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人生七年》:孩子,你要學會發現和接受自己的平凡

《人生七年》這部紀錄片,值得每個家長和孩子一起去認真觀看。

這是一部以七年為一個期限的長期紀錄片。紀錄片中一共採訪了,十四個來自英國不同階級的七歲小孩,這些小孩有來自孤兒院的,底層社會的,還有上層社會的。每隔七年,工作人員又會重新採訪一遍這些小孩,傾聽他們關於生活的感悟,瞭解他們的夢想,以及對於生活有什麼不同的期待。

紀錄片《人生七年》:孩子,你要學會發現和接受自己的平凡


紀錄片結束時,呈現給我們的是,這些孩子的命運大多延續他們父輩的人生軌跡,但是不同的是,他們要自己經歷不同的挫折與磨難,體會屬於他們的成長的煩惱。

北大才女劉媛媛曾說過這樣一段話:“在《人生七年》裡有一個叫尼克的貧窮的小孩,他在最後通過自己的奮鬥變成了一名大學教授,可見命運的手掌裡是有漏網之魚的。”

紀錄片《人生七年》:孩子,你要學會發現和接受自己的平凡


曾看過這樣一則消息:一個孩子問他媽媽:“媽媽,如果我沒有考上好的大學,沒有按照你給我安排的道路成長,你還會愛我嗎?”這個孩子的問題很讓人心疼,但是也值得所有的家長思考。

孩子不是我們用來彌補,我們人生理想未能實現的遺憾的物品,他們應該有自己的人生理想與愛好,他們應該走自己喜歡的道路,父母只能建議但是不能替代。

在《人生七年》中,七歲時,有的孩子計劃長大後要讀牛津,上劍橋,而有的孩子卻不知道大學是什麼意思。階級固化是社會長期以來形成的,但是我們不能用階級去衡量孩子人生的可能,就像尼克,最終通過自身的努力實現了階層的跨越。

紀錄片《人生七年》:孩子,你要學會發現和接受自己的平凡


《人生七年》教會了我們不管怎樣,生活都會繼續。

在這些孩子被記錄的56年裡,他們有人經歷過離婚,有人經歷了無數的磨難,有人經歷了死亡。但是不管怎樣,困難都會過去,只要你對生活始終存在期待與嚮往,感恩與懷念,生活就會繼續下去。

紀錄片的初衷是想驗證社會階級,對個人幸福和人生際遇的影響和作用。但是在日本版的《人生七年》裡,不同於英國版的是,日本版選取的大多是普通家庭的孩子。或許他們的人生選擇與成長軌跡更趨近於我們普通人,更能引起我們的情感共鳴,在這一版中彷彿有我們的影子。

紀錄片《人生七年》:孩子,你要學會發現和接受自己的平凡


無法描述看完這個紀錄片後的心情,有一點低落,有點不願面對。但事實就是:你這一生,或許為了你的夢想,會走得很遠很遠,為了生活調換工作,離開父母,遠離故鄉,但是不管怎樣,你終其一生也許只是一個平凡人。

被採訪的孩子,有的堅持了自己的夢想,有的長大以後發現原來的愛好逐漸在被替代。

看到這裡相信很多家長也會發現,孩子的未來也許會按照你的人生軌跡,按部就班的進行,只是不同的是,他們有自己的喜怒哀樂和人生抉擇,他們也過著平凡的生活,但是他們會發現只要用心澆灌,平凡的生活也會開出花來。

就像其中的一個孩子——高江所說“這種平凡的生活正是我想要的,而這樣平凡且充實的生活,也是大多數人要經歷的。

紀錄片《人生七年》:孩子,你要學會發現和接受自己的平凡


對於我們大多數普通人來說,也許你用盡全力,但終其一生都是個平凡人;也許你兜兜轉轉,依然發現生活沒有什麼改變;也許你的一生中幾乎只有那麼一兩個輝煌的瞬間;可是那一兩個瞬間就足以讓我們熱淚盈眶,至少我沒有碌碌無為,人生中總有些高山我們無法企及,那就不要奢望登頂,哪怕在遠處看看都是幸福的。正是平淡和普通,才構成了我們生活的主色調,對於孩子,我們要教會他們:學會接受自己平凡,但是不能接受自己的平庸。

《奇葩說》第六季也畫上了句號,在大結局中的辯題就是:終其一生只是個平凡人,你會後悔嗎?可是所謂成長不就是逐漸發現和接受自己的平凡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