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兒,大唐兩大放蕩女,上帝視角看究竟誰更勝一籌

要說古代最有名的公主,太平公主肯定是熱門候選人;如果要評價古代的才女,上官婉兒則是數一數二的存在。兩個人僅相差一歲,同樣的出身高貴且容貌秀美;同樣的權勢熏天但生性淫亂。感情的空虛造就了兩人傳奇一生和悲慘結局,那麼這兩個權傾一時的女人究竟誰更勝一籌?當我們站在千年後回顧不同時期兩人的所作所為,真相呼之欲出。

太平公主是武則天和唐高宗李治最小的女兒,也是後來陸續繼位的唐中宗李顯、唐睿宗李旦的妹妹,深受武則天的喜愛,標準的天潢貴胄。

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兒,大唐兩大放蕩女,上帝視角看究竟誰更勝一籌

上官婉兒家室同樣顯赫,她的爺爺上官儀是初唐宰相,卻因為參與廢除武則天一事而被武則天處死,剛出生的上官婉兒和母親一起被送到宮中為奴。婉兒天性聰慧,聰敏異常,詩詞書畫無一不精。十四歲時,名聲傳到了武則天處,現場面試後極為滿意,於是下詔廢除了婉兒的女婢身份,令她在宮中起草文書。

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兒,大唐兩大放蕩女,上帝視角看究竟誰更勝一籌

兩個人都是在武則天時期,仗著女皇的寵愛登上政治舞臺,嶄露頭角。然而每個不同的時期,兩人的所作所為和選擇總有著天壤之別,橫向比較之下,高下立判。

01

唐代的皇室女子普遍私生活不檢點,武則天作為女皇在這一點上自然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她一生中有四大男寵,分別是薛懷義、沈南璆、以及張昌宗、張易之兄弟。這其中,武氏最寵愛的是張昌宗和張易之,據說兩人生的玉樹臨風、膚白貌美,很有當今小鮮肉的特質,以至於武則天寵信有加,七八十歲了還經常要招兩人進宮纏綿一會。

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兒,大唐兩大放蕩女,上帝視角看究竟誰更勝一籌

這兩個人怎麼來的呢?那可要多虧天平公主這個星探了,據史書記載最早是天平公主發現了張昌宗,試用後甚為滿意,好東西不能獨享啊,作為一個孝順的女兒第一時間想到的自然是母親兼領導武則天,於是張昌宗自此就登堂入室,星途一片大好。後來發現一個人力不從心,又推薦了弟弟張易之,更是讓武則天左擁右抱,樂的合不攏嘴。

自此以後武則天視張氏兄弟為禁臠,不准他人觸碰,可是偏偏就有人敢摸老虎屁股。正是上官婉兒。

當時的上官婉兒憑藉機智聰慧,深受武則天的信任,引為心腹,甚至在和張氏兄弟幽會時候也不避諱她。正值芳齡的婉兒看多了不由得春心萌動,也被張氏兄弟迷的神魂顛倒。居然趁武則天不在的時候和張昌宗互相調情,有些事情是能想不能做的,這公然挖領導牆角的行為觸了武則天的大忌,當時就要殺了上官婉兒,虧得張昌宗跪下求情,考慮到事情鬧出去面子不好看,才算作罷。

02

武則天死後,唐中宗李顯即位。李顯此人胸無大志,性格柔弱,而且有一大特點,是典型的妻管嚴,寵女狂。對皇后韋氏和女兒安樂公主的溺愛人盡皆知。

韋皇后和安樂公主在中宗的放縱下,日益驕狂,大肆扶植私人勢力,營造府第、賣官鬻爵,搞得朝廷一片烏煙瘴氣,眾官員要麼依附韋氏,要麼被打壓被放逐,外戚一脈權勢熏天,大有效仿武則天,擁立韋皇后為帝的苗頭。

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兒,大唐兩大放蕩女,上帝視角看究竟誰更勝一籌

在這種局面下,太平公主收斂了許多,不再主動參與政事,減少同韋氏集團的衝突。同時擺好了自己的位置,堅定的站到自己的兩位哥哥,中宗李顯和當時任相王的李旦一面,同哥哥們保持著良好的關係。

