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後養老金的高低,跟在職時的工資高低有關係嗎?

段勇賓


嚴格來說退休後養老金的高低,跟在職時的工資高低是有關係的,但現實卻又存在一些特殊的情形。

我們都知道社保的繳納是以本地區上年度社平工資為基數。而很多私營企業他們在給員工繳納社保的時候,都是採用最低標準再進行繳納。其中也包括一些國營單位在對那些合同工繳納社保的時候,也是採用這種方式在進行繳納。



1、私營企業的人員退休養老金,可能與在職時當地社平工資有關。

舉例說明一下。假如A地區上年度平均工資為4000元,而私營企業的員工工資實際收入為6000元,那麼他們往往會按4000元的60%來進行計算繳納。

簡單的說,企業實際為員工繳納的養老金就是4000×60%×20%=480元,而個人也就應繳納192元。

如果按員工實際收入6000元計算,則單位應該為員工繳納的養老金就是720元,而個人就應該繳納288元!

那麼這兩者便會有不小的差距,這也必將會影響到退休人員的養老金高低,所以對於私營企業人員來說,影響其退休養老金高低的可能是當地上年度年均工資。

不過隨著社保改為稅務部門直接徵收之後,這種情況應該不再存在了。



2、機關企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的養老金,將與在職時工資有密切關係。

由於養老金遵循“多繳多得,長繳多得”的原則,而機關企事業單位通常都是全額繳納。這就意味著他們在職時工資越高,單位和個人繳納也就越多,最後他們退休時養老金就會越高。

舉例說明一下:假如A地區上年度平均工資為4000元,而某個機關企事業單位在職員工工資實際收入為6000元,單位通常都是按100%繳納,則單位將為員工繳納的養老金為1200元,而個人則應當繳納480元。

如果在職員工工資收入為8000元,則單位將為員工養老金繳納1600元,而個人應該繳納640元。

而單位繳納的通常是納入養老金統一賬戶管理,而個人繳納的部分則進入到個人賬戶。所以在職時員工的工資收入越高,則個人賬戶餘額越多。



3、退休後的養老金高低,不僅僅與在職時的工資高低有關。

而退休金由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和過渡性養老金構成。因此總的退休金就是這三種養老金之和。

基礎養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a+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1%。其中a,根據本人月均繳費指數來確定。

個人賬戶養老金的計算。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累計儲存額÷計發月數(例:50歲195個 月、60歲139個月)。

從養老金的計算,可以看出來退休後的養老金高低,不僅與在職時工資高低有有關,與當地上年度社平工資、繳費指數、繳納的年限有關,也與退休時間也有關係。

通常是養老金繳納了的時間越長,那麼退休之時所領取的養老金也就越高;退休時間越晚,那麼退休之後的養老金也會越高。當然繳費指數越高,那麼退休之後的養老金也會越高。

所以退休人員養老金的高低,不僅僅是與在職時的工資高低有關係。其實它與很多方面都有著密切的聯繫,在職時工資高低只是其中一個影響因素而已。要想客觀公正的認知和評價退休之後的養老金問題,必須要全面的分析,否則就容易陷入片面的看法之中。

好了,我就簡單的分析到這裡,希望我的回答能夠給你幫助。

以上分析,僅供參考。若有興趣,可以關注【視職場】,將會帶給你更多的職場知識,幫助你解決職場困惑。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發表你的看法與觀點!

