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七年》:BBC跟拍14人49年,窮者仍窮富者仍富!

《人生七年》是一部十分了不起的紀錄片,由艾普特導演在1964年拍攝。拍攝的初衷是想證明英國的社會階級是很難逾越的鴻溝。此紀錄片採訪了14個英國不同階層的七歲的孩子。有的是工薪階層,有的事上層社會孩子,還有來自孤兒院的孩子。愛普特打算每隔七年都重新採訪當年的這些孩子。聽聽他們對生活的看法,當然還有他們的夢想。

《人生七年》:BBC跟拍14人49年,窮者仍窮富者仍富!

先讓我們來看一下這14個小孩,他們的家世。

蘇西:地主;2安德魯:中產。查爾斯:中產。約翰:貴族後代。布魯斯:軍人。尼爾:老師。彼得:警察。尼克:農場主。傑姬:工人。蘇:工人。琳恩:工人。託尼:小康。保羅孤兒院單親。西蒙孤兒院單親。

《人生七年》:BBC跟拍14人49年,窮者仍窮富者仍富!

不同時代的蘇西

七歲:

上層社會的孩子:聰明自信有見識。像查爾斯、約翰。他們的父母大多給他們制定了人生的規劃,他們明確知道自己會上哪個中學,哪個大學往後會成為什麼樣的人等等。而底層社會的孩子非常善良,也十分樂觀。像託尼十分開朗活潑,生命力旺盛。還有教師家庭的尼爾十分可愛活潑。而布魯斯天生善良地希望去幫助上不起學的孩子。但是問及他們的夢想時,有的人希望當一個馴馬師,還有的希望能夠見到爸爸以及不想捱打等等,和上層社會的孩子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人生七年》:BBC跟拍14人49年,窮者仍窮富者仍富!

七歲時可愛的尼爾

到了56歲的時候,上層社會的兩個孩子已經按既定路線上了牛津大學,成為了律師。中產階級的孩子也有不錯的發展。那個軍人的孩子布魯斯考上了牛津大學數學系,之後也實現了他的理想:去幫助窮困地區做一名中學老師,之後也回到了英國教書。125另一個農場主的孩子尼克,他的夢想就是學習物理,而他也如願考上了牛津的物理系。之後成為了美國大學的教授。而工人家庭出生了三個女孩子:蘇、傑姬以及琳恩,則表現的十分平淡,大都早早的步入了婚姻殿堂。

《人生七年》:BBC跟拍14人49年,窮者仍窮富者仍富!

他們大都沒有跨越階級,富庶的依舊富庶。就像傑西,高中輟學,從沒上班,什麼都不用做,依然過著富庶的生活。而底層的人大都為錢奔波,傑姬十分不幸,中年患風溼病,一直領救濟金生活,先後離了三次婚。而七歲時活潑可愛的尼爾,則患上了上了精神疾病,一直在英國各地流浪輾轉,食不果腹,居無定所令人唏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