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七年》+《唸書的孩子》,做一條寒門裡的漏網之魚

引言:第一次聽說《人生七年》這部紀錄片,還是14年北大才女劉媛媛在超級演說家裡面的演說所熟知。影片中記錄了14位不同經濟背景下的英國兒童生活,並每隔七年記錄一次,且假設每個孩子的社會階層預先決定了他們的未來。影片最後你會發現,富人的孩子還是富人,窮人的孩子還是窮人,其中有一個叫尼克的貧窮家庭小孩,通過自己的奮鬥,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人生七年》+《唸書的孩子》,做一條寒門裡的漏網之魚

人生七年劇照


寒門再難出貴子

為什麼說寒門再難出貴子,第一次看到這個帖子的時候,已經工作兩年。感觸真的很深,因為能在身邊同學中找到一些原型。

我大學的專業是一個小眾專業,就業率不高。全班三十個人,據我所知目前只有一位同學從事本專業的工作。二十九位同學中大部分都是農村來的孩子,當然也有家庭條件好的。畢業後有家庭背景的同學直接就去了銀行工作,現在已經坐到副行長的位置。而大部分同學實習結束後都是在外到處找工作,有混的好的也有混的差的,在這就不多做複述了。

為什麼寒門再難出貴子了!主要是這三方面讓寒門子弟成貴子更加艱難了。

教育資源


教育資源的分配不均,不論國內外,都是普遍存在的問題。


《人生七年》+《唸書的孩子》,做一條寒門裡的漏網之魚


我們先拿國內的教育資源來說。高考對於我們而言其實可以說是人生中難得的公平了,但也只是相對應的公平。其中最為大眾詬病的就是高考各地錄取線不同的政策,錄取線的不同是根據戶籍和根據地區的不同來確定。擁有北京上海等地戶口的考生比外地考生享有更多的優越條件。最直接的就體現在錄取分數線上,最嚴重的就是和那些高考大省來比較,同樣是考取全國一流大學,他們要想考入,所需要的分數可能比優越地區的考生分數多出幾十甚至上百分。而這些高考大省,又大部分是人口大省,經濟文化相對落後,在高考競爭中本身就不佔優勢,結果不但得不到公平,反倒比別人高一截。


《人生七年》+《唸書的孩子》,做一條寒門裡的漏網之魚

反觀國外,其實這種教育資源不公平凸顯更加嚴重。精英教育和公民教育所形成的兩極分化更加凸顯。以美國為例,能夠享受到中學階段精英教育的學生只佔1%,主要是這些高等私立學校高昂的學費不是一般家庭所能承受。而導致99%的學生只能接受公民教育。所以窮人的孩子還是窮人,富人的孩子還是富人。這社會不會因為你是窮人而對你有所憐憫。要想改變現狀,只能付出更多的努力。

父母的眼界覺定孩子的人生格局


梁啟超說:家長的眼界,決定了孩子的邊界,而學識影響眼界,眼界影響格局,格局影響一生。

記得電影《唸書的孩子》很好的詮釋了這一點。裡面講述了一個農村留守兒童,因為爺爺的去世而被父母接到城裡唸書的故事。


《人生七年》+《唸書的孩子》,做一條寒門裡的漏網之魚

記得很深的是男主開開每天都要打電話回老家給他養的小狗念課文,所以要買張電話卡。開開沒錢向同桌朱靚借了10塊錢。從這借錢就能很好的體現出兩個人的眼界差距。朱靚的爸爸是信用社的社長,在父親的耳傳目染下對兒子朱靚的影響很大,所以行事風格都比同齡人更加成熟,且從小立下遠大目標,要成為世界銀行的行長,在學校的外號叫銀行家。當時開開找朱靚借10塊錢是按照一天百分之一的標準算利息,帶開開去買10塊一張的電話卡會向店家收取佣金,並和開開說道賣電話卡是他賺取的第一桶金。之後開開借錢的事被父母知道,詢問之下媽媽發現是屬於高利貸而責備開開。父親的話很值得玩味說:嚇人高利貸原來總歸才多了一塊錢。


