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莊王寵妾被功臣暗地裡欺負了,怎麼處理合適?他搞一場絕纓之宴


楚莊王寵妾被功臣暗地裡欺負了,怎麼處理合適?他搞一場絕纓之宴


*絕纓之宴


楚國剛剛平定了一場叛亂,楚莊王設宴與功臣,眾人喝酒喝到天黑,還不夠盡興。

楚莊王醉酒興起,竟然叫了自己的幾個寵妾出來給百官倒酒敬酒。

一陣風吹進大殿,把蠟燭都吹滅了,殿內頓時陷入黑暗之中。

突然身邊有人拉住美人許姬的衣袖,調戲她不讓她走。許姬智商上線,掙脫中扯斷了那個無禮之徒的帽帶。

許姬馬上回到楚莊王身邊,輕聲告知此事,要楚莊王點上蠟燭,就能馬上抓住斷帽帶的狂徒。

楚莊王冷靜分析了一下:

今日是我讓眾人盡興喝酒的,也是我讓美人們出來助興的,某人濫飲後一時糊塗,也有我的責任。

而且宴會本意是犒勞功臣,如果因為要彰顯妾室貞節而讓功臣受辱,繼而讓其他將士動搖,是否因小失大?此時大煞宴會氣氛是否得當?

於是楚莊王對眾人說,大家都把帽子摘下來吧盡興喝酒!

於是所有人都摘掉了帽子,誰都看不出哪個帽帶斷沒斷,楚莊王自己也用不著知道,讓那個人安全隱身。之後楚莊王才命人重新點上燭火。

除了楚莊王、許姬和那個人,場上沒有其他人知道剛剛發生了一件要命的事情。

此時許姬或有不平,但在那個時代,也只能不平了。

楚莊王用這種“只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方式,隔空警告那個人:我已經知道了,但這次放你一馬,你可知好歹?

宴會盡興而終。

後來在一場和鄭國的大戰中,將軍唐狡勇猛無敵,拼死而戰,直到最後勝利。楚莊王要獎賞他,他卻說:

“我不要獎賞,只為報恩。我就是當年宴會上那個無禮之人!”

沒有宰相肚子,又怎麼能坐霸主之位。也好在當時唐狡沒有做很過分的事情,否則佛祖肚子都容不下他,楚莊王也定會當場就滅了他。

喝酒誤事啊!!!每每看到那些酒駕的車禍,真該殺千刀!人家一家老老小小,吃完晚飯和樂融融出門散個步,就因為你挺不住豬朋狗友的勸酒,一杯一杯下肚,還開車上路的狗膽,無辜的人就死的死殘的殘!憑什麼因為你酒醒了懺悔了,就可以原諒你了?你當初拿駕照的時候,沒人教你“喝酒不開車,開車不喝酒”嗎?這個道理很難懂嗎?就算你現在把眼淚哭幹,被你撞死的人就這樣白死了嗎?人家的家庭就可以破鏡重圓了嗎?明明只要注意一件很簡單的事情,就可以換回幾條人命,不值得你做嗎?不值得你注意嗎?你喝酒開車的時候,是不在乎自己的命,但是麻煩你不要連累別人好嗎!我知道,不是所有的路人都是好路人,但是司機必須做個好司機,因為司機的設備足以殺人致命。開了車,上了路,多注意別人一點,是為自己的生命自己的家庭多設一重保障啊,是在保自己啊。

酒駕是我很難理解的事情,因為它損人又不利己。如果傷害別人能對自己有益,那麼還可以理解(理解不代表認同支持),可害人來害自己,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和楚莊王絕纓之宴齊名的是秦穆公的盜馬之飲,合稱絕纓盜馬,都是指領導者的寬容大度,不愧為春秋霸主之二啊。

秦穆公曾經走失了幾匹好馬,被幾百個乞丐鄉人煮了吃了。但是秦穆公沒有責罰他們,反而說“吃了上好的馬肉,不喝酒是會傷身的。”還請了那幾百個人喝酒。

後來秦穆公在和背信棄義的晉惠公開戰中陷入險境,那幾百個鄉人衝進戰場,救出秦穆公,最後秦穆公才得以打勝仗活捉晉惠公。

得饒人處且饒人,不會吃虧的。

開頭所說的“平定了一場叛亂”,就是楚國將軍,養由基,帶兵搞定的。他是成語“百步穿楊”的男主角,也是“萬箭穿心”的男主角。靠著百步穿楊的箭術帶兵打仗,最後也死在萬箭之下。

因果循環,還真是很奇妙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