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全省之力,發展瀋陽和大連,其實也是一種無奈。

今天還談一下遼寧省城市的發展。今天說的主題是集全省之力發展瀋陽和大連,其實也是一種無奈。

遼寧省人口僅僅4000多萬。並且有瀋陽這座副省級城市,以及大連這個計劃單位市。而遼寧省有14個城市,瀋陽和大連佔據了遼寧省一半以上的經濟,那麼剩下那12個小城市,必然發展會受影響,這也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因此全力以赴發展,瀋陽和大連是比較好的出路。

集全省之力,發展瀋陽和大連,其實也是一種無奈。


正所謂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沒有車頭帶,哪個城市都很難發展起來。更何況如果瀋陽和和大連發展好了,可以反哺地級市,這也是一舉兩得,互相促進的好事情。遼寧省地級市大多是資源型城市以及不具備較強實力的沿海城市。即使全力以赴發展,也很難達到一定的高度。一方面,產業結構不算紮實;另一方面,人口基數比較少,發展起來必然是捉襟見肘,難度不小。與其把地級市做強做大,不如讓地級市和瀋陽大連進行差異化發展,做到互補共贏。這不是更好嗎?

集全省之力,發展瀋陽和大連,其實也是一種無奈。


瀋陽經濟區和沿海經濟帶,就是很好的發展戰略。瀋陽經濟區是由瀋陽以及周邊的鞍山、撫順、本溪、遼陽等城市構成。

集全省之力,發展瀋陽和大連,其實也是一種無奈。


沿海經濟帶是由大連為核心。營口、盤錦、錦州、葫蘆島、丹東構成。用瀋陽和大連兩個核心,帶動地級市的發展,最終實現共同發展,共同富裕,其實是非常好的一個選擇。

集全省之力,發展瀋陽和大連,其實也是一種無奈。


說了這麼多,其實就是想表達一個意思,遼寧省城市太多,瀋陽和大連畢竟是副省級城市。發展需要保障,外加遼寧省人口老齡化嚴重,人口數量增長比較少,這個時候小城市發展確實受到一些阻礙。

但同時這是一個無法改變的事實,只能通過與大城市的抱團取暖,實現共同崛起,共同發展。贏了一起狂,輸了一起扛,抱團取暖,才是最佳出路。

希望遼寧省能夠發展越來越好。瀋陽和大連兩個龍頭城市能夠好好發展。剩下那些小城市發展,其實或多或少會受一些影響,這也是一個事實,同時也是一種無奈。沒有更好的選擇了。總之。瀋陽和大連一定要發展的好,地級市的發展只能是盡力而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