。

在19世纪的美国,太过独立的女性,是会被叫作异类的。社会定义的女性,应该是温柔贤淑,持家稳重,一切以家庭为中心的,那个时代的女性,并不能拥有自我、自由和独立,她们更像是男人的附属品。

也真是因为这样,马奇家四姐妹身上彰显出的“拓荒精神”才尤为可贵,也正是因为有了乐观、敢于冒险、友爱互助、敢于冒险这类的精神,她们才敢于去追求美、梦想、自由和独立。15世纪的拓荒精神,在19世纪的女性身上,闪烁出不一样的光芒,无关金钱和资本积累,而关于那个时期女性意识的崛起。马奇家四姐妹用自己的角色探索了女性的更多可能性,她们不再是关在笼子里供人评头论足的小鸟,而是可以成为翱翔高空自由自在的鸟儿。

在拓荒精神推动下的女性意识赋予了那个时代女性不一样的光彩。


通过电影《小妇人》看“拓荒精神”如何影响美国女性意识的崛起

六、尾声

《小妇人》是一部女性成长电影,但是它并不单纯是一部就女性而谈女性的话题电影。她关注到了那个时代所缺乏的东西,比如爱美,比如独立,比如冒险,最后将与这些对应的精神,分别赋予在四个女孩身上,让观众从精神上挖掘,最后在意识中觉醒。

拓荒精神是美国重要的精神支柱,当本该属于男性的一些精神品质,被书写在女性身上是时,女性也该思考思考:自己到底可以活成什么样子。

《小妇人》有其局限性,就像电影最开始那位编辑对乔写稿子的要求:如果主角一定要是女性女性,最后结局要么是她结婚了,要么是她死了。

婚姻和死亡是那个时代女性的必经之路,无论是原著作者还是导演都没有去刻意改变这一事实。这或许是他们对现实的妥协。但无论怎样,《小妇人》都传递出了高于她作品本身的东西。四个女孩在拓荒精神的引导之下,都完成了自我追寻之旅,也展现了她们身上的女性魅力。

女性不是固定的模子,不是别人觉得你应该怎样,就这样,马奇家四姐妹告诉我们:女生可以活成任何一种样子。无论是居家过自己的小日子,还是勇敢追梦的大女主,还是安于眼前的文静女孩,或是野心满满,一心往上爬的事业型女性,都可以,没有哪一种人生完全正确。

拒绝被贴标签,拒绝被定义和束缚,是《小妇人》给所有女性的力量,也是《小妇人》留给时代的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