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兒時好友"閏土",晚年悽苦,其子女後代卻完成了華麗轉變


對閏土我們一定不陌生,魯迅兒時的玩伴教他刺猹捕鳥,中年的幫襯幫他搬家。

魯迅兒時好友

魯迅一共寫到過兩次閏土。一次是孩童時代在瓜地刺猹,在雪地捕鳥,在海邊撿貝殼的帶項圈少年;還有中老年時期彎弓駝背,滿面蠟黃,麻木不仁,稱魯迅為"老爺"的抽菸老農。不同的時期截然不同的形象!魯迅為閏土感到惋惜,更多的是對社會的無奈與悲苦,在閏土身上他看到了社會的黑暗。

魯迅兒時好友

雖然在魯迅的筆下他只存在過兩次,但在現實生活中,他正是黑暗社會的真實寫照。在農田度過自己的童年,在掙扎抑鬱中度過自己的中年,在疾病痛苦中度過自己的晚年。他的生活使我們更加珍惜現在的生活,更加感恩在黑暗時代中拼命奮鬥的人。

閏土本名章運水,與魯迅家的故事要從他的父親說起。魯迅家境富裕,父親為官,每到了家裡農忙季節總需要修繕或添置一些竹筐來裝穀物,所以就僱了閏土的爸爸來當竹編先生。閏土父親章福慶為人誠懇本分,竹編手藝很好,因此也就在魯迅家做了農忙時的長工。

閏土的母親在周家做保姆,名叫阿長,也就是《阿長與山海經》、《百草園與三味書屋》中的長媽媽。在魯迅的筆下長媽媽雖然喜歡切切察察,睡覺擺大字,有害死隱鼠的嫌疑,但這絲毫不耽誤魯迅對她的愛與想念,她會為魯迅到處打聽山海經直至買到。由此來看章周兩家的源遠還是很深的 。

但是閏土和魯迅便是兩種完全不一樣的人生,魯迅在宅府中長大,除了讀書,生活百無聊賴,但也不用遭受下力的痛苦。閏土在鄉間長大,從小便幫父母照看瓜地,生活經驗豐富,會刺猹會捕鳥,海邊撿貝殼更是不在話下。少年魯迅被閏土豐富的生活和有趣的經歷打動,因此老是盼望和閏土一塊玩耍,並讓閏土教他。

閏土的少年時光過得自由快樂,本打算出去讀書,有所成就,他生活豐富,機智勇敢,聰明伶俐,如果一直讀書,一定會有所作為。但噩運總是來得猝不及防——他父親病逝了。失去一家之主就意味著沒了經濟來源,章運水只能放棄唸書念頭,回到家中賺錢養家,扛起生活的重擔。

在魯迅外出留學,為救祖國棄醫從文時,閏土也為了養活家庭,接過了父親的鋤頭,一邊種地一邊做各種短工,挑土、撐船、耕作,勞累又暗無天日,少年時期稚氣完全轉化為中年的麻木滄桑。

成家生子後,閏土的生活更加不易,五個孩子相繼出生,家裡的經濟一日不如一日,他只能更加拼命的做工,操勞的生活壓彎了他的脊樑,在他的身上無情刻下累累痕跡。

1919年魯迅再見到他時,四十出頭的閏土已經身體佝僂、麻木的如同嶙峋老人。

魯迅兒時好友

閏土有5個兒女,《故鄉》裡中年閏土到周家拜訪,跟他同行的水生是大兒子,本名章啟生。

章啟生的命運比父親還要悽苦,他生在貧窮家庭中,父親去世,家庭重擔子落到了年輕的他身上。水災剛過了沒兩年,當地又發生了旱災,章家的日子更窮困了。不久章啟生患病離世,留下了兩兒一女,小兒子便是章貴。

1949年新中國成立,國人經歷了重重災難後終於迎來了曙光。16歲的章貴也終於擺脫了家族噩運,開始了新生活。章貴早早做了童工,沒有讀書,但他沒有被生活壓垮。解放後,他到冬校學習,一點一點積累文化知識。

1954年,章貴進入紹興魯迅紀念館工作。知道自己有很多不足的他奮發向上勤奮學習,漸漸的生活出現好轉。

1959年,魯迅之子周海英與章貴在紹興紀念館相見,相談間十分投契,成了至交好友。周章兩家斷了的聯繫又從此接了起來,每次周海英到紹興必回邀請章貴一聚。

章貴熱愛工作,他在紀念館裡研究了大量的魯迅資料,1982年,章貴被任命為紹興魯迅紀念館的副館長。

新社會下,章貴扭轉了自己的命運,不再是悲困潦倒,而是當上了公務員,一家人都享福。

社會的變遷讓閏土的子孫生活富裕;讓貧瘠落後的中國變得富強偉大。我相信,只要我們勤勤懇懇,時代的曙光將會照亮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