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銜接班真的有必要麼?不上真的不給上小學麼?

遊遊嘟嘟


現在有很多家長不瞭解幼小銜接,覺得幼兒園結束可以直接上小學,其實因為不瞭解,還是有一些誤區的,因為幼兒園的生活和小學的生活區別非常大,所以我認為幼小銜接主要解決的是孩子的適應性問題,理由如下:

第一、首先在幼兒園,基本以遊戲為主,每天也許上課,也許不上課,這個全憑主班老師自己的想法。如果上課,也是一次課30分鐘。而小學一整天都在上課,一次課要40分鐘,如果沒有幼小銜接過度,咱們的孩子是無法適應的。而且一年級的老師會默認班上所有的孩子已經都上過了幼小銜接,所以關於拼音和20以內的加減法等知識就會一帶而過,如果咱們孩子沒上過幼小銜接,那麼根本跟不上老師教學的進度。

第二、其次幼兒園與小學的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比如,在幼兒園時孩子每天就是玩兒,幼兒園留的作業,也基本都是給爸爸媽媽進行一些表演或者回家做手工。而進入小學,白天要上課,放學回家還要背誦、寫作業。因為回家還有這麼多作業要完成,所以進入小學後,就要早起晚睡,而不再像在幼兒園時可以晚起早睡了。孩子進入小學後,白天學習時,也不再是像在幼兒園裡那樣在模仿中學習,而是要進行聽、說、讀、寫、算。小學的老師也不會再像幼兒園媽媽那樣對孩子悉心照顧,而是更多的要求孩子要進行自我管理,要知道自己上廁所,自己能夠獨立吃飯。從幼兒園到小學生活有這麼多變化,就需要孩子一定要上幼小銜接課程,在入學前,逐步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

最後樓主提出的不上幼小銜接會不允許上小學嗎?答案肯定是不可能因為沒有上幼小銜接,就不讓孩子上小學,這個是孩子的權利,誰都不能剝奪。但是做為我們做父母的,肯定是為孩子未雨綢繆去考慮今後,您可以從我的回答裡面,結合自己的孩子情況,有預見性的發現一些孩子以後可能會出現的問題,如果您希望孩子進入小學階段能夠輕鬆一點,不會出現某一階段不適應的情況,那麼建議在家庭有條件的情況下,還是最好讓孩子上一下幼小銜接。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到您,多多關注,隨時交流


王先生和他的朋友們


先給你分享一下我侄子上一年級的經驗吧,他快三歲半上的幼兒園,幼兒園畢業是6歲半,上一年級有點早,不上吧,再等有點晚,後來還是決定上一年級,年齡是一個原因,更重要的,他在幼兒園的認知能力還可以,背兒歌,做簡單的算數還可以,另外,我們提前教他學習了一點拼音。可以依據以下幾點考慮:

第一,看年齡

第二,看孩子的認知能力,如果感覺認知能力可以,完全可以不上學前班。

第三,如果有時間和能力可以自己給孩子輔導,剛好年齡也到了,可以不上。

第四,作為老師,我感覺孩子小的時候多一歲和小一歲,認知上的差異還是比較明顯的。

我們這沒有明確規定非得上幼小銜接,我認為你根據孩子的年齡,認知能力,家裡是否有人可以輔導綜合考慮要不要上。這是我的建議,希望可以幫助到你[微笑]





向陽花木66


本人真實經歷分享給大家。不上幼小銜接班,照樣可以上小學。我女兒5歲半幼兒園大班畢業,我沒有選擇再讓她重複上一年幼兒園大班,而是選擇在家學習,每月外出跟爸爸一起行走中國,一起遊學!6歲半的時候現已就讀小學一年級。所以家長可以根據自己孩子和家裡的情況,決策是否給孩子上幼小銜接班。






