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日本版《人生七年》,終於明白決定普通人命運的逃不開這幾點

《人生七年》是英國BBC製作的一部記錄素人人生的紀錄片,他們花了將近半個世紀的時間記錄了14個7歲孩子的人生成長史記。

日本也製作了一版一樣的《人生七年》,和英國挑選各個階層不同的,這次日本選擇的13位主人公都來自於普通人階層,目前日本版的已經拍到了他們28歲。

看完日本版《人生七年》,終於明白決定普通人命運的逃不開這幾點

這部《人生七年》沒有上流階層,也沒有特別貧困的階層。而是離我們最近的普通人,他們分別住在日本的各個不同的城市。有著平凡的生活,而從這些人的人生走向,我們更能觀察到普通人的人生都是怎麼進行。有哪些因素決定了普通人的命運?

01

環境決定了大部分人30年的命運

13位主人公分別住在日本的不同地方,從他們7歲開始被記錄著生活,每7年記者會再去採訪一次。從每7年的採訪我們可以看到,環境對於大部分的生活起到了至關性的作用。其中包括家庭環境和社會環境。

一、家庭環境,決定人們未來30年的人生軌跡。

7歲的時候,當記者問他們以後長大後想做什麼時,好幾個人都表示想跟現在的父母做一樣的工作。

住在宮崎縣的健太,家裡幾代人都靠種植糧食為生,健太是家長長子,所以7歲的時候,健太就開始幫助家人一起幹活。當記者問他以後長大是不是想種糧食的時候,他很肯定的回答:”嗯“。

看完日本版《人生七年》,終於明白決定普通人命運的逃不開這幾點

看完日本版《人生七年》,終於明白決定普通人命運的逃不開這幾點

28歲的時候,因為在這21年間日本主食的變化,導致大米的產量下降了20%,建太全家種植的糧食收入還不到7歲時候的一半。所以在高中畢業後,健太沒有回家繼承繼續種植糧食而是選擇在家附近的工廠找了一份工作。而除了做這些,健太也沒想過自己可以嘗試其他類別的工作。

看完日本版《人生七年》,終於明白決定普通人命運的逃不開這幾點

松屋的父親是一位歌舞伎表演者,7歲的時候松屋就表示自己很喜歡錶演,喜歡錶演勝過遊樂場,勝過父母。因為父親從5歲開始就帶著松屋上臺表演,而他也因此愛上了歌舞伎表演。

看完日本版《人生七年》,終於明白決定普通人命運的逃不開這幾點

父親就是松屋在表演路上的老師,平時的時候他都帶著松屋練習歌舞伎表演。20歲的時候松屋的父親去世,為了能繼續父親未完成的表演心願,松屋把歌舞伎當成了自己的事業,也更加勤奮的練習。終於松屋也慢慢開始的演繹一些主角的角色並開設了自己的歌舞伎表演工作室。

看完日本版《人生七年》,終於明白決定普通人命運的逃不開這幾點

當我們還是孩子,我們的啟蒙都來自與父母。家庭的教育有多遠,那時候的我們就只能看到多遠。健太和松屋就是如此,因為父母的影響讓自己看到自己未來的路就在這些地方,這種影響會伴隨著大部分人30年左右的人生軌跡。

未來的7年會怎麼樣,就看他們自己會選擇怎麼樣的道路。

二、社會大環境下,每個人都只是一葉小小扁舟,只能隨波逐流

紀錄片裡的主人公們是從7歲開拍,也就是1992年。那時候大環境下日本正在經歷著名的90年代的”經濟泡沫“,經濟環境惡劣給很多家庭當頭一棒,在大環境下幾乎每個家庭都遭遇了重新的洗禮。

光平家住佐賀縣伊萬里市,這裡從17世紀開始就開始從事製作陶工藝,光平家在這裡製作陶藝到他爸爸已經第15代人。在光平7歲的時候,父親的工作坊僱傭了10個工人,每月製作2000件陶器,場面很是忙碌。這時候的光平長大想做的事情就是作為父親的傳人。

