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军被歼整个方面军没问题,为何德国第六集团军覆灭就断了脊梁?


苏军被歼整个方面军没问题,为何德国第六集团军覆灭就断了脊梁?

众所周知,二战苏军的的最大战略编成是“方面军”,再以下是诸兵种合成集团军,而与之对应的德军编制则为“集团军群”和集团军。在1941年的基辅战役中,苏军西南方面军几被全歼,被俘官兵达到665000余人,但是在南线战场仍然能够坚持,而在1942年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德军第6集团军覆灭后,战场形势却急转直下,其中的差别为何如此之大呢?

苏军被歼整个方面军没问题,为何德国第六集团军覆灭就断了脊梁?


基辅会战中苏军损失的部队包括:第5、第21、第37、第26共四个集团军的大部,第40、第38集团军之一部,以80万人的损失计算,其实每个集团军的兵力不过10余万人,这还是战争初期部队编制比较充实的情况之下。而到了1942年夏季打响的斯大林格勒战役期间,苏军方面军级的兵力进一步下降,比如“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的第64集团军只有45000余人。

苏军被歼整个方面军没问题,为何德国第六集团军覆灭就断了脊梁?


会战后期朱可夫在斯大林格勒附近地区秘密集结了三个方面军用以反攻,包括10个合成集团军和1个坦克集团军,尽管总兵力达到143个师1106000人当时平均下来,可以发现苏军每个集团军只有大约10万人,而每个师平均下来只有7700人。再去掉方面军和集团军直属部队以及炮辎工等特种兵占比,苏军每个师也就5000人到6000人的样子,特别说明,这还是完成整补尚未投入作战的基本满编部队。

苏军被歼整个方面军没问题,为何德国第六集团军覆灭就断了脊梁?


然而保卢斯的德国第6集团军却辖有包括2个装甲军在内的6个军270000人,该集团军在投入巷战前经过增补共有18个满员师,平均下来每个军有45000人、每个师有15000人,换言之,德国人的一个满编军的兵力跟苏军当时的一个集团军完全相等,都在45000人左右。所以不要被部队番号的级别所迷惑,关键还是其所辖的兵力兵器真实数字,德国的集团军由于编制充实,跟苏军的集团军根本不是一码事。

苏军被歼整个方面军没问题,为何德国第六集团军覆灭就断了脊梁?


在“巴巴罗萨计划”实施的1941年6月,德军的三个“集团军群”编成内只有七个野战集团军和四个装甲集群,平均每个集团军群只有两个多一点的“野战集团军”。我们以包克元帅的中央集团军群为例,它当时下辖第4、第9野战集团军和第2、第3装甲集群共约51个师90多万兵力,而我们知道装甲部队的兵员数量大大低于步兵,因此这两个野战集团军至少要占到三分之二强的60万兵力。

苏军被歼整个方面军没问题,为何德国第六集团军覆灭就断了脊梁?


反观苏军在卫国战争爆发前即编有7个方面军,1943年拥有多达13个方面军的番号,战线西移后经过整合仍然维持在11个方面军的规模,而在整个二战期间,苏军使用过的方面军番号多达37个。而苏军的所谓“诸兵种合成集团军”前前后后则组建了70个(其中有9个被德军全歼),去掉一些杂七杂八的因素,苏军的集团军数量刚好是德国人最初的十倍!

苏军被歼整个方面军没问题,为何德国第六集团军覆灭就断了脊梁?


其实从军事主官的军衔也能看出两军的建制区别,一般来说,德国集团军或装甲集群的司令官多为上将或一级上将(大将)衔,个别甚至有陆军元帅衔(比如第4集团军司令克鲁格和第6集团军司令赖歇瑙等)。而苏军的集团军司令员多为中将衔,比如防守斯大林格勒城区的主力第64集团军,是由最高统帅部预备队第1集团军改称的,司令员崔可夫当时就是中将。

苏军被歼整个方面军没问题,为何德国第六集团军覆灭就断了脊梁?


而他的对手保卢斯已经是装甲兵上将(兵种上将),这还算是配置较低的“上官下派”。所以对二战苏军来说,损失一个集团军没什么大不了的,就算损失一个方面军尽管也算惨重,但还达不到伤筋动骨的程度。但德国人一个集团军被全歼则是很难承受之重,并且第6集团军(原第10集团军)自波兰战役起,就是德军地面部队的主力和精锐,由希特勒的爱将赖歇瑙统率。

苏军被歼整个方面军没问题,为何德国第六集团军覆灭就断了脊梁?


1942年德军在实施“蓝色计划”的战役编成中,拥有A、B两个集团军群共三个野战集团军、两个装甲集群和三个仆从国集团军,经过调整后的德军南线作战序列是:A集团军群由陆军元帅李斯特元帅指挥,下辖克莱斯特的第1装甲集团军和鲁夫的第17集团军,目标是攻占高加索地区;B集团军群由陆军元帅包克元帅,下辖霍特的第4装甲集团军、魏克斯的第2集团军和保卢斯的第6集团军,战役目标是攻取斯大林格勒。

苏军被歼整个方面军没问题,为何德国第六集团军覆灭就断了脊梁?


在两个集团军群的后方,掩护侧翼的二线兵团是匈牙利第2集团军、意大利第8集团军和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战斗力就是渣渣。不难看出,第6集团军是整个南线德军的核心部队,一旦该部被歼,则德军在这个战役方向上几乎等于被抽断了脊梁。更重要的是,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一场广袤战场上的大规模的会战,而不仅仅爆发于斯大林格勒城市及周边,在整个会战中德军和仆从国军队共损失了66个师共150万兵力(计入期间多次补充的兵员),南线德军的200万总兵力已经损失75%了,不仅失去了进攻能力,连实施防御都明显不足。

苏军被歼整个方面军没问题,为何德国第六集团军覆灭就断了脊梁?


不久以后的第三次哈尔科夫战役,本来曼施坦因已经击败和重创发动进攻的苏军,却硬是无法扩大战果,让大部分被围苏军都溜出了合围圈,最后仅仅吃掉40000多人,主要原因就是兵力不足,可见南线德军的窘迫程度。曼施坦因曾经回忆道,德军在东线的胜利比如克里木半岛战役,主要依靠“重量与质量”,所谓重量,是指德军的技术兵器尤其是火炮的先进程度,所谓质量,是指德国士兵和基层军官、军士的战斗素质和纪律性,而唯一不占优势的,就是“数量”。

苏军被歼整个方面军没问题,为何德国第六集团军覆灭就断了脊梁?


苏德战争中双方的最大兵力值,是德国780万苏军1280万,这个比值大约是6比10,意味着一个德国兵至少要对付两个左右的苏军士兵,才能维持战线的均势。而一旦保卢斯集团军被全歼(并且是无法恢复的全歼),则等于苏军在南线腾出了50万以上的机动兵力,如果以整个会战期间德军损失150万人计算,意味着苏军腾出了300万的兵力。

苏军被歼整个方面军没问题,为何德国第六集团军覆灭就断了脊梁?


即便去掉斯大林格勒会战期间200万人的自身伤亡,苏军仍然净腾出100万的大军,乌克兰方向上的南线战场形势必然急转之下,进而深遽地影响着整个东线的局面。所以,按德国人自己的说法,斯大林格勒战役标志着德军战略进攻能力的终止,而库尔斯克战役才是德军崩溃的开端,因为东线德军下降到500余万人,无力再以质量优势应对苏军的千万级部队,这是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