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捨晝夜,生死競速,建築鄂軍危難時刻顯身手

晝夜不停,參與醫院隔離病房改建。他們奮勇逆行,將病毒“拒之門外”!

星夜馳援,參建火神山、雷神山醫院。他們與時間賽跑,與病疫競速!

馬不停蹄,轉戰方艙醫院。他們衝鋒在前,建起一座座戰疫“諾亞方舟”!

不畏風雪,建設臨時隔離點。他們連續作戰,築牢疫情防控“最後一公里”!

一座醫院,升起一片希望;一處方艙,平添一方信心;一張床位,鋪出一條康復之路。

一個月,湖北新建和改造出110多所救治醫院、方艙醫院和隔離場所,僅武漢就新增5萬餘張床位。

為了應收盡收、應治盡治,為了從“人等床”到“床等人”,7.6萬建設者不捨晝夜,奮勇鏖戰。面對嚴峻疫情,篳路藍縷、揚名海內外的“建築鄂軍”挺身而出,鑄造出抗擊疫病的堅固生命屏障。

生死競速,鍛鑄“倚天之劍”

從臘月到正月,這個春節註定被載入史冊。

時近春節,疫情洶洶。

應收盡收、應治盡治,堅決遏制疫情蔓延勢頭!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一項項決定迅速作出——

1月23日,農曆臘月二十九。借鑑抗擊“非典”經驗,選址武漢蔡甸知音湖畔,十天之內建成1000張床位的武漢版“小湯山”醫院!

1月24日,農曆臘月三十。半月之內,在江夏區黃家湖畔,建成1500張床位的雷神山醫院!

2月3日,正月初十。將會展中心、體育場館等改造成方艙醫院!

……

鍛鑄降疫“倚天劍”,誰擔大任?

危難時刻,一批批聲名顯赫的建築鐵軍挺身而出——

項目建設,設計先行。

1月23日17時,接到火神山醫院建設的特殊命令1小時,中信建築設計院的大樓裡,60多名設計人員組建起項目團隊,加班趕圖、通宵設計。

1月24日,建設雷神山醫院的命令下達一小時,中南建築設計院20多名設計師已經藉著手機的光照,摸黑踏勘現場。

餓了,吃一碗泡麵、啃幾塊麵包,困了就躺在沙發上或趴在桌子上打個盹,大夥心裡只有一個念頭:快些,快些,再快些。

生命競速,使命必達。

1月26日凌晨,一份相對完整的施工圖紙送到火神山醫院建設指揮部,從接到任務到拿出施工圖紙,設計人員全程用時不到60個小時。當日,火神山醫院設計總體方案完成。

設計人員通宵奮戰,施工方也吹響了集結號。

火神山醫院,由中建三局牽頭,武漢建工、武漢市政、漢陽市政等企業參建。1月23日晚,中建三局春節未停工的5個建設項目的1400多名工人和近百臺設備跑步進場,武漢建工、武漢市政、漢陽市政的員工連夜返崗。

與此同時,參建單位廣發“英雄帖”,通過勞務分包公司迅速召集工人。1月24日,大年三十,火神山醫院前期工作展開,上千名工人、數百臺設備轟然開動,前期場地平整火熱展開。1月25日,大年初一,該項目正式開工,工人們用挖掘機的轟鳴聲迎來農曆新春。

雷神山醫院,武漢地產集團組織建設,中建三局總承包。中建三局旗下一公司、基建投公司、綠投公司紛紛集結,立下“軍令狀”,現場近萬人日夜奮戰,1400餘臺各類大型機械設備及運輸車輛川流不息。武漢市城建局、中建三局、武漢地產集團以及分包單位多級指揮作戰系統,無縫對接,高效聯動。

長江兩岸,寒風凜冽,施工現場熱火朝天。

“春節假期,能在短短數小時調集這多人員和設備,簡直令人難以置信。”火神山醫院建設指揮部相關負責人感慨地說,大家一邊設計,一邊進場施工,爭分奪秒,同步進行,沒有浪費一分鐘。

10天,建成1300張床位的火神山醫院!

15天,建成1500張床位的雷神山醫院!

中南建築設計院副總建築師張頌民感慨:建造時間比通常傳染病醫院的速度至少提高了100倍!

快速!快速!一場場應急建設在全省展開。

1月26日,中國一冶集團承建鄂州雷山醫院。24小時連續作業,讓項目二期工程組負責人徐鍾園嗓子一直沙啞著。

“著急啊,睡不著。”凌晨一兩點回到住處一閉上眼睛,拖材料的重卡就在徐鍾園和腦子裡沒完沒了地跑。這種狀態持續到2月18日工程交付,那天,鄂州新增了772張床位。

寧可讓床等人,也不能讓人等床!