反觀上官婉兒,這段時期昏招頻出,簡直就是一出教科書式的反面為官教材。讓我們看看都有那些神操作。

1、上官婉兒居然同中宗李顯勾搭上了,這可是個出名的怕老婆,作為小三如果想上位這絕對不是一個好選擇,一旦被發現在髮妻的怒火之下,自己就是被丟棄來保帥的“車”。

2、勾搭李顯同時,看韋氏勢大,又主動依附韋皇后,送武三思入宮供其淫亂,從而被韋皇后引為心腹。

3、腳踏了皇帝和皇后兩隻船,已經是官場大忌,不過這和接下來辦的事比,真的是小巫見大巫。上官婉兒居然看上了個小白臉叫崔湜,每日帶進宮顛龍倒鳳。最神奇的是日子久了覺得這樣不方便,於是奏請中宗李顯在宮外為自己造了一座府邸,每日裡同崔湜在期間幽會,好不快活。敢情上次給領導帶綠帽的後果已經忘了,這又故態復萌,放到現在,就是一出“小三用渣男的錢買房包養小白臉”的狗血大劇。

03

韋氏的謀反勢頭越來越明顯,而蒙在鼓中的糊塗皇帝李顯依然是我行我素,每日裡醉生夢死。

為了實現自己的帝王夢,韋氏一不做二不休,用毒餅殺死了李顯,可憐這個寵妻如命的皇帝,最後還是死在了自己心愛女人之手。

毒殺了李顯後,下一步自然是叫上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兒發佈遺詔,立當時只有十六歲的太子李重茂為帝,由韋皇后和相王李旦輔佐。隨後,韋皇后又下詔剔除李旦的輔佐之位,由韋氏大權獨攬,垂簾聽政。

這一下自然是惹惱了李旦的四子李隆基,於是私下聯繫不滿韋氏的大臣和羽林軍,忽然舉事,一舉誅滅了韋氏一族。

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兒,大唐兩大放蕩女,上帝視角看究竟誰更勝一籌

作為韋氏的餘黨,上官婉兒惶恐不已,面對前來搜捕她的軍官,拿出了共同起草的遺詔,指出自己是支持李旦作為顧命大臣來輔佐皇帝的,希望李隆基能夠饒過自己一命,然而李隆基聽到了軍官帶的話後,只輕描淡寫的說了一句:

此婢妖淫,瀆亂宮闈,怎可輕恕?今日不誅,後悔無及了。

公元710年,上官婉兒,卒。

這是上官婉兒一生中最後一個昏招了,我們來簡單分析一下。

李隆基為何要造反,造反失敗的後果大家都清楚,那是要誅九族,永世不得超生的。所以說李隆基造反絕對不是僅僅為了清君側,讓自己的表兄弟好坐穩這個皇帝。

真實目的就是要讓自己的父王李旦當上皇帝,從而讓自己一脈得掌大統。

既然是這個目的,你上官婉兒拿遺詔出來是什麼意思?還讓李旦繼續輔佐皇帝麼?這不擺明了要拆李隆基的臺,你不死誰死呢?

反觀太平公主,高明的可就不止一點了。

不由分說,就替侄子做了主,傳小皇帝的命令,願意讓位給相王李旦,並且次日即到太極殿,舉行了讓位儀式。

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兒,大唐兩大放蕩女,上帝視角看究竟誰更勝一籌

從始至終,根本就沒有拿遺詔說事,這就是太平公主通透之處了。

生物君說:平心而論,上官婉兒才思敏捷,而且愛好詩詞歌賦,在其得勢期間,掀起了全民詩詞風,為唐律詩的發展起了很大的貢獻。但是政治智慧的缺失,造就了她人生的悲劇。人有所長必有所短,知己比知人更難,看清自己,揚長避短,方能平安此生,有所成就。

值得一提的是,太平公主因專擅朝政,同李隆基發生了激烈衝突,後因為謀反被殺。可見,即使情商高如太平公主,也難保一生清醒,做人真難。

能夠在政壇做到八面玲瓏,屹立不倒的人有麼?生物君能想到一個,馮道!

剩下的還有誰?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喜歡我就關注我吧 ,更多有趣有料的歷史解讀即將奉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