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說一說古代土匪的故事?

亦惞


土匪幹好了可以稱王稱霸,做大了就是起義軍,做的小被滅了的就是土匪,奪了國家政權的就是皇帝。奪了國家政權當上皇帝的,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就是劉邦了,好聽點說叫布衣天子,但是他剛起兵那會兒,躲在大山裡不就是土匪嗎?再往後還有他的子孫東漢光武帝劉秀,赤眉軍不是土匪嗎?當然你也可以說是起義軍,見仁見智嘛!到了隋朝,瓦崗軍算不算土匪,隋唐英雄傳都看過吧,聚嘯山林,他們不是土匪嗎?到了元末,明太祖朱元璋算不算得是土匪呢?我覺著也可以算,大戶他可是也沒少搶。明末的李自成、張獻忠等人就不細說了,反正清代寫的史書是把他們當做匪的,現代說他們是農民起義軍也行。到了晚清民國的時候,遍地是土匪,乾的好的可以稱之為軍閥,赫赫有名的匪東陵大盜孫殿英莫屬了。總之,在古代當土匪,有志向的,事業做大的可以稱王稱帝,史書上是不會說你是土匪的,事業乾的小,被人滅了的才是土匪,他們的故事,當然是打家劫舍,殘害良家婦女,壞事幹盡啦。當然也有民聲好一點的,比如說他們抗日,也打小日本,不過要是有這些行為的也可以稱他們為義士。



國家網文化


我這有個土匪的故事。

這是剛起家的只有十幾人的小股土匪,一天晚上到有幾十戶的村子裡去搶劫,土匪頭目拿出用紅綢子包裹著的手槍,當著已被綁架的人們面前,很有派頭地放在桌子上,因為用力過大,把槍模樣的東西搞斷了,被綁架的人看在眼裡,就不動聲色地用腳拉動了通往整個村子的報警鈴當的線繩,結果整村的人通過暗道把這股匪徒包圍起來了。

後來,掀開紅綢布一看,發現是把用黃泥巴做的假槍,原來這幫人就是用這個假傢伙搶劫了很多回。


碧山人2012


影視劇《智取威虎山》和《林海雪原》都講述了座山雕的故事。特別是智取威虎山,將楊子榮的機智和座山雕的威風表現的栩栩如生。

《林海雪原》一書,其實就是個基於真實剿匪故事的小說,作者曲波可是親歷了這些傳奇剿匪故事的。

座山雕原名叫張樂山,祖籍山東的,因為闖關東到了東北,張樂山有三絕。一是槍法好,百發百中,二是視力好,走路不用照亮,還不會迷路,三是腿好,可以翻山越嶺,如履平地。

憑藉著這些過人本領,張樂山成了當地的土匪頭子,號稱座山雕。

座山雕的警惕性很高,和日本人打交道,日本人想要暗算他,最終被他逃脫。

座山雕和智取威虎山的故事,並不假,但是座山雕怎麼被抓和怎麼死的,小說和真實的還是不太一樣。

小說中的就不多說了,基本就是影視劇中所演。真實的座山雕被抓,也是挺傳奇的。

楊子榮扮做另一個土匪“九彪”手下,前去威虎山,到山門後座山雕一個手下想要繳楊子榮的槍,結果反被楊子榮制服了,就一起到座山雕那裡講理。楊子榮到的時候,座山雕還在睡覺,就叫醒了說這個事,楊子榮堅持這個部下不應該繳自己的槍。座山雕也挺義氣,承認是自己人不是,就問楊子榮想怎麼辦,楊子榮說“九爺”就在山下,一起下去道個歉吧。

座山雕可能是睡意還沒醒,就一起下去了,結果等待眾人的卻是大部隊。

座山雕被俘時感慨:打了一輩子雁,最後讓雁啄了眼。

座山雕最後在監獄裡病死,病因是大煙癮引發的各種病症。







自來水公牛


自清末至新中國解放之前,我國很多地方都存在土匪。在人們的概念中,土匪乃一群烏合之眾,佔山為王,他們以打家劫舍、敲詐勒索為生,有小部分是劫富濟貧的俠匪,更多的是無惡不作的地痞流氓。下面講一個東北悍匪的故事。

杜立三是遼寧省遼中縣人,因在家中排行老三,所以被人稱杜立三。杜立三從12歲那年,就開始闖蕩江湖,16歲時,他的父親杜寶增被族叔杜寶興告發,不久就被官府砍了頭。第二年正月,杜立三率領同夥將杜寶興和他的兒子抓來處死。於是,杜立三在綠林中小有名氣。

1900年,杜立三將臺安縣黃沙坨鎮和遼中縣朱家房鎮一帶佔為根據地,向當地百姓收取餉銀。杜立三貪婪無度,對當地老百姓強徵重稅,每年10畝地要交兩塊大洋,比當時的清政府徵收的稅還重。因匪窩靠近遼河岸畔,杜立三及手下還向過往船隻收取過境費,每船每趟五塊大洋,令過路的經商船隊苦不堪言。

