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改變父母的壞習慣?

中國古拳法掌門人


嗯,我會帶動他們一起努力改變不好的習慣,久而久之會有所改變,雖然不明顯,但是有進步,也是可圈可點的,俗話說;跟啥人學啥人嘛[呲牙]



南方小雪213


那你的碰到通情理的父母,否則他們是不會因為你而改變的。

我家的父母就是這樣愛誰誰,我就這樣,你說啥也沒用。

我的父母都是70多歲的人了,家裡新裝修的房子給住的一塌糊塗,亂的不能看,你說了之後,好的時候沒回聲,不好的時候就懟你一句:愛乾乾不愛幹拉倒,別叨叨。

一件衣服恨不得穿一季不在換換的,你說我們兒女是不是不給買衣服,錯了。父母自己說光新衣服沒穿的就一人有20多件,你說讓我們做子女的說什麼好。

不讓他們下地幹活,這是不行的,不下的幹活就會死人的,這是我父親的原話,75歲了眼睛兩個都白內障手術,耳聾戴著助聽器,自以為小青年,每天載著200-300斤蘋果騎電動三輪車去趕集,每天每天,風雨無阻,披星戴月的忙得很。

娘之前騎電動車趕集出過一次車禍,傷了10多根肋骨,因為恢復得不好,所以現在每年都要因為慢阻肺住院治療。

這病情的嚴重性我父親親眼所見,但是還是我想幹啥就幹啥。

你可能會說;子女不給老人錢花,老人手裡沒錢所以才想去賺錢。我們給父母投了最高的養老保險,每月倆人2000多元,吃喝水米油麵調料,平日裡的吃藥看病都是子女掏錢,需要的東西我們都給買回家,就這還不行,非要種地。你說我們咋辦?



孤單的兔子


父母壞習慣被孩子模仿孩子模仿父母的壞習慣怎麼辦?人的許多良好品質與行為習慣都是在兒童時期養成的,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孩子模仿和學習的對象。因此,父母的言行舉止,甚至脾氣秉性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

  1、沒有禮貌

  如果家長平時有“出口成髒”的習慣,或者總做些沒有禮貌的事情,孩子很有可能會有樣學樣,在長期的模仿中逐漸把這些舉止變成自身行為的一部分,成為一個沒有禮貌的人。以後無論是在人際關係上,還是在學業、事業上,沒有禮貌都將成為孩子的絆腳石。

  改變建議:審視自身的行為,爭取做一個講文明、講禮貌的人。在教育孩子上,言傳、身教是不可分割的兩個部分。

  2、自己勤儉,對孩子卻大手大腳

  有的家長省吃儉用,對孩子卻出手大方,以為這樣是愛孩子,但這可能除了讓孩子學會奢侈、不懂回報和付出、沒有良好的理財意識外,也不能讓孩子明白一些他該學會的品質,如節約、有計劃的支出等。

  改變建議:愛孩子不是給他昂貴的東西,而是給他合適的。從小教會孩子理財,懂得感恩和回報、明白節儉的道理,才是給孩子最好的。

  3、喜歡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比較

  有一種孩子叫做別人家的孩子,家長總喜歡拿別的小朋友和自家孩子比較,首先可能會讓家長自己出現心理落差,從而在教養上對孩子過於嚴苛,或者因為總是對孩子說“你看XXX怎麼樣”之類的話,讓孩子總是把注意力放在別人孩子身上,很容易讓孩子受外界影響,沒有信心、自卑。

  改變建議:

  不要總是用別的寶寶的標準衡量自己的孩子,讓孩子順著自然的方式自由發展,只要他沒有出現滯後、遲緩的情形,就不必過於擔心。

  4、過於愛護孩子

  你心疼孩子,所以什麼也不讓他做,但這樣實際上就是剝奪了孩子動手的機會,沒有學習的機會,得不到鍛鍊,孩子就很難學會照顧自己,同時會出現依賴的思想,變成一個“懶惰”的小孩,將來也很難適應集體生活。

  改變建議:給孩子一些自主的機會,在他的能力範圍內,給他分配一些事情,讓孩子明白付出才有收穫的道理,也讓他學會該有的能力。孩子動手是學習最有效的途徑,過於愛護孩子實際上是害了孩子。

  5、帶著寶寶玩電腦/看成人劇

  有的家長既想玩電腦/看電視,又得照顧寶寶,於是“兩全其美”地帶著寶寶一起玩遊戲/看成人劇,很多成人節目並不適合孩子看,容易讓孩子產生錯誤認知,且長期看電視,對孩子的發育不利;電腦的輻射對孩子神經系統和大腦的發育很不利,強烈的視覺和聽覺刺激都會傷害寶寶,也容易造成頸椎等骨骼發育問題。

  改變建議:孩子接觸電腦/電視不是一件好事,如果一定要看,也要選適合孩子的發展階段,內容健康,且時間也要嚴格規定,最好還是用親子游戲來代替。

  6、當著孩子的面宣洩你的各種不滿

  工作有壓力了、朋友間有誤會了、夫妻間出現爭執了,都毫不隱瞞地當著孩子面抱怨,說這個不好、那個不對。這樣做不僅解決不了問題,也會造成孩子的負面情緒,同時也讓他慢慢學會找別人的毛病,而不能審視自身的錯誤,學會錯誤的處理事情的方式。

