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太原被稱為中國的龍城?

用戶74884252536


太原被稱為龍城,最根本的原因有兩個:

1、太原是九朝古都,自建城以來是趙國(晉陽為趙國初期都城共計74年)、前秦(苻丕在晉陽稱帝)、北漢三個政權的都城,是東魏、北齊、唐朝、後唐、後晉、後漢六個政權的陪都,其中最顯示龍城特質的談古論金認為是這一點,那就是晉陽是唐朝的龍興之地,太原留守李淵在李世民等在幫助下在此起兵,奠定了強盛輝煌的唐王朝的基礎,說得通俗一點,也可以說太原出過不少皇帝——這裡也包括與是否都城無關的漢文帝劉恆。

2、太原能夠有上述的地位,說到底與其特殊的地緣位置與城邦屬性有關,這一點古人其實也清楚,但是在他們的觀念中,也有比較神異特別的觀點,那就是太原擁有特殊的風水。

到了宋朝,這一點引發了對太原的壓勝行為——北宋年間,宋太宗趙光義攻打北漢之時久攻晉陽不下,非常窩火,後來終於不惜重兵拿下後,聽說晉陽城是有名的龍城,便下令一把火焚燬了晉陽城,又命引汾水、晉水到晉陽廢墟之上,可以說徹底抹去了晉陽舊城。與此同時,還下令封死新城的每條主路,導致太原城到處是丁字形路口,象徵釘死龍脈。這事之所以發生在宋朝,還有其特殊原因,按照天星風水,太原是參星的分野,宋王朝興起之地(也是國號的由來)宋州歸德軍(今河南省商丘市,1006年改名應天府成為宋朝陪都)則是商星的分野,參商二星在茫茫星空中此出彼沒,互不相見,古人認為象徵彼此對立不和睦,既然要宋興,就要滅太原的所謂王氣,這是趙光義如此作為的原因——因此,有人半開玩笑地說:晉陽的輝煌始於趙家人,最終也毀於趙家人。

綜上,太原被稱為中國的龍城,也因為龍城的身份受到某種打壓,當然,太原在宋朝之後沒有變成過都城或出過皇帝,說到底還是地緣政治與經濟生態的原因,風水只具有解釋學上的意義。


談古論金


在中國很多城市都有一個別稱,比如廣州又叫“羊城”,成都又叫“蓉城”等等,太原也被稱作“龍城”,一看到這個龍城,筆者馬上想到的是王昌齡詩歌中那句“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這句詩寫的是漢代北擊匈奴的事情,這裡的龍城雖然眾說紛紜,但肯定不是指太原,至少也得在內外蒙古地區。

一個城市的別稱的由來一般有歷史因素,也有現實因素(尤其是地理情況)。

太原別稱為龍城就是這樣的。“龍”這種並不存在的動物在中國人心中有至高無上的地位,中國人至今都說自己是龍的傳人,可見龍的地位非同一般,太原卻能被稱為龍城,從歷史上看,是因為這裡有帝王之氣。其他答主列舉了很多帝王都產於太原,其實這裡面最突出的就要數唐代皇帝了,唐朝開國皇帝李淵就是從太原起兵的。

從地理位置來看,太原地勢近似蟠龍狀,也是被叫做龍城的一個原因。太原北面和忻州交界處的系舟山即為龍角,天龍山等為龍尾。


歷史寶藏


山西太原之所以被稱為龍城,只要是因為太原歷史上出過很多帝王!

