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小鎮二道河重生二十餘載趟出富民路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終究是求而不得,東晉文學家陶淵明只能在《桃花源記》中,把自己嚮往的理想生活描繪出來。

時間更迭,滄海桑田。現在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陶淵明所期待的平靜安寧的生活已經不是遙不可及的奢望,而是真真兒抓在手中的現實。隨著上世紀九十年代,蓮花水電站的建成,一個毗鄰大美蓮花湖的移民鄉鎮——海林市二道河鎮應運而生。經過20多年的發展,二道河鎮變成了一個民 風淳樸、山清水秀、物產豐富的地方。

採訪中,二道河鎮給記者留下的印象就像是現代版的“桃花源”,漫步在小鎮街頭,空氣清爽,花香醉人,紅磚伴著樹影,一派祥和。

移民小镇二道河重生二十余载趟出富民路

“庫倫比拉”涓涓流淌 滋潤海林黑木耳主產區

6月末的一天,經過一路顛簸,記者終於來到二道河鎮。沿著乾淨整潔的柏油馬路進入小鎮,一條名叫“庫倫比拉”的河水橫穿鎮內,給鎮裡平添了一份清爽。二道河鎮轄區總面積1550平方公里,轄9個行政村,26個自然屯,全鎮總戶數3685戶,戶籍人口13996人。地貌呈南高北低特徵,氣候溫和溼潤,屬於第二、三積溫帶,水量充沛,森林覆蓋率達到76%。“我們的地理位置和氣候特點十分適宜食用菌的生產,上世紀80年代鎮裡的農民開始種植椴栽木耳,上世紀90年代隨著樹木資源缺乏和國家又實施天保工程禁止採伐,農民又開始嘗試種植地栽木耳。”二道河鎮黨委副書記姜曉彬介紹,後來通過到穆稜、東寧等地考察學習,鎮裡開始試種吊袋木耳並取得較好的收益。經過多年發展,已建成32個食用菌園區,2個產業示範帶,總量達到了3億袋,輻射到全鎮9個村及周邊林場,共有2400餘戶村民參與到食用菌生產,拉動全鎮人均增收1萬餘元。現如今,黑木耳已成為二道河鎮富民增收第一產業。2011年二道河鎮還被中國食用菌協會命名為“中國黑木耳之鄉”,成為海林市黑木耳主產區之一。

隨後,記者在二道河鎮北寧村的食用菌合作社看見,合作社外是一條筆直的馬路,馬路對面就是一棟棟整齊的木耳棚室,剛剛採摘下來的木耳被放在馬路沿側數百米長的晾曬區,工人們熟練地翻動紗網上的木耳,讓木耳在大自然的作用下,脫水曬乾。馬路上車來人往,但奇怪的是除了定時前來翻動木耳的工人外,現場幾乎沒有人看管這些路邊“唾手可得”的木耳。

“沒人看著木耳,不怕讓人偷走嗎?”記者好奇地問道。“不用看,木耳從來沒少過!”北寧村的黨支部書記劉寶玉也是合作社的負責人,他告訴記者,二道河當地的民風淳樸、治安狀況也很穩定,多年來合作社的木耳一直在馬路邊晾曬,可從未發生過偷盜木耳的情況;另外,對於北寧村的村民來說,大家對木耳有著特殊的情感,木耳就是大家發展致富的“良方”,誰也不會對木耳打“歪念頭”的。

北寧村種植木耳是比較有歷史的,從幾十年前開始種植的椴栽木耳,演變到地栽木耳、吊袋式木耳;從以前零散戶種植、單打獨鬥式的經銷,到後來的合作社式生產、集中加工、統一銷售,木耳種植已經成為北寧村的支柱產業。“我們村的食用菌合作社是2015年成立的,社員從起初的5人發展到32人,主要採用地栽式和吊袋式來栽種黑木耳,現在合作社裡地栽式木耳共有1000萬餘袋 、有吊袋式木耳大棚50棟,每棟大棚能產1000斤左右的黑木耳,每戶社員平均每年能分到2至3萬元。”劉寶玉說,吊袋式木耳與地栽式木耳相比,具有種植週期短、無泥沙、無農藥殘留、品質優、口感好、市場價格高等優勢,所以合作社在大力發展吊袋式木耳,而在國家投資300多萬元的支持下,合作社建立了50棟吊袋式木耳大棚,從吉林、東寧等地引進了優質品種進行栽種。

