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的省会郑州,发展非常快,为何没有升为副省级城市?

郝兆霞


要问郑州为什么没有升级成副省级城市,那么首先明确一个概念什么是副省级城市?

副省级市国家在1994年正式评定的16座行政架构为副省级建制的城市,其党政主要领导干部为副省级副职。这十六所城市在当时都为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分别为广州、武汉、哈尔滨、沈阳、成都、南京、西安、长春、济南、杭州、大连、青岛、深圳、厦门、宁波、重庆,而郑州的城市发展在当时肯定是和这十六所城市比不了的,毕竟九十年代的河南深处中原,经济基础一直比较薄弱,在当时评不上副省级城市也是理所当然。1997年重庆成为直辖市以后,其副省级城市的地位就自动取消了,也就是从1997年至今,副省级城市只有这十五个,没有其他城市被增选为副省级城市。

副省级城市自从被评定以来,只有重庆市成为直辖市后被取消了副省级城市地位,就一直没有增选过,郑州即使近年来飞速发展,它也不再可能被评为副省级城市。

副省级城市的概念是一个历史产物,它代表的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国内城市的政治地位,这一套概念现在已经被国家中心城市的概念所取代了,就像高等教育上的“985工程”和“211工程”大学一样,现在这两个概念已经完全被“双一流”大学的概念取代了,询问郑州为什么没有被评为“副省级城市”,就好像询问郑州大学为什么没有被评为“985工程”一样,实际上郑州大学被评为了“双一流建设大学”,地位已经和当年的“985工程”地位差不多了。

总而言之,郑州虽然不是副省级城市,但是现在是国家中心城市,其地位已经比当年的副省级城市要高了,毕竟副省级城市有15座,而国家中心城市只有9所。


河南柚子君


作为一名郑州人,实话实说:郑州只是这几年快速发展,国家中心城市,准一线城市的头衔挂上,GDP今年将突破万亿大关!新一线城市将更有说服力,其实早3到5年前标准3线城市,拿什么去当副省级?一个火车拉来的城市,发展起步晚,建国后还一直是郑县,随着省会从开封签到郑州才开始缓慢发展!随着国家中部崛起的战略转移,郑州得天独厚的国家中心优势展现出来,铁路、公路、高铁、航空集一体的国家枢纽!



王朝666666


1994年授予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以来,20多年里没有再继续授予其他城市这种地位。想必郑州以后也不太可能被授予副省级城市的头衔。

至于为什么在当时郑州没有和其他城市一起被授予这个头衔,其原因又是何在?


15个副省级城市中有5个计划单列市,包括深圳、厦门、宁波、青岛和大连,这五个城市都是沿海开放城市,郑州与沿海没有任何关系,也就根本谈不上计划单列市的机会。

接着,东北地区在1994年时,经济实力相当雄厚,占国内经济总量的12%,犹如今天的珠三角地区。哈尔滨、长春和沈阳被同时授予副省级也不是意外,经济挂帅,成绩就摆在那里。

长三角的浙江省会杭州和江苏省会南京,还有广东省会广州,这三个城市应该经济最活跃的地区,郑州与他们差距太远。当然,还有经济强省之一的山东,对比青岛和宁波都是计划单列市,不给济南岂不要打脸。就好比现在的福州。

余下的也就只剩下只有中西部地区的城市,包括武汉、成都和西安,还有一个就是后来晋升为直辖市的重庆。

从GDP经济总量来比较,在1994年,河南排在第6,其身后分别为河北、四川、湖北、湖南。陕西排到了第20位。

但在当时的郑州GDP也不强,或许是被洛阳、南阳、开封等地瓜分了。可成都却排在第9,武汉也是第13位。这两个城市都比郑州强不少。


也就是在同等条件下,武汉和成都比郑州更要优势,成为副省级也还过得去。可唯独西安这个城市,无论从全省经济实力,还是从城市实力比较都不如郑州。

唯一可以解释的理由,在当时中原地区的战略地位不明显,远不如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重要,甚至也不可能跟长江中游的武汉比较。否则,多一个郑州又何妨?更何况在当时的实力还是不错的。

可到了今天,对于独一无二的中原城市圈核心城市的郑州来说,一个副省级头衔起不了太多作用。远没有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国家重要的交通枢纽、国家级新区和自贸区等来的实惠。未来也会越来越好,还会有更多的头衔加冠在身上来,区域的重要性也会更佳显现出来。


鞅论财道


不是副省级城市一切都是罔然,没有人会看得起你!看看隔壁家的济南,一囗气吞下一个市,可郑州呢?撤市划区都喊了多少年了,有结果吗?武汉地铁规划都批了四期了,可郑州连地铁三期规划都批不下来,究竟是为什么?别谈什么经济体量,什么城市首位度,郑州哪个比别家差了?不是副省级一切都是瞎扯淡!庶出和嫡出永远都是有区别的!