太原古稱晉陽,創建於公元前497年。春秋末期,顯赫於世的晉陽古城問世於汾河晉水之畔,迄今已有2500年的歷史。太原是九朝古都、龍興之地。自建城以來以來,是趙國、前秦、北漢三個政權的都城,是東魏、北齊、唐朝、後唐、後晉、後漢六個政權的陪都。565年,北齊武成帝高湛因晉陽城位於龍山之下,改汾西晉陽縣為龍山縣,隋開皇十年復改龍山縣為晉陽縣。

有兩千五百多年曆史的太原是龍潛之地。歷史上許多皇帝都與這座城市有過特別密切的關係,因此被稱為龍城。至於出過那些皇帝,下面且聽小編一一道來。

一、堯,相傳為中國上古時期部落聯盟首領、“五帝”之一,史稱“唐堯”。堯最早建都於晉陽,後因水患,遷都平陽。

二、禹,史稱大禹,相傳因治水有功,受舜禪讓而繼承帝位,建都晉陽,國號夏,所以又稱夏禹。禹死後傳位於其子啟,禪讓制被世襲製取代,正式開啟了中國歷史上延續了三千多年的“家天下”時代。

三、漢文帝劉恆,漢高祖劉邦第四子,8歲時被封於晉陽,號代王,與母薄氏“龍潛太原”16年,期間娶妻生子,呂后死,劉恆入長安即帝位,開創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盛世“文景之治”。

四、劉淵,西晉時,爆發八王之亂,匈奴人,大單于劉淵趁機在太原起兵稱帝,尊劉禪為開國皇帝,自稱漢室正統,國號漢,後改為趙,史稱漢趙 。

五、苻丕,其父前秦宣昭帝苻堅死後,在其父部屬擁戴下,於晉陽稱帝。

六,高洋,東魏權臣高歡之子,出生於晉陽,並以晉陽為基地,逼東魏孝靜帝禪位於他,登基稱帝,尊其父高歡為開國皇帝,國號“齊”,史稱北齊。

七、楊廣,隋煬帝楊廣即位前以太原為封邑,封晉王,歷史上真實的楊廣雄才大略,20歲時即統帥50萬大軍平定江南,統一中國,結束了三國兩晉南北朝持續300餘年的分裂局面,西巡張掖打通絲綢之路,將甘肅,青海,新疆收歸中國版圖,首創科舉制度,建京杭大運河。開創了前所未有的盛舉,但忽略了剛統一的隋朝需要休養生息而導致民變四起,最終國滅身死。

八、李世民,人稱“太原公子”。617年,李世民鼓動其父李淵從太原起兵稱帝,時年19歲的李世民從此統率大軍,南征北戰,為大唐帝國立下赫赫戰功。626年,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掉皇太子李建成,李淵被迫禪位給李世民,改年號為“貞觀”,李世民在位期間對內以文治天下,虛心納諫,厲行節約,勸課農桑,使百姓能夠休養生息,國泰民安,開創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對外開疆拓土,攻滅東突厥與薛延陀,征服高昌、龜茲、吐谷渾,重創高句麗,設立安西四鎮,各民族融洽相處,被各族人民尊稱為天可汗,開創了輝映後世的大唐盛世。

九、李治,唐太宗之子,3歲時受封晉王,5歲時授幷州都督,因唐朝時,太原的特殊地位,時人有云“封晉王,立嗣之意也”。後來李治22歲即位為帝,是為唐高宗。當然,李治更多被後人所熟知大部分是因為他那個牛逼閃閃的老婆——武則天!

十、武則天,幷州文水人,14歲入宮為唐太宗才人,賜名“武媚”,高宗時初為昭儀,後為皇后,與高宗共掌朝政,合稱“二聖”,高宗死後以太后身份臨朝聽政,67歲自立為帝,82歲死,與高宗合葬。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掌權五十年。

大體上就是這些啦,希望對你能有幫助啦~


巧克力羽


在我國,幾乎每個城市都有一個或多個別稱,這些別稱都突顯城市某一方面的特點,或歷史人文或自然風光或地理特徵等等。如廣州別稱羊城、重慶別稱山城、濟南別稱泉城、武漢別稱江城、哈爾濱別稱冰城等等,這些都比較容易理解。但是,山西太原有一個別稱叫“龍城”,又是為什麼呢?難道真的有龍?

