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醫華佗的天才醫術和他矛盾的人生價值觀


華佗是東漢末年著名的神醫,民間對他醫術的瞭解多來源於《三國演義》中關羽刮骨療傷,還因為要為曹操施行開顱手術,被曹操殺害。在陳壽的《三國志》中,關羽的確進行過刮骨療傷,那個醫生卻不是華佗。


羽嘗為流矢所中,貫其左臂,後創雖愈,每至陰雨,骨常疼痛,醫曰:“矢鏃有毒,毒入於骨,當破臂作創,刮骨去毒,然後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醫劈之.時羽適請諸將飲食相對,臂血流離,盈於盤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神醫華佗的天才醫術和他矛盾的人生價值觀

華佗


華佗也並沒有要給曹操開顱而是“常在左右”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是作為曹操的私人醫生的,“佗針鬲”行的是針灸。那麼華佗的醫術在什麼地方成就比較高呢?我給大家分析一下。


養生專家 華佗曾經是遊學之士,卻對養生十分再行,猶如現在我們所說的天分一樣,在養生從醫這方面有著上天賦予的天分。華佗將近百歲的時候,看起來還很年輕,當時很多人都覺得他像神仙一樣。華佗認為要想獲得健康的身體,人就要時常運動,但也不能過力。這和今天倡導的生命在於運動是相附的。人,一運動血脈就會流通,也就不容易生病,就如同經常開關的門窗才不會被腐蝕蟲蛀。華佗還模仿虎、鹿、熊、猿、鳥創作出了一套五禽戲。用來活動身體的各個部位和關節,延緩人體的衰老。書中記載如果身體感到不適時就可以練一會兒“五禽戲”,直到出汗的時候,不僅能夠使身體變得輕盈,還能夠增進食慾。這應該是中國歷史上記載最早的健康保健操,也是最早的“廣場舞”。


神醫華佗的天才醫術和他矛盾的人生價值觀

五禽戲


“人體欲得勞動,但不當使極爾。動搖則谷氣得消,血脈流通,病不得生。譬如戶樞,終不朽也。”
華佗還曾經給了自己的弟子樊阿開一個延年益壽的偏方, 可以殺人滅體內的寄生蟲、使身體變得輕盈,有利於以五臟六腑,甚至可以讓人的頭髮不會變白。“漆葉青黏散,漆葉屑一升,青黏屑十四兩。”樊阿照華佗說的一直堅持服用,活到了100多歲。


外科醫生的鼻祖 華佗是因為懂得養生之術而從醫的,而今天人們認為華佗給醫學世上最大的功獻是麻醉劑和外科手術。直到現在人們都認為華佗是外科手術的鼻祖。

華佗在給人治病的過程中,也是遵循了先保養,再吃藥,不行的情況下實行針灸。如果病灶針灸不能到達,才會選擇用外科診療。在做手術前,先讓患者服用“麻沸散”,一會兒功夫患者就和醉死了一樣失去了知覺。手術完畢後再對瘡口進行縫合,一個月左右就能夠康復了。

這是中國醫學史上第一次有“麻沸散”的記載,雖然《三國志》中並沒有註明就是華佗發明的,也證明在那個時候華佗已經能夠熟練的運用麻醉散施行外科手術。在《關羽傳》中給關羽進行刮骨療傷的醫生,雖然不是華佗,卻能夠證明做外科手術也並是華佗的專利,在東漢末年時已經比較普及。

神醫華佗的天才醫術和他矛盾的人生價值觀

《三國演義》中華佗的 形象



內科醫生 內科,是我國醫學史上記載比較早的一門醫學學科。在古代沒有透視設備,古老智慧的先民們通過觀察人體表面特徵的變化,積累大量的經驗,從而判斷人體內部器官的病症。在中國歷史上神農嘗百草的傳說,應該就是最早的關於內科的記載。我們上學時有一篇《扁鵲見齊桓公》的文章,記載了神醫扁鵲通過觀察齊桓公的表象,斷定了他內部疾病的由來,以及診療方法。遺憾的是齊桓公並沒有聽扁鵲的話,以至於“病入膏肓”無藥可救。

華佗也精於方藥,有的患者在診斷後,喝了華佗的湯藥,就會好轉。華佗雖是神醫也沒有起死回生的本事,對於那些病入膏肓的患者他也是沒有辦法的。例如給軍吏梅平珍療時就說:“你要是早些過來看病,就不至於到現在了。你已經病入膏肓了,趕快回家和家人見上一面。還有五天的時間。”梅平趕快回家,如華佗說的一樣,五天後去世。


