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戰到底 決戰決勝」英雄輩出——2020信陽抗擊疫情備忘錄之六

在這個非同尋常的冬春之交,面對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有這樣的一群人,他們向險而行,挺身而出。那不斷降低的數字背後,是無數一線戰士無畏前行的身影。

「“疫”戰到底 決戰決勝」英雄輩出——2020信陽抗擊疫情備忘錄之六

還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守衛後方,為隔離群眾送藥送菜、為一線救治運送物資,為白衣戰士捐資捐物……他們悄然無聲,但城市因為有了他們而生生不息。

「“疫”戰到底 決戰決勝」英雄輩出——2020信陽抗擊疫情備忘錄之六

時有所需,必有所為,國有所需,我必前行。疫情面前,他們篤定前行的身影,匯聚成了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最美群像……

醫者仁心——他們選擇無畏逆行

「“疫”戰到底 決戰決勝」英雄輩出——2020信陽抗擊疫情備忘錄之六

“回去後一定要加強鍛鍊,保持好的心態。”2月2日,市第五人民醫院,全市首批3例新冠肺炎治癒患者出院,院長何家榮細心叮囑,他緊縮多日的眉頭在這一刻終於舒展開來。

從事傳染病防治工作22年的何家榮是我市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1月22日,市第五人民醫院被確定為市級定點救治醫院,全市第一例確診患者在這裡入院,第一例治癒患者在這裡順利出院,第一例重症患者也在這裡轉危為安。

小到負壓救護車司機的培訓和管理,大到供氧、供電、負壓吸引等方案制定,何家榮都瞭然於胸,有備無患,將每項工作、每個環節都考慮得細而又細。

“睡不著,也不敢睡。”一個多月來,現年57歲的何家榮吃住在醫院,24小時值班,辦公桌上的電腦頁面始終停留在一個又一個病人的診療信息上。多日的勞累使他聲音嘶啞,卻始終堅持在最危險的地方,隨時下達一個又一個精準的指令。

“枕戈待旦,奮勇爭先!不計報酬,無論生死!”這封“請戰書”來自市中心醫院重症醫學科,除夕當天,30個鮮豔的紅手印和主動請戰的錚錚誓言,讓人肅然起敬。

「“疫”戰到底 決戰決勝」英雄輩出——2020信陽抗擊疫情備忘錄之六

質樸的語言,真摯的心意。無須動員,主動請戰,同樣的一幕幕出現在我市多家醫院。在疫情面前,他們不再是孩子的父母,不再是父母的孩子,穿上白衣,他們就是與病毒較量的戰士。

“媽媽,姥姥說,你和爸爸許久沒回家,是因為在和惡魔病毒作鬥爭,可能也會感染生病,你害怕嗎?”

“媽媽不怕,醫院裡有好多的叔叔、阿姨和媽媽在一起戰鬥,我們一定會消滅病毒。”視頻這頭,市第四人民醫院感染科護士長張茹眼淚直打轉。面對疫情,她和同為醫生的丈夫一同提交請戰書,成為眾多抗疫“夫妻檔”中的一對。

同為母親,市第五人民醫院的董婉婉在1月22日晚上接到緊急通知,來不及看一眼一歲多的女兒,便匆匆趕往一線。電話那頭,父母擔心得泣不成聲。

“我姐姐是武漢市第三人民醫院的ICU醫生,我們一起戰鬥在一線,是使命所在。”董婉婉篤定地說。

守土有責——他們彰顯一份擔當

2月18日,經過切割、分揀、縫紉等流程,潢川縣聖宇服飾生產線上第一批一次性使用隔離衣下線,成品在大家手中傳來傳去,潢川縣駐鄭州黨工委書記黃久生心中的石頭落了地。

正月初一,黃久生獨自駕車連夜趕回鄭州,四處求購醫用物資捐贈家鄉,千方百計籌集購買到3000套醫用隔離衣捐往前線醫院,物資遠遠不夠,而購買難度卻越來越大。

“想盡一切辦法,去找!去買!”黃久生翻著微信朋友圈裡一個個信陽醫療物資緊缺的求助信息,七尺男兒,急得落了淚。

關關難過關關過。2月7日,黃久生獲知,有服裝生產廠家火速秒改生產線,生產一次性使用隔離衣。“要是家鄉能生產,啥難題都解決了!”他迅速聯繫上潢川縣聖宇服裝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馬登雲,兩人不謀而合,立即改建隔離服生產線!