龍能呼風喚雨、神通廣大,作為圖騰,它在炎黃子孫心目中的地位是無可比擬的,因為我們是龍的傳人嘛!在古代,龍是封建王權的象徵,代表的是天子。太原之所以被稱為“龍城”,是因為古代從那裡走出了很多帝王或者建都於此。

上古時期的堯、禹大帝就曾建都晉陽(今太原);春秋戰國時期,趙魏韓三家分晉後,趙國第一個都城就在晉陽;漢朝時期,漢文帝劉恆曾被封為代王,就居住在晉陽,漢景帝劉啟也是在晉陽出生;東晉十六國時,前秦苻丕(苻堅之子)在晉陽稱帝;南北朝時,又有高歡、高洋以晉陽為基礎建立東魏、北齊。隋朝末年,李淵、李世民駐守太原,並由此開創大唐帝國。唐高宗李治最初也是被封為晉王,作為李世民的嫡三子,後來竟然能繼承皇位,氣運非同一般。

五代十國時,後唐、後晉、後漢、北漢,或發跡於晉陽,或以晉陽為國都。李克用、李存勖從太原起兵建立後唐;把燕雲十六州割給契丹的石敬瑭也是從太原起兵建立的後晉;劉知遠也是從太原起兵建立後漢;後漢滅亡後,劉崇在太原稱帝,史稱北漢。在唐朝和五代時期,和太原有關的皇帝一個接一個,真是出盡風頭。

歷史上,有這麼多帝王出自太原或者和太原有關,太原被稱為“龍城”,也算是名至實歸了。有學者研究認為太原所在的環境,暗合蟠龍狀。太原北的系舟山如龍角,西南的龍山、天龍山如龍尾,太原為中心,為聚集龍氣的風水寶地,所以會出很多帝王。

其實,太原之所以能成為“龍城”,和它的地理位置有很大關係。我們都知道,山西的地理位置太優越了。西邊有滔滔黃河天險和呂梁山脈;東邊有巍巍太行山脈作為屏障;南邊既有中條山、王屋山,又有黃河。內部又有汾河流經南北,將一連串的盆地串了起來。山西這種“表裡山河”,外部有險峻關塞禦敵,內部又有足夠的盆地和河流實現自給。典型的進可攻、退可守,一旦守起來,別人還很難攻。在古代對任何勢力來說,若能佔有山西,則霸業可成。

山西的地理優勢很明顯,太原又位於山西的中心,三面環山,也是易守難攻之地。從古人對它的描述 “控帶山河,踞天下之肩背”、“襟四塞之要衝,控五原之都邑”就可以看出太原的對整個山西的重要性。安史之亂時,李光弼愣是將有絕對人數優勢的史思明給阻在太原城外。宋朝時,趙匡胤和趙光義都曾進攻過北漢都城太原,也是吃了不小的苦頭。

正是因為太原的重要性,古代王朝能鎮守太原的都是非常厲害的人物,如李淵、李世民、李克用、李存勖等等,一旦出現大的機會,他們成功上位的機會自然會大很多。

更多歷史地理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地圖帝


地圖帝


山西省的省會城市——太原市,素有“龍城”之美譽。傳說中的太原,距今2500年。也就是在公元前497年,正值春秋後期,一個叫晉陽的著名古城從此崛起,這就是太原的前身。關於“龍城”一說,有這樣幾個版本。

版本之一:認為太原市整個城市形狀,若從高空俯瞰,彷彿一個巨龍一樣,由南向北曲折蜿蜒而狹長,所以太原被稱為龍城。

版本之二:太原曾是古代趙國、先秦、北漢的都城,也是古代東魏、北齊、唐朝、後唐、後晉、後漢的陪都,因此太原有“九朝古都”之稱,自然也是名副其實的龍興之地了。據悉,歷史上就有不少皇帝與太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

版本之三:據傳,宋朝時期,有人認為舟山為“龍角”,龍山、天龍山為“龍尾”,晉陽正當蟠龍的中心,當然也是產生“真龍天子”的吉祥之地。所以宋代把晉陽稱為“龍城”。

還有一種聲音,認為太原市被譽為“龍城”無真正的史料記載,從屬後人宣傳抄作而成。但是,不管怎樣,太原市被譽為中國之“龍城”,我等作為山西人深感自豪!


