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的战斗力是被司马迁夸大了吗?

享耳舟亢


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这个问题,我分一下两点回答。

1.司马迁对项羽的同情

如果我们读过《史记》就知道,司马迁对项羽是有所同情的。项羽的传被放在本纪之中,而本纪专古今帝王的。可见司马迁将项羽放在帝王之中,足见其对项羽的重视。项羽身上带有许多西周春秋以来的贵族气质,大英雄主义,这是司马迁所看重的。

“然羽非有尺寸乘埶,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这样的用心态未免会使得其在用笔上,更偏向于项羽,所以一定程度上会有所夸大。

2.有限的夸张

纵然司马迁对项羽有所同情,但其毕竟是一位严谨的历史学家。当他不确定的事情,例如老子其人其事时,对于不明晰的地方也都加以说明,没有胡编乱造。

对于项羽也是如此,但其某些事迹有所夸大。就拿我们最熟悉的,破釜沉舟来说。当时项羽军队以一当十,以少胜多战胜了二十余万秦军,最后将其大多数一夜间坑杀。其实,我们可以看到,项羽所对战的秦军,是秦国征发修建陵园囚徒的一支非正规武装,战斗力有限。并且,当时章邯与赵高矛盾激烈,早有投降之意,根本无心恋战。所以,项羽战胜的二十万大军,实则被夸大。另外,将二十万秦军一夜坑杀,似乎也是夸张之语。

相对来说,司马迁夸张的是项羽的具体战斗的水平,也许是为了突出其勇武的形象。但对于项羽的战略素养,对天下局势的判断是没有夸张之语的。例如项羽的妇人之仁,项羽对关中重要战略位置的判断失误,项羽用人不佳等。

但这毕竟是根据真实的史实而来,只是司马迁在做出自己价值评价时,有所取舍,造成了某些地方夸大的情况,总体来说夸张程度有限。


秋山散人


项羽虽然输给了刘邦,但是在很多人的心里项羽更配得上“英雄”二字。因为项羽被后人神话了很多,基本上当时就是战神一般的存在,不过历史上真实的项羽也的确非常厉害。但是光一人厉害没用,刘邦身边的能人更多,所以项羽最后也只能吞下败果。单看项羽的个人能力绝对没话说,而且也创造了很多记录,可惜两国相争不能单挑啊项羽的战斗力并没有被夸大。




历史烂番茄


没有夸大。项羽的战斗力在古代战将中那是上乘水平。

先来看看个人素质:武功方面,项羽身高八尺多,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即使是当地吴中弟子,也都非常惧怕项羽的咸势;知识方面,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兵家四势:兵形势、兵权谋、兵阴阳、兵技巧) 的代表人物,鼻祖,项羽是一位以个人武力出众而闻名的武将。后辈李晚芳评价项羽“羽之神勇,千古无二”。后人对项羽战斗力评价方面都是处于肯定态度。

个人战绩:自从顶羽参加反秦运动以来,打过不少漂亮的经典案例,后人常常以此津津乐道。如1,巨鹿之战,项羽率不足几万的兵力击破章邯和王离领导的40万秦军主力,杀死秦王子婴,自称西楚霸王,定都于彭城(今江苏徐州市);2,彭城之战,项羽分封完诸侯,诸侯各前往封国,项羽将义帝迁往长沙郴县,暗中令衡山王吴芮、临江王共敖于途中将义帝杀死。项羽听说刘邦定居汉中后,恼火冲天。刘邦为了控制局势,率兵四十多万兵围攻彭城。项羽知道后亲率兵3万精兵攻打败退刘邦,救急彭城。

强大对手:项羽诸多对手。最强的是号称“兵仙“的韩信。但韩信背后有一个强大系统组织撑着他 。而项羽却是孤家人一个。二人之间的势力相差大,但项羽却能长时间的对抗直至自杀,这足说明了项羽的能力不俗。

项羽虽故去,但一提起此人,后人都说他是位失的的英雄。


历史天平


最佳战例:以三万疲惫之师千里奔袭,半日破刘邦六十万之众;

  垓下之战,以十万兵力敌韩信五十万,非战之罪也;

  但其战略头脑太成问题,虽非智障,但至少与常人相去不远。故汉尼巴被称为西方战略之父,与孙子齐名,而小项却被民间贬为莽夫典型。


南朝灬


秦朝统治时期,残暴的作风使民间大乱。各地诸侯揭竿而起,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项羽和刘邦。

而在秦末年间,发生的一场大战,在历史上。可以称得上是,起义军与秦军的转折点。在此战役之中,项羽带着有数万人之多的楚军,与秦朝名将章邯、王离的四十万主力在巨鹿大战,后来各路诸侯也相继加入,也就有了历史上最著名的巨鹿之战。

巨鹿之战算的上是项羽的成名之战,在史记中也是最为著名的一段。在巨鹿之战中,项羽凭借着骁勇善战,在秦军之中杀敌无数,以极少的兵力战胜强秦。在巨鹿之战之前,项羽的楚军主力刚被章邯歼灭,又被刘邦带走一支部队,自己剩下的人数少的可怜。

为了能够提高士气,项羽就想出了用破釜沉舟的方法,来激励士兵的斗志。还奋勇的杀了王离最少十万的秦兵,还击败了章邯的二十万大军。在此期间还杀了苏角,抓了王离,使章邯投降。就是这个男人,凭借着自己的实力与智慧,带领着大军逐渐转危为安,解救了众多起义军的生命,并且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看的我是热血澎湃,但故事真的是这样发展的吗?

从司马迁的史记中可与看出,巨鹿之战虽然被描写的刺激万分,但矛盾也不断出现。

就拿项羽当时只拿了三天的干粮,打算和秦军拼命,但随后王离却是两个月以后才投降的,试问破釜沉舟虽然能够,增长士气,但项羽大军是如何在吃完三天的粮食后,坚持到王离投降的。

项羽在各路诸侯都在观战的时候,就能够独自一人击败章邯,并且还杀了王离,但为什么在正式统领上起义大军后,一直没有打败过章邯。而乘着章邯打算会盟的时候,为什么也没有在突然袭击之下杀了他,让人们对项羽的实力感到很疑惑。

而后来章邯会盟以后杀了自己的叔父,做了雍王,跟当时项羽的老大楚怀王一样的地位。到后来封诸侯的时候,章邯得到了三个王的称谓,但项羽只有两个。虽然项羽是战胜者,但也不会让一个刚加入到自己阵营的秦人地位比自己大吧。

随意说,巨鹿之战很有可能就是司马迁胡编的,只要是想衬托出项羽的地位,从而贬低刘邦。

根据司马迁的描写,很容易使时间错乱,让人觉得是:项羽在破釜沉舟之后,就打败了王离,随后王离投降。而在《史记秦楚之际月表》中记载着:项羽在三年十一月渡河打仗,王却是在两个月之后的三年端月投降的。而当时项羽,只带三天干粮的进攻,与王离投降并没有直接的因果。

根据当时的地形和实际情况,还有其他史书的记载,发现之所以能使起义军让项羽管理,是因为他的手下黥布能够指挥部队以少胜多,而项羽跟本就没有包围王离,也没有打败过他,王离之所以投降是别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