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新地标:除了李小龙广州祖屋,小小永庆坊竟还有10多个名景点

广州新地标:除了李小龙广州祖屋,小小永庆坊竟还有10多个名景点

永庆坊,恩宁街上的一颗明珠

写在前面:

李小龙祖居: 恩宁路永庆一巷13号,原为李小龙父亲李海泉的房子;

粤剧八和会馆:恩宁路177号,前身是佛山“琼花会馆”;

广州粤剧艺术博物馆:恩宁路127号;

广州新地标:除了李小龙广州祖屋,小小永庆坊竟还有10多个名景点

粤剧艺术博物馆中的梨园小筑

李小龙启蒙师傅:老爸李海泉

从永庆坊牌坊直进第一个巷口左拐尽头,就是李小龙祖居;原为李小龙父亲李海泉——粤剧“四大名丑”之一李海泉所购置的一座“西关大屋”,2019年3月更新为李小龙祖居特展场馆。

重新修缮后的祖居,一共两层,为典型的西关大屋砖木结构。内有雕花大梁、彩色雕花玻璃屏风间隔。坐南向北,三进深,面宽约8米、进深约21米,占地面积200多平方米。

广州新地标:除了李小龙广州祖屋,小小永庆坊竟还有10多个名景点

李小龙祖居门口:与老爸李海泉过招

祖居旁有关于李小龙的简介,旁边还有一面李小龙的涂鸦墙。街道尽头的墙边矗立着李小龙和李海泉过招的塑像。

由于李小龙在此没有长时间的居住,所以进去你会发现,里面的陈设与李小龙并没有太大的关系。不外是展出了李小龙的照片、电影海报、报纸等各种资料,还有李小龙的电影片断,以及一些李小龙的纪念品。

广州新地标:除了李小龙广州祖屋,小小永庆坊竟还有10多个名景点

李小龙的招牌动作

进了正门,可见“戏武世家”牌匾高悬正厅,是家庭议事和接见贵客的地方。中间设嵌大理石方桌,两旁对称摆设四几八椅酸枝家具,象征着“四平八稳”。

整个李氏“西关大屋”,以“戏武世胄,粤韵风华”主题,由李氏家族”“少年得志”“功夫巨星”等13个主题篇章和3处过渡空间构成。

广州新地标:除了李小龙广州祖屋,小小永庆坊竟还有10多个名景点

一代武魁的招牌

“武学天才”展厅内的3D全息投影动态,将李小龙的一招一式进行还原,参观者可以与李小龙实现一次虚拟的“隔空交流”。3D投影动作是通过专业设备,捕捉李小龙模仿演员的表演,再结合李小龙电影中的动作进行微调,最终达到接近李小龙本人的完美效果。

正厅后的天井空间中设置了咏春拳功夫木人桩,希望能投射李小龙拜师叶问的人生历程。然而相较佛山祖庙叶问堂,这里的内容略显得有些单薄。

广州新地标:除了李小龙广州祖屋,小小永庆坊竟还有10多个名景点

李小龙的照片

水上粤剧博物馆

粤剧被誉为“南国红豆”,是岭南传统文化的代表,2009年9月30日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百年恩宁路上的骑楼街却是全广州市最完整和最悠长的,集合着西关骑楼建筑的精髓,被誉为“广州最美老街”。

广州粤剧艺术博物馆与永庆坊都在恩宁街上,而且永庆坊东南角与博物馆一墙之隔。博物馆是一座具有岭南风格、水乡特色的中国园林式博物馆,沿荔枝湾涌三期分为南北两岸。

广州新地标:除了李小龙广州祖屋,小小永庆坊竟还有10多个名景点

粤剧博物馆西园的入口

南岸为主馆及仿古园林建筑,主要承载展览、演出、教育、研究、公共活动等功能,主馆地下两层,地上三层,主要用作博物馆库房、展厅及剧院,周边布置亭台楼阁等建筑及约1500平方米的湖面;

北岸占地约4600平方米,主要是为博物馆配套的餐饮茶座和文化活动室。

Tip:博物馆5点关门,参观需提前预约,持身份证领票进入。

广州新地标:除了李小龙广州祖屋,小小永庆坊竟还有10多个名景点

矗立在水面上的舞台

相对于百年历史的八和会馆,粤剧艺术博物馆更强调是一座具有岭南风格、水乡特色的中国园林式博物馆。

以沿荔枝湾涌三期为分界线南北两岸建设,本身就是一个南派风物的景观。譬如:隔湖相望的舞台、古着古意的建筑,伴随着粤剧铿锵韵味的音调,本就已经构成了一片风景。

广州新地标:除了李小龙广州祖屋,小小永庆坊竟还有10多个名景点

永庆坊东南角,粤剧博物馆的亭台

如此之密的景点

恩宁路177号的八和会馆:

前身为佛山“琼花会馆”,为海内外粤剧总会。最盛时期6000多会员登记在册,恩宁路有“粤剧之街”的美誉,近190多位名伶在周边择居。由此,粤剧业内自称为“八和子弟”。

永庆二巷7号銮舆堂:

前身为“德和堂”,为八和会馆旗下八分堂之一,为粤剧武打行演武之地,召集粤剧的龙虎武师。每年华光师傅诞迎神赛会巡游礼,均由銮舆堂弟子担任,是巡游路线的出发点。

广州新地标:除了李小龙广州祖屋,小小永庆坊竟还有10多个名景点

永庆大街23、36、28号民居

永庆大街24、26、28号民居:

位于荔湾区多宝街恩宁路永庆大街尽头,为一连三座红砖民居建筑,建于中华民国,由厅、房和天井组成。建筑正立面为红砖砌筑,侧立面和背立面以灰砂砖砌筑,24号主入口有三角形砖砌半柱、山花,一二层窗之间砖以三横三纵方式砌筑,窗周亦有砖砌线脚装饰,女儿墙有檐口挑出,整体风格简约大方,融汇了西方文化和汉族传统民居风貌特点。

詹天佑故居:位于十二甫西街芽菜巷42号;

泰华楼:多宝坊27号;清朝探花、书法家、收藏家李文田辞官回乡,修建于广州荔枝湾畔;

宝庆大押:多宝街宝庆新中约43号;清末广州六大当铺之一;5层楼高20米,曾是清末广州的城市制高点之一,也是当时的地标式建筑。

广州新地标:除了李小龙广州祖屋,小小永庆坊竟还有10多个名景点

宝庆大押,曾是当年的地标建筑

金声电影院:恩宁路265号;

1934年开业,原名金声戏院,英文名GRAND THEATER,位于恩宁路与宝华路交叉处。是广州率先引入空气调节设备的公共场所,1970年代末戏院达到辉煌期。

影院建成时,前楼达6层楼高,面积2000多平方米,内有1500个座位。一时成为西关小姐、东山少爷潮流云集的场所。

广州新地标:除了李小龙广州祖屋,小小永庆坊竟还有10多个名景点

永庆坊的标志,网红景区

综上:

广州,作为千年的古城,又是海上丝绸之路最长时间的起点;拥有太多的历史遗存和丰富内容。尽管多次前往广州,但几乎每次都会带着遗憾回来:

1、 太多的没办法全部刻印在大脑和相机内存卡的历史奇迹,需要再一次前往探寻;

2、 几乎每次都会遇到有历史建筑在维修。每每看到维修,不知为何心里会一紧:是否因此就将永远失去了历史的原貌?

答案,可能永远不会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