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節跳動、愛奇藝新動作 長短視頻平臺短兵相接?


字節跳動、愛奇藝新動作 長短視頻平臺短兵相接?


在長視頻領域,愛奇藝、優酷、騰訊視頻三家視頻平臺形成“三足鼎立”之勢。三家平臺機會可以主導長視頻行業的發展方向。

北京時間2月28日愛奇藝(NASDAQ: IQ)公佈了截至2019年12月31日的第四季度和全年未經審計的財務報告。財報顯示,2019年四季度愛奇藝營收75億元,淨虧損25億元,營收和淨虧損均好於預期。

雖然愛奇藝、優酷、騰訊視頻背靠BAT,卻依舊虧損,持續燒錢,盈利似乎遙遙無期。從愛奇藝最新發布的財報來看,虧損在收窄,這是否是釋放了積極向好的信號呢?

從愛奇藝財報說起 長視頻平臺為何難盈利?

財報顯示,愛奇藝2019年Q4營收74.97億元,較上年同期的70.27億元,增長6.7%,較上一季度的73.97億元,僅增長1.4%。

字節跳動、愛奇藝新動作 長短視頻平臺短兵相接?

從上圖可以看出,雖然愛奇藝營收保持增長,但同比增速卻在持續下滑。愛奇藝的收入來源主要由會員服務、線上廣告服務、內容分銷和其他收入構成。

第四季度,愛奇藝會員收入38.61億元,較上年同期的32.01億元,增長20.6%,較第三季度37.17億元,增長3.9%。第四季度,會員服務營收佔比為51.5%,成為愛奇藝第一大收入來源。愛奇藝表示,該項收入增長主要歸因於優質內容以及多樣化的運營推動了訂閱會員數量的增長。

愛奇藝創始人、董事兼CEO龔宇表示,2019年愛奇藝會員業務營收增長了36%,訂閱會員規模達到1.07億,展望未來十年,即將到來的5G商用和人工智能技術的持續創新將為愛奇藝帶來巨大機遇。隨著中國用戶越來越願意為優質內容付費以及使用便捷支付方式,將共同為愛奇藝業務帶來巨大的增長潛力。

財報顯示,截至四季度末,愛奇藝訂閱會員規模達到1.07億,訂閱會員規模同比增長22%。綜合來看,訂閱會員規模增長也在放緩,伴隨人口紅利消退,會員增長似乎也已見頂。

字節跳動、愛奇藝新動作 長短視頻平臺短兵相接?

線上廣告收入18.83億元,較上年同期的22.04億元,下滑14.6%,較第三季度的20.67億元,下滑8.9%。第四季度,線上廣告收入營收佔比為25.1%,線上廣告收入營收貢獻持續下滑。愛奇藝表示,宏觀經濟的挑戰導致線上廣告收入下降。異觀財經認為,線上廣告收入下降,還與短視頻平臺的快速發展有關。隨著快手、抖音、B站等短視頻平臺的崛起和快速發展,用戶注意力和廣告主預算有所轉移,進而長視頻網廣告業務被搶奪“分食”。

內容分銷收入8.78億元,同比增長68%。內容分銷收入主要來源於播出授權內容的收入。2019的熱播劇,《小歡喜》、《親愛的,熱愛的》、《慶餘年》等,愛奇藝都參與了發行,從收入增長來看,這些熱播劇的分發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四季度,愛奇藝其他業務收入8.74億元,同比下滑21%。2019年全年營收37億元,同比增長30%。這主要受益於眾多垂直領域業務的增長,尤其是收購天象互娛之後遊戲業務的強勁增長。

