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釵記》是哪朝的事?又是如何傳承下來的?

用戶5923471818615


《荊釵記》是著名的南戲劇本,南戲是指在北宋末年到元末明初在中國南方形成的成熟戲劇,時間段為12-14世紀。南戲在歷史發展中形成了南戲五大傳奇劇目,分別是:

《荊釵記》、《劉知遠》(又稱《白兔記》)、《拜月亭》、《殺狗記》、《琵琶記》。

這五大傳奇戲劇劇目在元明時期由民間藝人傳演,劇目比價粗糙,後經過明朝文人的潤色而逐漸走向成熟,元朝之時的劇本已經遺失,流傳到現在的五大傳奇南戲劇目多為明代人完善之後的雕刻印刷本。(荊釵圖,荊釵就是用荊木做的頭飾,是貧窮人家婦女的頭飾,王十鵬和錢玉蓮的訂婚信物就是荊釵)

《荊釵記》的愛情故事。

《荊釵記》描寫的朝代時間定義為南宋初年,劇目中的男主人公為王十鵬,女主人公為錢玉蓮,因此這一劇目又稱作《王十鵬荊釵記》。王十鵬這個人是真實存在的,他是南宋溫州人,官至龍圖閣學士。劇本中只是借用王十鵬的名字而已,劇目中的情節和真實的王十鵬沒有絲毫關係。

詳細戲曲《荊釵記》故事情節如下:

南宋時,浙江溫州書生王十鵬家境貧寒,他的母親以荊釵作為聘禮,禮聘了貢員錢流形的女兒錢玉蓮為妻,王十鵬入贅到錢家做上門女婿。因聘禮為荊釵,所以該劇目稱《荊釵記》,表明王十鵬和錢玉蓮的愛情故事。

錢玉蓮的母親嫌棄王十鵬家貧,企圖悔婚,將錢玉蓮嫁給當地的富豪孫汝權,遭到錢玉蓮的抵制,王十鵬和錢玉蓮才結了婚。婚後兩個人恩愛有加,王十鵬參加科舉考試,中了頭名狀元。當時南宋宰相万俟卨看中了王十鵬,逼迫王十鵬娶自己的女兒為妻,王十鵬拒絕了万俟卨。万俟卨心生不滿,利用手中的權力,將原來準備將王十鵬安排到饒州(江西鄱陽縣)饒州籤判改為潮陽籤判(廣東汕頭潮陽),籤判是京城的官員充任地方行政長官的附屬官員時,這個判官職務稱之為“籤判”。万俟卨將王十鵬的任命由距離南宋京城較近,改為邊遠之地,當時的廣東潮陽是十分荒涼的。

不僅如此,万俟卨還扣押了任命的詔令,於是王十鵬只得先寫信給自己的妻子錢玉蓮報喜。不料王十鵬的報喜書信落到了孫汝權手中,孫汝權上下其手,將報喜的書信改成了王十鵬的休書。接到休書之後,錢玉蓮的母親逼迫她嫁給孫汝權,錢玉蓮出走,投入甌江尋死。幸虧福建安撫使錢載救了她,並將她認作義女。(万俟卨雕像,跪在岳飛墓前,南宋初年宰相,也就限定了《荊釵記》的時間是南宋初年)

王十鵬的母親得知自己的兒媳婦投江之後,於是上京和王十鵬見面,訴說此事。孫汝權想娶錢玉蓮,花了不少錢,於是狀告錢流形賴婚,希望挽回損失;而錢流形則狀告孫汝權逼死了自己的女兒。孫汝權篡改書信一事曝光,伏法認罪。

王十鵬也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他轉任吉安(現在江西吉安)任職,而錢玉蓮跟隨義父到京城述職,恰好也到了吉安。由於誤傳王十鵬已經病故,錢玉蓮到吉安的玄妙觀拜祭自己的丈夫,王十鵬和錢玉蓮相逢在玄妙觀,破鏡重圓。

《荊釵記》如何傳承?