一聽說生產防護用品,30名工人迅速返崗,一次性隔離衣日產量由預計的1500件達到3000件,原本和鋼筋水泥打交道的黃久生成了內行廠長。

“原料我出錢,產品我包銷,生產費用我全部預付,協調生產我來負責。共產黨員,危難時刻要全力以赴!”黃久生說。

黨有號召,黨員見行動;人民有需要,黨員衝在前。

“當前疫情防控任務重,人手缺,請有意願的同志今天上午10時前主動報名。”1月31日上午8時40分,“清風新縣”工作群發佈徵集志願者的信息,不到一小時,36名新縣紀檢監察人員報名集結,當天下午就有11名趕赴“前線”。

「“疫”戰到底 決戰決勝」英雄輩出——2020信陽抗擊疫情備忘錄之六

夙興夜寐,無數黨員變身防疫百事通。他們主動放棄休假,日夜堅守工作崗位,調配物資、宣傳走訪、解答諮詢。為了讓大家安心宅在家裡,很多社區工作人員化身“代購員”“跑腿員”……

“我是黨員我當先!”羊山新區前進街道府都花園社區黨支部書記向梅帶領社區“木蘭軍”,24小時輪番上崗,連續奮戰在社區一線,5名弱女子用嬌小的臂膀築起了社區疫情防控的銅牆鐵壁。

守望相助——他們匯聚磅礴力量

「“疫”戰到底 決戰決勝」英雄輩出——2020信陽抗擊疫情備忘錄之六

人字的結構就是互相支撐,疫情期間的“同防共宅”,喚醒了友鄰的溫情友愛,也凸顯了平凡人的使命擔當。

“不能讓醫護人員餓著肚子守護我們!”這個春節,經營燒烤店的23歲光山小夥齊禮成比往年更忙。得知前線醫護人員時常吃不上一口熱飯,大年初二,他和同事們凌晨就開工,每天300餘份免費盒飯送往前線,這群年輕的創業者早已決定,不計成本,堅持送到疫情結束的一天。

“自己貼本?那怎麼行!”光山縣紫水街道林崗居民林翠坐不住了,上門捐贈了107斤鮮活的鰱魚;菜市場“蔡胖批零”的老闆娘急了,把連夜到貨的兩車蔬菜運到配餐點;4S店的車友們組成送餐車隊,還有附近商家和企業源源不斷送來“愛心大米”“愛心油”……

「“疫”戰到底 決戰決勝」英雄輩出——2020信陽抗擊疫情備忘錄之六

溫馨的一幕幕每時每刻都在這座城市裡發生。2月12日上午,剛剛向武漢及湖北其他地區捐贈60噸蔬菜的李俊、李立志兄弟倆,又將滿滿一車打包好的蔬菜送往市第四人民醫院陸廟新冠肺炎留觀點。

“咋能讓咱家鄉人沒菜吃!”李俊憨憨地笑著說,今年農場的菜大部分都送往了抗疫一線。“沒關係,開春了,再幹一場,從頭再來!”

疫情猶如暗夜,但一句句炙熱的話語猶如螢火:

“國家有難,匹夫有責。”2月14日上午,一位熱心市民驅車前往市第五人民醫院,留下數袋炸魚塊和一個裝有5000元錢的信封后轉身就走,沒有留下任何聯繫方式的他,寥寥幾字卻鏗鏘有力。

“免費送!自己拿。”潢川縣魏崗鄉餘店村路邊的菜攤上,菜農陳澤榮將自家種的青菜放在路邊,匆匆寫下這直白的字句。隨著熱心村民的不斷加入,菜的種類越來越多……

這世上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90後、95後在一夜間迅速成長起來,戰疫“夫妻檔”“父子兵”還在不斷湧現,社會各界正迸發出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的偉力。

“你的樣子就是中國的樣子,你什麼樣中國就什麼樣。”感謝那些平凡的英雄,疫情終將過去,春天必將來臨,因為你們,山河定無恙,萬家終團圓!

圖/信陽日報全媒體記者 時秀敏 鄒樂 李海 周濤

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視頻/ 馮青松 梁思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