TY田芮


我作為從事17年課外教培工作的教育工作者來說。個人建議從小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比如注意力,也叫專注力,生活習慣等,重點在父母,父母要多學習育兒知識。父母完全可以引導孩子,如果父母想依賴培訓班那就另當別論了!上培訓班也需要家裡配合才有效果。語言方面可以早點培養,0-3歲是語言發展的黃金期,3-6歲語言發展的關鍵期,可以多給孩子聽英文歌,看英文動畫片等,如果有條件可以交幾個老外朋友,多參加英語活動就很好。很多孩子在外面培訓了十年英語,效果也不咋地。所以家長應該要明白孩子教育的根源在哪裡,而不是哪裡不會就去學那個?

我還是建議,多做大腦訓練,腦細胞活躍,學什麼都快,不需要補這個補那個,還節約時間和資金。




Yinao2682


作為一個工作四年,帶了三個一年級的老師,我想認真回答一下這個問題。我覺得幼小銜接一定要進行!

首先,我的媽媽是一名有三十多年教齡的幼兒園老師,從她的口中,我一再獲取這些年幼兒教育的政策轉變。尤其是近些年,幼兒教育直接卡掉了提前教學,這一點不管是公辦幼兒園還是私立幼兒園,都沒有例外。幼兒園這一政策的實行,直接影響到了小學孩子的學習。今年這一屆一年級,他們上小班的時候,正好是零起點教學全面實行的一年,我深切的感受到了這一點,很多孩子什麼都不會,誇張到一二三四對他們來說都不認識,很多人會覺得我誇張了,但是我所在的學校不是局屬學校,所以很多家長的文化水平並不是太高,所以對他們的孩子來說,所有的知識來源,都是來自老師,那幼兒園老師不教,孩子真的就是什麼都不會。

再者,我從部編教材來說一說。回顧我的小學,一年級上冊的書僅僅只有一項內容,就是拼音。再看我們現在的教材,拼音只佔了兩個單元。教學目標也變成了,拼音僅僅是輔助閱讀的工具,會用就行。但是,真正教學的時候,事實就會變成:很多孩子還不知道拼音是什麼,還沒體會到拼音的作用,老師就把拼音講完了。然後就會一步落後,步步落後。

所以我說,幼小銜接必須有。但是形式應該是什麼呢?我覺得報班學習是一個途徑。但更重要的,我提以下幾點建議:

1、多識字。這個是重中之重,我覺得身為語文老師這樣說,低年級的數學老師一定會附和我,因為識字對一年級孩子來說太重要了。實際上,只要會讀題,一年級基本沒有難題。數學也是這樣。我經常聽很多家長跟我說:“老師,俺家孩子只要我給他讀題,他就都會。但是不讀題一道題都不會。”很多家長歸結於孩子懶,但實際上就是孩子不識字,他要是認字,讀個題也不費什麼功夫。家長們不要覺得這全是老師的任務,我這句話不是推卸責任,是孩子在幼兒園會有一段很愛學習段的時期,我的媽媽也反覆跟我說這一點,這個時期,你不讓孩子學,他都會爭著搶著學,所以家長們一定要抓住這一時期,用各種方法帶著孩子識字。出門玩可以認識字,繪本閱讀可以認識字…很多很多…沒有限制。

2、拼音不用會寫,但要會讀,甚至於用機械記憶,讓孩子記住讀法就行。只要會讀,這一點都可以給孩子的一年級省很多事。也會讓孩子提高自信。寫的話我個人覺得不用,學的多了,很多孩子在上課的時候會洋洋得意,就不跟著老師學了,實際上他學的也不紮實。這樣反而適得其反。

3、可以提前讓孩子拿拿筆。這是什麼意思呢?不是讓孩子學寫字,而是讓他們提前練習一下手部肌肉。很多孩子學寫字的時候,拿筆輕飄飄的,用不上力,就會導致字寫得不好看。提前拿筆,就讓孩子學寫一個一字就行。難的字不要教,第一家長不一定教好,第二,對孩子來說有些超綱。

4、注意執筆姿勢。這個是接著3說的。一定要注意寫字姿勢。不會的家長可以上網找找視頻,讓孩子跟著學。執筆姿勢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孩子寫字的好壞,更重要的,好的執筆姿勢會保護好孩子的頸椎、腰椎、手指…這個太重要了!

