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奇葩习俗盘点:孕妇不坐新人床,5月不剃头,孝子7天不登门

农村总是有很多有趣但又有些奇葩难以理解的风俗,不知道大家听过多少呢?

今天就打算来和大家分享4个 个人觉得挺奇葩的农村风俗,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听过呢?一起来看吧!

农村奇葩习俗盘点:孕妇不坐新人床,5月不剃头,孝子7天不登门

一,孕妇不坐新人床

农村很多地方都还有这个习俗,我老家就是这样,一般来说,如果是结了婚,那么就不能当伴娘,甚至在同一年打算结婚也不能当伴娘。

而新人们结婚时,如果有怀孕的朋友前来道贺,那么这个孕妇是不能坐在新人床上的。

农村奇葩习俗盘点:孕妇不坐新人床,5月不剃头,孝子7天不登门

按照现在人们的想法,新人结婚是喜事,怀孕也是喜事,孕妇坐新人床上不应该是喜上加喜么?

但农村觉得,“喜碰喜”,一个成,一个不成。

言外之意就是,要么对孕妇不好,要么新人结婚后感情不合会离婚等等。

当然,这并没有什么依据,只是农村很多人比较忌讳而已。

一些地方更夸张,孕妇还不能看新娘和新郎拜堂的仪式。

农村奇葩习俗盘点:孕妇不坐新人床,5月不剃头,孝子7天不登门

现在很多地方其实逐渐在根除这些习俗,很多人也不忌讳那么多,但很多观念比较保守的老人就不允许。

其实个人觉得是,新人结婚本身就在于一个“新”字,而新房和新床本身就是夫妻两比较隐私的地方,不让孕妇坐新人床,其实也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流言蜚语,提醒人们要懂得避嫌。

农村奇葩习俗盘点:孕妇不坐新人床,5月不剃头,孝子7天不登门

二、热孝7天不登门

农村对喜事和丧事忌讳比较多,一些地方有热孝7天不登门的说法。

当然,有的人觉得,热孝专指祖父母、父母、丈夫去世后穿的衣服。

也就是说,如果家里的这些亲人去世了,家属就要披麻戴孝,到村里一家挨一家的磕头,之后就不能再出去,而是要在家守孝。

农村奇葩习俗盘点:孕妇不坐新人床,5月不剃头,孝子7天不登门

其他事情需要交给村里其他人代劳,如果披麻戴孝就进人了别人家的门,那是非常让人讨厌的行为 。

这样的仪式要等7天过后才可随意登门!

农村也有“身穿热孝,不登邻宅”的说法,我老家也有类似的说法,反正就是如果那家人有丧事,那么就会很忌讳那家人随意去别人家。

农村奇葩习俗盘点:孕妇不坐新人床,5月不剃头,孝子7天不登门

可能农村觉得坏情绪是会传染的吧,失去亲人本身就不好受,这时候去别人家难免将悲伤的情绪传给别人,破坏别人家的气氛,那就很不好了。

农村奇葩习俗盘点:孕妇不坐新人床,5月不剃头,孝子7天不登门

三、晒跟不晒梢,晒梢把huo招

除了喜事和丧事,农村对于盖房子也是非常有讲究的。

很多地方觉得,在摆放檩条时,檩条必须根朝西梢朝东,而不能梢朝西摆放。

至于为什么,这个就说不清楚了,只知道农村很多老人盖房子大多会有这样的讲究。

农村奇葩习俗盘点:孕妇不坐新人床,5月不剃头,孝子7天不登门

其实也能理解,农村盖房子的要求很多,尤其是朝向的问题,朝南向的房子,堂屋的行条大头朝东,上樑的时候木工在东边因为木工为大。

农村奇葩习俗盘点:孕妇不坐新人床,5月不剃头,孝子7天不登门

四、农历五月不剃头

一直只听说“正月不剃头”的说法和习俗,农历五月不剃头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当年的“正月剃头思旧”,不仅被听成了“正月剃头死舅”,还被听成了“正五九剃头死舅”。

就是说农历的正月、五月、九月最好别剃头。

农村奇葩习俗盘点:孕妇不坐新人床,5月不剃头,孝子7天不登门

而关于说“五月不剃头”还有个民间传说故事:

相传元末明初,有一年狂风暴雨后,一个地方出现了一条蟒蛇精,幻化成人出来作恶,人们都逃到外地避难。

某天蟒蛇精抓到了一个漂亮聪明的姑娘做老婆,姑娘也想除掉蛇精,但表面还是得顺从蛇精。

有一天蛇精很高兴,姑娘说也想像蛇精一样不死,永远活在世间,与他相伴到老。

这时蛇精可能高兴的忘了神,搂着姑娘说,自己其实也有短处,只要拔下外甥的头发勒住脖子就会死。

等到农历5月初5,蛇精请自己的外甥来家里过端午,酒足饭饱后睡着了。姑娘趁机拔下外甥的一根头发往蛇精脖子上一勒,蛇精居然就死掉了。

第二天后,人们都很开心,他们烧火把蛇精的头扔进火里焚烧,后来农历五月里只要有小孩剃头,其舅舅过几天就去世了,人们觉得可能是蛇精在5月变成毒月来报复,所以从那后,五月不剃头的说法就流传开来。

农村奇葩习俗盘点:孕妇不坐新人床,5月不剃头,孝子7天不登门

当然,这只是一个民间传说,不足为训,大家听听就好。

农历的五月差不多是公历的6月,那时候农村的农活是比较繁忙的,而农村孩子剃头是件比较麻烦的事,这样一来就很耽搁农活了,所以也有可能是农民们为了不耽误农活的一种说法而已。

农村奇葩习俗盘点:孕妇不坐新人床,5月不剃头,孝子7天不登门

那么此外大家还听过哪些奇葩有趣的农村风俗和俗语呢?这些大家又还有哪些看法呢?欢迎一起来唠唠嗑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