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南面》第十一章“受制”,讲了什么?

红林主人


红林悟道《韩非子-南面》第十一章 受制

红林悟道《韩非子-南面》上一章韩非子主要讲了臣子蒙蔽君心,堵塞言路,闭君于事。人言可畏,众口烁金,不得不防,这是人性所决定的,无可厚非。俗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谁让我们生活在“江湖”中。做事就会出错,就会有人非议,除非不做就没错,没错就不错,但不做,事物就无法发展,不管是明君在位还是权臣当道,终归还是要做事的。贤臣都要防人非议,更不要说本身目的就不纯的誉臣。

听取反对者的声音,是最好的矫正器。反对者的理由无处乎事物的弊大于利,而赞成的理由也无处乎外利大于弊,只是“利弊得失”的问题。如果听取了反对者的声音,将“弊”研究透,使其伤害降到最低,不更加有利于事物的成功吗。但,怕得是,决策者没有将“弊”研究透,反而感觉“弊”很严重,后果很可怕,最好不要做。不管是贤臣,还是誉臣都怕君主将事物的反面无限放大,而决定不做了。就奸臣而已,诱惑君主,是为了中饱私囊,如果君主听信它言,决定不做了,那不是什么也捞不到了吗,所以他必须阻止君主听信它言,或者干脆堵了君主的言论,让他听不到非议。

怎么做才能达到让君主只信自己不信他人呢,臣子的做法就一句话“议是事者,妒事者也。”告诉君主,凡是非议者,是出于嫉妒,不安好心。结果是“人主藏是言,不更听群臣;群臣畏是言,不敢议事。”臣子达到了蒙蔽君心,堵塞言路,闭君于事的目的。

韩非子讲完臣子堵塞君主的言路后,今天讲结果,也就是什么是“壅于言,制于臣”。韩非子认为“二势者用,则忠臣不听而誉臣独任。”意思是这两种局面起了作用,君主对忠臣的话就不会听取而专门任用那些徒有虚名的臣子。在韩非子看来君主只听佞言不听臣语和群臣畏言不敢议事结果很可怕,危害极深。忠臣与誉臣,是事物的阴阳两方,君主要有容得下阴阳两方的品德,要有听得了忠誉臣子言论的心胸,只听一方既不符合“道与德”的要求,也不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

“二势者用”的结果就是“如是者谓之壅于言,壅于言者制于臣矣。”意思是像这样的情形,就叫做被言论所蒙蔽,被言论所蒙蔽了,也就受制于臣下了。我们所有的认知都来自于外界与外界的传输,尤其在封闭的环境中,这种接受与相信就显的犹为明显。君主的言路被誉臣所封堵,在这个信息封闭的环境中,君主只能听信于誉臣,因为没有其它或相左的信息,就无法产生怀疑与反对的思想。相信了誉臣之言,也就接受了誉臣的控制。其实,反过来想,誉臣的这招更适合君主对臣子的管理,“壅于言,制于君”不正是君主想要的吗?

【二势者用,则忠臣不听而誉臣独任。如是者谓之壅于言,壅于言者制于臣矣。】

在企业管理中,老板还是要听取正反两方对事物的主张,从中找到有利于事物发展的建议,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把事情办成,而不是为了那一方好。站在山顶,你会发现山是由阴面与阳面组成的。在日常生活中,“传销”绝对称得上是“壅于言,制于臣”的典型案例。中国人的“三思而后行”是生活的智慧,三思,前思利,中思己,后思弊,综合思考后再行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