好了,暫時寫這麼多,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刀鋒不會磨鈍了吧


幼小銜接有必要,幼小銜接班沒必要。

我的孩子今年三年級,沒有上過幼小銜接班,但是學前有識字、學簡單算術。

孩子班上同學,上過幼小銜接的大概一半。

家長們的普遍看法是:暑假那麼長,在家真麻煩,送去幼小銜接班,起碼有人帶孩子。

一年級上學期,上過幼小銜接班的孩子拼音和數字寫得更工整。

到期末,班上表現好的,都是上課認真、作業認真的孩子,只有一兩個是上過幼小銜接班的。

二年級開始,孩子們的差距逐漸拉開。

三年級,名列前茅的孩子,都是家庭陪伴做得好的,而不是上過幼小銜接班的。

所以,學前上幼小銜接班,的確不是必要的。

但是,學前做好準備工作,是有必要的。

1.\t調整作息、早睡早起

小學到校時間相對早,很多孩子晚上不肯睡,早上起不來。

洗漱慢,吃飯慢,家長一個勁催,孩子卻怎麼也快不起來。

幼兒園遲到,老師最多說一句,但是小學遲到,老師會批評會罰站,孩子會很害怕。

2.遵守紀律

讓孩子知道學校的規則和幼兒園不一樣,上課不能說話、不能下位、不能喝水,有問題要舉手。

3.管好文具

讓孩子學會整理書包、筆袋。

學習方面,教會孩子數數、寫名字,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

至於拼音、算術,上學以後,老師都會教的。

靠搶跑,最多保持十米八米的領先優勢,而學習,是個馬拉松。


修遠近


隨便講講感覺。

幼小銜接選擇的時間,就是幼兒園大班結束到小學一年級開學這段時間,說實在點就是暑假的兩個月時間。

在這兩個月,讓孩子可勁玩吧,家長可吃不消,目前這競爭環境,也有點不現實。就算不去幼小銜接,家長也會報其他類型的培訓。所以,孩子,別想太多,暑假是少不了你的。

所以,問題歸結為,幼小銜接到底是學校什麼,所謂銜接是銜接什麼?

先簡單描述下開學後老師和孩子將要面對的局面。

九月開學後學校老師一個人要教一個班四五十個學生,是不太可能完全照顧到每一個學生的。因為課時緊張,基本上一年級開學一個月要教完拼音,會導致孩子的拼音基礎普遍不好,孩子可能對於數學簡單的加減法還好理解,對於方位、形狀、排序、數學思想的理解還就會相對薄弱。別問我為什麼懂這麼多,經驗教訓不是白挨的。

所以,幼小銜接的一方面是,知識銜接+思維銜接+能力銜接。這三個銜接現在基本是通過課堂上課來體現,老師傳授知識,訓練思維來實現能力的提升。三個方面都是相輔相成的。好吧,那到底教什麼,具體點。

具體點就是:

一、教拼音,一般課程設置會實現以下目標。認識拼音格,掌握6個單韻母,18個複韻母,23個聲母的正確發音,學會整體認讀和拼讀。

二、 教數學,課程內容分為認數篇、圖形和位置篇及算數篇,涵蓋事物、錢幣、鐘錶、規律、分類等方面。

三、 還有就是語文綜合,主要是訓練孩子學習正確的握筆姿勢,學會使用田字規範書寫。課程設置會通過圖文及豐富有趣的遊戲幫助孩子掌握常見漢字,並引導孩子完成語言表達練習,提升表達能力。

