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将军,被领导高估且重用,最后导致了什么样的结果?

不才讲史


到这个问题我第一时间想起了赵括和李信

纸上谈兵的赵括

公元前262年,韩国主动将所属领土上党郡交给赵国,当时赵国拥有可以和秦国匹敌的军事力量,面对这样的好事就欣然接受了。

赵国这一举引发秦国的强烈不满,于是对赵国动兵了。秦军一路攻城掠地,拿下韩国上党之后,又入侵赵国,赵军紧急应对攻势,派了老将廉颇率兵在长平和秦军迎战。结果赵军数战不利,廉颇干脆就廉颇依托有利地形,命令士兵固守营垒,以逸待劳,疲惫秦军。因为他意识到,秦军千里作战,锐气正盛,不可直接交锋,如果和耗下去,粮草耗尽、秦军就会疲惫下来,到时在以逸待劳。

国君赵孝成王不干了,他认为自己有这么强大的军队还当缩头乌龟,于是便撤下了廉颇,换上了赵括。

赵括是赵国名将赵奢之,从小就熟读兵法,而且论战谈略,自以为天下人没有能比得上他的。有一次与他的父亲赵奢谈战阵布设之道,赵奢也难不倒他,但是也并不因此就认为他懂兵法。

他老爸是久经沙场了名将,他觉得赵括把战争说得太简单,太轻松,随时会翻车,他老妈也深以为然。

这一次赵孝成王准备让赵括换下廉颇,没想到赵括脑袋都没转一下就答应了。雄心勃勃地接收赵国的四十万大军,还将廉颇的策略全盘更改。对面的白起知道后乐得不行赶忙让军队假装后撤,赵括看见这样,脑袋简单的他直接下令追击。最后被秦军分割包围,自己战死,四十万军队被秦国活埋。自此赵国走向衰落,等待它的只有亡国。


认为自己比王翦还牛逼的李信

王翦何许人也?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秦国三大干将之一,是他破赵国都城邯郸,消灭燕、赵、楚国。

在秦始皇要灭亡楚国的时候,他曾召开了一次会议,询问在座的王翦要多少兵马,王翦直接回答60万,而李信自信回答说,只要20万,比王翦少了整整40万。

秦始皇内心算了一下,一时间凑齐60万暂时有点困难,而且现在秦国连连胜利,犯得着要60万吗?于是就认为王翦老了,不中用了,王翦也很识趣,自己也回家养老了。

就这样李信带着20万大军浩浩荡荡地出发,楚国一看这阵势,就假装示弱,频频撤退,待到李信孤军深入的时候,楚军突然袭击导致秦军大败,这也是秦国统一过程中少有的失败。

最后还是秦王求王翦再次出山,为他擦屁股,才灭亡了楚国。


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