針灸專家 華佗還是針灸專家,治療曹操的病患時,華佗就採用“針鬲”。華佗在灸時,每次不過一兩處,每處不過六七壯。行針時更是神奇,在行針前跟患者說,如果我扎到你的痛的地方你就說話。患者說“到了”,隨即就拔針,病痛就會減輕很多。曹操在很長時間裡都患有“頭風病”,現在看來應該是神經性頭痛,聽說了華佗的大名後,把華佗詔到身邊成,每次病發作時就讓華佗給他針灸治療。

神醫華佗的天才醫術和他矛盾的人生價值觀

《三國演義》中華佗的形象



婦科專家 在古代女人生孩子還是不可能讓男人靠近的,主要還是由產婆接生。《華佗傳》也不可能有華佗接生的記載,卻有兩次華佗的婦科醫療記載,“甘陵相夫人”,懷孕六個月時,突然腹痛不止。讓華佗診脈後,認為胎以死腹中。喝完一劑湯藥後打下一個男嬰。還有一次是為曹操軍營裡的一位李將軍的妻子看病,經華佗診斷,李夫人原本應該生個雙胞胎,一個孩子生出來後,因為出血過多,也不知道是雙胞胎,就沒有讓第二個孩子生出來,以至於死在了肚子裡。華佗給李夫人一副湯藥,並做針灸,果然在李夫人的下面掏出一個死嬰,因為時間太長,已經變成黑色。


神醫華佗醫術高明救了很多人的命,還曾經作為曹操的私人醫生,為什麼卻死在了曹操的手裡呢?其實這和華佗矛盾的人生觀有著直接的關係。


華佗最初不是從醫的,而是“遊學徐土,兼通數經”,也是一位飽讀詩書的學者,“本作士人”。在那個時代是講究出身的“士、農、工、商”,現在醫生是受人最敬的行業,在那個時代卻只是一種謀生的工種屬於“工”,論出身都不如農民。華佗雖然“以醫見業,意常自悔”他雖然能夠在給患者治療的過程中找到自己的存在感和成就感,看到周圍從政的朋友也常常為自己做了醫生後悔。其實華佗也是有機會從政的,“沛國相陳珪,舉孝廉,太尉黃琬闢,皆不就。”東漢時期還沒有科舉考試,要想當官就要認識一些為官的人,再由這些當官的人進行推薦。漢朝孝廉就相當於後來的“進士”,相當於現在的“公務員”。曹操最初就是孝廉。

神醫華佗的天才醫術和他矛盾的人生價值觀

《軍師聯盟》中的華佗形象


當前程和愛好發生了矛盾時,年輕氣盛的華佗選擇了後者。但如果他一直熱愛自己的選擇,去享受工作中的那份樂趣,世界依然會是那麼美好。華佗卻經常後悔自己的當初的選擇,特別是在成有曹操的私人醫生後,“恃能厭食事”,特別討厭伺候人,認為這是低人一等的工作。用妻子病了作為藉口回家,多次騙曹操不肯回來上班,以至於後來激怒曹操被嚴刑拷打死於獄中。


醫生救死扶傷本來是一個被人尊重的職業,加持在華佗矛盾的人生觀上就成了催命符。身為“士”出身的華佗雖然做了醫生,骨子裡卻有些“士”人的高傲,在他遊醫的過程中給平民及其他士人診療時,華佗享受著被人擁戴讚揚的虛榮。成為曹操的私人醫生後,首先限制了他的自由,也就成為了“人下囚”,要隨時的聽從曹操的召喚,這與他骨子裡的那份高傲起了強烈的衝突。特別是在知道曹操得的是慢性病,根本不能治癒,即使長久的治療也只能是延長壽命罷了。這樣就斷去了他以後憑治病就能獲得快樂和成就感的機會,等同於斷去了人生的樂趣。毫無政治頭腦的華佗像“白痴”一樣,居然以妻子長期有病為由,任曹操怎麼叫就是不回來。這不是此地無銀三百兩嗎,這樣的計量還能騙得過曹操,最終把自己害死。

神醫華佗的天才醫術和他矛盾的人生價值觀

《三國演義》中華佗為曹操診脈



其實華佗除了是醫學天才外,在其他方面猶如白痴,一位跟隨高級領導的貼身醫生,與領導是可以建立起親密的關係的,時間長了慢慢經營,還是有機會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的,再不行還可以給自己的孩子鋪一條路。即使華佗不願意成為曹操的私人醫生,也表達出來說服曹操。即使一時畏懼曹操的權威,也能夠在以後相處中培養感情,選擇合適的時機達到自己的目的,而這些華佗都不精通。在他矛盾的人生價值觀中走向了末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