【視職場】青雲計劃獲獎者,優質職場創作者,一個有著20年職場生涯的老司機,專注分享職場知識,解決職場困惑,建構職場關係。

~~~分享職場知識,快樂職場人生,感謝你點、評、分、轉、收!


視職場


肯定有關。因為退休工資是由幾部分組成的:一是你的個人帳戶裡的金額,這與你在職時的工資有關,工資高,繳費基數就高,扣的養老保險也就高,這部分全部進入你的個人帳戶裡了,個人帳戶錢就多,反之就少;二是你的繳費時的工資。繳費工資高,計算的養老金就高;三是統籌工資,這基本是社會平均數。所以養老金高低與在職時的工資高低有關係∵



If我是koala


退休後養老金的高低,和在職時工資高低有關係,更準確的說是和在職時繳納社會養老保險的基數有關係。以北京市為例,假如你工資高(2萬元每月),但是單位卻是按照現行的最低基數標準(3613元)繳納的社會養老保險,那麼相比一個工資沒有你高(1萬元每月),但是單位卻是按照正常工資為基數繳納養老保險的人來說,在其他條件都相同的情況下,退休後他的養老金肯定比你的要多。

繳費基數越高,以後能領取的養老金肯定也越多,基數最高上限為上一年度社會平均工資的3倍,除此之外,還有其他影響因素。

下圖為現行的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計算公式,要符合養老金領取資格,需要滿足的條件有兩個:

1.累計繳費滿15年;

2.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女工人50歲,女幹部55週歲,男同志統一60週歲)

可以看出,退休後每月能領取多少養老金,主要由以下幾個因素決定:

1.個人賬戶儲存額:此賬戶裡的額度就是我們每個月個人繳納的保險費累計生息的額度,也就是每月從工資里扣除的個人應承擔的8%的比例,繳費基數就是上面說的單位實際給個人申報的基數標準,申報基數越高,進入個人賬戶的額度就會越高,以後我們能領取的養老金肯定也會越高。

2.計發月份:不同年齡退休,計發月份是確定的,如下圖,總體原則,越晚退休,每月能領取的養老金會越多。

3.全省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社會平均工資越高,能領取的養老金就會越多,所以同樣的工資水平和繳納基數,在一線城市辦理退休和在二三線城市辦理退休,能領取到的養老金肯定會差別很大。

4.本人繳費指數:其實就是每年繳費基數的一個加權平均,簡單來說還是繳費基數越高,以後能享受的養老金額度越高。

5.繳費年限:這個最容易理解,繳費年限越多,以後能領取的養老金越高。

如有疑問,可留言。




保險經紀人劉丹丹


如果你是公務員,那麼關係太大了

公務員退休工資工作滿35年可領取原工資的90%,30年至35年可領取原工資的85%,25年至30年可領取原工資的80%,以下等級每5年發放一次。

如果你是教師,那麼關係也太大了

教師退休工資=(退休前的崗位工資+薪級工資)× 對應的比例。工作年限滿35年的,按90%計發;滿30年不滿35年的,按85%計發;滿20年不滿30年的,按80%計發。

如果你是一般企事業單位職工,那麼關係可大可小

1、如果是正規大公司,社保完全根據個人的工資高低繳費,那麼每個月繳的社保就比較高,養老金的領取原則就是多繳多領。

2、如果是小微企業,很多會按照一個繳費基數,一般當然是選擇低檔次的基數,全公司幾百人,不管3000月薪還是20000月薪都是同一個基數。

所以個人的繳費基數很重要,切記!

希望能夠幫到你,祝您生活美滿。


大強聊保障


退休後養老金的高低,跟在職時的工資高低確實有關係,但不是全部。退休金的高低除了與在職時工資高低有關係外。還與工作的年限和本地的企業年平均工資有關係。也就是說還和你的工齡及當地企業的平均工資的多少有關係。總之,一個人的退休養老金的高低,與你在職時的工資,工齡,企業平均工資這三個主要因素有關係。工資越高、工齡越長、平均工資越高,退休後的養老金也就越高。


一友良言


要看你是機關事業單位退休的,還是企業退休的;如果是企業退休的,國企、外企、合資企業、民營企業的關聯度也是不同的。如果是國企、機關事業單位的人,退休金與在職時的工資完全正相關,如果是非國企退休,就要看你社保的實際繳費情況,與在職時的工資無關。

1、老人,在職工資和退休金

