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有不吃药降高血压的办法吗?

健康养护爱好者


作为最常见的慢性疾病,高血压绝对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关键病因。最新数据统计表明,我国高血压患者已经高达2.45亿,差不多每6个人中就有1个高血压患者。而且,我国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和控制率很低,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

请问有不吃药降血压的办法吗?

初诊高血压的患者都知道,医生都会要求及时用药,而且需要终身服用。这也是高血压给患者留下的印象,一旦确诊就得终身用药。也因此,很多患者对吃药是很排斥的,因为不想过早地成为药罐子,靠药物维持今后的正常生活,而且因为一般高血压患者初期都没有任何的不适症状,就更加不想吃药了。

而事实上,这就是高血压的危害所在。高血压就好比温水煮青蛙一样,看似毫无征兆的背后,实则早已悄然伤害着患者的健康,从损伤心脏、大脑、肾脏等靶器官开始,到发生冠心病、心梗、脑梗、脑出血、肾衰竭等危及生命的严重疾病,可能只需要很短的时间。而平素一直没有症状的患者,一旦出现症状,可能就预示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我们一直强调的就是一定要控制好血压,这是预防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寿命的关键。

那么,有没有不吃药就能降血压的方法呢?很多高血压患者总是以各种理由为借口拒绝吃药,或是担心药物的副作用,或是不想过早的吃药,总之就是不想吃药。而事实上,吃药是控制血压的最根本的措施。高血压不可治愈,主要是因为它的病因复杂,没办法对因治疗,所以就只能对症治疗。而降压药是唯一可以降低血压的药物,而且降压药的降压作用只能维持短暂的时间,因此需要患者每天坚持服用。

除了吃药外,确实也有辅助降低血压的方式。但是,一定要注意,除了服用降压药,其他的方式都只是辅助手段,没有降压药这些都是徒劳的。常见的辅助降压方式其实也就是我们一直强调的生活方式干预手段,因为高血压的发生于人们长期不当的生活习惯有关,因此想要避免血压失控,就要求患者改变一些不良习惯,比如戒烟戒酒、限制高钠盐摄入、避免熬夜、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距离波动等等,这是患者必须做的。初次之前,所谓的保健品、秘方等宣称可以降压的方式都是无效的,患者切忌上当受骗。

我是王药师,坚持用简单易懂的文字传播心脑血管疾病知识,为健康中国奉献自己的微薄之力。如果您觉得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请留下一个赞吧!另外,如果您还有高血压降血压的相关问题,欢迎留言,我们共同探讨。


王药师心血管讲堂


我就是吃了三年多的降压药,最后成功停药到今天的例子。现在已经停药7年多。前天量的血压是113/78,116/79。之所以停药,主要是药的副作用在我身上比较明显。为了停药,准备了两年,停药的过程用了半年。

总结下来有几点:

1、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反正医生不让干的都别干;

2、保持良好心态。得开心,别闷着,更不能想不开!

3、劳逸结合。

4、好好学习点医学知识,看中医的,西医的越看你会觉得越要吃药。

5、针灸按摩的技术要学,而且还要用。扎针就算了,但艾灸必须要会,按摩更是。一般来说,上压高的穴位是三阴交,下压高的是悬钟。同时注意各个关节上下穴位的按摩。穴位按摩要坚持随时随地,想起来就按。

我停药用了三个月,一开始减半粒,看看没什么问题又减了另外一种药的半粒。当时吃了两种药,每天各一粒,其中一个是厄贝沙坦。减药期间生活特规律。

停药后偶尔出现过反弹,但理解了高血压的机理后,没管它,继续调理身体。只要脏腑器官性能正常,血压自然会正常。

上面讲的如果不能坚持,那就老老实实的吃药。

还有,不要看到偏方,茶饮能降压就尝试。每个人的体制不一样。我试过绞股蓝、罗汉果、玉米须等等反正对我都没效,反而伤了脾胃。

另外,家里有人患高血压的话,血压计、一次性采血针要必备。血压计要经常测量。

采血针是紧急时刻放耳尖、十宣(十个手指指尖)血用的。一旦晕倒,这几处放血的话,可以避免脑出血或心梗的后遗症,正好也可以作为等待救护车来这个期间的救治工作。

另外不要忽略一点,就是吃了降压药,也要经常测量血压。

祝您健康!


