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豬出生“亂蹦亂跳”,豬農搞不懂了丨仔豬先天性震顫防治方案

當小豬出現侷限性的中樞神經機能障礙時,可觀察到臨床綜合病症,震顫病狀可由不同的傳染病或有毒物質侵入中樞神經所致。小豬患有豬瘟、偽狂犬病和傳染性先天震顫均可出現震顫病狀。但小豬傳染性先天震顫是一種不同性質的可傳播的傳染性疾病。小豬神經系統出現不同嚴重程度的急性機能障礙,最長可達2年之久。1854年德國首次報道出現此病。本病在全球普遍發生。此病呈零星散發,其影響明顯的僅在小豬普遍生出時期。

流行病學

用先天性震顫病毒感染證實本病僅出現於小豬,儘管一些病例以較小的強度震顫可持續到2年,在成年豬中橫向傳播好象很易發生。感染的母豬在懷孕期間不表現臨床病狀。本病表明懷孕母豬產下的一胎小豬出現震顫。

成年動物的自然傳染不是表現為隱性傳染就是長期地慢性傳染。本病傳播是垂直的,由母豬傳給它的後代,公豬被懷疑是在交配過程中由已被傳染的母豬傳染的。公豬被認定為傳染持續的傳播者和病原貯存者。近期觀察的幾個母豬病例中,產下受到感染的仔豬,以後該窩小母豬就再會產下幾個溫和型感染的仔豬。但在一般情況下母豬隻會產下一窩受到感染的仔豬。

在受到感染的豬群中,產仔階段早期,小豬感染通常很嚴重。產仔後期感染的其震顫強度減小。所有的報告和觀察提出,各個品種及其雜交種對本病都同樣易感。

臨床症狀

臨床上母豬通常是在分娩之前將先天性震顫病毒傳染給後代。臨床表現嚴重程度不等,但大多數初生仔豬病狀嚴重。有時震顫在開始減弱前由強烈震顫到衰竭可持續4至5天。嚴重感染的小豬由於劇烈震顫不能吮乳而飢餓致死1 周齡的可能會倖存下來,震顫通常持續3周並逐漸減輕。震顫涉及左右兩邊骨骼肌,包括軀幹及四肢的大片骨骼肌或僅是幾個肌群。

震顫的臨床表現不同,由輕微到嚴重、劇烈的或間歇性的。陣攣使病豬的四肢、頭、軀幹都強烈的搖動,當豬躺臥或入睡時震顫就平息和消失了。震顫可因外界刺激如噪音、寒冷、或突然引起的興奮重新發作或加重。感染較輕的豬可在幾天內康復,而感染較重的倖存者,震顫非常輕微的可持續到18個月。觸診成年豬的薦骨可感覺到震顫。

該病的第二種表現是在後肢強直性的肌肉痙攣,並伴隨尾部較輕微的震顫。這些豬坐下像幼犬一樣把後腿伸直分開,或儘可能地用前肢支撐身體的重量。這種情況3周內可望康復。

本病病狀還未普遍承認是由於先天性震顫病毒所引起,因為分開後肢也可由其他原因引起:受到影響的骨骼肌觸摸時堅硬發熱,而此豬在強迫行走時腿部僵硬。體溫在正常範圍。

產後早期感染較重的小豬常有遺留的臨床病狀,因其特別的反常步態可與剛斷奶仔豬識別出來。當它們體重在90至140公斤之間時,出生後早期嚴重感染的要比在出生後後期輕微感染的遺留症狀的豬少一些。它們在強迫運動時,出現反常步態。一窩中所有的或僅幾個小豬出現該病病狀,其嚴重程度不一。

仔豬出生“亂蹦亂跳”,豬農搞不懂了丨仔豬先天性震顫防治方案


解剖病理變化


剖檢仔豬時,未發現與本病有關聯的病變。經近兩年隔離的個別豬剖檢時仍未見明顯肉眼病變。

病理組織學:對輕度感染仔豬和隱性感染成年豬的顯微組織學病變,其嚴重程度報道有些不一致。幾乎所有作者都一致認為,被感染仔豬脊髓的髓鞘質比同日齡外表正常仔豬的要少些。另有報告對1--13日齡感染仔豬從頸到薦部脊髓的4個部分的觀察,由於缺乏髓鞘質而影響了髓鞘形成。在較大日齡的豬中,髓鞘形成減少的程度似乎輕微得多。在對14頭豬的組織學檢查中,脾、心、肺、肝、腎、小腸以及腸繫膜淋巴結均呈現正常。

2歲齡成年肌陣攣患豬呈現正常的髓鞘形成。所致的中樞神經系統局部及其他器官的脈管炎已有描述,但與先天性震顫病毒感染的關係尚待確定。必要的對照是無效的。

病程中,很多治療措施都曾被試用過,均未做到很好的治療效果。給仔豬保持溫暖、乾燥並讓其靠近母豬可增加存活的可能性。

a、加強對患病仔豬的護理,減少不必要的外界刺激。

b、適應的溫度,仔豬的保溫性比較差,恆定的溫度可以幫助此病恢復。

c、人工哺乳或者輔助仔豬吃母豬。

d、仔豬注射療法:硫酸阿托品10毫升,樟腦磺酸鈉1毫升,分開肌肉注射,每天2-3次, 有50%以上的治癒率。

仔豬出生“亂蹦亂跳”,豬農搞不懂了丨仔豬先天性震顫防治方案

預防方案

a、飼料管控 推薦使用預混料,自己購買玉米拌料,玉米的黴變程度自己可以把握,同時飼料中添加脫黴劑,最大力度的減少飼料中的黴菌毒素。

b、母豬和仔豬制定計劃的疫苗流程(豬瘟、偽狂犬、圓環病毒和此病都有一定關係)

c、母豬保健 母豬定期添加補充氣血的中藥(黃芪多糖、當歸、甘草等中藥),可以有效增強仔豬身體免疫力,預防此病。

d、仔豬保健 仔豬初生可口服2毫升中藥發酵益生菌,增強抵抗力,可以有效預防後期感染。

點擊下方“點我查看”,查看詳情↓↓↓

1.母豬保健好幫手!

2.肥豬催肥好幫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