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時代的隱喻:傑克·韋爾奇的中國故事


一個時代的隱喻:傑克·韋爾奇的中國故事

文 / 侯繼勇

中國沒有管理學,更沒有管理思想,這與中國經濟在國際上的地位是不匹配的。 ——張瑞敏

中國經濟崛起,管理學缺位,美國舶來的傑克·韋爾奇恰好填補了這個空白,這是傑克·韋爾奇在當代中國的重要意義。

過去四十年,中國經濟快速發展,中國企業家快速迭代,代際劃分大致可如下:第一代為個體戶與集體企業家,這類企業大多誕生於八十年代,第二代企業家可稱為九二派,誕生於1990年代初,第三代企業家即為互聯網新生代企業家,誕生於1990年代末。

中國企業家經濟管理學專業出身的很少,大多都是業務出身,包括後來的互聯網新生代企業家。任正非是學建築的,在部隊上時是當工程兵的。馬雲是學英語的,畢業後當了英語老師。柳傳志畢業於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畢業後在中科院計算所工作。劉永好畢業於四川職業技術學校,畢業後在政府機關當公務員。

北有大邱莊,南有華西村,大邱莊的禹作敏與華西村的吳仁寶都沒有上過大學,更沒有學過管理。

傑克·韋爾奇的出現,填補了中國企業家的管理學空白,這讓他獲得擁躉無數,形成了中國獨特的傑克·韋爾奇現象。

時過境遷,中國企業家們現在的偶像是馬雲、任正非,已經不再學習傑克·韋爾奇,但他的影響還在。

人在少年,神情未定,潛移默化,自然似之。傑克·韋爾奇風靡中國的時候,正是中國企業界的少年時代。

1

1981年4月,45歲的傑克·韋爾奇成為GE(通用電氣)歷史上最年輕的董事長和CEO。

在短短20年間內,傑克·韋爾奇使GE的市值增長了30多倍,達到了4800億美元,排名從世界第10提升到第1。他所推行的“六西格瑪”標準、全球化和電子商務,幾乎重新定義了現代企業。

傑克·韋爾奇是那個時代最成功的的CEO,他也成為中國企業家們集體膜拜學習的對象。

2001年,《傑克·韋爾奇自傳》中文版在中國發行,一時洛陽紙貴。

2004年,傑克·韋爾奇有一次來到中國,參加“傑克·韋爾奇與中國企業領袖高峰論壇”,特邀出場費達到100萬美元。他在人民大禮堂侃侃而談,據說前排的票賣到20萬元一張,寧高寧、李東生、郭廣昌、劉曉光、傅成玉、張文中等與傑克·韋爾奇進行了對話,他們是當時中國最有名望的企業家。

馬雲那時在中國企業家陣營裡還沒有地位,傑克·韋爾奇的桌子上還沒有他的位置。

這些最有名望的中國企業家向傑克·韋爾奇拋出了一系列問題,謙虛得跟小學生一樣。

除了《傑克·韋爾奇自傳》外,關於傑克·韋爾奇的書都很流行,比如《贏》、《商業的本質》、《贏得答案》等書,如果說《傑克·韋爾奇自傳》是傑克·韋爾奇的“成長經歷加語錄”的合集,那麼其他這些書則純粹就是他的“語錄加演繹”。

這幾本書傑克·韋爾奇還掛了一個名,更多書則是本土寫手們寫的與傑克·韋爾奇有關的作品。在受歡迎的程度上,這些“土貨、山貨”一點也不比正牌貨遜色,甚至更受歡迎。

十年前,在機場、火車站、噹噹網這些書都擺在了顯要的位置,它們指導了一代中國企業家的管理實踐。

我採訪過一些企業家,言必稱傑克·韋爾奇,手邊隨時放著一本他的書。

有一段時間,傑克·韋爾奇在中國企業界就是武學寶典《少林七十二絕技》一般的存在。

2

馬雲創立阿里巴巴之前經歷了兩次創業,有了一定的管理經驗,但公司的管理還是一團糟。

2001年關明生加入了阿里巴巴,不久後的一天他問馬雲:你講的都挺好的,為什麼不記下來,變成公司的管理制度?

後來由關明生負責,把大家經常嘴上說的記下來,變成紙上寫的,再整理挑選出其中的精華,彙集成冊。阿里巴巴歷史上第一本管理寶典誕生了。

這後來成為阿里巴巴的一種傳承,歷史上阿里巴巴出過很多本類似這樣的寶典。

這些寶典有一個特色,大都是語錄式的,員工讀,合作伙伴讀,新來的員工也讀,還會發給媒體記者,算公司公關、制度、文化建設的一部分。

前一段時間,有一家互聯公司負責PR的朋友來拜訪,她問:阿里公關哪些方面值得學習?我提了很多,臨了又說:我覺得阿里巴巴那些寶典挺不錯,值得借鑑。我把《阿里土話》,一本類似紅寶書的小冊子拿給她看,結果她愛不釋手,非要拿回公司參考。我常從書架上抽出來翻翻的,沒辦法,只有忍痛割愛了。