看完日本版《人生七年》,終於明白決定普通人命運的逃不開這幾點

14歲記者再去採訪的時候,光平父親的工作坊因為經濟泡沫的關係已經倒閉。堅強的光平父親自己製作陶瓷小雕像來維持家用。

看完日本版《人生七年》,終於明白決定普通人命運的逃不開這幾點

看完日本版《人生七年》,終於明白決定普通人命運的逃不開這幾點

不僅對於家庭工作坊,對於普通的年輕人來說,經濟的低迷讓人們的工作越來越難找,競爭壓力也越來越大。

由美生活在豐田市,這裡因為豐田汽車而聞名。她的父親也在一家汽車公司工作,勤奮努力。7歲的由美有時候一週都見不到整日出差的父親一次。21歲由美上大學,也開始找工作。她向20家出版社公司投了簡歷,最後都石沉大海。由美不禁感嘆:”很難,越是想找工作,越是在原地打轉。“

看完日本版《人生七年》,終於明白決定普通人命運的逃不開這幾點

最後勉強得到了一份營養師的工作,一直不喜歡輕言放棄的由美一邊做著營養師的工作,一邊在週末去東京參加招聘會。就這樣持續一年,由美終於收到了心儀的出版社的Offer。24歲由美來到東京工作。

看完日本版《人生七年》,終於明白決定普通人命運的逃不開這幾點

社會大環境的變化決定著大部分人的人生走向,日本整體經濟的低迷不僅讓很多家庭工坊倒閉,年輕人也越來越難找工作。但是還是會有更多的人想去大城市尋找機會,每年去往東京的年輕人就有20萬。

看完日本版《人生七年》,終於明白決定普通人命運的逃不開這幾點

具大的壓力充斥著年輕一代,大環境的決定著大部分人的生活面貌,大部人只能隨波逐流。

02

教育是普通人改變命運最有效的方式

如果說環境帶給了人們無法逃避的客觀因素,那麼教育或者就是那個可以為自己在大環境中爭取更多可能的有利方式。

整個紀錄片13位主人公,真正上完了大學的也就6個人而已;還有一半的人沒有上過大學。沒有上過大學的幾位主人公分別從事了:護工、工人、幫家裡做一些家裡的工作坊等工作。雖然依然在工作,但是他們也覺得目前從事的工作工資並不理想,可選擇性也比較少。

看完日本版《人生七年》,終於明白決定普通人命運的逃不開這幾點

三重7歲時的夢想是成為一名棒球運動員,但是卻在上大學期間放棄了這個夢想。當時覺得壓力太大,到了不得不放棄棒球的理想的時刻。而緊跟著放棄棒球理想的是三重在沒和父母商量的情況下就從大學退學了。

看完日本版《人生七年》,終於明白決定普通人命運的逃不開這幾點

退學後他感到了很後悔,因為他覺得如果當初沒有退學,他後來可以選擇在大學裡成為棒球教練。雖然不能成為職業棒球運動員,但起碼還是在做著和棒球相關的工作。而他退學後也並沒有找到理想的工作,最後不得已在父母的建議下幫助父母的印刷所工作。

看完日本版《人生七年》,終於明白決定普通人命運的逃不開這幾點

印刷所的工作繁重但利潤卻很低,生產一個化妝品包裝才賺幾日元甚至更少,只有做到幾千件的大單才能有錢賺,這讓三重和家人們都覺得經營好印刷所任重而道遠。

看完日本版《人生七年》,終於明白決定普通人命運的逃不開這幾點

同樣在關西長大的雄明顯嚐到了通過教育而改變生活的軌跡。雄是13位主人公里唯一一位來自於中國移民日本的採訪者。熊在6歲的時候隨著父母移民日本,和父母居住在公共租房裡,廚房也是在過道和大家集中使用的廚房。父母因為無法適應日本的生活在熊高中畢業後回到了中國。

看完日本版《人生七年》,終於明白決定普通人命運的逃不開這幾點

熊選擇一個人留在日本,因為他覺得他已經把中文都忘了,怕回到國內無法適應那邊生活。父母回國失去經濟支柱的熊沒有放棄,他開始一邊上著夜大,一邊在麵店打工來完成自己的大學學業。

