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介绍,历史沿革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简称“巴州”

隶属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部,境内有高山、盆地、河流、湖泊、戈壁、沙漠和平原绿洲,属中温带和暖温带大陆性气候。总面积47.15万平方千米,辖1个县级市、7个县、1个自治县。2018年总人口128.06万人。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介绍,历史沿革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历史悠久,有几千年的开发历史。丝绸之路南中两道均通过巴州。西域三十六国在巴州境内有楼兰、若羌、且末、小宛、戎卢、山国、轮台、焉耆、尉犁、渠犁、危须十一国。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介绍,历史沿革

巴州旅游资源独具特色,全州旅游资源基本类型多样,除天山、昆仑山区、大漠、大湖、大草原、大戈壁自然景观外,还拥有众多的历史遗迹和人文景观,如铁门关、楼兰古城遗址、锡克沁千佛洞、米兰遗址等。


历史沿革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境域早在西汉初期,西域36国就有若羌、且末、小宛、山国、乌垒、仑头、渠犁、焉耆、危须等11个“城国”和“行国”分立。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介绍,历史沿革


西汉神爵二年(前60年),西汉政府在乌垒(今自治州轮台县境内)设西域都护府。

东汉永元三年(91年),东汉王朝时设置西域长史。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介绍,历史沿革


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年),设置焉耆都护府。

元朝起,为西蒙古(漠西蒙古即厄鲁特蒙古)游牧区、统治区。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介绍,历史沿革


清朝前期为西蒙古之一的准噶尔汗国统治区。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平定准噶尔之后,设置喀喇沙尔办事大臣,所属焉耆、库尔勒、布古尔实行伯克制。“丝绸之路”南道的卡墙(即今州且末县)、卡克里克(今州若羌县)隶属于阗办事大臣管辖。光绪八年(公元1884年),新疆建省后,设喀喇沙尔直隶厅,光绪二十五年升为焉耆府,先后管辖新平(今尉犁)、若羌、轮台三县。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0年4月12日成立焉耆专署。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介绍,历史沿革


1954年6月23日,撤销焉耆专署,分设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辖焉耆、和静、和硕三县)和库尔勒专署(辖库尔勒、轮台、尉犁、若羌、且末五县)。

1960年12月,库尔勒专署并入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州府由焉耆迁址库尔勒。

1970年4月,设置博湖县。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介绍,历史沿革


1979年10月,成立库尔勒市。

1983年,将库尔勒县并入库尔勒市,形成八县一市格局。 [4]

2012年12月29日,成立新疆直辖县级铁门关市,划归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管辖。 [5]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介绍,历史沿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