如果你是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個人繳費制度建立前參加工作,也是在這之前退休的“老人”,那麼退休金和在職工資的關聯度是100%。無論退續前你是企業單位的退休人員,還是機關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退休金與在職時的工資是密切正相關,成正比的。那時確定退休金的要素只有兩個,即工齡和檔案工資,是按工齡分檔與退續前人事檔案工資成比例掛鉤領取退休金的。比如有的地區是30年工齡的,享受退休前檔案工資的85%。嚴格意義上講,老人退休後領取的才是退休金,而後面要談到的中人和新人退休後,領取的是養老金。

2、中人,在職工資和養老金

如果你是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個人繳費制度建立前參加工作,是在這之後退休的“中人”,那麼養老金的水平與視同繳費年限和實際繳費水平相關,與在職工資沒有直接關係。與視同繳費年限部分的在職工資的關聯度是0,與實際繳費年限部分的在職工資的關聯度理論上是100%,但在實踐中,有可能打折扣,要看你所在企業的性質和守法程度。

如果你是國企、機關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與實際繳費年限部分的在職工資的關聯度理論和實踐上是吻合的,或者說是100%。這些單位有國家財政做後盾,財力雄厚,都能按職工的在職工資按時足額上社保的,所以社保繳費情況和在職工資是吻合的。如果你是外企、合資企業、民營企業的工作人員,那就說不好了,社保費用完全由企業承擔,社保繳費情況和在職工資不一定吻合。這些單位大多數都不是按職工的在職工資按時足額上社保的,大多數人的繳費基數是被打了折扣的,或者是按最低標準為職工上社保,甚至還有不給員工上社保的。工資高或低不能決定養老金的高低,而要看社保繳費水平是高還是低,通常用繳費係數體現。而不給上社保的就更慘了,不管你上班多少年,沒有社保繳費年限,或者繳費年限不夠15年,就拿不到養老金了。

中人的養老金的確定或核發與多項要素相關,如退休上一年度的社平工資,視同繳費年限,實際繳費年限,繳費係數,個人賬戶金額,退休年齡等,視同繳費年限部分涉及到的養老金不和在職工資不掛鉤,實際繳費年限部分養老金是和社保繳費情況掛鉤的,不是和在職工資掛鉤的。

社保繳費係數的上下限是由當地上一年度的社會平均工資決定的。全國來看,養老保險繳費的下限是當地上一年度的社會平均工資的40%,大部分地區執行的是60%,上限是當地上一年度的社會平均工資的300%。單位都是在這個限度內給員工交社保,現實中,很多非國企的企業單位都沒有按職工的在職工資按時足額上社保,這也是這些單位退休人員養老金偏低的原因。

3、新人,在職工資和養老金

如果你是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個人繳費制度建立後參加工作,是在這之後退休的“新人”,那麼養老金的高低只和實際繳費水平相關,與在職工資沒有直接關係。新人沒有視同繳費年限,與實際繳費年限部分的在職工資的關聯度理論上是100%,同中人一樣,但在實踐中,有可能被打折扣,甚至是大打折扣,還是要看你所在企業的性質和守法程度。道理同上,不再贅述。

綜上所述,退休金與老人在職時的工資完全相關;與國企,機關事業單位中人和新人在職時的工資也是正相關的;但非國企企業的中人和新人的情況就不好說了,與中人在職時的工資可能部分相關,也可能無關。


明揚四海


退休後養老金的高低,跟參保人員在職時的工資收入高低是正相關,參保人員在職工資收入越高,退休後領取的養老金也就越多,反之亦然。

在計劃經濟時期,實行統一的退休費制度。在職人員退休後退休費的計發與給付,與本人退前的基本工資相掛鉤,按工齡長短確定計發比例。一句話,本人退休費的高低,與本人退前工資收入的高低,以及全職業生涯的工齡長短,密切關聯。

在改革開放的新時代,建立了繳費型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實施了繳費性的基本養老金計發辦法。這個新機制與制度規範,它的根本特徵是,參保人員退休後基本養老金所得,與個人繳費情況緊密掛鉤並正相關。因此,多繳多得、長繳多得、晚退多得養老金,成為必然的基本規律與邏輯內核。

具體講,參保人員在職時的工資收入越高,本人的繳費工資基數,以及平均繳費指數也就越高,從而導致本人的指數化月平均工資,必然水漲船高。這樣,以本人指數化月平均工資,作為基礎參數的本人基礎養老金,以及過渡性養老金也就會越高。同時,參保人員在職工資收入高,劃入個人帳戶的養老金累計儲存額,也就會越多,這必然導致退休後個人帳戶養老金月領取額會更多一些。