南戲戲劇的傳承在最初階段有人寫出劇本,然後民間藝人根據劇本演繹,這些民間藝術人士依靠演戲生活,到元朝末年形成了五大劇本,也就是所說的南戲五大傳奇。長時間的演出,潤色更改劇本,這些戲曲劇目也日漸成熟,成為南戲的傳統劇目,《荊釵記》得以在民間流傳下來,直至現在。(徐渭像,嘉靖萬曆年間人,對《荊釵記》的考證比較可信)

《荊釵記》的劇本成書於宋元之際,完善於明朝時期。根據嘉靖萬曆年間的著名文學家、戲曲家、軍事家徐渭所著的《南詞敘錄》記載,《荊釵記》有兩大版本,第一種版本是宋元之際的無名氏所做;第二種版本為明朝初年的李景雲所做。清代文人有人著述稱,《荊釵記》是吳門學究敬仙書會柯丹丘著。至於《荊釵記》的作者還是一筆糊塗賬,現在的劇本大都是經過明朝人修改過的劇本。

《荊釵記》的傳承實際上就是南戲的傳承,一般由民間藝人根據劇本創作演繹,成為民間娛樂的主要戲曲,逢年過節或者有人聘請時就要對外演出,《荊釵記》是比較成熟的劇目,很多演出時成為固定劇目,自然而然就被傳承下來了。

南戲又稱戲文、溫州雜劇、永嘉雜劇、鶻伶聲嗽、南曲戲文等。








穿越再現彼岸


《荊釵記》記錄的是南宋時期發生在溫州的古事。它是編成南劇即越劇的形式傳承下來的。

荊釵記,南戲劇本,作者不詳,一說是元人柯丹邱所著,《荊釵記》全劇四十八出,敘述王十朋、錢玉蓮的故事。錢玉蓮拒絕鉅富孫汝權的求婚,寧肯嫁給以“荊釵”為聘的溫州窮書生王十朋。後來王十朋中了狀元,因拒絕万俟丞相逼婚,被派往荒僻的地方任職。孫汝權暗自更改王十朋的家書為“休書”,哄騙玉蓮上當﹔錢玉蓮的後母也逼她改嫁,玉蓮不從,投河自盡,幸遇救。經過種種曲折,王、錢二人終於團圓。



青白世界


荊釵記,南戲劇本,作者不詳,一說是元人柯丹邱所著,王國維卻考定作者為明太祖第十七子寧王朱權。《荊釵記》與《白兔記》、《拜月亭記》、《殺狗記》、《琵琶記》號稱“五大傳奇”。



青奢國潮


《荊釵記》的主要故事情節是以窮書生王十朋,商人孫汝權和美女錢玉蓮之間的情感糾葛而展開,主要體現婦女的情感節操,歌頌男女之間生死不渝的愛情。這在當時的封建禮教男尊女卑的思想環境中算是離經叛道的行為,這也可能是作者不敢留名的原因之一,封建仕族集團的口誅筆伐是誰也不敢面對和無法承受的災難性的結果。


《荊釵記》共分四十八出,主要講述落魄書生王十朋幼年喪父,家道中落,與母親相依為命。同鄉貢元錢員外見王十朋聰明好學,為人正派,十分喜歡,便將自己的女兒錢玉蓮許配給他。王十朋因為家貧拿不出象樣的聘禮,母親只好將自己的荊釵作聘禮。而這樁婚事卻遭到錢玉蓮的繼母反對,因為她嫌棄書生家貧,想將錢玉蓮嫁給本地富紳孫汝權。錢玉蓮不從,她相信父親的眼光,也相信自己的眼光,十分鐘情於學識和人品皆出眾的王十朋,也相信他終有出頭之日。故事的情節就圍繞著這幾位主人翁曲折地展開。



元朝是戲曲最為興盛的時代,很多有名的曲目卻源於元朝。但從故事情節來看又不像是發生在元朝的事,因為元朝是少數民族統治漢民族的時期,漢人是沒有社會地位的。雖然在元初統治者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地位,曾經打算對漢人實行科舉制度,卻遭受到貴族集團的瘋狂抵制而胎死腹中,並未真正實施。所以,傳說是元朝戲曲作家柯丹丘根據宋朝遺流下來的民間故事改編而成。之所以在民間廣為流傳是因為夫妻兩人生死不渝的忠貞之愛,和對封建禮教的反抗。雖不為封建仕大夫所接受,但貼近百姓的現實生活。到了明朝,又經過多次改編一直流傳下來。


到了明朝,漢民族統一中原,戲曲這一漢文化的新秀自然會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在嘉靖年間重又修改、編集,制定成冊,定名為《原本王狀元荊釵記》將其固化為統一版本,流傳下來。


喬江寶


荊釵記,南戲劇本,是明朝時期的故事。作者不詳,一說是元人柯丹邱所著,王國維卻考定作者為明太祖第十七子寧王朱權。《荊釵記》與《白兔記》、《拜月亭記》、《殺狗記》、《琵琶記》號稱“五大傳奇”。以多種戲劇的形式流傳民間。


阿木聊生活


應該是南宋時期的故事,主要以民間戲曲影視流傳傳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