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關係》播到現在,終於可以來說說佟麗婭了。
少女總裁江達琳,目前人設已經面臨崩盤。
比起其他角色,她的行動軌跡和狀態本就是最受爭議的一個,扛下了大半diss。
我們把播出部分的角色發展變化劃了重點,姐妹自己感受。
江達琳的前中期,變化幅度不大,立志將傻白甜進行到底,且伴隨著開金手指、被調教以及準備一門心思談戀愛。
即便為了體現「等女主長大」,也得有基礎邏輯吧?
因為本身劇情與現實脫節,表演上的尷尬點就多了。
為了呈現初入職場的菜鳥狀態和少女靈動,結果:
為了演出古靈精怪,結果:(對了,此處是讓男主留宿,表現懼怕)
用出圈的動圖舉例,這次她面部表情調度很用力,像是刻意在放大幅度,說臺詞的語感也欠佳。
印象中佟麗婭很少被挑演技,但對著這劇裡的表演呈現,我真的沒辦法吹,好怕她成為下一個Angelababy。
此前,她也因為人設問題接連上過兩次熱搜。
人物職場線的營銷目標,和劇中的人設呈現已經脫節。
而且劇中造型真的是減分項呀,客觀說,這部劇是18年拍攝,服化的確會有一定距離感。佟麗婭的骨相併不適合走動感少女路線,少了點甜美嬌俏,後面的氣場女性又壓不住。
至少「仙女」應該沒辦法營銷了。
播到現在為止,我們基本可以得出結論,編劇不過關,演員拿到及格線以下的項目,大概率無法點石成金。
這是演員挑劇本的失敗。
佟麗婭的接劇思路,大概就像她團隊的營銷打法一樣混亂。
某種程度上來說,這是相通的,畢竟目標沒有統一性,就導致策略的斷裂感。
而且說句討打的話,佟麗婭這幾年給我們的感受是,營銷熱度搶風頭。
家庭挫折是她的營銷分水嶺,也就是集中在這三年。
第一個婚姻紅燈後#搞事業#的標籤,這個營銷點是討巧的。
大夥兒對波瀾不驚的故事不以為意,有反差才能刺激情緒。
佟麗婭有個「重獲新生」的敘事線,變美了,變篤定了,大家容易共情。
這也是她的衣品分水嶺,在這之前,她和時尚沒什麼關聯度,借用網友評價,氣質比較乾癟。
▲ 真的,這張時裝週造型當年印象特深刻
但這張活動造型,當時迅速討論出圈:
嚐到甜頭之後,繼續走獨立堅韌路線。這個時間段,她確實收割了一波好感度,資源也有明顯上升。
其實「事業野心」的正面營銷是對的,只是當時鋪得很密。
尤其是營銷美貌、身材、氣質這種很虛,卻又時刻要接受檢驗的東西,需要節制。
但接下來,就沒收住。
氣場和獨立感先放在一邊,往#仙女#營銷上加猛火。
在此之前,女明星顏值PK中,壓根兒不見佟麗婭的蹤影,空降美顏盛世。
成了虎撲直男心頭好,步行街女神top1(繼賈靜雯、邱淑貞之後第三位)
接下來就是隔三差五的「絕世仙女」推送。
仙女下凡,天壇女神,胖了也美......以及各種服化、身體部位的熱搜。
撕到的fresh代言資源,當時的傳播文案也是緊扣「仙氣」。
絕世仙女,其實並不是通用營銷手法。
在大眾心裡是個「最高級」概念,不可硬吹;其次丫丫的仙女營銷沒有鋪墊,屬於橫空出世。
看我們不同年齡段的「仙女」濾鏡女明星叭。
古早女星中,仙女級的都是有早年作品情懷+時光濾鏡的。
像是林青霞、黎姿、關之琳、李嘉欣這些,近幾年有復出動作,拼大眾回憶殺,再加上歲月的氣質沉澱,我們才會覺得很「仙氣」。
85這代,劉亦菲的仙,也是有出道巔峰角色小龍女,以及在娛樂圈熬了10多年工齡才出來。
鞠婧禕也營銷過4000年美女,一開始是日媒翻譯偏差,後來“出口轉內銷”,剛好14年底公演,再到後面大選2次惜敗——轉正。“4000年美女”從萌芽到打出記憶度,有生長期。(但後面也開始碰瓷了)
大眾對空降相當敏感,營銷也有基本法,好歹考慮下我們的適應能力呀。
下一彈,開始插播#民族情懷#,轉場舞蹈。
這其中,有幾個重要的亮相,包括華表獎現場的驚鴻一瞥:
《國家寶藏》節目中的扮了唐朝少女,當時也和「仙女」熱搜詞做了捆綁。
以及主流活動中的舞蹈表演《共和國之戀》:
還包括去年《在遠方在這裡》舞蹈劇場全國巡演。
在路人看來,這算跨界,畢竟佟麗婭的本職工作是演員。
緊接著走#主旋律#路線,打出「根正苗紅」記憶點,頻繁出現在各種官方座談會、晚會的現場,主流資源不斷。
據不完全統計,18下半年~19年,丫丫出席的官方活動如下:
