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阴阳五行的普遍性


受波粒二象性原理启发,对太极阴阳五行图的认识更进了一步。太极阴阳五行图既是事物发展的数理模型图,也是事物的变化状态图。数理模型图偏重线性思维:事物(太极)有产生、发展、旺盛、衰弱、灭亡的循环过程,是按照时间顺序进行的。太极阴阳五行模型图也是整体思维模型图,其发展变化是通过阴阳消长来反应的,表现形式有五种情况。阴极、阳极、少阴、少阳、阴阳平衡。其中阴极、阳极是两种极端状态,是两种绝对主导状态,少阴表示阴主导的趋势,少阳表示阳主导的趋势,不论是阴主导还是阳主导都必然会出现阴阳平衡的状态,这是稳定、平衡理想状态。五种状态也叫五行,当然最早的五行来源于春夏秋冬土的感性认识。也可以把太极阴阳五行图看做思维模型图,基础是阴阳辩证思维,在此基础上分为两个途径。一个途径为线型思维——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唯象思维)。另一个途径整体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两个途径分道扬镳,缠绕推进,殊途同归。

风水讲登山看水口,入穴看明堂,其实反应的是太极阴阳五行的平衡原理,只有上山观察水口才真切。但观水口是为了与墓穴保持相对平衡,以水口平衡线为标准,高肯定不行,水口位置底下相差悬殊意味后人贫贱。入穴观明堂也是为了满足墓穴与明堂的平衡状态。风水的龙穴砂水向其实质就是要遵循阴阳五行的平衡原理。不平则倾。阳宅的入户看明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院落,院落要与建筑相互协调平衡,否则有问题。这个问题首先反应贫富、人丁旺衰。

设想大数据、云计算,凡关系系统论思维体系的问题都可以参考太极阴阳五行理论。太极阴阳五行理论俯视皆来,无处不在,无所不用,虽高深并不神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