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州鳳凰山上的老二中,難以忘卻的百年名校記憶


瀘州鳳凰山上的老二中,難以忘卻的百年名校記憶


本文部分航拍圖片特別感謝二中學子傅琨女士友情提供

江陽沽酒客學生時代的遺憾沒有讀到瀘州那些知名的學府,當然這主要是自己學習成績稀鬆平常的原因,怪不得人家不錄取,瀘州幾百萬人口,拔尖的學校就那麼幾所,在還不是分配片區的時代,這些學校還是需要考取的,當然僅限於初中,而高中是要考取的。而更早的年代,初中生和高中生的含金量也比現在高,隨著時代的進步,如今大學生也多如牛毛,人類在進步,學歷檔次也在不斷提升,這是進化的原理。

雖然學歷不代表能力,但是一個好的學校確實能給你自身帶來更多的裨益。當然一所歷史悠久,師資力量豐富,並且不斷出各種人才的學校更是很多人的追求。

瀘州鳳凰山上的老二中,難以忘卻的百年名校記憶

我一直認為中國的家風和校風是最值得傳承和發揚的,家風代表一個家族的優秀品質,而校風則是代表精神素養。它是學校大多數人共同具有的富有特色的穩定的行為傾向。校風是學校成員所處的精神環境,它通過校園容貌這一物質環境有所展現,但主要體現在學校成員的精神面貌上,又集中表現為學生的學風、教師的教風和領導的作用。這是踏入社會之前,健全學子人格的最佳打磨基地,與社會發展有緊密的聯繫。

所以沒讀優秀的學校不一定你不能成才,但是優秀的學校會讓你更加有機會成才。

瀘州鳳凰山上的老二中,難以忘卻的百年名校記憶

今天我想給大家說說瀘州的老二中,如今被叫做天府中學。江陽沽酒客很難以二中學子的筆觸去向大家講述它,因為我並沒有進過二中的校園,但是這座具有百年曆史之久的瀘州名校,不僅僅是在那一屆又一屆的學子心中根植於心,作為瀘州老百姓也對它頗有感觸。

瀘州別看地處邊州,因為兩江交匯也帶來各種文化的交流,雖然漢代因為江陽兒祠的緣故,造成當初的老江陽人幾代不準學習,但是並沒有抑制住歷來的瀘州人對文化和文明的追求。

瀘州鳳凰山上的老二中,難以忘卻的百年名校記憶

瀘州歷來對文化的重視可以跟隨瀘州歷史脈絡一一追溯。在宋朝楊汝明守瀘州,於城北建“五峰書院”是境內最早的書院。嘉定八年(1215年),範子長建“江陽書院”,紹定五年(1232年),瀘州知州魏了翁建“穆清書院”。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知州劉長駿建“鶴山書院”。乾隆十九年(1754),合江縣創辦“鳳儀書院”,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納溪縣建“云溪書院”。同治七年(1868),永寧道尹恆保建“川南書院”於瀘州城內水井溝。

從宋至清末,考取進士104名,舉人348名,其中有“解元”12名,秀才數以千計,遺憾沒有狀元看來當時中狀元真的不容易。

瀘州鳳凰山上的老二中,難以忘卻的百年名校記憶

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廢八股,辦學堂,鶴山書院改名校土館,川南書院改為經緯學堂。1904年,創辦新學,各縣書院停辦。隨著清政府進入尾聲,民國時代開啟,瀘州學風為之一變,各種西學也慢慢湧入,新舊既有交鋒,也有互相包容,慢慢形成了今天很多名校的前身。瀘州二中也正是如此

這所學校如果你有興趣去了解她,就會發其具有近百年豐厚的文化底蘊和悠久的辦學歷史,原本坐落在歷史文化名城——四川省瀘州市市中區(今江陽區)的鳳凰山上。學校佔地百餘畝,樟樹成林,綠樹成蔭,鳥語花香,具有現代化的教學樓、實驗樓、藝體館、學生公寓點綴其間,是莘莘學子誦詩作文、陶情冶性、強身健體的好地方。

瀘州鳳凰山上的老二中,難以忘卻的百年名校記憶

瀘州二中是由瀘縣私立育群中學和瀘縣私立峨岷中學合併而成。學校創始人同盟會會員陳漱雲和瀘州大麴酒掌門人瀘州舉人溫筱泉1912年所創建“川南女子師範傳習所”;

1913年更名為“瀘縣女子初級師範學校”,首屆董事長溫筱泉,董事,李琴鶴、楊兆蓉、陳瀨雲、鄧西林、金麗秋、周循九。1926年,學校正名為“瀘縣女學會女子師範學校”。