2月3日起,一座座被視為“生命之艙”的方艙醫院在武漢三鎮陸續開建,大幅擴容收治能力,為奪取這場疫情防控勝利築牢基石。

武漢建工集團、中建三局、葛洲壩集團、中鐵大橋局、中國一冶集團、寶業湖北建工集團、漢陽市政集團、湖北工建集團、山河建設集團,一批批建築鐵軍紛至沓來。

截至3月1日,武漢共有定點醫院48家,建成方艙醫院16家,患者床位超過4萬張,隔離治療點可用床位超過1萬張,三類地點全部實現“床等人”。

據湖北省建築業協會統計,這場戰“疫”中,全省共有40多家建築企業投入110多所救治醫院、方艙醫院和隔離場所的新建和改造,參建人數近7.6萬人。

特殊戰場,作答硬核考題

人頭攢動,機器轟鳴,車輛穿梭,“大兵團”作戰,千軍萬馬。

火神山,7500多名建設者,近千臺機械設備;雷神山,近萬名建設者,1400餘臺施工機械。

十餘家單位協作,幾十道工序齊頭並進,如此急難險重的建設任務,成為擺在建設鄂軍面前的硬核考題,成為一次對建設鄂軍建造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的集中檢驗。

中建三局總承包公司火神山醫院建設指揮部指揮長鄧偉華感受到從業以來前所未有的緊張——緊急建設,是多家建設單位的“大會戰”,它遠遠超越了一個臨時建築的概念,建設強度非其它工程所能比擬。

方案先行、提前排兵佈陣,每一步施工計劃都精確到小時乃至分鐘。火神山醫院現場,780個不同廠家運來的集裝箱,單個看僅釐米級的型號差異,拼接起來後,誤差將達到幾米。

解決問題,必須對集裝箱的排布進行“精準定位”。連續4個晝夜,中建三局項目技術員黃甜與同事一根線一根線設計排布,拿出了建設“藍圖”。

十餘家單位項目管理團隊密切配合,幾十道工序齊頭並進。“不知道的信息,找不到的人,緊急的物資……都可以找我解決。”負責工程信息管理的黃擋玉,拿著一份“小時制”作戰地圖,按小時通報各單位施工進度,及時進行信息整合、中轉、傳輸。

混凝土澆築,需要四臺天泵同時作業,但場地狹窄,不同工序間難免“打架”。武漢建工生產經理王興園說,“我們提前布好兩臺天泵位置,架設第三臺時,與市政單位協作進行出土作業,很快打開了混凝土運輸道路;架設第四臺時,我們又幫水務單位拖管埋管,讓他們儘快完工騰出位置,最終實現及時澆築。”

相較於火神山醫院項目,雷神山施工內容更為複雜,不僅規模增加了一倍,土建及裝飾工程、給排水及消防系統等十幾個專業,無處不在的交叉施工和管理,是對中國建造能力和管理水平的一次全方位檢驗。

一天一個樣,一個小時一個樣。

面對疫情,建築鄂軍效率沒有最高,只有更高。雷神山醫技樓面積較火神山醫院大3倍,醫療設備數量增加數十臺,建造這樣一個“大傢伙”,一般至少需要半年。

2月8日,雷神山醫院醫技樓一次性通過驗收——“負壓新風系統”超過檢測標準3倍,ICU病房達到十萬級潔淨度,手術室達到萬級潔淨度超高標準,CT室提供4層防護。醫院驗收方感嘆:“交付品質超過了我們的想象!”

齊心協力,共襄抗疫之戰

定點醫院、方艙醫院的建設如火如荼、萬眾矚目。鮮為人知的是,抗疫之戰的一些配套工程建設同樣艱苦。

5天建一座2000平米、日檢測容量1萬份的病原生物安全實驗室,怎麼做到?

中交二航局接到了這項任務。項目監控量測負責人翟建國回憶:1月29日晚10點接到通知,1月31日凌晨4點拿到第一版圖紙後,立即完成工程量統計,提出材料清單。“交賬”之際,設計人員2月1日凌晨4點刷新了設計,他們又開啟一番挑燈夜戰。

隨後,中交二航局調集人員近300名、各類車輛和設備20餘臺投入戰鬥。建設如此高標準的實驗室,按照以往的經驗至少要3個月,但在2月5日,被稱為“火眼”實驗室的武漢華大病原生物安全實驗室順利交付使用,大幅提高了新型冠狀病毒檢測速度。

醫療點需要水、電、熱供應,甚至比平時更急迫。

2月14日,湖北能源集團東湖燃機公司接到緊急任務:湖北省婦幼保健院光谷院區將提前投入使用,院內200多米鍋爐熱力管道急需鋪設以保障院區供熱。

“3天內拿下所有工程。”公司熱力中心主任丁傳明立下軍令狀。2月16日進場後利用能找到的一切機械加緊施工,僅用42小時鋪設完成237米供熱管網。2月18日上午10時,供熱管網全線貫通,當天下午,該院區開始收治新冠肺炎患者。

疫情當前,建設者聞令而動。

雷神山醫院,供電容量相當於4000多戶普通居民的用電容量,平常這類工期需要半個月。1300名電力施工人員集結起來,58名黨員組成的黨員突擊隊衝在第一線,僅耗時60小時就合閘通電。

