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2《我与地坛》:看史铁生如何通过苦难完成自我救赎


豆瓣9.2《我与地坛》:看史铁生如何通过苦难完成自我救赎

史铁生是我最佩服的当代作家之一,他的散文可以归纳到最经典的文学作品当中,字里行间给读者带来积极向上的力量,仿佛一个被雾霾笼罩的天气里阳光悄然无息从上空中撒下来,然后云开雾散,晴空万里。

每当自己烦躁不安的时候,读他的书豁然有一种给郁郁寡欢的心情来一次大洗涤。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网络小说虽然盛行,但经典的书籍依然备受欢迎,比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

《我与地坛》是史铁生众多著作中的一个,说它是长篇抒情散文,倒不如确切地说是作者的回忆录。该作品记录他遭遇不幸以后烦躁与彷徨的心境,还有他对已经去世母亲的愧疚之感及深深地怀念之情。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一帆风顺、泼澜不惊,但生活往往事与愿违。《我与地坛》中作者对突然遇到的不幸难以接受,经过几番挣扎以后,自己终于看透人世间的岁月沧桑。整个过程给现实中的我们带来了深刻的感悟;他不屈不饶敢于与生活抗争的精神也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豆瓣9.2《我与地坛》:看史铁生如何通过苦难完成自我救赎

遭遇不幸后的绝望与彷徨

史铁生的一生可以说是坎坎坷坷,21岁酷爱运动的他在陕北插队期间突然遭遇一场大病,从此以后他不再像正常人那样能走路,轮椅成了他后半生的陪伴。

大家都知道祸不单行,上帝没有因为他不再能走路而产生一丝怜悯。没过多少年,他被检查出尿毒症,后期只能通过透析来延续生命。被病痛突然的侵袭,他最初无法接受上帝对他的刻意安排,脾气变得非常暴躁,经常把自己压抑的情绪发泄到母亲身上。

他之所以对母亲没有一点好态度,可能是怪罪她明知道自己的儿子要经历这么痛苦的人生,为什么还要把他生下来。在他无助苦恼的时候,他无意间来到离家不远的地坛附近逃避现实,从此以后,他对地坛产生深厚的感情。

我们是凡夫俗子,遭遇不幸以后都会有绝望彷徨的心理,史铁生也不另外,他知道自己不能再走路,开始抱怨老天给了他太多的磨难,凭什么别人可以好好的,而自己却被打入万丈深渊,心有不甘。当时,稍微有谁不对他心情的时候,他会把家里水杯之类的物品砸碎,好像能借此让自己的心情突然变好。

史铁生坐上轮椅以后,因为身体残疾而感到自卑和痛苦,他不愿意面对那些熟悉人,想找一个没人认识的地方沉浸在孤独当中,享受悲伤的乐趣,所以他文中这样写道——

双腿残废后最初几年,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我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它那去(它指的是地坛),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

绝望是因为遭遇不幸,彷徨是因为太过绝望找不到重生的机会。作家王小波说过“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史铁生之所以痛苦,完全是因为自己没有能力去做想做的事情,也可以说自己根本不知道能做什么,只想在绝望中消沉堕落。


豆瓣9.2《我与地坛》:看史铁生如何通过苦难完成自我救赎

在孤独中找到了救赎之路——写作

看似荒凉的地坛,一方面成了史铁生逃避现实的最佳场所;另一方面也是他能沉下心来仔细思考人生、放飞灵魂的好地方,因为地坛就是自己的世外桃源。

初到地坛的时候,史铁生认为荒废空寂的地坛和自己糟糕的心情完全吻合,可是随着接触它的时间越来越长,他发现地坛里动物的生死轮回给自己的人生带来深深的沉思,最后他感悟出来的一句话对现实中的所有人都终身受用——

“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是一件无论怎么耽搁都不会错过的事,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在地坛呆了许多年以后,他知道自己不可以再沉沦下去,他开始学习写作,想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走下去,特别是在他母亲意外的去世以后。他的心里一直有着对母亲的愧疚之情,原因是在母亲生前,他把对生活的抱怨和愤怒全部发泄到母亲的身上,直到母亲去世,他才认识到自己曾经做错了不可赎罪的事儿。

我相信有很多人跟我一样,在读到“他母亲被抬上三轮车的那一刻,嘴里大口大口吐着鲜血,还不忘记告诉邻居‘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未成年的女儿……’”时眼里充满泪水,鼻子发酸,因为母爱太伟大了,即使自己到了弥留之际,依然担心她的孩子。

史铁生后来与妹妹去北海看盛开的菊花,其实是为了告诉在天有灵的母亲,她那个牵挂的残疾儿子已经长大,学会笑对人生了,让她放心,因为地坛让他在孤独中找到了自我救赎的道路——写作。


豆瓣9.2《我与地坛》:看史铁生如何通过苦难完成自我救赎

看透人世间以后大彻大悟

史铁生学会写作以后,他对人生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从此以后没有再抱怨过上天对自己的不公。他还看淡生死,不再计较得与失,感觉能活着已经是老天对自己最大的眷顾了,怀着一颗感恩的心面对生活,他发现生活处处是美好。

散文《我与地坛》中的地坛可以确切的说是史铁生的人生导师,它已经生活了几百年,没有说过一句话,但它在荒凉的处境中,任由滂沱岁月的冲刷洗礼,依然不卑不亢的屹立不倒,给作者上了一堂具有深层意义的课,最后把它化作为自己生命中最为重要又不可或缺的“人物”。

史铁曾自嘲调侃地说“我的职业是生病,业务是写作”。从他的语气中,我们能感受到他已经不再惧怕死亡,乐观积极的态度感染着每一个与他相遇的人。曾经与他有过交谈的人过后评价他是一个特别爱笑且有趣的男人,那笑容是发至内心的,无拘无束,宛如雨过天晴之后天边的那道彩虹。

史铁生写出来的故事虽然没有那么曲折离奇的经历,但在细节描写上非常细腻,看他的书籍就像看慢镜头的电影,真实生动有趣。作家莫言曾经这样评价过史铁生“我对史铁生满怀敬仰之情,因为他不但是一个杰出的作家,更是一个伟大的人。”


豆瓣9.2《我与地坛》:看史铁生如何通过苦难完成自我救赎

史铁生是一个身残志坚的作家,他从绝望彷徨到对人世间的大彻大悟值得我们每个健康的人学习,因为现实中有很多人身体是健康的,但心灵上却是残缺的。他把上天对自己不公平的经历当做是一种磨练,最后写了多部具有教育意义的作品供后人阅读,虽然他这个人不在了,但他的精神会随着他的文字一代代传承下去。

这个世界上没有永远的强者,也没有永远的弱者,只要自己看透人生,为了自己的目标努力拼搏,终有一天会到达自己的彼岸。像史铁生那样,实现自己应有的价值,但一个人如果丢掉了思想,那么就是一个行走在人世间没有灵魂的躯体,整日迷茫着。

在《我与地坛》的最后,作者虽然看到今日的地坛和过去的地坛完全不一样了,但他还是依然既往的爱着这个地坛,原因地坛已经是净心的代名词,它已经融入到自己的生命中,招之必来,与自己的灵魂合二为一。

看得出,史铁生记述自己与地坛的之间的总总往事,其实也是在告诉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给自己堕落的空间,但时间必须要有限度,不可永远的停留在过去当中,因为生活在继续,不会给你太多的时间去浪费生命。

—END—

作者简介:白杨,自由撰稿人,希望我的文字可以给你带来力量和感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