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了癌症,年齡大預後好還是年齡小預後好?

癌症病友圈裡有個引人注目的現象:年輕人比老年患者病情進展快,預後更差,生存時間更短。對此,很多人的解釋是:年輕人身體機能好,新陳代謝旺盛所以癌細胞也更活躍,所以容易轉移,導致病情進展快,預後差。

但另一部分人提出,年輕患者預後差的其實少見,年老患者的生存期實際上遠低於年輕患者。因為年齡大的患者身體狀況差,免疫系統也較弱,更易受到癌細胞的侵蝕,所以生存期比年輕人短,生存質量也不高。

患了癌症,年齡大預後好還是年齡小預後好?

這兩種說法看似都對,但誰的觀點才是正確的呢?到底對於卵巢癌來說,年齡大的患者預後好還是年輕患者預後好?

答案是,大家預後本都可以好。為什麼這麼說呢?下面一起來分析兩種極端現象的原因。

什麼情況下年輕人預後會差?

年輕人預後差的現象,很多時候是以下原因所致:

(1)遺傳因素:癌症之所以好發於老年人是因為人體基因一直處於不斷複製的過程當中,時間越長複製的次數越多就越容易出錯,癌症發病率就越高。而某些基因突變是會遺傳給下一代的,就導致其被遺傳者發生癌症的幾率較未被遺傳者高,這是年輕人患癌的原因之一,而他們的癌症往往比慢慢醞釀出的癌症來的突然而兇險。

患了癌症,年齡大預後好還是年齡小預後好?

(2)腫瘤本身預後差:年輕人好發的癌症如骨肉瘤、白血病等都較兇險,預後差。所以給很多人的感覺就是年輕人患癌預後很差。

(3)確診時間晚:因為很多癌症易發於老年人,年輕人出現身體不舒服不會往癌症方面考慮或根本不以為然,等到確診為時已晚。很多年輕的病友都有類似的體驗。

(4)新陳代謝旺盛:年輕人身體中細胞活躍,腫瘤細胞也活躍,所以更具有侵蝕性,轉移、復發的幾率也相對較高,所以更易出現較差的預後。

什麼情況下老年人預後會差?

老年預後差的現象,很多時候是以下原因所致:

(1)合併症多,病情複雜:如常見的冠心病、高血壓、老慢支等,這些疾病的存在導致治療時患者個體差異大,臨床決策難以制定統一的標準。

(2)身體機能下降,耐受性差:身體機能下降時手術的耐受性也下降,從而導致手術時間、手術範圍受限,對手術是否做的到位會有影響。而對化療藥物的耐受性差,直接表現為副反應嚴重,導致很多患者沒有堅持下足療程的化療週期。

患了癌症,年齡大預後好還是年齡小預後好?

(3)醫療關注和治療探索不足:由於合併症等原因導致病情複雜,很多醫院尚不能給予較好的治療方案。且複雜的病情被納入臨床實驗的情況也較少,使得新的治療機會能讓這部分人獲益的機會就減小。

(4)治療不夠積極:相比於年輕人的積極治療,很多老年人一經確診,不管癌種、不論分期地給自己判了“死刑”,可能是不想給子女添負擔,或是社會大眾包括自己都認為年紀大了治療效果差的偏見,讓他們選擇放棄治療。而放棄就很多時候就意味著更短的生存期。

但我們可以發現,這些導致生存期短的可能原因中身體或年齡的影響只佔很小的部分。因為非不可抗力原因導致生存期縮短的現象佔比才大,而我們要做的就是及時改變,不被非疾病因素耽誤病情。這對於很多癌種都很重要,尤其是卵巢癌。

患了癌症,年齡大預後好還是年齡小預後好?

據統計,卵巢癌患者的平均診斷年齡為63歲,45%的患者診斷時的年齡在65歲以上,25%超過74歲。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年齡≥65歲稱為老年人。那麼,老年卵巢癌目前約佔所有卵巢癌的一半。隨著人口老齡化和預期壽命的提高,這一比例在未來會不斷升高。

面對卵巢癌高老年患病率問題,2019ASCO年度會議上曾有科學家評估了上皮性卵巢癌≥65歲女性的腫瘤細胞減滅術後一年死亡率的相關因素。結果表明年齡並非死亡率的相關因素。

無論年紀大小,在精準科學的治療下都能獲得更長更高質量的生存期。願天下人拋除年齡偏見,在準確評估身體狀況的前提下,確定合適的治療方案,實現更優生存。

文章參考:

[1] Olga T.Filippova等,Factors associated with one-year moetality after debulking surgery in older women with ovarian cancer ,2019

[2] 成思蓉等,老年卵巢癌的治療策略,國際婦產科學雜誌,2017-01

[3] 殷文瑾等. "年輕乳腺癌(≤35歲)患者死亡風險規律的分析." 中國癌症雜誌 第17卷.2(2007):118-120.

[4] 張皓, 堯良清. "老年卵巢癌的治療." 老年醫學與保健 第25卷.3(2019):288,291,289-29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