得益於內容成本的降低,愛奇藝2019年Q4淨虧損24.9億元,同比收窄28%,環比收窄32.6%。不過,2019年愛奇藝全年虧損103億元,同比仍呈擴大趨勢。

財報顯示,2019年Q4,愛奇藝運營成本為79.14億元,內容成本57億元,佔去運營成本的72%。內容成本則包含了版權採購成本和內容製作成本。

愛奇藝創始人、董事兼CEO龔宇在財報電話會上提到,因為內容結構不斷優化,2019年全年內容成本僅增長6%。財報顯示,2019年全年,愛奇藝內容成本為222億元。

從愛奇藝資產負債表中可以看出,愛奇藝的內容資產包含流動資產—版權內容淨值、非流動資產—版權內容淨值、非流動資產—自制內容淨值。

財報顯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愛奇藝自制內容資產為43.55億元,較上年同期的37.36億元,增長16.6%;期末授權內容資產共計75.1億元,同比下滑3.7%。

從自制內容資產和授權內容資產的變化來看,愛奇藝通過提升自制內容比重,下調授權內容比重進而實現結構優化。

龔宇在電話會上表示,現在影視劇還是驅動會員增值的主要動力。目前愛奇藝平臺上諸如《慶餘年》、《親愛的,熱愛的》等熱播劇,均屬於購買版權的作品。

自制視頻內容,其中會涉及影視劇IP版權購買、演員片酬、拍攝等製作費用,這都是成本支出的重要項。自制綜藝《奇葩說》已延續六級,話題熱度持續不變。流量明星李現主演的《劍王朝》在愛奇藝熱播,雖然明星片酬的限制以及劇集價格上漲趨勢放緩,購買版權支出及自制劇集和綜藝成本下降,但依舊無法扭轉視頻平臺虧損的現狀。

在會員增長遇天花板的情況下,視頻網站開始變換思路挖掘會員價值。視頻網站想要扭虧,需要不斷嘗試新的商業模式。

在會員增值服務上,視頻平臺推出的“會員超前點播”的收費方式,遭遇全網批判,被質疑“吃相難看”,但並不能阻止視頻網站執行“會員超前點播”收費模式的決心,未來將成為一種常態的播出方式。

龔宇認為,雖然從目前來看採取這種模式的劇集相對比較少,所以對總收入佔比不高,不過這種模式是成功的。“在未來,我們會把這種模式作為一種常態的播出方式。目前,超前點播對2019年四季度和2020年一季度的每用戶平均收入(ARPU)的影響還不是很大,但以後是重要提升ARPU值的方式。”

愛奇藝在廣告形式上不斷變化,如貼片廣告、網劇原創小劇場廣告等。愛奇藝在廣告資源的利用率上也在不斷做嘗試,愛奇藝會員雖然購買了VIP會員,依然要觀看廣告。比如一集45分鐘左右的劇集,片頭、預告、片中、片尾均花式插入各類廣告,即便是會員也無法倖免,有些會員可以手動關閉,有些則是強制插入無法關閉。

愛奇藝也曾表示會員費漲價。視頻網站多年的發展,讓中國人民對付費會員模式有了一定的瞭解和認知,但中國對於付費會員模式的接受程度並不是那麼高。視頻網站在長期的競爭中,通過促銷來吸納付費會員,雖然能夠拉動營收增長,卻很難實現盈利。優愛騰三足鼎立的局勢下,如果僅一方宣佈漲價,但很有可能造成用戶流失。

視頻網站還是內容為王,異觀財經曾經做過小範圍的調查,多數視頻網站付費會員表示,一個視頻網站會員幾乎可以滿足自身觀影/劇需求。哪個平臺能滿足自己的觀影需求,就會選擇哪個平臺,不會獨愛某一家平臺。也有部分用戶表示註冊多家平臺會員,但是不會購買年度會員,僅僅會在追某一個自己喜歡的影視劇的時候選擇月費會員。

如此來看,視頻平臺用戶的忠誠度如何還有待考核。視頻網站是否有足夠豐富的影視劇、綜藝等內容才是留住用戶的關鍵,用戶終究是為優質內容買單,持續的優質內容輸出才是平臺不斷保持付費用戶增長及留存的關鍵。