昆山代杰


在很多人的印象当中,貌似得了高血压就意味着必须终身服药,所以刚发现高血压的朋友,往往最关心的问题就是:要不要吃药?吃到什么时候?事实上,得了高血压并不意味着要吃一辈子药,而且在刚得高血压的时候,有些情况是根本不需要吃药的。

高血压不需要吃药的两个情况:

1.偶然发现血压升高

其实,我们在一天当中,不论是血压正常的人还是高血压患者,血压都是持续波动的,过度劳累、过度用力、紧张焦虑、寒冷或者炎热、咳嗽、饮食及用力排便等因素,都会引起血压升高,甚至还会出现高血压症状,比如在比较敏感的人身上就会出现头晕、头痛等反应,还有体检的时候,环境不好、赶时间、排队等情况,也都可能影响血压。

2、轻微高血压患者调整生活方式后血压正常

一般来说,对于刚发现的高血压患者,医生并不会一定让你吃药,而是会根据心血管危险分层来决定你是否需要吃药。所谓的心血管危险分层,就是将高血压分成低危、中危以及高危及很高危三种级别,对于低危患者,需要先改善生活方式并监测血压,同时尽量改变其他危险因素,观察3个月,如果血压仍然高于140/90mmHg,再考虑吃药。

对于中危者,则要把3个月缩短至1个月,如果在改善生活方式以及改变其他因素后,血压仍然高于140/90mmHg,再考虑吃药;而高危及很高危的患者,则一开始就需要吃药,同时还得调整生活方式,并尽量改变并存的危险因素。

其他的患者还是建议遵医嘱服药加上生活调节,在这里讲下调节血压的四个方法:

1.、合理用药稳定血压

在出现高血压这种慢性疾病后,合理的用药十分关键。因为很多高血压患者不注意用药问题,导致其血压异常波动。在患病期间,只有药物合理使用,帮助改善高血压症状,此时各种不良反应才可以减轻,避免身体不适感加重。因此,在出现高血压这种慢性疾病后,需要合理用药,正确用药,才可以有效稳定血压。

2、科学饮水,适当补充硒元素

高血压患者科学饮水,是可以起到改善血液粘稠度的作用的,对于低压的控制有较好的作用。

平时饮水也可以加点富硒的紫阳毛尖。一方面,绿茶中含有丰富的茶多酚、钾元素、维生素等,对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增强血管抵抗力,保持血管韧性有很好的帮助。

另外紫阳毛尖产地位于陕西安康紫阳富硒产地,是全国两大天然硒产地之一,每100g茶含有硒15μg,机体缺硒可增强脂质过氧化反应和低密度脂蛋白氧化改变,使心血管功能受到损害。而补硒可以很好的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3、及时戒烟戒酒

在出现高血压这种慢性疾病时,一些不好的习惯需要及时改正,因为不良生活习惯时诱发高血压的罪魁祸首。如果在患病期间依然抽烟喝酒,无疑会导致血压升高,这样对高血压病情改善不利。并且,很多人抽烟或者喝酒后血压都会升高明显,甚至出现不良反应。因此,想要稳定血压的人,就应该要及时戒烟戒酒了。

4、适当多运动

正常情况下,合理的运动对血压的控制也有帮助。很多人出现高血压之后认为不可以运动,容易带来身体损伤。其实,高血压患者依然可以运动,但是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通过运动来促进体内多余脂肪物质燃烧,稳定血脂,这样对血压稳定也有帮助,而且合理的运动可以扩张血管,对血压的降低也有辅助作用。


小夏养生说


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这种疾病最危险的地方并不在于疾病会出现不适的症状,而是长期如果不好好的控制,会加速很多并发症的到来,高血压有很多的并发症,比如:高血压眼病,高血压肾病,心脏病,脑梗,脑出血,中风,脑血栓等等,另外还会增加糖尿病的风险,所以如果已经确诊了高血压,一定要注意按时吃药,除了平稳血压以外,更重要的延缓并发症的到来。

对于高血压来说,只有一种情况可以血压高,不吃药,那就是高血压的前期,正常的血压为120/80mmHg,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为140/90mmHg,而在这中间的数值被称为高血压前期,在这个阶段是可以不用药物从饮食和生活习惯上就可以做调整的,不过一旦确诊高血压了,一定要按时服药,但是根据每个人的情况不同,药物如何搭配,是否能够停药都需要遵医嘱,千万不能自己随意更改。


另外,血压如果控制的不好,不能单纯的就使用一种方法,因为高血压是有分类的,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原发性的,就是饮食和生活习惯导致的高血压,另外一种是继发性的,就是由其他疾病的引起的,最常见的就是肾脏疾病,所以如果用药物血压控制不当,除了受饮食和生活习惯的影响,最根本的因素可能是没有找对分类,所以高血压一定要就医去判断究竟是为什么,然后对症下药!