天堂雪5


大家要知道副省级城市的特殊历史时期的特殊产物

对于我国目前大多数副省级城市来说,其前身都是计划单列市,什么是计划单列市?其设立的目的是什么?我们要清楚,几点愚见:

第一、我国现有的副省级城市中除去杭州和济南是后来被追加为副省级城市外,其他城市在设立之初就有着特殊的使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试点带头作用)。现有15座副省级市:广州、深圳、南京、武汉、沈阳、西安、成都、济南、杭州、哈尔滨、长春、大连、青岛、厦门、宁波。其设立的时间基本集中在1994年,大家要知道1994年的历史背景是什么,改革开放进行了17年后,我国经济体制正从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转变,在1995年中国共产党十四届五中全会上提出了主要两项任务:1、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2、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可以说成立计划单列市的目的为经济体制转变服务也不为过。

第二、先试点然后全国推行是我国惯用的办法而选择的城市则必须有代表性。几点要求是要有的:1、足够的经济发展优势和产业基础;2、国有企业比重较高,尤其是重工业企业;3、区域分布要具有代表性;所以就形成了图上所示的副省级城市分布,可以说在1994年华中、西南、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尚不足以配得上更多的副省级。

那么郑州为什么落选的原因?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来副省级城市的选择是有一定标准的,15个副省级城市中最大的共同点就是国有重工业企业多(为什么这么说,下面会有解释),尤其是东北地区更是如此(深圳是特区除外)。而郑州的工业情况如何呢?

第一、郑州本身就是以交通优势发展起来的商业城市。商业在郑州经济发展历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至今郑州火车站周边的小商品市场也说明了郑州本身是一座商业兴起的城市。个人觉得未来郑州经济取得更多发展主要因素也是取决于商业发展程度,能否实现小商业向现代商业转型是关键。

第二、郑州从1954年成为河南省省会后,虽然得到国家很多重点工业扶持,但是大多集中在轻工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方面。国棉厂是郑州轻工业的代表,后来随着市场化改制这些轻工业企业也就随着退出了历史舞台。以铝业为代表的资源型产业,也因为市场的不景气发展缓慢。

第三、为什么选择重工业比重较大的城市?要知道在建国初期到上世纪90年代很多地方的重工业企业都是国字号的,按照计划经济体制来看这些国有企业都是有级别的。至今还有央企和副部级企业,别说当时了。试问一点,如果一个城市一把手(主要领导层)与当地的国有企业一把手低一级,城市经济发展与国有企业利益发生冲突到底谁听谁的?官大一级压死人的道理大家应该明白。这也是为什么至今很多国有重工业比重比较大的城市,比如:洛阳。这么多年国有企业改制不顺利的原因,根本领导不了啊!!

综上,郑州在1994年落选是必然。除去本身经济发展水平一般外(排不到全国前15名),还与本身自己产业发展有很大关系。相比于重工业企业来说,轻工业的改制相对就简单的多。毕竟设备价值与重工业企业不能相提并论。不过随着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推进中,郑州的发展这些年发展还是不错的,希望郑州越来越好吧。各位觉得呢?欢迎关心郑州城市发展的朋友积极留言、点赞、关注、转评哦。


勇谈房产壹贰叁


郑州没有什么支柱产业,没有领头企业,那什么成为副省级城市,郑州也就这几年开始迅猛发展,这还获益于国家政策战略支持,以及富士康的大规模投资!

作为长期一个待在郑州的一个人,也祝愿郑州越来越好!