瀘州鳳凰山上的老二中,難以忘卻的百年名校記憶


1936年,校名改為“瀘縣育群女子中學”。峨岷中學前身為成都天府中學瀘縣分校,建立於1937年。四川第二十軍軍長楊森任董事長,劉子瑜任校長。1938年更名為“瀘縣私立峨岷中學”。1950年,經瀘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將原“育群中學和峨岷中學”合併成瀘州二中,校長陳農友。在經歷了十年動盪歲月後,1977年恢復高考,當時瀘州二中高考居地區前茅。並且一直文體也很優秀,還很符合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時代要求。

瀘州鳳凰山上的老二中,難以忘卻的百年名校記憶

在羅文鶴老師(原瀘州二中英語老師已退休)和部分二中畢業學子跟沽酒客交流的過程中,沽酒客瞭解到,八十年代的二中,剛剛恢復期間,雖然鳳凰山植被豐富,校園一片鬱鬱蔥蔥處都是香樟樹和桂圓樹,但是學校的教學設施和辦公條件較差,當時有兩棟很陳舊的教學樓,一棟叫東風樓,一棟叫旭日樓,三層的東風樓是高中部,兩層的旭日樓中一層是初中部,學校沒有運動場,只有幾個簡易的籃球場和風雨操場。後來瀘州市修主幹道穿過二中校園,學校在原學生宿舍和圖書館的基礎上修了現在的春雨樓,在臨主幹道旁修建了運動場。

瀘州鳳凰山上的老二中,難以忘卻的百年名校記憶


當時教師的住宿條件非常差,很多房子都年久失修,老教職工住在福音堂(原體育館位置),中青年教職工住在紅專樓和單身樓,而我們這些才分到學校的老師就住在學生宿舍,兩人一間。特別是在1989年瀘州市遭遇4·20風暴,學校很多房子受到破壞,成為危房。4·20風暴以後,市裡專門撥款為各學校建房,據說這樣老師們的居住條件才有所改善。過了艱苦歲月,還是任勞任怨,這也許就是老師應有的品格,教書育人,他們也應該得到比較公正的回報。

據二中老師回憶,八十年代當時全校只有一臺電視機,放在紅專樓由李曉春老師負責管理,很多新老師最喜歡到那裡去看電視,去晚了就沒有位置,現在回憶起來還覺得很有意思。

瀘州鳳凰山上的老二中,難以忘卻的百年名校記憶

而學校用電腦進行教學辦公都是八九十年代的事了,當時整個學校只有幾臺386電腦。這點在今天智能化多媒體時代年輕一輩的老師是無法想象。而當時八九十年代所有的半期、期末試卷都是由教務處李雄老師刻蠟紙制卷(李雄老師的字刻得相當好),然後由廖朝偉手工刷,平時老師們要印卷子都是自己刻蠟紙再交廖朝偉印製。當然這個情況在當時瀘州所有學校都是這樣,我相信每個八零後,都有那種幽默香味記憶的測試卷味道吧。

瀘州鳳凰山上的老二中,難以忘卻的百年名校記憶


2008年,瀘州老窖集團公司捐資助學,遂冠名瀘州老窖天府中學,為瀘州市直屬中學,四川省一級示範高中(即國家級重點中學)隨後在碧桂園的天府中學新校區也建成投用了,瀘州老二中則在慢慢搬遷,最終二中的師生員工,全部搬遷到茜草新校區開學上課。喧囂了100年的龍泉山,樟樹林,頓時一片寂靜。這兒的天地靜悄悄,只有陣陣秋風捲起片片黃葉,一百年了,美人遲暮,鳳凰涅槃!(羅老師語)。

今天的老二中對於瀘州人來說,總有一些或多或少的記憶,即便自己沒有在裡面學習過,也可能家人子女親友曾經在此求學,如今校園朗朗的讀書聲再也無法重溫,可能對於老學子們是一種遺憾,沽酒客從事民俗文化研究,發展人類的懷舊不僅僅因為年紀大了的緣故,還有一種難以割捨的情況,當我們的青春年少留下的印記,在多年以後都會變成最美好的回憶,但是當這種回憶無法找尋的時候,我相信每一個人的內心都一種難以言說的失落感。

二中並沒有離去和消失,只是它突然剝離,讓人又是措不及手毫無防備,如同漂泊多年的遊子,少小離家老大回的時候,卻無法找尋過去的記憶。不過我覺得還好,老校址保留在城中心最險要的位置,在鬧市當中有一個曾經的書香學府,真是瀘州人都應該珍惜的地方。希望這個地方能一直保留下去,最好它還繼續發揮他的功效,瀘州二中不管怎麼變遷,都應該不應該忘記它的曾經,一直讓她傳承延續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