  改變建議:可以用公正的態度向孩子訴說,告訴他生活中有不美好的事情,但是別指望孩子替你解決,你也要儘量試著給孩子更積極的印象。

  7、說謊

  有時候,家長在說謊也是被孩子看在眼裡的,這會產生什麼樣的後果?首先,孩子會覺得說謊不是錯,那麼他也可能擁有這種“品質”;其次,會讓他因不解而對家長的認識產生偏差。

  改變建議:珍惜孩子的信任,不要敷衍孩子,承諾孩子的事情一定要做到。無論孩子在不在場,都爭取做一個有誠信的人。

  8、不守交通規則

  看看左右無人、無車,就隨意亂闖紅綠燈,這樣不僅威脅自身及他人的安全,也讓孩子不重視交通規則,存在僥倖的心理。沒有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的孩子,無論出門在外或者在家都很容易遇到危險。

  改變建議:不論是否帶孩子出門,都要遵守交通規則。平時也儘量告訴孩子遵守交通規則的重要性,告訴他,這樣做實際上是在保護自己。

  9、當眾批評孩子

  有的家長為了挽回面子或其他的原因,總是在寶寶犯錯的時候當眾責罵他或者羞辱他,這樣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讓孩子覺得自卑。也會影響親子間的情感,同時這樣的做法並不能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改變建議:孩子犯了錯誤要及時指出來,但態度一定要溫和,告訴他為什麼錯了,你的目的是讓寶寶改正錯誤,並不是當眾打擊他。

  10、不愛運動

  這大概是大多家長的通病,自己不愛運動,自然就不會帶著孩子一起運動,甚至忽略運動對孩子發展的重要性,讓孩子成為一個小胖墩,或者因為缺乏運動而導致某些技能發展滯後。

  改變建議:多運動是利於自己也利於孩子的事情,所以平時儘量抽時間帶著孩子一起做些運動和遊戲,既鍛鍊了身體,也培養了親子感情。

  11、做事拖拉,沒有時間觀念

  有些家長做事總是拖拖拉拉的,一點時間觀念都沒有,這樣的做法延續到孩子身上,容易讓孩子也沒有時間觀念,對不守時、遲到之類的不良事件都沒有正確的認識,日後就很容易出現類似的問題。

  改變建議:從小給孩子灌輸時間觀,讓他們瞭解時間的重要性。平時做事一定要按計劃進行,嚴格按規定的時間完成,不要總是“來日方長”。

  12、脾氣大,隨時發

  這首先會給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負擔,增加他的恐懼情緒,也不利於孩子心理建設。同時會讓孩子也成為一個暴躁的人,不能很好的控制和管理自己的情緒。父母的爭吵會給孩子提供一個壞榜樣,讓他學會攻擊性行為,如說髒話、粗話

  改變建議: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是在沒辦法控制的時候,也不要當著孩子的面隨時爆發,給孩子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和成長環境



icey89


父母不愛乾淨有下面幾點意見供參考:

1.帶他們改變一下身邊的環境。帶他們出去旅遊,去家庭環境好的親戚家轉轉,讓他們看到差距。全家總動員,來一次大掃除,丟掉很久不用的東西,讓整個家保持整潔乾淨28天,養成習慣。

2.自己以身作則,改掉一個壞習慣。來一次家庭比賽,各自列出對方最不能忍受的一條壞習慣,互相監督,最終家庭改掉三個壞習慣哦。

3.從他們最在乎的人身上入手。家庭衛生差,你和他們說一萬遍他們也是聽不進去的。只能善意的謊言了。讓小寶在家裡假裝咳嗽幾天,還不斷的撓頭撓身上,然後騙他醫生說是粉塵、蟎蟲過敏造成的。

4.理性的看待,包容自己的父母。有些壞習慣換個角度看就是優點,比如媽媽愛嘮叨,換個角度就是對家庭對孩子的愛。




家裡排老大


不要改變父母,改變一下自己,讓自己接受那些壞習慣。改變不了自己,就和父母分開住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2b90005fa4a85c82831\

糖豆先生


其實還挺羨慕你,你提的問題只是單方面的問題,只要另外一方用“愛”就可以解決;後續你會遇到很多雙方都無法理解的問題,任何問題的發生,肯定是一方認為無法理解,一方認為沒有問題,希望你一直用是“我做的不夠好,我做錯了”的態度去解決問題,請記住家和萬事興;


江西勝哥


跟父母交朋友交心,讓他們相信你認同你,多講外面的新鮮事文明事科學事,有了感情基礎才能說進去話,也才能解決問題


東方紅2321


改變老人一輩子的習慣比登天還難,要請個家政吧,誰也不改變生活能舒心點[捂臉]


泰山後山上的小野貓


溝通是解決事情的重要途徑,父母在習慣是長年形成的,不易改變。如果在家時間短,建議適量溝通,以免發生不必要在爭執。如果長時間在家,需要和父母提出他們行為的不良,讓他們認識到習慣在不好。請多一些耐心。


凝真好


很難改變。不要企圖改變一個人,特別是老人,可以去影響和引導。用愛去包容,孝順貴在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