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的省會鄭州,發展非常快,為何沒有升為副省級城市?

郝兆霞


要問鄭州為什麼沒有升級成副省級城市,那麼首先明確一個概念什麼是副省級城市?

副省級市國家在1994年正式評定的16座行政架構為副省級建制的城市,其黨政主要領導幹部為副省級副職。這十六所城市在當時都為經濟比較發達的城市,分別為廣州、武漢、哈爾濱、瀋陽、成都、南京、西安、長春、濟南、杭州、大連、青島、深圳、廈門、寧波、重慶,而鄭州的城市發展在當時肯定是和這十六所城市比不了的,畢竟九十年代的河南深處中原,經濟基礎一直比較薄弱,在當時評不上副省級城市也是理所當然。1997年重慶成為直轄市以後,其副省級城市的地位就自動取消了,也就是從1997年至今,副省級城市只有這十五個,沒有其他城市被增選為副省級城市。

副省級城市自從被評定以來,只有重慶市成為直轄市後被取消了副省級城市地位,就一直沒有增選過,鄭州即使近年來飛速發展,它也不再可能被評為副省級城市。

副省級城市的概念是一個歷史產物,它代表的是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國內城市的政治地位,這一套概念現在已經被國家中心城市的概念所取代了,就像高等教育上的“985工程”和“211工程”大學一樣,現在這兩個概念已經完全被“雙一流”大學的概念取代了,詢問鄭州為什麼沒有被評為“副省級城市”,就好像詢問鄭州大學為什麼沒有被評為“985工程”一樣,實際上鄭州大學被評為了“雙一流建設大學”,地位已經和當年的“985工程”地位差不多了。

總而言之,鄭州雖然不是副省級城市,但是現在是國家中心城市,其地位已經比當年的副省級城市要高了,畢竟副省級城市有15座,而國家中心城市只有9所。


河南柚子君


作為一名鄭州人,實話實說:鄭州只是這幾年快速發展,國家中心城市,準一線城市的頭銜掛上,GDP今年將突破萬億大關!新一線城市將更有說服力,其實早3到5年前標準3線城市,拿什麼去當副省級?一個火車拉來的城市,發展起步晚,建國後還一直是鄭縣,隨著省會從開封簽到鄭州才開始緩慢發展!隨著國家中部崛起的戰略轉移,鄭州得天獨厚的國家中心優勢展現出來,鐵路、公路、高鐵、航空集一體的國家樞紐!



王朝666666


1994年授予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以來,20多年裡沒有再繼續授予其他城市這種地位。想必鄭州以後也不太可能被授予副省級城市的頭銜。

至於為什麼在當時鄭州沒有和其他城市一起被授予這個頭銜,其原因又是何在?


15個副省級城市中有5個計劃單列市,包括深圳、廈門、寧波、青島和大連,這五個城市都是沿海開放城市,鄭州與沿海沒有任何關係,也就根本談不上計劃單列市的機會。

接著,東北地區在1994年時,經濟實力相當雄厚,佔國內經濟總量的12%,猶如今天的珠三角地區。哈爾濱、長春和瀋陽被同時授予副省級也不是意外,經濟掛帥,成績就擺在那裡。

長三角的浙江省會杭州和江蘇省會南京,還有廣東省會廣州,這三個城市應該經濟最活躍的地區,鄭州與他們差距太遠。當然,還有經濟強省之一的山東,對比青島和寧波都是計劃單列市,不給濟南豈不要打臉。就好比現在的福州。

餘下的也就只剩下只有中西部地區的城市,包括武漢、成都和西安,還有一個就是後來晉升為直轄市的重慶。

從GDP經濟總量來比較,在1994年,河南排在第6,其身後分別為河北、四川、湖北、湖南。陝西排到了第20位。

但在當時的鄭州GDP也不強,或許是被洛陽、南陽、開封等地瓜分了。可成都卻排在第9,武漢也是第13位。這兩個城市都比鄭州強不少。


也就是在同等條件下,武漢和成都比鄭州更要優勢,成為副省級也還過得去。可唯獨西安這個城市,無論從全省經濟實力,還是從城市實力比較都不如鄭州。

唯一可以解釋的理由,在當時中原地區的戰略地位不明顯,遠不如西南地區和西北地區重要,甚至也不可能跟長江中游的武漢比較。否則,多一個鄭州又何妨?更何況在當時的實力還是不錯的。

可到了今天,對於獨一無二的中原城市圈核心城市的鄭州來說,一個副省級頭銜起不了太多作用。遠沒有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國家重要的交通樞紐、國家級新區和自貿區等來的實惠。未來也會越來越好,還會有更多的頭銜加冠在身上來,區域的重要性也會更佳顯現出來。


鞅論財道


不是副省級城市一切都是罔然,沒有人會看得起你!看看隔壁家的濟南,一囗氣吞下一個市,可鄭州呢?撤市劃區都喊了多少年了,有結果嗎?武漢地鐵規劃都批了四期了,可鄭州連地鐵三期規劃都批不下來,究竟是為什麼?別談什麼經濟體量,什麼城市首位度,鄭州哪個比別家差了?不是副省級一切都是瞎扯淡!庶出和嫡出永遠都是有區別的!