嗯,看上去不錯,是吧。看上去也是很有必要上的,如果你沒時間在暑假陪孩子學習以上內容,把他交給專業培訓機構,也是明智的選擇。當然,對自己孩子的能力智商都充滿信心的家長可以略過。不過,現實是越優秀的家長越懂得為孩子規劃,越優秀的孩子越愛學習。

當然,幼小銜接還有一個方面就是習慣的銜接。包括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學習習慣在學習的第一銜接方面會著重涉及。這邊主要講生活的習慣銜接。先說幾個事例吧。

碰到個學生,在大課間結束後遲遲沒有回教室,任課老師就去找,最後在廁所找到了,原來是不會自己擦屁股,所以只能一直呆在廁所裡,上小學前的屁股都是奶奶幫忙擦的。

還有個學生,姑且叫他小明吧,老師在激情洋溢的上著課,突然小明突然站起來,朝著門口走去,老師和同班同學都沒反應過來。老師追出去問他,你整啥啊。小明說,這個時間我都是要吃東西的,我忘了我已經不是在幼兒園了。

這種啼笑皆非的事還很多,可以向教一年級的老師聊聊,保證笑不死你。

所以,幼小銜接中生活的銜接也很重要並且比知識的銜接更有必要。可以對照自己,看看是否有必要去幼小銜接。

綜上所述,個人認為條件允許,孩子是可以選擇去上幼小銜接的。


潛在水底看星星


本人在上海做3-8歲幼兒教育,親身經驗告訴你,幼小銜接有必要上,不上不是不給上小學,而是你上不了一般的小學,只能上菜小。


1.中國的教育現狀決定

上海的現狀,公立幼兒園不教數學,只教怎麼做遊戲,怎麼認識世界,課業非常輕鬆,很多家長都說幼兒園就是個玩。

公立幼兒園不讓學數學,小學一年級第一學期就要學會100以內的混合加減,進小學第一週就開始默寫詞語。節奏和幼兒園比,一個是在度假,一個是在加班。

你看到問題了吧,不做幼小銜接,小朋友到一年級就啥都不會,幾次不會就沒有自信了,不想學了。

有的家長會說,那老師教簡單點不就好了?但是如果全班30個學生,別人都學過了,只有5/6個孩子沒有學,老師會怎麼辦呢?老師會在班級群裡@家長:大家都會了,就你家孩子不會,你和爸爸想想辦法解決吧。再趕不上來要掉隊啦。


最後問題會落在家長身上,如果正好兩個人都忙,那才叫痛苦。

2.學校的錄取機制決定

上海好學校是需要幼升小考試的,越好的學校考試越嚴格。考的還不是簡單的數學運算和識字這些,考的是邏輯題,等量代換、找規律、空間圖形等,大人不仔細都做不對,沒學過的小朋友直接就懵了。

語文也不直接考,除了禮儀禮貌,直接給一幅圖讓孩子現場講一個故事出來。英語直接自我介紹,和英文對答。

如果不想去菜小,就要在考試裡比別的小朋友考的好,就要提前學習幼小銜接的內容。

為什麼這樣考,其實很好理解,學生那麼多,好的教育資源就那麼些,怎麼分配?只能通過考試擇優錄取。

好的學校又意味著什麼?意味著好的教育資源,很高的升學率,考上好的大學。考上好小學才能考上好的初中,好的高中,考上好的大學。


3.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需要幼小銜接

0-2歲是小朋友的尋找安全的時期,父母要給予足夠的安全和愛,讓他有歸屬感;3-6歲是孩子探索期,需要帶他多看看,多提問,培養孩子的好奇心;6-12歲是孩子社交期,他要出去和別人交往,學會合作,學會處理各種人際關係。