小燈燈110


綜合了一下網絡上對太原的評述和自己的理解,有以下幾點。

1.神話傳說,古傳太原城內,有一湖,名曰龍潭湖,內裡棲息蛟龍,這是原因之一

2.中國把皇帝稱為真龍天子,在太原出現的皇帝,一大把。

-傳說,帝堯,大禹建都晉陽

-史實,趙簡子,趙襄子在太原建立根據地成為戰國七雄。

-漢文帝八歲被封為代王,封地太原,漢景帝乾脆就出生在太原了。劉淵以晉陽為據點建立前漢。

-前秦苻丕在晉陽稱帝。

-北齊高歡、高洋父子以晉陽為基地,建立東魏、北齊。

-隋煬帝楊廣即位前為晉王,封晉陽。

-太原留守李淵和他兒子李世民,從晉陽起兵建立了唐朝。

-李世民號稱“太原公子”。

-唐高宗李治為晉王,封晉陽。

-武則天為幷州文水人。

-李克用、李存勖從太原起兵建立後唐。

-李存勖也號稱“太原公子”。

-石敬瑭從太原起兵建立後晉

-劉知遠從太原起兵建立後漢

-劉崇在太原建立北漢。

-孟知祥為太原尹、北都留守後入蜀建立後蜀

孟昶出生在晉陽城。

太原就是因為有這麼多的皇帝或者類似皇帝的人才被成為龍城的。太原,簡稱“並”,古稱晉陽。

有了這麼多皇帝,家鄉人肯定也不介意給自己家鄉臉上抹點金,於是就起了這麼一個霸氣的名字。



晨曉cc



黃親國旗


我是在太原上學的學生,在當代沒有什麼真龍天子。但是我可以感受到太原這座內陸城市與其他城市的不同,太原人的堅毅勇武,樂觀積極,是現代龍城所有的城市文化。那麼龍城的來歷如何,那就需要結合歷史古代的圖騰文化說起了。

據說全國共有三座龍城,廣西柳州、河南濮陽和山西太原。 與另外兩座城市得名於美麗動人的傳說不同,太原,這片曾經凝聚著王者之氣、成就帝王霸業的龍興之地則是因為造就了一個又一個真龍天子而被當之無愧地譽為龍城。龍城太原,因帝王而建,與帝王一起吒叱青史,也為帝王所累而屢遭兵燹甚至毀於一旦。 南北朝時期的北齊、強盛的唐王朝以及割據的五代十國中的後唐、後晉、後漢、北漢等或發祥於太原、或建都於此、或以太原為陪都,太原出現了太多的皇帝,因此太原素有“龍城”的別稱。





雜談法情


我從小在太原這座城市長大!一直也以生在龍城太原為驕傲,汾河河面上的龍也成為了太原的標誌,但太原為什麼叫做龍城呢,又為什麼和龍有如此淵源呢,我來粗略地講講!