那么从饮食和生活习惯上如何控压呢?

1.控制总能量的摄入,保持一个健康的体重。

2.多吃新鲜的蔬菜,每天500g,水果半斤左右。

3.每天100g左右的豆制品,也可以经常搭配发酵的豆制品,比如纳豆,豆豉,豆瓣酱等,但是要注意减盐的量。

4.每天足量饮水1500`1700ml,温开水或者是淡茶水,注意千万不要喝冰水。

5.畜禽肉每天1两左右,海产品每天1两左右,少吃或者不吃肥肉。

6.少吃油炸类的食物,油煎类的食物,高糖类的食物,烧烤等。

7.少吃烟熏腌制的食物。

8.均衡多样膳食,荤素搭配以及粗细搭配。

9.早睡早起,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睡眠7~8个小时。

10.每天适量的运动,不少于1小时,但是注意不要憋气以及不要做挤压类的运动。

11.戒烟限酒。

12.保持一个良好的情绪。


心理营养师程伟华


有,但只是部分,很多情况下不能解决全部问题。至于输液、打针降血压一般情况下不可取。

高血压的发生有遗传因素、增龄因素,也有生活方式的因素。遗传、增龄我们不可避免、解决不了,生活方式还是可以注意的。

比如限盐,饮食不要吃得太咸;比如戒烟、戒酒,因为吸烟加重动脉硬化,饮酒可以升高血压的(饮酒后当时可能有血压下降,但随后是升高的);比如运动,适度的体力活动,可以调节情绪、保持适当的体重,避免肥胖;还有精神情绪的管理等,这些都可以使血压适当地降低。

所以,生活方式干预从来都是降压治疗的一部分。但是,这只是部分,因为还有其他因素需要控制,因为生活方式在高血压的发病中只是一部分因素。

当高血压已经持续一段时间后,已经有了动脉硬化,这时候的血压降低就更是困难了;或者一开始血压就比较高,在2级高血压的水平,也就是收缩压(高压)≥160mmHg和/或舒张压(低压)≥100mmHg,单靠改善生活方式达不到降压目标;或者发现了脏器损害,这时,我们就需要药物的帮助。

吃降压药当然有副作用,是药三分毒嘛。但是从降压的疗效和降压药的副作用比起来,高血压患者还是会从降压治疗中获益的,可以避免高血压对身体、对脏器的损害,发生更为严重的心血管病,比如冠心病、心肌梗死,比如脑卒中,包括脑梗死、脑出血,这些急性事件是会致命的。所以我们需要药物降压治疗,除了降低血压,还保护我们的脏器。

靠输液打针降压不可取。高血压是个慢性病,治疗是长期、日常的事,当然不能靠临时输输液、打打针。如果等到血压高了再静脉用药,血压高的损害已经发生,再用药也难以挽回。如果是输一些“活血化瘀”的中成药,于降压治疗并无裨益,而且输液还会增加血容量,造成血压进一步升高。所以这种方法不可取,除非发生了急性事件,需要快速降压。

针刺某些穴位或者耳穴埋豆对一部分患者的降压治疗可能有一些辅助作用。


心血管内科侯晓平


首先要明白,降压药到底是干嘛的,降压药并不是来治疗高血压的,而是用于维持血压正常,避免并发症的。比如你描述的症状,头晕脑胀、手脚麻木,这些都是高血压带来的问题,而严重的情况,是破坏血管内皮,诱发心脑血管事件。高血压易诱发动脉粥样硬化,还可能导致心梗、脑梗、脑出血等,这些都是非常危险的。

因此,这种情况,必须先用降压药把血压控制在一个安全的范围内,再考虑如果治疗。

至于治疗高血压,想从根本上解决,则需要多方位的干预,比如清淡饮食、调整好的心情以及规律的生活习惯。


健康之初


如果确诊为高血压,一定要长期服用降压药。高血压是一个慢性病血压控制好了本身没有多大危害。血压过高过低都会引起不舒服的症状,高血压更会导致脑出血的危险甚至危机生命。因此建议:1.规律服用降压药。2.合理饮食,控制体重,适度锻炼。3.注意休息避免熬夜,过度劳累。4.降低职业风险如司机,高空作业,工作劳动强度大等都会引起血压增高。你知道了吗?


苍生小小医


不吃药降高血压的方法有吗?