幼升小恰好在孩子第2階段向第一階段過渡時期。到小學就要收心,從早上到晚不說,還有很多的作業,孩子好不容易熬到放學,還要做作業到很晚。

很多小朋友就受不了了,家庭內戰就開始了。輔導作業是個比生孩子還痛苦的活。

而幼小銜接,銜接的不只是知識,還有好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這樣還是上學的時候,學習成績不用太擔心,只要調整作息和心理就可以了。


雖然是上海的教育情況,但全國各地現在都是這個趨勢。9年義務教育之前,更重要的是教會孩子如何學習,如果家長自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那麼上不上銜接班,就不那麼重要了。

最後,說下中國教育和西方教育最大的一個區別,前者重選拔,後者重培養。

中國教育的代表就是,以高考為出口的公立學校,以選拔為主,重在選拔優秀的學生。

西方教育的代表就是,以出國為出口的私立學校,以培養為主,重在培養孩子的各方面的潛力。

中國教育的現狀,也想慢慢從選拔過渡到培養,但大象轉身當然沒有兔子靈活,過程中必定會出現各種BUG。而幼小銜接班就是修復BUG的補丁。

關注@傾葉軒 ,更多親子教育、讀書、女性成長的故事與您分享~


傾葉軒


你好,我是阿彩老師,很高興能回答您的提問。我是一名小學老師,我個人認為:不能盲目上幼小銜接班,還有“不上幼小銜接就不給上小學”這一條,目前從國家到地方學校,都沒有相應規定。如果有,那屬於違規行為。




首先我們要糾正三個誤區。

1.幼小銜接班不屬於正規教育序列。他既不是正常的幼兒園教育,也不屬於小學教育。只是社會培訓機構的一種商業行為。缺乏正規的教育監管機制。

2.幼小銜銜接班不可以知識化,小學化。現在很多幼小銜接班,在利益的驅使下,以教小學拼音、寫字、算術為主要內容,來吸引家長和孩子。而教育部早在2018年7月,就明令禁止幼小銜接班教授小學課程內容,禁止“小學化”。

3.“不上幼小銜接班,就是輸在起跑線上”的錯誤認識。馬上要讀小學了,很多家長就擔心自己的孩子,沒有上幼小銜接班,會不會聽不懂小學的課?會不會跟不上其他同學?會不會影響今後的學習?表現出各種過於緊張、焦慮的心理。所以錯誤的思想知道了錯誤的行為,就急忙給孩子報幼小銜接班。這也是幼小銜接班一直能生存下來的原因。

其次,權衡幼小銜接“知識化”“小學化”的利與弊。上幼小銜接的孩子最大特點就是“近無憂而遠無謀”。剛上小學的時候,孩子表現出學習很容易、很積極,這時家長也能得到一段時間的輕鬆。因為他已經提前學過了。也就因為提前學過,孩子在上課的時候,開始注意力不集中,做小動作了。 然後過了一段時間,有些孩子就開始出現作業錯誤多,上課不愛舉手發言,書也不會讀了,學習的興趣也就不高了,真是後勁不足啊!因為後面的內容他們沒學過。還有很多孩子在提前學中,沒有學會正確的寫字姿勢,沒有學會正確的握筆姿勢,影響後期小學階段良好寫字的養成。



最後,提醒大家要正確的認識幼小銜接的內容及做法。

1.知識上的銜接。幼兒園原來是以遊戲為主,而上小學了就以課堂教學為主。所以家長可以引導孩子讀繪本,精美的繪本容易引起孩子的注意。親子閱讀效果比較好,家長與孩子邊看邊說,既培養了觀察能力,又訓練了思考能力,還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家長還可以在孩子說的過程當中,給孩子引導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另外也可以看一些畫報,無意識的滲透認識、積累簡單的漢字。