現在該合作社也在不斷地適應市場變化和迎合消費者需求,出產的木耳品質越來越好,通過“線上線下”的銷售方式,將木耳銷往全國各地,還減少中間商的環節,也保證了種植木耳的利潤。“就是農閒時也不‘閒’著,冬天我們生產菌包。”劉寶玉說,北寧村現有300多戶、1400多人,合作社能帶動本村200多戶從事木耳相關產業,還能吸收來自本村、外地人員來合作社務工,給大家提供了增收的途徑。今年,合作社的目標就是實現與超市的對接,讓出產的木耳直接出現在超市的貨櫃上,直達消費者的手中,從而進一步減少中間商環節,讓消費者和合作社都受益。

發展北藥種植 農民腰包更鼓了

2019年,二道河鎮將以“三農”為保障,提質增效,其中以老家站村為主打造小雜糧和中藥材標準化種植基地。今年68歲的沈寶成是老家站村的村民,曾擔任過本村的村長,過去他家和其他農戶一樣以大田種植玉米、大豆等糧食作物為主,辛辛苦苦勞作一年,可賣糧的收入總有些“不盡如人意”。沈寶成不甘心,他想致富,隨著一位外出歸來的村民帶來的一個消息,大夥兒有了致富的思路。

“我們這位村民是從內蒙古回來的,說那裡種植藥材蒼朮很掙錢。”沈寶成介紹,此後,他和村幹部、村民先後前往內蒙古、遼寧、林口等地考察,發現蒼朮喜在崗地、沙土地生長,而老家站村完全符合這些條件,於是大家在今年正式成立了藥材合作社,自己擔任合作社理事長,帶領11戶社員專門種植蒼朮。目前,合作社加上土地流轉一共投入了50萬元,種植面積達到240畝,預計明年種植面積可以擴大到近千畝。

“蒼朮是3年成材,今年是育苗階段,但明年我們就可以打種、見經濟效益了。”沈寶成說,種植蒼朮首先要注意的就是藥害這方面,因為種植蒼朮的過程是綠色化的、不能打農藥,需人工養護、除草、鬆土,這也是最大的人力投入。“蒼朮的市場應用率很廣,將來我們主要是出口到韓國、日本,用於美容、飲料等領域;我們預測等首批蒼朮成熟後,每戶每年一垧地可收入10萬元左右。”沈寶成告訴記者,合作社準備走產經銷一體化的路線,希望帶領更多的村民一起富起來。

聊著聊著,已經時至正午,紮根在一眼望不到邊的藥材田裡的農民們還沒有結束手裡活計的打算,“我們有的社員自發在地裡一天工作8小時,勸也勸不回,其實我明白他們的心思,這些還是幼苗的蒼朮就是我們致富的希望,誰不想把機會緊緊抓在自己手裡呢……”

移民小镇二道河重生二十余载趟出富民路

整合資源 鄉村旅遊迎來紅利期

二道河鎮位於張廣才嶺東麓,蓮花湖畔中段,二道河、庫倫比拉河、細鱗河三支河流水清澄明,神龜石、猴頭山、豬嘴峰、炮臺砬子等自然景觀極富觀賞價值。近年來,二道河鎮緊緊圍繞“打造新興生態旅遊名鎮”的戰略目標,依託依山傍水的資源優勢,因地制宜,精心謀化生態旅遊事業,有力地推動全鎮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目前,二道河鎮正在加大旅遊項目招商引資力度,積極與省內外企業集團溝通對接,把自然山水和生態鄉村的自然稟賦、民俗民風、地形地貌等特點有機融合。

