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教师的课堂语言表达能力?

隔离丶七日情


课堂教学语言的基本要求应该是科学、规范、准确、生动、简洁、幽默、富有感染力。教学语言能力是教师最基本的教学能力。

提高教师课堂语言能力首先教师必须深入研究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积累丰富学科语言。能将本学科晦涩的学科语言转化为浅显易懂的教学语言。

其次,教师要广泛摄取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词库。

第三,多多进行说话练习,掌握语言表达技巧。注意语速、语调。注意形体语言的运用。

第四,认真备课。青年教师最好写详案,将课堂需要讲的每一句话都写出来,反复试讲,反复提炼,直到满意为之。

第五,一定要克服不良的说话习惯,如口头禅。尽量运用普通话教学。

第六,调用现代科技手段,将自己的课堂录像,课后观看,反复研究,不断矫正。

总之,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一方水土一方人


教师在课堂上的语言表达能力由两部分来组成:语言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所谓的语言组织能力,是指在口语(说话、演讲、作报告)和书面语(回答申论问题、写文章)中使用字、词、句、段的能力。简而言之,就表达过程中的逻辑、修辞运用能力。

所谓的口头表达能力,是指在讲课过程当中如何运用语音声韵发声技巧,将组织好的语言用富有感染力的形式演绎出来。

教师在课堂上的语言组织要做到生动性,最快速的语言组织方法就是运用好全感官表达语言组织。

人类是通过五个外感官来接收外部信息、三个内感官来处理和存储信息。

全感官表达语言的目的就是刺激学员的感官,将存储在他们大脑当中的视觉信息、听觉信息、感觉信息调取出来,从而影响学员的认知与体验。全感官表达语言有三种:视觉型语言、听觉型语言、感觉型语言。

教师在课堂上的语言表达要做到有感染力,需要在语音声韵表达上下功夫。语音声韵的表达主要有五个维度:音量、语速、语调、停顿、重音。五个维度不同的匹配程度,构成千变万化的语气,不同语气表达不同的情绪和情感。不同的情绪和情感也将会刺激学员的感官,从而感染到学员。

教师在课堂上的语言表达能力需要长期的、持续的、刻意的练习,才有可能不断的提升。

以上本人浅见,希望能对大家带来帮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