2.學習能力的銜接。在生活中必須讓孩子學會兩種能力,至關重要。一種是認真聽的能力。平時讓孩子聽你說話的時候,一定要養成眼睛看著你,耳朵聽著你,心裡想著你,這樣才能注意力高度集中。家長要有意無意的訓練孩子,有時候還可以讓孩子將聽到的內容反饋給你。還有一種是會完整說話的能力。藉助繪本來訓練說話是一種方式,但是平時說生活中,也要讓孩子說完整的話。特別是孩子說話的時候,家長不能在中間插話或打斷,以免孩子出現只說一半的現象。

3.生活習慣的銜接。孩子上小學了,作息時間改變了,而不能像幼兒園那樣,下午進行長時間的午睡了,家長要調整好孩子的作息習慣。另外,經過幼兒園的學習訓練,很多孩子可能已經會自己穿衣脫衣了。但是家長必須要教會孩子熱了要懂得脫衣,冷了要懂得添衣,這一點很多小朋友都不會。還要學會整理自己的物品的能力和習慣。

4.情感方面的銜接。家長儘量激發孩子上小學的嚮往之情。在這方面有的幼兒園就做得很好。比如他們會帶幼兒園大班的孩子,到小學裡來體驗小學生怎麼升級的?是怎麼上課的?是怎麼活動的?還有怎麼吃飯的等等。讓孩子對小學生活充滿嚮往。我們家長也可以從語言上,對孩子進行情感教育,讓他覺得當小學生是很光榮的。



【結束語】幼小銜接班不是不能上,而是目前找不到正規的幼小銜接班上。所以我們要擦亮眼睛,上不規範的幼小銜接班還不如不上。與其急著給孩子上幼小銜接班,不如在孩子小的時候就培養各種良好的習慣。好習慣決定每個人的一生。我的回答就到這兒啦,最後,歡迎關注阿彩老師,我很願意與你探討教育方面的事。


阿彩老師


幼小銜接上還是不上長期困擾著很多家長,其實還真的沒有標準答案,關鍵於家長對孩子的期望。下面我說幾個誤區給題主參考[可愛]

誤區一:不能狹義的覺得多上幾個培訓班,明智的做法,適當的知識儲備有利於孩子的順利連接,我們要把握好這個度,不要走入兩個極端,第一個是讓孩子學習太多小學階段的知識,二是認為孩子什麼都不該學。

其實家長不應該放在是否學的問題上,應該是何時學怎樣學等更為關鍵的問題上,幼兒階段應該通過玩遊戲的形式掌握學到的知識,不是機械地被動的認字之類的。

誤區二:不是幼兒園大班的事,幼小銜接不是一個臨時突擊的短暫過程,而是從幼兒園初級階段到小學一年級的長期過程,如習慣的養成,性格的形成,能力的提高等。

誤區三:幼小銜接就是擇校,如果家長有條件給孩子選擇一所非常好的學校,是一件理想的事情。但是一所好的學校並不是所有的老師都盡職盡責,而一般的學校也有很多好的老師會給孩子盡心盡力,所以家長不必要為了擇校問題搞得心力交瘁。

誤區四:幼小銜接就是要多學知識。我們不能單獨看成上培訓班,而是要從多個方面入手準備,更多的應該放在一下三點:

1、孩子的生活和學習習慣,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跟學習生活相關的能力,提升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

3、孩子的性格和品行,培養孩子的自尊心。

誤區五:幼小銜接孩子的事,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家長要不斷轉換角色不斷學習成長,從心理上情感上給予孩子最大的幫助與支持。家長要讓孩子從容的走入小學。

誤區六:重視物質準備忽視精神準備。家長要幫助孩子適應學校,老師同學的變化,做好角色轉變的適應。

誤區七:進入小學就是學校的事。家校互動很重要。

誤區八:孩子不適應去隨便的責罵。

誤區九:家庭作業必須陪著孩子做。在孩子初期可以適當陪他做作業,經過一段時間逐漸放手,養成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

誤區十:小學三年級前學習成績不能是衡量學習的標準。我們更多的關注孩子的學習習慣,興趣,能力等方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