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讓國產預警機性能提升50%,遠高出美軍標要求,化解"薩德危機"

電磁無處不在。在作戰空間裡,電磁是傳遞作戰單元之間信息的介質,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誰掌握了制電磁權,誰就能掌握戰爭的主動權。"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校友唐曉斌作為我國電子信息系統電磁環境效應領域的執牛耳者,研發成果先後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國防、電子科技進步獎一、二等獎等,讓國產系列預警機裝備的電磁資源利用率比美國主流預警機提升50%,化解了"薩德危機",是不折不扣的"女中豪傑"。

她讓國產預警機性能提升50%,遠高出美軍標要求,化解


與磁結緣 以解為樂


1977年,中斷了12年的高考恢復。當570萬人湧向"獨木橋"迫切想要改變自己的命運的時候,16歲的在校高中生唐曉斌也決定"試一試"。這一試就真的考過了重點線。因為成績突出,她被最早一批招錄的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點招",又因為數學成績特別好,她被老師推薦到了電磁工程系,從此,與電磁場結下了一生的情緣。


"進了學校以後才知道,所有人都說電磁場很難學,因為它看不見摸不著,但我覺得還好,因為我一直有興趣。"生性樂觀、喜歡挑戰的唐曉斌就這樣一頭扎進了眾人眼中精深難懂的電磁場世界裡,以探索無盡的解為樂。


1982年,學成畢業的唐曉斌被分配到電子7所擔任一名移動通信基站的天線設計師。1986年,唐曉斌被調到電子36所,開始通信對抗系統技術研究和項目研製。彼時,雲南邊境線上一場維護我國領土尊嚴和完整的老山戰役激戰正酣。在這場戰役上,我國人民解放軍首次嘗試使用電子戰壓制併發出了強軍之聲。在通信對抗研究和裝備研製領域擁有先進實力的36所在當時為部隊提供相應的技術支撐。

她讓國產預警機性能提升50%,遠高出美軍標要求,化解


作為見證者,在36所,唐曉斌第一次強烈地感受到自己為國鑄重器的使命和責任。"電子裝備的好壞事關戰士的性命",到部隊做定型審查時聽到和感受到的這句重如千鈞的話,迴盪在她的腦海裡,直擊的卻是她的心靈……


在36所的13年時間裡,唐曉斌先後在無人機、直升機機載通信對抗裝備的共形設計方面做出了創新性貢獻,成果獲得原電子工業部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和國防科技進步獎二等獎。鮮花和掌聲接踵而至,而對唐曉斌來說,最在意的卻是積累的過程。


萬物皆規律 有法天下和


近40年的科研生涯中,唐曉斌不斷"升級打怪",見證並推動了我國電子信息系統中電磁理論和技術的發展——從解決電磁兼容問題到創新性提出以使能和消能為核心的電磁環境系統設計理論,引領相關技術由"被動兼容"向"主動適應"跨越。


漂亮的履歷背後,是唐曉斌跨過的一個個"越來越難"的檻兒。1999年,她接到來自"預警機之父"王小謨團隊的一紙調函。


預警機,被稱為現代戰爭中必不可少的"空中帥府",集情報探測、指揮控制、通信導航、電子對抗、信息傳輸於一體,是對一個國家科技水平的巨大挑戰。風景秀麗的北京西山腳下,唐曉斌和來自全國各領域的頂尖專家投入戰鬥。


萬物皆規律,有法天下和。在紛繁複雜的電子系統工程世界裡,唐曉斌開始肩負起了"平衡者"的角色。她結合自己在電磁領域探索多年的深刻體會,巧妙地將系統裡的各種電磁能量進行劃分,提出了面向系統能力的電磁環境效應使能與消能概念,揭示了二者在電子信息系統中對立統一的客觀規律。且為了更好地實現平衡,確保系統功能發揮到最大化,她建立了以協同控制為重點、精確預測為基礎、測試評估為驗證手段,高效利用電磁資源的理論和系統工程方法,從而實現了我國系列預警機系統能力的有效發揮,引領我國電子信息系統電磁環境效應技術由"被動兼容"向"主動適應"跨越。


唐曉斌提出的這一套理論方法,使國產系列預警機裝備的電磁資源利用率比美國主流預警機提升50%。在干擾抑制指標上,相比美軍標要求80分貝的抑制要求,因我國預警機需要承載更多的系統功能,因此往往需要一個更高的干擾抑制指標,而唐曉斌及其團隊提出的理論方法使得相應指標做到最高的有155分貝,比美軍標要求高出75分貝左右,在這個領域裡哪怕多出十幾二十分貝都實屬不易。


2009年10月1日,國慶60週年閱兵式上,一支由大小兩型預警機引領下的強大空中編隊,分秒不差地飛過天安門廣場,舉國上下一片歡騰。它的出現標誌著中國已經擁有了自主研製的世界先進預警機。相關成果也先後獲得國防科學技術獎特等獎和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唐曉斌為預警機的自主研製做出了卓越貢獻。


她讓國產預警機性能提升50%,遠高出美軍標要求,化解


國家的需要成就了唐曉斌一生的事業和追求,"我很幸運,能進入國家急需的重要技術領域,發揮自己的作用。"唐曉斌感慨,希望現在年輕的科研人員一定要設定目標,堅持下去,不斷學習和創新,"不要怕遇到困難,如果不需要你來解決問題,你也就沒有價值了。"


部分素材:西安電電校友會官微,科學中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