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照常升起,姜文的人生悲剧论


太阳照常升起,姜文的人生悲剧论

王朔曾说:我们曾看到戏曲失势,看到文学失势,是不是也将看到电影失势?但是不影响地球飞转。


一代人来,一代人去,太阳照常升起。


向上升起的太阳,是一个根本性象征。


2007年,姜文拍了《太阳照常升起》,吐槽的声音远远大于赞美,根本原因只有三个字——看不懂。


我想可能有两种人能看懂这部电影。


一种人够「复杂」,他们有大量的知识储备,甚至经历能与电影发生关联,这种人会看醉;另一种人够简单,他们对隐喻可能一无所知,但白纸最容易上色,这种人会看痴。



2000后的姜文很郁闷,他在思考一个哲学问题:我是谁?


有次姜文打车,司机愣是不要钱,姜文问为什么?司机歪着脑袋说了一句,嗨,常在电视上看见您,您不就是演姜文那人么?甭给了!


司机当然是一句口误,可姜文却在深思。


他演过芙蓉镇中的秦书田、末代皇后中的溥仪、大太监李莲英……这些都是在戏里演别人,人生如戏,他更是无时无刻不在演着自己。


如果我在演姜文,那姜文又是谁呢?他是儿子、也是父亲、是丈夫、还是兄长……


他试图把这一个个标签摘掉,却发现人一出生就在扮演着各种角色,根本摘不完,更可笑的是,大部分人生根本不由自己掌控。


2000年因为《鬼子来了》的违规参赛,让他5年不能执导电影。


彼时的姜文在这条路上深感焦虑。另一方面,他虽不缺剧本,但要把故事串起来,输出一个来劲的作品,总是差了许多感觉。


直到2004年《天鹅绒》的出现,所有的思路都清晰起来,他找到编剧述平和过士行,说这他妈的绝对是个好故事,你们来改编,我们把它拍出来。

太阳照常升起,姜文的人生悲剧论

这故事就是后来的电影《太阳照常升起》。



从云南边陲到西北戈壁,纵横整个中原腹地,历时一年,压抑许久的姜文将才华情感全部浇筑在这部电影上。


据说《太阳》的剧本前后一共改了27次,每一次几乎都是推倒重来,电影最终由四个统一且独立的故事组成,每个细节几乎都是宝玉点缀。


这部由英皇投资,耗资1000万美金的「大片」于07年上映。


也许是《鬼子来了》的前车之鉴,「变乖」了姜文在《太阳》上拐了个弯,广电总局一刀未剪,广大观众看的却是一脸懵逼。


这一次,姜文首次遭遇口碑票房双扑街。


但一部电影的好坏,不能以一时成败论英雄,好作品经得起时间的大浪淘沙,《太阳》也越发显露出它可以传世的基因。


从人的角度来看,太阳是个湮灭的爱情故事。


这故事可以放在任何时代背景下来演绎,但姜文选择了1958——1976年的中国,显然是醉翁之意。


1958年大跃进席卷全国。1976年文革结束。


1976年也是伟人去世的年代,走掉的是人,终结的却是一个时代。



第一段:疯


周韵饰演的角色没有名字,她唯一的标签是「妈」。最伟大的「妈」是谁?是祖国。


太阳照常升起,姜文的人生悲剧论

妈为什么疯?