天堂雪5


大家要知道副省級城市的特殊歷史時期的特殊產物

對於我國目前大多數副省級城市來說,其前身都是計劃單列市,什麼是計劃單列市?其設立的目的是什麼?我們要清楚,幾點愚見:

第一、我國現有的副省級城市中除去杭州和濟南是後來被追加為副省級城市外,其他城市在設立之初就有著特殊的使命(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的試點帶頭作用)。現有15座副省級市:廣州、深圳、南京、武漢、瀋陽、西安、成都、濟南、杭州、哈爾濱、長春、大連、青島、廈門、寧波。其設立的時間基本集中在1994年,大家要知道1994年的歷史背景是什麼,改革開放進行了17年後,我國經濟體制正從過去的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轉變,在1995年中國共產黨十四屆五中全會上提出了主要兩項任務:1、經濟體制從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變;2、是經濟增長方式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可以說成立計劃單列市的目的為經濟體制轉變服務也不為過。

第二、先試點然後全國推行是我國慣用的辦法而選擇的城市則必須有代表性。幾點要求是要有的:1、足夠的經濟發展優勢和產業基礎;2、國有企業比重較高,尤其是重工業企業;3、區域分佈要具有代表性;所以就形成了圖上所示的副省級城市分佈,可以說在1994年華中、西南、西北地區的經濟發展程度尚不足以配得上更多的副省級。

那麼鄭州為什麼落選的原因?

從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來副省級城市的選擇是有一定標準的,15個副省級城市中最大的共同點就是國有重工業企業多(為什麼這麼說,下面會有解釋),尤其是東北地區更是如此(深圳是特區除外)。而鄭州的工業情況如何呢?

第一、鄭州本身就是以交通優勢發展起來的商業城市。商業在鄭州經濟發展歷史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至今鄭州火車站周邊的小商品市場也說明了鄭州本身是一座商業興起的城市。個人覺得未來鄭州經濟取得更多發展主要因素也是取決於商業發展程度,能否實現小商業向現代商業轉型是關鍵。

第二、鄭州從1954年成為河南省省會後,雖然得到國家很多重點工業扶持,但是大多集中在輕工業和資源密集型產業方面。國棉廠是鄭州輕工業的代表,後來隨著市場化改制這些輕工業企業也就隨著退出了歷史舞臺。以鋁業為代表的資源型產業,也因為市場的不景氣發展緩慢。

第三、為什麼選擇重工業比重較大的城市?要知道在建國初期到上世紀90年代很多地方的重工業企業都是國字號的,按照計劃經濟體制來看這些國有企業都是有級別的。至今還有央企和副部級企業,別說當時了。試問一點,如果一個城市一把手(主要領導層)與當地的國有企業一把手低一級,城市經濟發展與國有企業利益發生衝突到底誰聽誰的?官大一級壓死人的道理大家應該明白。這也是為什麼至今很多國有重工業比重比較大的城市,比如:洛陽。這麼多年國有企業改制不順利的原因,根本領導不了啊!!

綜上,鄭州在1994年落選是必然。除去本身經濟發展水平一般外(排不到全國前15名),還與本身自己產業發展有很大關係。相比於重工業企業來說,輕工業的改制相對就簡單的多。畢竟設備價值與重工業企業不能相提並論。不過隨著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推進中,鄭州的發展這些年發展還是不錯的,希望鄭州越來越好吧。各位覺得呢?歡迎關心鄭州城市發展的朋友積極留言、點贊、關注、轉評哦。


勇談房產壹貳叄


鄭州沒有什麼支柱產業,沒有領頭企業,那什麼成為副省級城市,鄭州也就這幾年開始迅猛發展,這還獲益於國家政策戰略支持,以及富士康的大規模投資!

作為長期一個待在鄭州的一個人,也祝願鄭州越來越好!