颍川天行


副省级城市一共15个,由10座省会城市广州、南京、成都、武汉、沈阳、西安、杭州、济南、哈尔滨、长春以及5座计划单列市深圳、青岛、大连、厦门、宁波所组成。

副省级城市名单最后一次发布于90年代初期,那个时候郑州的地位就如同现在的南昌、太原,实力比较平庸,自然不可能成为副省级。

尤其副省级省会在80年代几乎就有了定论,90年代虽然新增了一批副省级,但却不是省会,而是定位于沿海经济发达城市的计划单列市。

现在郑州崛起速度很快,已经跻身新一线,与南京、武汉等一众副省级城市同框,并于去年荣升国家中心城市,但毕竟“新一线”与“国家中心城市”都只是城市定位,并非行政级别,所以副省级一直都是郑州想得到的。

所以眼下来说,郑州需要做的是尽快将综合实力与其他副省级省会缩小差距,毕竟那些省会都是在建国前就已经名声鹤立的大城市,其中很多在建国初期甚至是直辖市,科教文卫都是以当时一流水平建设,底子厚、硬件实力强,而郑州当省会之前还只是个县城,那么想通过经济的迅速发展来弥补综合实力的不足,尚且需要时间,如果能够在这个时间里争取继续提升城市地位,下一批次的副省级名单或许会有郑州的身影。就目前而言,郑州唯一的竞争者大概只有长沙。


城市发展报告


第一从副省级的含义上看,副省级城市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在行政上直接受中央管辖,行政级别更高,在城市发展政策上有很大的自主权,也享有很多优惠政策。通过副省级城市的分布来看,大多都是集中沿海地区,这也是为了更好的承接外来资源。

总之,副省级城市对于周边地区影响不大,注重的是城市本身的发展。而在20多年前评选时,郑州深居内陆,城市发展水平低,没有承接优势,自然就没能成为副省级城市。

第二从现状上看,我国城市的发展已经到达了新的层次,继续一味发展城市化势必要拉大与周边地区的差距。因此我国现在更注重城市带动周边地区发展,在全国布局中心城市、城市群等等,郑州是河南省省会,自然就成为了国家支持建设的中心城市。从引领辐射的方面来讲,副省级城市意义不大,只是行政级别相互竞争的工具。

总之,我认为副省级既然20多年不再评选,说明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政策也在不断变化,也是不断适合新发展、布局新的未来。所以不管哪个政策,何种身份,只要能将郑州与河南发展起来,就是利国利民的好政策。

我是海域蓝豚,持续更新更多本地问答,喜欢请加关注,欢迎评论点赞,谢谢!


河南这些事儿


郑州如果能把新乡市,许昌市合并进来,人口2000万,GDp能达到16000亿。从经济总量计算,超过成都,武汉,杭州,青岛。申报付省级城市希望很大。从地理位置上说,东有济南,西有西安,南有武汉,中原应该是郑州。再引进几所一类大学在郑州建分校,增加985,211在校生5万人,办成教育大市。引进世界500强十家,进出口贸易达到600亿美元以上,付省级城市马到成功。总之,郑州越建越红火。


常回家看看7775


副省级市是中国行政架构为副省级建制的省辖市,其行政级别正式施行于1994年2月25日,前身为计划单列市,其党政机关主要领导干部行政级别为省部级副职兼职。将部分城市定为享受副省级权限,不仅有利于加快城市的经济与社会发展,而且有利于更好的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

中国现有15座副省级市:广州、武汉、哈尔滨、沈阳、成都、南京、西安、长春、济南、杭州、深圳、大连、青岛、宁波、厦门其中【深圳、大连、青岛、宁波、厦门】是计划单列市,其它均为省会城市。

来看看郑州这几年的发展

2007-2017,郑州实现了近400%的增幅,超过了绝大部分老牌强市。有人说郑州和成都、武汉一样,是省会独大的城市,是集全省之力的打造的城市。其实这有点冤枉郑州,郑州虽然省内独大,但并没有拖累省域经济,反而在自身崛起的初期就已经带领整个河南共同前行。

郑州成为国家中心城市,未来的城市定位以及影响力必然进一步强化,这对于郑州本身以及河南省都是有利于长期发展的。或许郑州不可能长期保持高速发展,但对于整个河南而言,所带来的关注度以及吸引力是在持续发酵的。

当时的郑州还没有那个实力,如果现在评选副省级城市,估计郑州会在其中。你认为如果放到现在郑州能成为副省级城市吗?欢迎留言互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