看完日本版《人生七年》,終於明白決定普通人命運的逃不開這幾點

學成後他在相同麵店找到了職員的工作,並在2年內做到了店長,第三年做到了管理人員。現在他掌管著東京各地8家分店的管理工作。而他也終於過上了自己在日本的小生活,結了婚和妻子過著平淡而安定的生活。

看完日本版《人生七年》,終於明白決定普通人命運的逃不開這幾點

整個紀錄片中最終工作比較好的是優子,優子畢業於東京大學,她的父親是公務員因為工作關係曾經呆過倫敦許多年,優子的想法也比較西方化,她對知識的渴望在比較小的時候跟同齡孩子就不一樣,而且對於求知慾的探索也更加濃烈。所以想要去更加厲害的地方學習,是她想要的生活。

看完日本版《人生七年》,終於明白決定普通人命運的逃不開這幾點

看完日本版《人生七年》,終於明白決定普通人命運的逃不開這幾點

她如願考入東京大學,這個日本排名第一,世界排名靠前的優秀大學。她也表示這裡教的東西的確很不一樣。畢業後她加入了一家外資汽車公司工作,整個團隊的西方化讓她很喜歡,也很開心。而她也過上了她一直以來想要的生活。

學歷不是解決生活不易的唯一途徑,但是它絕對是普通人可以向前一步有利的途徑。以上3位主人公也讓我們看到教育改變了他們的生活,它意味著多一些可能和選擇,也意味著不一樣的人生路。所以永遠都不要說”讀書無用論“,沒試過讀書行不行,又談何說讀書就無用呢?

03

逆境不會將人打到,生活如何繼續你說了算

《人生七年》的記錄讓我們看到人生無常,看著7歲採訪時每個孩子都天真且對未來無限期待,但日子過著過著問題也就接踵而至。

生活在沖繩的真希高中畢業就結婚,19歲的時候當了媽媽,21歲記者去採訪她時,她和她的女兒生活在沖繩的父母家裡。而她的丈夫被派往東京工作。兩個人長期分居。在採訪後不久真希決定和她嗜賭成性的丈夫離婚。

看完日本版《人生七年》,終於明白決定普通人命運的逃不開這幾點

22歲的時候她搬出了父母的房子,帶著女兒獨自生活。單親母親的生活可想而知有多艱辛,但是真希卻從來沒有為此抱怨過。離婚後她沒和丈夫聯繫過,也沒有拿撫養費,自己一個人獨自帶著女兒生活。

看完日本版《人生七年》,終於明白決定普通人命運的逃不開這幾點

她說對於女兒她比較嚴厲,希望她不要因為是單親家庭的孩子就差別對待自己,所以她要求女兒,別人可以做的她也去做,她希望女兒可以茁壯成長。

看完日本版《人生七年》,終於明白決定普通人命運的逃不開這幾點

她還在一家會計所了找到了一份會計的工作,成為了正式的職員,和女兒幸福的生活在沖繩。作為單親母親,真希活出了一個普通女性離婚後的優秀範本,她沒有把自己的希望寄託在別人身上,也沒有抱怨生活,更沒有一蹶不振。她從自身做起,獨立堅強的獨自撫養孩子。

看完日本版《人生七年》,終於明白決定普通人命運的逃不開這幾點

逆境是我們人生中或多或少都會經歷的故事,而怎麼看待逆境,我們就會怎麼對待逆境。

真希的生活讓我們相信遭遇逆境不要害怕,堅強且努力的去面對,它總會有解決的方法,也總會過去,我們完全有能力度過逆境。

04

看完《人生七年》,對於普通人的人生有了這3點思考

看完日本版的《人生七年》讓我們看到了普通人的人生軌跡,而我們也能從中得到一些思考,為我們或者我們的孩子找到一些深思的地方。

1,定位自我,找到人生方向

定位這個詞來自於全球最頂尖的營銷戰略家傑克.特勞特,他被稱為”定位“之父,並且把他的實踐寫成了書《定位》。

他說定位就是:如何讓你在人們的心智中與眾不同。

根據特勞特的建議,定位需要分析外部環境,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道路,然後根據自身的長板進行定位。比如你自身性格適合溝通類的工作,但是你卻立志做一個專研技術的專業人員,那很可能就會做的很累,又無法發揮自己的長處。所以定位要考慮外部環境+自身優點;為自己定下具體的目標。