劉正民


以我的個人經驗我的看法是:

1、有關係,掙的越多公司給你交的越多,交的越多,你退休後拿到的就越多。養老金的基本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與每個人的繳費工資密切相關。眾所周知,養老保險的基本工資實際上是計算退休養老金的一個非常簡單的術語。城市工人是根據他們的工資計算的。工資是捐款,工資是工資的基礎。僱員在工作期間的工資越高,繳納的繳費保費就越高,養老金和已繳納的職業養老金將記入養老金的基本賬戶和個人賬戶。

2、因此,僱員自己的工資越高,他們獲得的退休金保險就越多,退休時獲得的退休金就越多。這也是養老金超額支付和長期支付的基本原則。養老金與工資之間的關係:基本養老金=基本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33,360基本養老金=(退休前一年現任員工的平均工資+我退休年度的平均每月指數支付)÷2x付款年x1%;個人賬戶年金=個人賬戶的年金累計金額。

3、養老金的計算公式可以幫助您瞭解,總工資(指數月平均工資)越高,個人養老金保險的平均指數貢獻就越高,個人的指數貢獻就越高。退休金保費越高,僱主支付的退休金保費越高,您的個人退休金保險帳戶中的累積儲蓄就越高,這對於退休人員在計算退休金時很重要。

4、為了平滑地過度,限制和提高政府機構和機構的退休金福利,使用了新舊方法來計算中國的退休金。如果新方法計算出的退休待遇低於舊方法,則按舊方法支付,如果新方法計算出的養老金待遇高於舊方法,則較高部分遵循10年的過渡期。每年徵收10%的稅率。傳統的公式是基於退休金保險計劃之前的僱員總工資(基本工資+薪酬+各種補貼),然後根據工作年限計算。

以我的經驗看來,退休前的工資高,相應的養老金也會很高。


烈火指標


樓主你好,退休後養老金的高低,跟在職時的工資高低有關係嗎?通俗意義上講,退休以後養老金的高低跟我們在職時工資性的收入是沒有直接關係的,但是往往有很多企業單位在繳納基本養老保險的過程中,他都不按照自己實際的工資收入來繳納基本養老保險,那麼這樣的話就會造成我們養老金待遇的偏低,因為平均繳費指數也是影響我們基本養老金待遇的一個重要條件。

所以說我們認為養老金的待遇雖然說在機關事業單位也好,還是在企業單位也好,都會有一定的替代率,那麼這個替代率是普遍的一個現象,也就是說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以後,它可以獲得70%~90%,在職期間的實際收入,那麼作為企業單位的人員呢,基本上退休之後可以獲得40%~60%之間的替代率的實際收入,所以說這個養老金相對於企業在職期間或者機關事業單位在職期間的工資性收入要偏低,這一點是值得肯定的。

但是跟自己的實際工資關係呢,它並不掛鉤的,因為我們在計算養老金的過程中考慮的是社會平均工資,你自身的養老保險的累計繳費年限和實際的平均繳費指數,這三個主要條件來確定我們的基礎養老金,還有就是你個人賬戶當中的餘額和你本身的退休年齡,所對應的計發月數來計算你個人賬戶養老金,那麼與我們的工資收入實際上是沒有直接關聯的。


社保小達人


從理論上講,退休後養老金跟在職時工資成正比,在職時工資越高,養老保險繳費基數就越高,退休後的養老金也就越高。這樣說來,退休後的養老金和在職時的工資高低是有很大關係的。

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在現實中,有許許多多企業退休人員尤其是集體企業和私營企業退休人員的養老金和在職時的工資是沒有多大關係的。

由於我們的養老保險制度也是在不斷的發展和完善中,多數地方,養老保險費徵收還不夠規範,且職責不清,造成了有相當多的企業不按實發工資核定養老保險繳費基數,甚至不管實發工資多少,一個企業的所有幹部及員工統一按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的60%做為繳費基數,根本就體現不出在職時工資高,養老保險費繳的也應該多來,這明顯違反了養老保險有關政策規定。

隨著社會保險費徵收機制的調整,實行社會保險費稅務部門徵收後,這種違規核定養老保險繳費基數的現象會逐步糾正,到那時,退休後養老金的高低,跟在職時工資的高低就真正有了直接的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