當日,記者在建設中的神龜山風景區項目現場看見,建築工人正在加緊施工,施工車輛不時地發出作業聲響,但在細雨煙霧的襯托下,遠處的神龜山仍不失朦朧神秘之美。據現場負責人隋斌介紹,該項目於2016年8月開始施工建設,主要以原生態為主,依託部分神龜山自然景觀,可建設面積大約4公頃,除了建立園區外,還會再建設一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公園,項目預計明年7月完工。

前不久,全市首家鄉村旅遊合作社在蓮花湖畔月亮灣三站村掛牌成立。合作社共含農家飯店2家、農家旅館15家、採摘園2處,近百戶農民為合作社供應自家生產的魚肉蛋、雜糧、食用菌等綠色農產品,其依託附近良好的生態旅遊資源、特色種植養殖,把生態特色農業和休閒旅遊產業融為一體,致力於打造集觀光旅遊、戶外垂釣、田園採摘、餐飲服務和綠色農產品供應為一體的現代農業產業,積極帶動農民走現代農業產業化發展新路子。該合作社的成立將有效推動二道河鎮鄉村旅遊的快速發展,規範鄉村旅遊經營行為,提升鄉村旅遊服務水平,開創二道鄉村旅遊發展的新篇章。

鄉村文藝人 走上大舞臺

“我們海林市的‘鄉村好聲音’已經舉辦多年,男女老少都能一展歌喉。”二道河鎮黨委副書記姜曉彬說,近年來,二道河鎮把文化工作作為美麗鄉村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的“軟實力”來抓,按照“政府倡導、百姓參與、社會支持”的原則,鎮黨委、政府每年都安排專門時間,舉辦系列文化活動。採取“百姓演、百姓看”的形式,為基層群眾提供展示才藝的平臺。經過多年的積累和總結,成功打造了“二道春晚”、“元宵節秧歌匯演”“二道河鎮鄉村好聲音歌手大賽”“二道鄉村體育運動會”等多個影響力較大的文化品牌。而今年,二道河鎮明確了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五個振興”的工作方向,並啟用“大美二道河”微信公眾平臺在文化振興領域專題推介全鎮文化品牌,使其成為宣傳二道、推介二道、提升二道影響力的一個重要載體。

其中,鄉村好聲音歌手大賽已連續舉辦了五屆,自第四屆大賽開始增設了網絡人氣投票環節,利用一週時間對入圍決賽的選手進行網絡投票,社會各界3萬餘人參與投票,極大地提升了二道河鎮鄉村好聲音歌手大賽的社會影響力,取得了極大的社會效應。現在,“鄉村好聲音”已成為二道河鎮極具影響力的文化品牌,深受廣大農民的歡迎。五年來也湧現出一大批優秀的農民歌手,他們活躍在鄉村文藝舞臺上,成為本地小有名氣的“明星”,並時常受邀參加全市或外市縣各種文藝演出,展示二道農民歌手的才藝和風采。

晨報融媒體記者 陳金 首席記者 楊雪松 崔皓 史玉旭 攝影報道

移民小镇二道河重生二十余载趟出富民路

■行者手記

破繭成蝶未來可期

二道河鎮距離牡丹江市區,說實話,有些遠。可當看見碧波盪漾的蓮花湖,一路上的疲憊便消減了大半。進入二道河鎮,朝氣、悠閒的氣息彷彿感染著每一個人,大家可以零距離感受小鎮的獨特魅力。著名的食用菌產業、豐富的旅遊資源、優美的自然環境……這些優勢都是助力二道河發展的基石。

可正如二道河鎮黨委書記崔玉寶所說的:“長期發展一個主導產業且發展到一定階段,也會侷限咱老百姓的發展思路。”所以,今年,二道河鎮的發展規劃既兼顧到了主導產業的突破轉型,也考慮到了其他富民項目的“齊頭並進”。相信,全鎮綜合提檔、百姓致富增收、環境更加宜居是可期的美好願景,全鎮上下透露的精氣神也在告訴外界,二道河的破繭成蝶、華麗變身就在不久的將來。

晨報融媒體記者 陳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