十九世紀末,沙皇俄國藉口三國干涉歸還遼東半島、把日本趕出遼東半島有功,攫取了由哈爾濱通向旅順的築路權。為保證水路暢通,沙俄曾派兵到今臺安縣境內張荒地大橋附近駐紮。臥榻之側,豈容沙俄兵酣睡,槍法精準的杜立三組織人馬幾次攻打。在戰鬥中杜立三先後打死三十多沙俄兵,打傷上百人,迫使沙俄軍隊退回遼陽。經過此次戰鬥,杜立三名聲大振,人送外號“包打洋人”。

1903-1904年,是杜立三勢力最大的時候。他自稱為“馬上皇帝”,在他盤踞的地方隨意封侯封官,同時也更加的橫行霸道,掠奪民財。

杜立三的勢力越來越大,威脅到了地主、豪紳和官府的安全。1907年6月6日,張作霖以招安為名將杜立三誘殺。


書蟲講歷史


三休縣有一個曹縣令,人稱曹滅門,曾有秀才諷刺他貪贓枉法,在縣衙照壁上書寫“三休一縣令,天下雙王法”一聯,結果被他屈打成招,按了個土匪的罪名,滿門抄斬。

同年秋,巡撫前來巡查,他上下打點,混了個“剿匪得力”的點評,還被召去府衙接受表彰。

又過幾年,曹縣令頂頭上司因病故去,知州有意從附近縣府選拔新人頂替,曹縣令得了消息,揣上五千兩銀票,帶著兩名得力捕快,趕往府衙打點。

第二日正午,他們穿過一片樹林,從路邊跳出一位凶神惡煞的大漢,竟是一個劫道的土匪。

曹縣令帶著兩名捕快自然不怕,大呼一聲:“給本官拿下!”,卻不知他這捕快平時欺壓百姓是個好手,遇上真正匪徒一個照面就被砍翻在地。

曹縣令強做鎮定道:“你只要放本官離開,要什麼本官都給你”

土匪才知是官府中人,心中開始犯慫,便道:“把身上的錢財交出來,我就饒了你性命”

曹縣令大喜道:“本官身上正好帶了一千兩銀子,你且拿去”

這土匪攔路搶劫十幾年,作案數百起,才攢下四百餘兩家當,接過銀票,心裡早就樂開了花。

土匪得了錢,對曹縣令很是恭敬。曹縣令脫了險境,心裡也放鬆起來,他用語言試探了土匪幾句,發現這土匪雖然凶神惡煞,但頭腦簡單,便起了招攬之心。

曹縣令道:“看壯士身手了得,不如隨我去府衙做個捕快,管保你吃香的喝辣的,還沒有這風吹日曬之苦”

土匪道奇道:“俺是個土匪也能當官?況且我身上還有幾條人命哩”

曹縣令嗤笑道:“算不得什麼大事,剛剛被你砍翻那兩個,也是本官從牢獄中救出的,只要你真心投靠,這個很好操作”

土匪猶豫道:“可是小人只會殺人放火的勾當,卻不懂如何執法治理百姓”

曹縣令大笑道:“本官也不懂治理百姓,只懂得如何巧取豪奪!本大人殺人只用筆,收益卻百倍於你!你給我辦事,護我周全,每年我額外給你一千兩!”

那土匪心理暗道,沒想到遇到同行前輩了,舉止更是恭敬:"小人願追隨大人,效犬馬之勞。只是還不知大人貴姓?"

曹縣令三言兩語收服了此人,得意道:"本大人姓曹,乃三休縣的縣令"

土匪聽後大驚失色,上前一刀就將曹縣令放倒。

放倒曹縣令後,還罵罵咧咧道:"要不是老子去年曾在縣城酒館,聽別人說三休縣的曹滅門,每抓一人必是土匪,今天就上了你的當了"。

可憐的曹縣令,就這樣因為一句誤會冤死了。


南朝灬


  • 談到土匪,大家都會想到那些半路搶劫,打家劫舍的人。這些人給我們的印象都是無賴流氓賊寇的形象。我們通常認為土匪是什麼人都敢搶的。實際上,古代土匪,他們大都是生活在底層的農動人民,為生活所迫,也是被大勢所逼。一般來說,多數土匪隊伍是有約束的,有紀律的。
  • 古代有名的土匪莫過於二賢莊莊主單雄信了,在未反隋之前,作為“綠林豪傑”,曾不止一次劫富濟貧,扶危救弱,與兄弟們榮辱與共,他的善舉被當地人大為稱讚。其中為人所熟知的莫過於仗義疏財幫助了隋唐好漢秦叔寶。
  • 當然,惡名昭著的莫過有名的大土匪座山雕,他老謀深算,詭計多端,無惡不作,最後還是楊子榮想盡了辦法抓住了他。

小孔看歷史


你與其擱著等故事,不如自己動手去百度搜。真的,節省大家時間


孫振


成王敗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