火神山醫院,一度缺少焊工,湖北省勞模、武漢市技能大師劉建鋒帶領12人的焊工支援隊伍馬上趕到。現場一時缺乏焊接設備,焊工們毫不猶豫地變身搬運工、安裝工。

抗疫工人一塊磚,哪裡需要哪裡搬。除了與醫療點直接相關的項目外,還有數以千計的建設者們活躍在社區封閉改造施工現場、參與融雪保暢通行動、日夜奔忙在物料運輸途中……

身邊沒有聚光燈,沒有“雲監工”,抗疫保衛戰中的他們,一樣居功至偉。

忘我奮戰,平凡亦是英雄

“希望完工後,能找到心儀的對象。”

“希望能早點回家,抱抱才四十多天大的小外孫。”

奮戰在抗疫一線的建設者,有著樸素的生活,瑣碎的願望,眷戀著人間煙火,但內心的使命感讓他們勇往直前。

除夕當天,58歲的鋼筋工石臘英與丈夫得知火神山醫院建設缺工,叫上兩個30多歲的兒子從洪湖趕到施工現場。

劉星、劉飛,一對親兄弟,兩人分別在中建三局安裝公司、中建三局三公司工作,兩個人的妻子分別是湖北省人民醫院、協和醫院的護士。兄弟倆原本打算回老家過年,如今全都留了下來,奔赴抗擊疫情的“戰場”。

“我常年在現場安拆塔吊,在家裡還真有點坐不住。”1月30日凌晨2點,54歲的“荊楚工匠”陳金國趕到火神山醫院現場,兒子陳龍龍已在弱電現場施工五天,父子倆忙得只見了兩次面。

胡潔所在的中建鐵投援建隊,負責管理雷神山醫院唯一施工通道口,平均每天檢查和調度進出各類車輛近萬次,各類施工人員萬餘人。一天下來,嗓子啞了雙腿痠了。但有一條微信,每晚十點雷打不動響起,那是丈夫鍾昊發的。“他在火神山醫院,24小時待命,經常忙到後半夜。每天只能藉著一點空隙時間問我‘回家了嗎’。”

建設工地上,這樣的全家戰士、父子兵、兄弟兵、夫妻兵比比皆是。

無論是火神山、雷神山醫院,還是方艙醫院建設現場,每家參建單位都成立了黨員突擊隊,他們衝在最前線,堅守在最辛苦的崗位。

這裡有結婚僅2天、還未來得及度蜜月的小夥子;有瞞著80多歲母親謊稱在武漢親戚家過年的“孝子”;有常年在外已答應陪孩子過年的父親……除夕夜,施工人員只能躲在臨時板房裡甚至站在路邊,端著盒飯當年夜飯,匆匆吃完又開始施工。

毅然逆行,忘我奮戰。勞作在抗疫建設一線的建設者,因勇敢而不再普通,因辛勞而不再平凡。

“其他施工班組陸續離開,我們還在不斷進人。”2月11日,負責弱電系統施工的王英傑在朋友圈寫下這樣一句話,此時雷神山醫院已交付使用5天。

2月9日,雷神山醫院ICU病房需要在24小時內交付。人手不夠!王英傑在朋友圈“呼救”。不到半小時,5個班次,21名工人全部徵集到位。

“火神山醫院3號樓護士站部分照明燈不亮了,請快來維修。”2月15日凌晨2點,中建三局總承包公司維修班水電工肖山接到護士長的電話,緊急前往。

此前,肖山已滿負荷在病房裡維修了12個小時。從2月8日首次大批量收治確診患者以來,由45人組成的火神山醫院維保組隨之成立,任務一天沒斷。

維保人員劉濤每天要在汙染區裡穿著厚重的防護服工作,渾身汗溼,護目鏡起霧,他憑藉經驗“閉著眼睛”一次次成功消除水電故障。

教年長患者使用設備、疏通馬桶,劉濤不厭其煩。“雖然髒點累點,但看到患者渴望康復的眼神,我就更加堅定,一定能把‘戰場’守護好。”據介紹,像他這樣的維保組成員,僅中建三局就有300多人。

一個個火熱的施工場面,一張張堅毅的面龐,一股股撲面而來的英雄氣概——抗擊疫情的湖北保衛戰中,建築鐵軍張揚著無懼一切、奮力前行的力量,讓人們感受到春天的腳步,正在一天天向我們走來!

……

我們無法記述一個個建設者的故事,只能記錄下一支支招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的湖北建築鐵軍隊伍——

中建三局、武漢建工集團、葛洲壩集團、中鐵大橋局、中國一冶集團、中鐵十一局、中建科工、湖北路橋集團、湖北工建集團、寶業湖北建工集團、漢陽市政集團、山河建設集團、新八建設集團、新七建設集團、湖北遠大建設集團、湖北廣盛建設集團、湖北沛函建設集團、湖北大隨建設集團、襄陽恆發建築集團、恩施長鑫建設集團……

建築鐵軍挺身而出,歷史將會永遠銘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