她先是梦到了一条铺满红色鲜花的铁轨,铁轨中间摆着一双长着黄须子的鱼鞋。她在现实中买到了这双鞋。然后鞋丢了,妈疯了。


人没有脚不能走路,但只有穿了鞋才能走的远。


1976年,「妈」才27岁,在经历过一些「荒诞」的事情之后,她一身疲惫,路虽在脚下,但她不知道该怎么走下去。


这就是为什么周韵这个角色一直赤脚的原因。


鞋子是方向,或者也可以叫做通往理想的方法、工具。


那为什么一定是长着黄须子的鱼鞋。


黄须子是点睛之笔,意在表明差异。「妈」其实要走的是一条只属于自己的特色发展之路。


标榜讲究的姜文,所用到的鱼鞋道具,动用了近百人的设计心思。鞋底是云南剑川的巧匠所纳,鞋面借用了贵州水族的马尾绣,鱼眼来自大理的刺绣。


鱼鞋是打开这段故事的密钥,结合时代的背景,种种难懂的细节就会变得清晰起来。


鞋是在一棵树上丢掉的,这棵大树是歪着的,向「左」倾。这说明「左」的思想与理想中的方向并不兼容。


疯妈用卵石搭建的白宫其实是她理想中的世界,破坏掉的旧东西全部拼凑完整,俨然一新,但现实是残酷的,乌托邦的世界经不起现实的几个喷嚏。


这一切都是那个时代的红色烙印。房祖名饰演的李东方代表了彼时之中国新一代的年轻人。


在第一段故事的尾声,疯妈突然变得正常起来,她穿上了那双黄须鱼鞋,房祖名的脚上是一双美式匡威鞋,两双鞋有一个特写的短镜头。


在这一年的2月21号,辞掉美国总统职位的尼克松受毛泽东邀请再次访华。


这应该不是一个巧合。


正常起来的妈失踪了,只留下衣服和鞋子漂流在河面上。这条河其实是历史的长河,人会死亡、时代会终结,但太阳,照常升起。



第二段 恋


把生活讲真实了,就会出现荒诞。


太阳照常升起,姜文的人生悲剧论

看了三遍电影,我还是没有搞懂第二段的故事,因为黄秋生的死真的很荒诞。


主旋律必然是讽刺时代对性的压抑,中国几千年在性的方面始终很「矜持」,不然又怎么会有诸如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流传呢?


既然是恋,那女主角是谁?


是风情万种的陈冲?是真情告白的陌生女?还是那5个揉面的女性?几乎看了全网能找到的《太阳》解析,我还是一头雾水。


突然一个瞬间,我恍然大悟。


姜文,到底是姜文。


2008陈冲凭借《太阳》中的表演斩获亚洲电影大奖的最佳女配。


戏外得奖的是陈冲,戏里的女主角却是黄秋生。


你没有看错。当然,这谨代表我的个人观点。


黄作为举止文雅的南洋华侨,身边一众美女,却洁身自好。如果说他对丑女的示爱无动于衷,那完全有一个合理的解释,可面对风情万种的陈冲依然无感,实在是有些说不过去。


黄的洁身自好有两个合理的解释。


第一:他不是无感,而是无能。


第二:他不是无能,而是弯的。


那把坏掉的「枪」就是最好的证明。


故事中反复出现辣椒的镜头,陈冲去医院看黄秋生,把带有辣椒的钥匙链装进透明的雨衣口袋,黄死后身上覆盖了一张白色条纹布,私处部位摆了一个辣椒。

太阳照常升起,姜文的人生悲剧论

用辣椒暗示「性」已经不是姜文第一次玩的把戏了,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米兰的门口一直挂着一串辣椒。


只不过这次,他比《阳灿》更大胆了。


黄秋生成功被掰弯。


他不是恋错了女人,而是恋错了性别。连正常恋爱都被压抑的年代,同性怎么会有立锥之地。


他死于现实世界与内心世界不兼容的巨大冲突。


如果黄真的是弯的,那么他怎么会在第四段故事中肆无忌惮地摸女人的屁股呢?


现实总是如此荒诞,如果你熟悉那段魔幻且疯狂的历史,就不会有这样的疑问发生。在电影中,路的尽头都出现了,又有什么是不可能发生的呢?