《人生七年》+《唸書的孩子》,做一條寒門裡的漏網之魚

看完之後你會覺得都是同歲的孩子差距真的很大。這裡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父母的眼界所造成的,開開的父親是建築工地幹活,母親是保姆,而朱靚的父親是銀行行長,母親是在北京做生意的。兩個不同的家庭環境為孩子的眼界開拓是無法相比的。和永樂大帝二世當年發佈的那條帖子“寒門再難出貴子”裡面描述很像。每個孩子的家庭環境不同所造成的待人接物的方式也不同。

這裡不是說農村和貧窮就代表眼界底,而是陳述一個事實,和城市富裕家庭相比確實存在差距,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農村孩子要想獲得成功真的需要付出更多的拼搏與努力。為什麼現在農村,家庭條件稍微好點的家庭都儘量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城裡去讀書,城裡有錢人把孩子送到國際學校去唸書。我想是很多年輕父母眼界都開闊了,都知道知識改變命運的道理。

再不會向我小時候,好多孩子讀完九年義務教育就被父母趕去打工賺錢了。

在未來,當孩子面臨人生重要選擇時,不能只考慮眼前的利益得失,當你侷促在自己的小思維中,這樣很可能會戕害了孩子的一生。所以作為父母,目光需放長遠。

這個時代,眼界決定境界,境界決定格局,格局決定命運。

孩子的眼界越寬,未來人生的籌碼越多。

試錯機會


什麼是試錯?試錯就是為了追求達到理想目標而通過不斷試驗和消除誤差,探索具有黑箱性質的系統的方法,統稱為試錯法。

說白了,就是經驗和經歷的另一種形態,任何人做事都離不開經歷和經驗。

當寒門子弟一步一步向上攀爬的時候,往往沒有前人的經驗可以借鑑,此時就會出現試錯成本。試錯要付出成本,時間,金錢,精力,感情,等等。


《人生七年》+《唸書的孩子》,做一條寒門裡的漏網之魚

年輕是一種資本,在這一無所有的年紀,試錯成本相對較低。但是會隨著年齡的增長,你的試錯成本會越來越高。作為個體窮人往往會因為一個小的錯誤而導致之前的努力全部付之東流。而富人則可以在承受範圍內大膽的去試錯,甚至不需要試錯。

舉一個大家都知道的例子,拿娛樂圈質檢員來說,王健林可以給王思聰5個億來試錯,失敗可以重新再來,就當是吸取經驗教訓。而如果生在寒門,不說五個億了,就算給五萬都不好意思拿。

所以說,寒門子弟的試錯機會相對來說更少。但也正因為沒有退路,更加需要珍惜自己的年輕資本。在試錯之前認清自己,規劃好自己,做好充分準備,做到試錯成本的最低化,為自己留條後路。

做一條命運的漏網之魚


悲觀的人說,萬般皆是命,而有些人卻說我命由我不由天。我們要承認世界的不公平性,一味的抱怨也解決不了任何問題,世間法則本就如此,要想改變,必須付出努力。

胸懷大志卻又虛度光陰,這是自我設置悲哀的路徑。一個懶人根本就沒有資格放眼天下。

成就一位貴子,或許需要好的教育資源扶持,或許需要從小的開闊眼界,需要大量金錢的投入。但也並不是每一個資金雄厚的家庭,每一個具有良好教育的高知家庭就能培養出一個優秀的孩子。也有很多出生寒門的子弟,通過自身努力站在了金字塔尖。


《人生七年》+《唸書的孩子》,做一條寒門裡的漏網之魚

魚躍此時海 花開彼岸天


中國從來都不缺少這種勵志的人物和故事。從古至今皆如此。

含著金鑰匙出身的人,不一定比你我優秀,只不過是命運的際遇,讓他們領跑人生。而對於寒門來說,改變的關鍵是什麼。是跳出困住的這個樊籠,尋找新的機會當我們被捆綁在高速運轉,只能出賣體力,無暇思考無法提升的機器上時。我們需要做的既不是怨天尤人也不該默默承受,而是不顧一切離開這個環境,找到新的生存方式。我們無法決定出生,卻能決定往後的人生。

生活原本沉悶,你跑起來就有風了。

結語

自媒體強大的今天,給我們所提供的機會也越來越多。只要你是塊金子,絕對會發光,只要你是一罈好酒就絕對不怕巷子深。努力提升自己,通過知識改變命運,做那一尾漏網之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