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要不要進學生會,要不要進社團?

a398181531


學生會。大學生在大學裡面最好是能夠進入學生會,特別是學院的學生會,因為如果能夠進入學院學生會的話,對於一個大學生的綜合能力的提高是很有幫助的。

進入學院學生會的話,一般是做某個部門的“幹事”,根據這個部門的特點需要經常地做一些事情。一個學院裡面的一些基本學生是不都是由這些學生會來操作的,大學生在學生會的這些部門裡面幹活兒也基本上是配合部長、副部長去做事;如果大學生的能力比較強的話,到了大二的時候說不定能夠換一個副部長部長的職位,這個時候就需要獨立去做一些事情了,這是一個能夠鍛鍊大學生綜合能力的職位。


大學生在學院學生會里面做事情,需要經常的與學院的老師、學生會其他的幹部、其他班級的班幹部學生打交道,這是能夠鍛鍊大學生的交流溝通能力的,而且通過這樣的一個過程能夠認識更多的人,擴大自己的人脈。

當然學生如果能夠面試進入學校學生會的話,那就更厲害了。



社團。一所大學裡面有各種各樣的社團,我的建議是儘量的去面試進入社團做“幹事”,而不是通過花錢的方式進入社團。

一般大一新生開學的時候學校的各種社團就開始招新了,想進入社團的話就要交會費,但是很多大學的社團即使是交了會費也是石沉大海,沒有什麼作用。

如果有可能的話可以通過面試的方式進入社團裡面做幹事。在做社團幹事的時候需要配合相關社團的一些學生幹部去做事情,通過這樣的做事情能夠提升大學生的辦事能力、溝通能力,相當於是對整個大學生的綜合能力有一個提升。當然在做事的同時,能夠認識更多其他學員的學生。


饕餮視聽


估計又會有一堆人罵學生會罵社團了,什麼大學生社團學生會太利益,太社會,又說什麼HR歧視學生會社團幹部,我真想知道歧視的是什麼HR,是什麼企業公司的HR?

學生會社團重不重要,近了點說,你大四找工作就一目瞭然,簡歷上有學生工作一欄,你沒參加任何組織,到時候你那欄就是空的。國有企業,機關單位以及公務員招生的時候,有些會寫黨員,學生工作經歷優先,這就是學生會的價值所在。當然如果一堆酸葡萄說國有企業混吃等死我也沒辦法。

本人是985學生會副部長,就我個人瞭解身邊學生會的沒有差的,以前的校學生會主席和部長有在新一線市政府從政的,有去華為的,有北京國家機關工作的,有考上哥倫比亞大學的,保研北大的,根本就沒一個差的。以前在院團委工作的同學,最後本科就被華為錄取,成為當年唯一錄取的本科生。

學生會是鍛鍊人的地方,當然這也分學校,越好的學校越鍛鍊人,一個稿子申十來遍,一個活動策劃改了刪刪了改折磨三四個通宵,這些都是我和我身邊的人經歷過的,我也因此受益匪淺。

至於一直說的學生會的社會煙火氣,有,並且不輕,但這又怎樣,以後你不早晚進入社會?學生會就是個小社會這話不假,但我不希望這成為逃離學生會的理由,反而應該當做一次試驗。這社會不管國企,私企還是民企,說話做事都是會說話,看臉色。你想不接觸這些並且嗤之以鼻,那還不如早點回家種地。


打的頭快爆了


這兩天很多家長在諮詢要不要進學生會,加入大學社團?——其實這本身就是一個問題,作為已經成年的大一新生來講,應該學會如何來為自己的大學學習生活做規劃。

專業課>公共課>學生會>社團活動

在畢業多年之後,人們除了迴文理大學裡面學的是什麼專業之外,沒有人會關心你大學裡面參加的是校學生會還是系學生會,或者參加了什麼社團。因此大學裡面最主要的工作還是專業課的學習,學習成績好能夠拿上一次獎學金,可能會比過別人4年的優秀學生會幹部。

如果你的專業課程時間比較寬鬆,有充足的課餘時間,那麼可以考慮參加學生會的主力部門工作。或許能夠鍛鍊你的眼界,提高你與人溝通交流的基礎能力。

社團參加一個就夠

現在的大一新生更有自己個性化的一面,好多孩子從小就會接觸到音樂、樂器、運動某方面的課程。高中三年由於高考的壓力,把自己的興趣愛好肯定進行了壓制,等到了大學裡面可以參加一個社團,發揮一下自己的興趣特長。此時是你個人的興趣特長,等將來走上工作崗位之後,也許就是個人發展的一個閃光點。

不少工科的孩子沒有時間參加課餘活動

工科裡面比較熱門的幾個大學專業,課程安排的會比較緊張,這部分的同學,到最後忘了沒有多餘的精力來參加學生會與社團。而管理學院的,外語學院,經濟學院的同學課程安排相對寬鬆,也建議這些同學能夠通過社團學生會來豐富自己的大學生活。

高中裡面看綜合成績,大學裡面更加註重專業和能力的雙重發展。如果你選擇的專業是技術導向型的,那好好學習才是最重要的。如果你的專業對組織協調溝通能力比較高,那麼儘可能在學生會社團組織或者校外實習的項目當中去多多的鍛鍊。

專注教育問答,歡迎關注張老師生涯課堂,一起聊規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