这种情况需要看高血压的严重程度,如果是轻微的血压偏高,或者是以单纯的低压高或者是高压高的话,可能通过饮食生活方式或者是控制体重控制研发病,比如说控制高血糖,高血脂,高血黏度减轻体重这种情况的话,在配合饮食就可以恢复正常,但是如果严重的高血压病合并心脑血管并发症的情况下,不管是血压控制到多少,有高危因素不光用降压药物治疗,而且还需要终身加药维持治疗,定期监测血压的变化,同时需要监测肝肾功能,血压,血脂,血糖,心电图指标情况。



如果高血压的患者除了应用药物以外,需要从以下方面注意,同时改善好引起血压升高的危险因素,提高疾病的愈后,防止疾病的发生。

1.但是除了药物治疗以外,比如说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其他因素以及这些都会影响到高血压病的危害,同时要如果有家族遗传史或者是有肥胖这种情况的话,一般的话父母有高血压子女发生高血压的病,约达50%,约60%的高血压患者可以询问到高血压家族史,所以说一旦有家族遗传史的,需要及时的控制好血压,比如说不要吃太咸的食物,适当的运动做到早期预防。

2.环境因素饮食,大部分的人可能会与长期饮盐或者是假摄入量过多多数与饮食低钙高血压也有关系的,高蛋白质的摄入也会属于升血压的因素,动物和植物蛋白质均可以生药,饮酒量也跟血压有关系,尤其是收缩压,每天饮酒量超过50克的乙醇,高血压发病率明显的增高。

3.精神应激,脑力劳动者超过体力劳动者发病率比较高,从事高度精神紧张的患者发生高血压的可能性比较大,或者是长期在生活噪音中环境中,听力敏感性减退,患有高血压的风险也是比较高,高血压患者经过休息后往往症状和血压可以获得一定的改善。

4.体重肥胖超重的人,比如说约1/3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肥胖,血压升高与肥胖成正比,肥胖的类型与高血压发发生关系密切,一般腹型肥胖容易发生高血压。


汐炜医生


通过题主的问题描述,建议你带父亲去查查脑动脉,看看是不是有狭窄的地方。如果有,那么可能需要做支架或是搭桥才能缓解症状,药物是不起作用的。而且在脑动脉狭窄得到有效治疗之前,要谨慎降压。

一、为什么要检查脑血管

老人患有高血压,可是高血压本身一般不会引起十分明显的症状。但是动脉内皮长期在高压力的血流冲刷下,会造成动脉内皮的机械损伤,从而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具体表现为硬化斑块的“向心性”增生,这个意思是说,硬化斑块会逐渐向血管腔内增生。

随着斑块的进展,动脉的管径就会越来越狭窄,血流就会越来越慢了。血流减慢意味着供血、供氧不足,而人体大脑的神经细胞对缺氧非常敏感,当大脑血流供应不足时,表现的就是头晕、头痛,单侧的手脚麻木,疲倦、情绪及睡眠异常,或是有短暂的黑视等症状。

依题主所言,老人经常会头晕脑胀,有时还会手脚麻木,这些症状符合脑供血不足的表现。脑动脉狭窄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血压越低,大脑缺血的症状就会越明显。如果发生这种情况,那么降压一定要非常的谨慎。如果症状严重,建议先暂时停服降压药,并及时就医。

引起脑动脉狭窄的原因是脑动脉发生了动脉粥样硬化,致病机理是因为动脉内皮受损,血中的胆固醇进入到内皮中沉积而成。这个过程是包含氧化、炎性反应、免疫细胞吞噬等一系列复杂的生化反应。现在的医学技术,还无法逆转这个过程。也就是说,动脉粥样硬化一旦形成之后,就无法逆转。

现在的药物,可以中止或是减缓斑块进展的过程,但对已经发生的血管狭窄是没有办法的。狭窄程度超过75%的重度狭窄,会产生严重缺血的症状,只能采用支架把狭窄处撑开,或是搭桥、内膜剥脱术等方法,才能恢复血管的供血功能,缓解症状。

三、血压需要谨慎控制

在脑动脉狭窄得到治疗之前,不要把血压降到标准范围,而是需要保持一个相对较高的血压值。因为脑动脉发生狭窄之后,需要在一个较高的压力下才能保证供血,如果血压降得过低,可能会造成动脉闭塞,诱发脑梗塞。