▲ 來源見水印
再後來,就是#春晚營銷#翻車。
這一輪操作刺激到了大眾的幾個情緒點,導致疊加效應:
早前官方放料春晚主持陣容試水,網友的反應不友好,大家對演員跨界主持(嚴肅場合)並不認可;
春晚營銷撞到了不可抗力因素,本身可以放棄這一波宣傳,但她仍然選擇硬撐,上了爆搜,導致路人好感崩塌。
不合時宜、高密度的營銷,會起到反效果。
而佟麗婭的營銷打法集中度也非常低。
營銷是為了搭建熟悉度、好感度和信任度,在好感度層面,需要對營銷點有風險把控。
這幾年被營銷反噬的藝人並不少。(大家自行腦補)
他們的營銷路數大致可以總結為:
第一個,其實有時候想想,如果是團隊規劃,藝人被架到那個位置,上上不去下下不來,也蠻累的。
後一種呢,我們知道挖掘素材瘋狂砸,是個有風險的活兒,挖得好是錦上添花,挖不好就翻車。
2020了,觀眾有基本的思辨力,被訴諸情緒之後,大家還是會迴歸理性,關注作品。
其實佟麗婭是有底子的。
把她放到「無作品住熱搜」的陣營裡去比,不太公平。
外形條件,有異域感,但用網友的話說,孜然味沒那麼重,能吃得住的角色範圍還是相對較大。
青衣週期的佟麗婭,出了幾部打分還不錯的作品,獎項部門,靠《平凡的世界》拿了金鷹獎。
她影視資源其實不錯,但卡在中間地帶,青衣難走,很多女演員熬幾年就熬不動了。青衣圈的格局還穩定,包括沉寂後又殺回來,依然能打的幾位,她們都有大量的角色累積。
▲ 還有領跑的孫儷,以及劉濤袁泉......
爆不爆是個玄學,像李沁,待播和在拍的存貨都是衝著古偶現偶市場去的,已播的 《慶餘年》爆劇不爆演員,觀眾緣和大眾認知度還差點距離。
這幾年轉型還是這麼回事的,應該是楊紫。
從古偶試錯,到後面找對路子,經歷了好幾部作品鋪墊,也就是說最後還是要作品本身適合自己+質量過關。
目前佟麗婭的發力重點,有一點偏差。
畢竟走演技咖+流量咖,是一道奧數題,解題是需要時間的。
業務打磨層面,這次《完美關係》對佟麗婭來說不是好餅。
這種戲路,剛出頭的新人可以吃一吃,但上升~成熟期不行。
不靠譜的角色和劇本,編劇的責任很大,對演員來講也是試錯。比如苦情白蓮系、職場女強人系就是雷區。
好角色,才能攢好感度,爛餅熱度出圈,對演員來說其實是折損。
我覺得佟麗婭有表演的能力在,只要給好本子(儘管角色戲份不吃重)就能出彩。
▲ 《唐探》裡的豔麗扮相記憶度就挺深的
這個時候的挑戲邏輯應該是:「吸人設紅利」,比如陣容口碑相對穩定的商業片;劇本過及格線、人設適合自己的電視劇。
因為她的業務還不至於強大到,隨便演都能為角色賦能的地步。
另外,市面上火的人設路線,不一定具有普適性。
因為每隔一段時間都會有熱門話題風向標,大家都想往熱度中心去靠。
比如《歡樂頌》之後,劉濤王子文都捆綁過「攻氣」標籤,後來失控了,但凡哪個女明星弄點兒中性風,通稿都會帶這個關鍵詞。
姬圈話題火了,有人也開始強行賣腐;少女幼齒熱潮,大家又開始強調少女感。
各家宣傳團隊,好像在共用一個大腦。
就像量體裁衣一樣,找自己的路子比較重要,更重要的當然是得有對應的作品輸出。
我覺得佟麗婭與其頻繁強調「仙女」、「少女感」,去接傻白甜本子,不如「成熟魅惑」來得平穩。市面上也沒人走這個類型。
大家有濾鏡的趙飛燕,不就是明眸善睞,夠濃妝豔抹的類型麼。
而這又可以反哺到影視項目挑選上,(楊怡在TVB五花裡,還是靠“奸妃”殺出來的,區別於其他人),比起空口吹「美貌」要實在很多。
至於營銷力度。物極必反,就像電梯裡的喊麥式廣告效應一樣。
而且營銷熱度是一種光環,光環、名與利使用不當,會給演員帶去困擾。
我想到了坐擁美貌卻從不營銷美貌的費雯麗,業內那一句「有如此的美貌,根本不必有如此的演技;有如此的演技,根本不必有如此的美貌」流傳為佳話,但費雯本身不為所動。
她說過,永遠別叫她電影明星。對於美貌,她也不自知。
“做一個演員,應該是每天晚上到劇場登臺為觀眾表演各種各樣的角色。當我在劇場工作時,我的生命才有意義和目的。”
演員還是要靠角色說話的,觀眾不是傻瓜,也是會有逆反心理的呀。
在路人緣的底盤還沒完全損壞之前,及時止損為上策。
閱讀更多 影音風尚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