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日記」陶洪:剛下援疆前線,又上抗“疫”一線

文|陶洪(十堰市人民醫院全科醫學科/風溼免疫科副主任陶洪,隔離留觀病區醫療團隊成員)

我是十堰市人民醫院全科醫學科/風溼免疫科副主任陶洪,目前正奮戰在抗疫一線,為市民的健康保駕護航。和其他眾多醫護人員與眾不同的是,我剛剛結束為期一年半時間的援疆工作,面對沒有硝煙的戰役,原本還在休假的我主動請纓,毅然投身抗“疫”工作。

2018年7月,我積極響應黨的號召,在各級領導的關心指導下,經過層層考核有幸成為一名援疆隊員。當我到達新疆建設兵團第五師八十六團後知道,經過幾代兵團兒女的不懈奮鬥,在茫茫戈壁裡改造出了成千上萬畝的良田,建起了一座座現代化城市,各民族團結友好、社會和諧安定,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非常高。

「抗疫日記」陶洪:剛下援疆前線,又上抗“疫”一線

圖為援疆期間少數民族學習班CPR培訓場景

在第五師八十六團工作中,我進一步理解了“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艱苦奮鬥、開拓進取”含義,這絕對不是喊喊口號那麼簡單,他是一代代人不斷付出汗水和血水,甚至付出生命代價才譜寫出來的,我暗下決心:要把援疆當成了我人生中的一場戰役,一定要對得醫院黨委的信任,在有限的時間裡好好工作,為新疆的百姓多做些事情。在援疆工作中,我視病人為親人,為無數新疆各族兒女消除病痛折磨,工作深受好評。

「抗疫日記」陶洪:剛下援疆前線,又上抗“疫”一線

2020年1月,我圓滿完成為期一年半的援疆任務,回到闊別已久的十堰,還來不及好好享受與家人、親朋好友團聚的快樂,就被一場無情的疫情給打破了。作為一名醫生,哪裡有疫情,哪裡就是我的戰場。大年初一一早,原本在鄖西老家休假的我,再次告別頭髮斑白的雙親,毅然逆行返回十堰城區,主動向醫院提出參與抗疫。

臨行前的晚上,三歲的女兒哭著對我說:“媽媽去上班,把爸爸留下陪我。”她擔心,我再一去,又是一年多不能回家陪她,我說:“爸爸不去新疆工作,就在人民醫院,離家很近,我很快就回來。”我不知道,這一進去什麼時候才能見到女兒。那晚,我陪她到凌晨一點多才睡。擔心她纏著我不讓走,次日早上六點多,我偷偷起床獨自拖著行李箱,進了醫院的發熱留觀病區。

正式投入戰鬥的第一天,當時三層隔離留觀病區留觀人數近百人,因為我視力高度近視,在戴眼鏡的同時再戴護目鏡,那滋味真叫人難受,取咽拭子,辦理出入留觀手續,每個環節都不能出現一絲的差錯。

而為了避免時間和防護服的浪費,我們一旦工作起來, 都是10-14小時不吃不喝不上廁所。每次下班脫下防護服,摘下口罩、眼罩的瞬間,那種快感真常人根本體會不到的。隔離留觀區不是普通病房,也不同於隔離病房,留觀的人都是密切接觸者、武漢返堰人員、發熱、咳嗽、肺部CT異常的患者。在這裡,我們不知道哪一個是感染者,我們既要保護患者防止交叉感染,又要把感染者從中找出來。每一個患者進入這裡,都有各種問題需要我們一一去解決。

「抗疫日記」陶洪:剛下援疆前線,又上抗“疫”一線

圖為隔離留觀病區夜班場景

三天的醫學轉歸是我們這裡的最終結果,每天出入量很大。在這裡,我認識了一批新戰友,之前大家在各自不同的工作崗位,來到這裡後,我們很快達成了很強的默契感,工作流程越來越流暢、工作效率越來越高,大家相互鼓勵、相互監督防護措施、相互關心,護士姐妹們想辦法找來可口的小吃,提高大家的食慾,以更飽滿的精神投身戰鬥。

期間,女兒幾次和我視頻通話,她總哭著問:”爸爸,你什麼時候回來?“疫情到底什麼時候結束,誰也不知道,我只好安慰她:“等你能上學的時候,我就可以回來陪你了。”之前援疆期間,她總問我什麼時候回家,我告訴她:“等過年了我就回去。”每次視頻,就問我什麼時候過年,可這年還沒過完我又走了。讓我內心感覺特對不起她,她是醫生的孩子,必須應該懂得,有更多的人需要你的父親。很欣慰,她總告訴我,長大後也想當醫生。

一年半的援疆工作,我克服重重困難,好似打一場硬仗;抗擊新型肺炎,也同樣是一場硬仗。既然我能順利完成援疆這場戰役,我堅信也定能打贏當前的健康阻擊戰。只要大家共同努力,勝利一定屬於我們。願疫情早日過去,願生活早日迴歸正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