人性欲望就这样放肆地宣泄,而太阳照常升起。



第三段:枪


不管一个导演说什么,其实他都是在拍一个他自己想看的电影。


作为红旗下长大的大院子弟,姜文崇尚军人,枪在他的世界中是一种很浪漫的存在。


穿紧身军装、吹号,在大漠、森林里手持猎枪急速奔跑,永远不变的苏联革命歌曲,几乎是姜文整个青春对男性美的最酷定义。


所以在电影中「枪」占了不小的篇幅。


被下放的唐雨林来到南部,整天和一群孩子呆在一块,上山打枪,忽略了家中的妻子。


孔维饰演的唐妻和李东方偷情被唐雨林发现,唐雨林想要杀掉李东方。


叶弥在原著中赋予了唐雨林复杂的侠客情怀,他既有令人生畏的铁石心肠,又有无处不在的悲天悯人。

太阳照常升起,姜文的人生悲剧论

所以他在杀死李东方之前,一定要让他明白什么是天鹅绒。


他来到北京,找到自己的老友,结果朋友给他一通解释,他明白了自己的在这件事情上是负有很大责任的,所以他放弃了寻找天鹅绒,他决定补偿妻子,放过李东方。


但他最后还是杀死了李东方,因为这个小队长在弄明白什么是天鹅绒之后,扯下了那块人性的遮羞布。


追求完美的姜文用这一段,在整个故事中时间上凑集了春夏秋冬,方位上整合了东南西北。



第四段:梦


两骑白驼,一对女子。一个新寡,一个新娘,她们在戈壁中行走,一个走向路之尽头,一个走向路的非尽头。


时间切回到1958年,整个故事从这里开始。


姜文所以把这段故事放到影片的最后,除了借鉴好基友昆汀的环形叙事外,更重要的是呼应故事的名字《太阳照常升起》。


孔维走向了世界的尽头,等待她的是唐雨林,两人在大漠办了婚礼;周韵走向了路的非尽头,看到亡夫的遗物,神志开始变得不正常。


多年以后,走向尽头的女人遇到了出轨的婚姻危机;走向非尽头的女人难免孤独的疯掉。


这是一个悲剧。


它不仅仅是一个爱情湮灭的故事,更是姜文借用那段历史谱写的人生悲歌。

太阳照常升起,姜文的人生悲剧论

前三段故事都以死亡结束,都是主人公在问题看似得到解决后走向了死亡,而最后迎来了新生,可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倒叙,结局就是开始,意味着曾经是这样,未来还是这样。


毕竟,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


精神之路永远面临着这样的困境。


尽头,或没有尽头,走向尽头必然会迎来无聊,没有尽头终究难免疯掉。


但太阳,照常升起。



和前两部作品相比,《太阳》根本不是一个合格的故事,甚至可以说姜文在刻意为之,他完全可以讲好一个故事,但他没有。


就像《天鹅绒》给他的刺激一样,叶弥把所有人物安插进来的来龙去脉都给摘掉了,给你留了一个赫然的事件放在那。


你只能感受,却没法读懂。


这也正是《太阳》这部电影遭到观众诟病的地方,看不懂,真的是有原因的。但姜文是否真的在卖弄自己的聪明,又或许他只是想让观众去感受,而非读懂呢?


恐怕只有他本人知道。


整部电影,只有「枪」的部分是《天鹅绒》的内容,「疯」是原著一个很短情节的延伸,大学那段是姜文小时候在贵州看到过的一个故事,最后一段则来自姜文的一个梦境。


把这几个故事放到那样的历史背景之下,当然可以有多重意义上的解读。只是红色部分的暗喻,没有大量的知识储备,是没有办法读懂的,我只能看到浅显的表面。


深入故事的内核,《太阳》是一个悲剧循环。

太阳照常升起,姜文的人生悲剧论

死亡之畔永远伴随着新生的初啼,新生总会迎来死亡,生命的过程个体自身无法掌控,无论选择任何一个方向,都会走进同样的矛盾之中。


这也正是浮士德博士的困境,停下来,灵魂输给魔鬼,可一直这么走下去,又是为了什么?


可惜在大地之上,生活似乎只提供这两种可能,即便发疯,生命也还是去如逝水,而太阳,永远照常升起!


史铁生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悲剧不等于眼泪,更非教人沮丧,悲剧,把现实中不解的悬难彰显在我们面前,意在逼迫我们向上看——看那天天脱离地平线,向上升起的太阳,是一个根本性象征。


向上升起,是太阳给我们的永恒启示,《太阳照常升起》是姜文留给大众的一则启示。


人生就是一场悲剧,还请你不要沮丧。


当然,更希望你用喜剧的心态去完成作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