定位是需要從長遠的角度去考慮的自己想要達成的目標,而不是短期你想完成的樣子。基於長遠設定的定位,你就可以倒推到現在你需要做的事情。有了定位,就不會像無頭蒼蠅一般,不知道方向在何方。

看完日本版《人生七年》,終於明白決定普通人命運的逃不開這幾點

我們也看到紀錄片中的很多孩子在7歲的時候有自己想做的事情,14歲的時候會變化,然後到了21歲大學畢業又會有另外一種變化。但是他們從來就不知道該給自己有什麼樣的定位,而自己的未來又會朝著怎麼樣的目標前進。

1929年,喬.吉拉德出生在美國一個貧民家庭,他從懂事起就開始擦皮鞋、報童、洗碗工、送貨員等基礎性的工作,35歲以前他只能算是一個失敗者,沒有朋友,欠一身債;養家餬口都是問題。前前後後做了40多份工作依然無一所成,直到他找到了一份賣車推銷員的工作。

看完日本版《人生七年》,終於明白決定普通人命運的逃不開這幾點

這一次工作,他並沒有像以往一樣只是埋頭做事,他開始不斷跟自己說:”你認為自己行,就一定行。“他告訴自己自己一定能做到,他要成為一個:優秀的推銷員。這時候吉拉德找到了自己的定位,那就是“優秀的推銷員”。就這樣吉拉德開始全力投入工作,不管遇到什麼人,他就把自己的名片遞過去,不管在什麼地方他都抓住一切機會向別人推銷他的汽車。並生成了專屬於自己的一套銷售技巧。

就這樣居然在短短的3年時間裡他創下了平均每天銷售6輛車; 最多一天銷售18輛車; 一個月最多銷售174輛車;一年最多銷售1425輛車;被吉尼斯紀錄評選為”世界上最偉大的推銷員“,有人並把他的銷售事蹟編寫成書《世界上最偉大的推銷員》。

看完日本版《人生七年》,終於明白決定普通人命運的逃不開這幾點

喬.吉拉德通過定位,讓自己找到了目標,並全力去實現目標,讓自己曾經失敗的命運有了大的轉折。富蘭克林說:

寶貝放錯了地方便是廢物,人生的訣竅就是找準定位,定位準確能發揮你的特長。

找準自己的定位,發揮自身的長處,讓我們可以在人生路上走得更加輕鬆。

2,不斷的升級你的思維操作系統。

紀錄片中我們看到人們通過教育,不斷的學習擁有了不同的人生。但是也有很多人面對生活就只是止於眼前的生活,停止了學習,也就慢慢的遇到的問題越來越多。我們都知道電腦和手機的系統總是在一段時間後就升級系統,用於修復之前機器存在的一些bug。而我們人也應該擁有這樣的升級自我係統的能力。

李笑來在《七年就是一輩子》中提出了升級”人生系統“這個詞,他把每一次的思維的成長,都稱為升級系統。通過不斷的思維成長,建立思維模型,進爾升級自我的操作系統。而如果我們放任自己的思維不去更新,那我們就會陷入窄化,與這個不斷前進的社會脫節。

看完日本版《人生七年》,終於明白決定普通人命運的逃不開這幾點

知乎上有個高贊答主分享過自己的一路成長史,自己的工作平時比較清閒,同事們之間也沒什麼事,經常就是上班聊天,各種家長裡短。她覺得這樣的生活不是自己想要的,便在上班不是很忙的時候,看一些專業書。幾年時間下來,別人在每天上班、下班、帶娃;她卻一遍經營生活一邊考了很多的證。