潁川天行


副省級城市一共15個,由10座省會城市廣州、南京、成都、武漢、瀋陽、西安、杭州、濟南、哈爾濱、長春以及5座計劃單列市深圳、青島、大連、廈門、寧波所組成。

副省級城市名單最後一次發佈於90年代初期,那個時候鄭州的地位就如同現在的南昌、太原,實力比較平庸,自然不可能成為副省級。

尤其副省級省會在80年代幾乎就有了定論,90年代雖然新增了一批副省級,但卻不是省會,而是定位於沿海經濟發達城市的計劃單列市。

現在鄭州崛起速度很快,已經躋身新一線,與南京、武漢等一眾副省級城市同框,並於去年榮升國家中心城市,但畢竟“新一線”與“國家中心城市”都只是城市定位,並非行政級別,所以副省級一直都是鄭州想得到的。

所以眼下來說,鄭州需要做的是儘快將綜合實力與其他副省級省會縮小差距,畢竟那些省會都是在建國前就已經名聲鶴立的大城市,其中很多在建國初期甚至是直轄市,科教文衛都是以當時一流水平建設,底子厚、硬件實力強,而鄭州當省會之前還只是個縣城,那麼想通過經濟的迅速發展來彌補綜合實力的不足,尚且需要時間,如果能夠在這個時間裡爭取繼續提升城市地位,下一批次的副省級名單或許會有鄭州的身影。就目前而言,鄭州唯一的競爭者大概只有長沙。


城市發展報告


第一從副省級的含義上看,副省級城市最明顯的特點就是在行政上直接受中央管轄,行政級別更高,在城市發展政策上有很大的自主權,也享有很多優惠政策。通過副省級城市的分佈來看,大多都是集中沿海地區,這也是為了更好的承接外來資源。

總之,副省級城市對於周邊地區影響不大,注重的是城市本身的發展。而在20多年前評選時,鄭州深居內陸,城市發展水平低,沒有承接優勢,自然就沒能成為副省級城市。

第二從現狀上看,我國城市的發展已經到達了新的層次,繼續一味發展城市化勢必要拉大與周邊地區的差距。因此我國現在更注重城市帶動周邊地區發展,在全國佈局中心城市、城市群等等,鄭州是河南省省會,自然就成為了國家支持建設的中心城市。從引領輻射的方面來講,副省級城市意義不大,只是行政級別相互競爭的工具。

總之,我認為副省級既然20多年不再評選,說明在改革開放進程中政策也在不斷變化,也是不斷適合新發展、佈局新的未來。所以不管哪個政策,何種身份,只要能將鄭州與河南發展起來,就是利國利民的好政策。

我是海域藍豚,持續更新更多本地問答,喜歡請加關注,歡迎評論點贊,謝謝!


河南這些事兒


鄭州如果能把新鄉市,許昌市合併進來,人口2000萬,GDp能達到16000億。從經濟總量計算,超過成都,武漢,杭州,青島。申報付省級城市希望很大。從地理位置上說,東有濟南,西有西安,南有武漢,中原應該是鄭州。再引進幾所一類大學在鄭州建分校,增加985,211在校生5萬人,辦成教育大市。引進世界500強十家,進出口貿易達到600億美元以上,付省級城市馬到成功。總之,鄭州越建越紅火。


常回家看看7775


副省級市是中國行政架構為副省級建制的省轄市,其行政級別正式施行於1994年2月25日,前身為計劃單列市,其黨政機關主要領導幹部行政級別為省部級副職兼職。將部分城市定為享受副省級權限,不僅有利於加快城市的經濟與社會發展,而且有利於更好的發揮中心城市的輻射作用。

中國現有15座副省級市:廣州、武漢、哈爾濱、瀋陽、成都、南京、西安、長春、濟南、杭州、深圳、大連、青島、寧波、廈門其中【深圳、大連、青島、寧波、廈門】是計劃單列市,其它均為省會城市。

來看看鄭州這幾年的發展

2007-2017,鄭州實現了近400%的增幅,超過了絕大部分老牌強市。有人說鄭州和成都、武漢一樣,是省會獨大的城市,是集全省之力的打造的城市。其實這有點冤枉鄭州,鄭州雖然省內獨大,但並沒有拖累省域經濟,反而在自身崛起的初期就已經帶領整個河南共同前行。

鄭州成為國家中心城市,未來的城市定位以及影響力必然進一步強化,這對於鄭州本身以及河南省都是有利於長期發展的。或許鄭州不可能長期保持高速發展,但對於整個河南而言,所帶來的關注度以及吸引力是在持續發酵的。

當時的鄭州還沒有那個實力,如果現在評選副省級城市,估計鄭州會在其中。你認為如果放到現在鄭州能成為副省級城市嗎?歡迎留言互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