所以脑动脉狭窄患者在降压时,要非常谨慎,控制在一个不发生缺血症状的血压值就可以,高一些也可以接受。正常降压,一般会以140/90mmHg以下为控制目标。但是对于有些脑动脉狭窄患者,血压可能要控制在160/100mmHg以上才能保证血液的供应。

维持一个较高的血压,只是针对脑动脉狭窄的“权宜之计”,在狭窄得到治疗之后,则需要严格控制血压。因为高血压是造成血管狭窄的主要因素,对动脉系统的影响是全身性的,如果不去控制血压,疾病很容易再次复发。华子见到过一个病例,下了支架后也对血压满不在乎,结果在三年的时间内复发好几次,连着下了5个支架。

降压的标准目标是140/90mmHg,但只要没有发生供血不足的症状,则建议把血压降至130/80mmHg以下。因为降压的益处,来自于降低血压的自身,在正常范围内,较低一点的血压,对心脑血管保护的作用更好。

对于降压的方法,生活调理、饮食调节、运动锻炼等方法都可以用。一切以血压为准,只要能降压,用什么方法都可以。但是如果这些方法不能让血压控制正常,那么还是要乖乖地去吃药。

对于大多数高血压患者来说,服用降压药才能有效降低血压,而且在服用降压药的人群里,有70%以上的人,需要两种或是更多的降压药物联合用药,才能使血压达标。所以华子的建议是,非药物的降压方法可以去试,但不要迷信,如果达不到降压效果,应当尽早服用降压药才靠谱。

总结一下,长期的高血压患者,如果经常发生头晕和手脚麻木的症状,而且在血压降低时症状加重,那么要警惕可能是发生了脑动脉狭窄引起的供血不足。在这个时候,可能需要保持一个较高的血压才能确保安全。当然了,这只是根据症状的一个预估,具体仍然需要去医院进行详细的检查后,才能确诊。我是药师华子,欢迎关注我,分享更多的健康知识。


药师华子


【专业医生为您做解答】

头晕脑胀、手脚麻木确实与高血压有很大的关系,不少人认为是高血压引起的血管不通畅引起的,希望通过输液活血化瘀来消除这些不适,特别是有些人每年春秋两季会定期输液来达到这样的目的,这样做有用吗?真的能起到想象中的作用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可以说想通过输液解决这些问题是不可行的,甚至是一种弊大于利的做法,原因如下:

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力,引起高血压发生的原因很多,从血管方面来说主要与血管发生了硬化甚至病理性的粥样硬化,柔韧性及弹性下降,不能很好地随血流的波动收缩与扩张,缓冲血流压力的能力下降所致。

而一旦血管发生了这样的变化往往是不可逆转的,比如随着年龄的增大血管会老化,这是自然的生理变化;比如发生了动脉粥样硬化,则表明血管内皮中有大量的脂肪沉积,破坏与取代了血管正常组织,更是难以恢复的。

有高血压的人之所以会出现头晕脑胀、手脚麻木等疾病,即是因为高血压导致了脑供血不足,脑细胞对缺氧极其敏感,稍有供氧不足即会有头晕感觉,其正常功能比如支配肢体运动、感觉的神经细胞受到损伤,就会出现手脚麻木、刺痛等症状。因此,要消除这些症状就要改变脑的缺血缺氧。

如何改变呢?最根本的做法是,阻止与延缓血管硬化与粥样硬化的进程。有些人在输液后,确实可能会感觉头晕、麻木的症状会有改善,是因为输液的药物可以刺激血管扩张增大血流量,减轻脑组织缺血缺氧的状况,但这些药物一旦从体内代谢完后,扩张的血管即会恢复原样甚至“报复性”地收缩,原有的症状仍会出现甚至更加严重。因此输液不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甚至可能因存在的输液反应而对身体造成不必要的损害。

由此可见,有高血压的人控制好血压以及引起血管粥样硬化的因素,使之能更好地适应满足血液循环的需求才是持久解决问题的根本。这就需要在建立良好生活习惯比如清淡饮食、坚持运动、戒除烟酒、按时作息等基础上,在需要服用降压药、降脂药时坚持服用才是最有效、可行的做法,且一定要将下列几项重要指标控制达标。

  • 血压力争控制在120/80mmHg以下,至少应低于140/90mmHg
  • 血脂中的低密度脂蛋白力争控制在1.8mmHg以下,至少应低于2.6mmHg以下
  • 血糖中的空腹血糖应控制在6.1mmol/L以下,餐后2小时血糖应控制在7.8mmol/L以下

【希望此回答能帮到您,欢迎点击关注并留言,一起学习交流更多健康知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