最後公司因為經營不善倒閉,大部分同事都已經人到中年,根本不知道還能找什麼工作,而她卻憑藉著一路的學習,提升的能力很快找到新的工作,工資更是比之前還高了很多。

看完日本版《人生七年》,終於明白決定普通人命運的逃不開這幾點

這就是典型的一路升級自己的操作系統,手機會在18個月就更新換代一次,手機系統和電腦系統更是在幾個月就會升級一次。而我們很多人卻幾年如一日的從沒有再學習過,自然自己的操作系統也就一直為更新過。還是畢業時候的系統,雖然工作中的事情也做越順手,但是卻也沒有再接觸新的東西。

查理芒格說:思維模型會給你提供一種視角或思維框架,從而決定你觀察事物和看待世界的視角。頂級的思維模型能提高你成功的可能性,並幫你避免失敗。

去不斷的升級你的思維,升級你的操作系統吧,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中年來臨時,可以從容面對。用更強大的操作系統去面對這瞬息萬變的社會。

3,培養自己的逆商,面對困難,相信一切終會過去。

逆商,我在之前的文章裡也有寫過,也就是指我們在面對逆境時的應對方法。逆境是每個人的生活都會遭遇的時刻,但是人類的底層邏輯想法是:總覺得自己這輩子要幸福。世界著名ACT培訓師路斯·哈里斯博士在

《幸福的陷阱》一書中作者表示:

人類進化歷程到現在總是認為自己應該幸福的這個想法,是我們大腦對我們欺騙的一個陷阱。其實伴隨人生的不如意才是常態,而因為這個“幸福的陷阱”我們反而很難處理好逆境,還更有可能會被逆境打到,一蹶不振,陷入抑鬱。


看完日本版《人生七年》,終於明白決定普通人命運的逃不開這幾點

北京大學第六醫院抑鬱症調查數據顯示,我國重性抑鬱症的終生患病率是3.59%,根據人口總數13.95億人來計算,其中重型抑鬱症患者就達到了5000萬。

看完日本版《人生七年》,終於明白決定普通人命運的逃不開這幾點

面對這樣的數據,對於我們提高逆商對抗逆境刻不容緩。在《逆商》一書中作者教授我們提高逆商的“LEAD”法則:

1,Listen,傾聽自己的內心的聲音,

2,Explore,探究自己需要負責的責任,不要過分自責;

3,Analyze,分析事實,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4,DO,列下計劃,去執行改變。

面對逆境我們只有不斷的提高逆商才能安全的度過,接受生活會不斷充滿逆境這個事實。

看完日本版《人生七年》,終於明白決定普通人命運的逃不開這幾點

古時有一位35歲的青年,因為反抗閹黨被迫害而被流放到貴州,流放途中多次被閹黨追殺,最後通過裝死才逃過一劫。當他最終歷經艱辛來到貴州,卻發覺連個住的地方都沒有,只能住在洞穴內勉強生活。面對如此困境,他沒有沮喪反而稱這洞穴為“玩易窩”。而他更是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中悟出“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於事物者誤也”。

看完日本版《人生七年》,終於明白決定普通人命運的逃不開這幾點

三年後閹黨被誅,五年後他被召入京,這個人就是中國歷史上僅次孔子的聖賢之人——王陽明。王陽明後來將儒釋道文化進行整合,提出了自己流傳至今的“王陽明心學”。成為古人三聖賢之一。

無論什麼時代我們都會遭遇逆境,而對於古人也好,新中國成立之前也好都會比我們這個時代更難。而相比現在我們擁有的機會更多,獲取信息和知識的方式也更方便。就如經緯投資的張穎所說:

不是克服困難,而是習慣困難。

看完日本版《人生七年》,終於明白決定普通人命運的逃不開這幾點

當我們從容面對逆境,我們也更能掌控自己的人生。

05

總結

日版《人生七年》向我們展示了普通人的人生軌跡,無論在哪個國家哪個時代,時勢造英雄,我們都將是一個小小微茫的自己。而這個小小的自己如何在這個大大的世界活出自我,是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思考的事情。

生活不易,但多覺察,多學習,堅強總會遇上我們想要的生活。

你只管努力,要努力到神靈和老天爺都要情不自禁幫助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