太原,上古時稱為唐,後稱晉陽,幷州。秦莊襄王(秦始皇之父)三年,於晉陽設太原郡。在太原2500多年的歷史上,名人輩出,尤其是與無數帝王相關,所以又稱“龍城”。

1·堯

堯相傳為中國上古時期部落聯盟首領、“五帝”之一,史稱“唐堯”。堯最早建都於晉陽,後因水患,遷都平陽(臨汾)。

2·禹

史稱大禹,相傳因治水有功,受舜禪讓而繼承帝位,建都晉陽(史有爭議),國號夏,所以又稱夏禹。禹死後傳位於其子啟,禪讓制被世襲製取代,正式開啟了中國歷史上延續了三千多年的“家天下”時代。

3·唐叔虞

武王伐紂,建周朝,分封諸侯,其幼子叔虞被封於唐,叔虞姓姬,名虞,其母邑姜為姜太公之女,古人兄弟排行為伯仲叔季,虞為第三子,故稱叔虞,後人稱為唐叔虞,被奉為晉國始祖。

現太原市晉源區有一座晉祠,就是供奉這位晉國始祖的祠堂

4·趙襄子

晉陽趙氏的族長,晉國權臣。春秋晚期,晉國國君的勢力日漸衰落,權力落在智、趙、韓、魏四大家族手中,智家勢大,欺壓趙、韓、魏三家,趙襄子不忿,聯合韓魏兩族聯手滅掉了晉國勢力最大的智氏家族,平分了晉國土地,自立為國君,定都晉陽,國號趙。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三家分晉”事件,此事件也被史學界定為春秋與戰國的分界線。


5·漢文帝劉恆(前202年—前157年)

漢高祖劉邦第四子,8歲時被封於晉陽,號代王,與母薄氏“龍潛太原”16年,期間娶妻(皇后竇氏)生子(漢景帝劉啟),呂后死,劉恆入長安即帝位,開創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盛世“文景之治”

現太原市尖草坪區有皇后園村,相傳為漢文帝當年居住的地方,因漢文帝之母薄氏和妻竇氏兩個皇后都曾在此居住,故名“皇后園村”


6·劉淵

西晉時,爆發八王之亂,匈奴人,大單于劉淵趁機在太原起兵稱帝,尊劉禪為開國皇帝,自稱漢室正統,國號漢,後改為趙,史稱漢趙

7·楊廣

隋煬帝楊廣即位前以太原為封邑,封晉王,歷史上真實的楊廣雄才大略,20歲時即統帥50萬大軍平定江南(隋書:兵五十一萬八千,皆受晉王節度),統一中國,結束了三國兩晉南北朝持續300餘年的分裂局面,西巡張掖打通絲綢之路,將甘肅,青海,新疆收歸中國版圖,首創科舉制度,建京杭大運河。開創了前所未有的盛舉,但忽略了剛統一的隋朝需要休養生息而導致民變四起,最終國滅身死。

8·李世民

人稱“太原公子”。617年,李世民鼓動其父李淵從太原起兵稱帝,時年19歲的李世民從此統率大軍,南征北戰,為大唐帝國立下赫赫戰功。626年,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掉皇太子李建成,李淵被迫禪位給李世民,改年號為“貞觀”,李世民在位期間對內以文治天下,虛心納諫,厲行節約,勸課農桑,使百姓能夠休養生息,國泰民安,開創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對外開疆拓土,攻滅東突厥與薛延陀,征服高昌、龜茲、吐谷渾,重創高句麗,設立安西四鎮,各民族融洽相處,被各族人民尊稱為天可汗,開創了輝映後世的大唐盛世。

9·武則天

幷州文水人(當時文水歸太原管轄),14歲入宮為唐太宗才人,賜名“武媚”,高宗時初為昭儀,後為皇后,與高宗共掌朝政,合稱“二聖”,高宗死後以太后身份臨朝聽政,67歲自立為帝,82歲死,與高宗合葬。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掌權五十年。後人稱此段歷史為牝雞司晨(母雞打鳴之意)。

除此之外,還有李治、苻丕等等皇帝!可謂人才輩出,正因如此,太原就被稱作“龍城”了!


王贇fox


太原在歷史上從未叫過龍城,有龍城一說是公元979年趙光義滅北漢後毀滅晉陽城後的說法,說晉陽是龍潛之地,現太原城也不是古晉陽城,位置偏離不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