此外,有業內人士向異觀財經表示,視頻網站虧損還有另外一個因素,那就是服務器、帶寬壓力大。視頻平臺要保證數十萬甚至數百萬人同時在線觀看不掉線/卡頓,有時還有彈幕等上傳數據流量,這些固定支出的費用也不是小數目。

新冠疫情的突如其來,大家都被迫宅在家中刷劇,結果2月26日《想見你》迎來更新時,愛奇藝崩了,“愛奇藝崩了”就還上了微博熱搜。從技術原理來講,導致服務器崩潰原因有兩種,一種是服務器內容吃緊,一種是服務設計存在缺陷。看來阿里、京東等自建雲計算數據中心也是有原因的。

佈局中短視頻 長短視頻互相侵蝕 短兵相接?

典型的互聯網用戶,會將上網娛樂時間分配到多個不同的領域,包括視頻(優愛騰三大長視頻網站;抖音、快手等短視頻網站)遊戲視頻(虎牙、B站、鬥魚等)和新聞推送等平臺。流量紅利消失、會員規模見頂、持續虧損,愛奇藝需要新的故事來增強商業想象力。短視頻的快速崛起,愛奇藝也不斷的嘗試,以尋求新的突破。

實際上,愛奇藝曾推出薑餅、吃鯨、納豆、錦視、好多視頻等多款短視頻產品,雖然沒能引起足夠的關注,但也從未放棄。目前在愛奇藝app頂部欄目“小視頻”入口。

據Tech星球報道,愛奇藝近日又推出主打拍攝年輕潮流短視頻的晃唄短視頻。愛奇藝此次推出“晃唄短視頻”,一方面是對自己短視頻分類上的拓展以及嘗試,另一方面是為了搶佔5G這個風口,不斷地推陳出新,加速試錯,力求打造爆款短視頻APP。

對於在短視頻領域的佈局競爭,在愛奇藝2019年Q4及全年財報電話會議上,愛奇藝創始人、CEO龔宇宣佈計劃推出名為“隨刻”的YouTube模式App,並表示由曾在Facebook、Airbnb等企業擁有豐富技術和管理經驗的葛宏全面領導該業務。這似乎表明了愛奇藝佈局中短視頻的決心。

據悉,“隨刻”的視頻內容將主要有兩大類,第一類是PUGC內容,主要是MCN、個人、專業機構上傳的內容,此外,愛奇藝的長視頻內容也會在隨刻播放,以此形成“長視頻+短視頻”的戰略協同。

短視頻的內容生產方式以PGC(專業生產內容)和UGC(用戶生產內容)為主,主要通過廣告的方式變現。而長視頻要麼是自制的,要麼需要購買版權,變現方式主要是用戶付費和廣告。

在中短視頻領域內,愛奇藝要面臨頭條系、B站和抖音的競爭。

頭條系擁有龐大用戶群和超高日活率,為長視頻商業變現打下了基礎。頭條系憑藉其擅長的推薦算法,通過大數據分析和總結用戶的視頻喜好和播放習慣,並運用到頭條的自制視頻中去,甚至可以根據大數據分析的結果,結合用戶喜好,定製頭條用戶的專屬自制劇、自制綜藝等。

相比短視頻平臺,優愛騰等長視頻平臺的優勢源於大量內容創作者的版權和IP資源。優愛騰憑通過自身擅長的領域在短視頻行業中搶佔細分領域先機。監管趨嚴,某種程度上到“倒逼”短視頻頭部平臺提升版權的意識,不斷擴大內容版圖,培養和壯大長視頻用戶群。

新冠肺炎疫情的突如其來,2020年春節檔全部撤檔。1月24日,徐崢導演的《囧媽》宣佈與字節跳動的所屬平臺合作,“頭條系”短視頻平臺(抖音/西瓜/火山)免費獨播,引發業內人士關注和熱議。很多人認為,這不但是頭條系進軍長視頻和影視行業的象徵。

隨著用戶體量的擴大,長短視頻平臺早已互相侵蝕。短視頻平臺對原創內容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長短視頻平臺在原創內容的爭奪上也會越發激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