這位PR朋友說:新入職的員工對公司不瞭解,我們應該把關於公司價值觀、文化、管理的東西這樣整理下,成為一本語錄,通俗易懂,發給新員工,他們對公司就會有一個大概的認知,這對培訓,日常管理非常有用。

阿里巴巴管理體系的建立,關明生功不可沒。關明生1986進入GE中國,在GE工作了15年,把GE醫療器械在中國的銷售收入從零提高至7000萬美元,離開GE後,在財富500強企業BTR Plc及Invensys Plc擔任中國區總裁,2001年52歲的關明生加入阿里巴巴任總裁兼首席運營官。

2001正是中國互聯網泡沫最盛的時候,年初公司擔心還能不能活三個月,結果就在這一年的年底阿里巴巴實現盈利。

關明生的做法很簡單:堅決關停不賺錢的業務。阿里巴巴當時嘗試了很多新業務,都被關明生堅決關停了。

關明生的做法不過是傑克·韋爾奇在GE的做法的複製,前GE員工關明生算得上是傑克·韋爾奇的親傳弟子。

馬雲算是傑克·韋爾奇在中國的間接傳人,他在GE的繼承人伊梅爾特完全繼承了他的做法,結果適得其反,GE走向衰落。

間接傳人馬雲證明了傑克·韋爾奇的正確,親傳弟子伊梅爾特卻證明了他的錯誤,是耶非耶,就看站在哪個角度去解讀了。

3

因為本土管理學缺失,中國企業家有一段時間特別熱衷於學習國外企業家,特別是歐、美、日的頂尖企業家。

後來傑克·韋爾奇不火了,歐、美、日的頂尖企業家也不火了,2008年是時間上的轉折點。

中國企業家們有了新的學習對象,就是本土的企業家。以前是張瑞敏、柳傳志,現在最火的是任正非、馬雲。這個名單上還能列出一長串名字,雷軍、周鴻禕、馬化騰、江南春、董明珠、史玉柱等。

這些中國企業家的話成了新的寶典,取代了傑克·韋爾奇這樣的歐、美、日企業家。

1949年之後,中國經濟全部國營,進入計劃經濟體制,民間經濟沒有了,管理學也沒有了。

吳曉波有一個說法:中國的商脈斷了。

中國三代企業家大都接受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教育,讀的是馬克思、恩格斯的經典著作。馬、恩著作當然經典,特別是有關經濟方面的論述,但管理學方面的論述很少,特別是現代管理學方面的論述。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商業“繼絕世、舉廢國、柔遠人、來百工”,一切從頭開始。中國經濟摸著石頭過河,中國企業家們的管理也是摸著石頭過河。自己沒有,就“走出去,引進來”。

四十年來,中國本土企業家群體崛起,與經濟自信伴生的,是管理自信,這是傑克·韋爾奇現象由盛轉衰的心理背景、時代背景。

我有個頂好的朋友,前財經媒體同行,社交媒體、公眾號起來之後,幹起了自媒體,擅長各種互聯網思維的乾貨分享,很快轉型幹起了培訓,獲得擁躉無數,擁躉大多是二、三線城市的本土企業家,這個朋友賺得盆滿缽滿。

有次一起喝酒聊天,他解釋成功的秘訣:就是把雷軍、馬雲、周鴻禕等人講過的話嚼爛了,揉碎了,吐出來,手把手地餵給他們,傳統企業家們對互聯網不明覺厲,又沒有時間研究,這樣的課程需求很旺,他們又有錢,還很焦慮。典型的錢多人傻。

真是高人。高人不止這位朋友,後來知識付費產品流行,驗證了其思維的普適性。

很多互聯網公司在高光時刻都會找一位寫手攢一本書,除了老闆的創業歷程外,更重要的是老闆語錄。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中國企業家們已經不再學習傑克·韋爾奇,但他的影響還在。

人在少年,神情未定,潛移默化,自然似之。

傑克·韋爾奇風靡中國的時候,正是中國企業界的少年時代。

4

不止阿里,後來很多企業都流行寶典式的管理。

這是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語錄體在這個國家的流行,這種現象有著悠久的歷史傳承。

不是始於五十多年前的紅寶書:早在兩千多年前,孔子的《論語》就是語錄體。

思想、語錄、實踐,這是新思想從誕生到普及的路線圖。實踐的歸屬又是思想,算是新實踐的逆行。

有一次與張瑞敏聊天,他說中國沒有管理學,更沒有管理思想,這與中國經濟在國際上的地位是不匹配的。

現代管理學思想是從美國開始的。美國經濟的發展產生了泰勒、熊彼得、彼得·德魯克這樣管理思想家。日本戰後經濟的發展,也產生了大前研一這樣的管理思想家。

中國現在還沒有真正的管理思想,一種解釋是因為中國的經濟是舶來的,無法產生真正的管理思想。

另外一種解釋則是,畢竟中國經濟才發展40年,還很年輕,當代管理從實踐到思想的逆行還沒有開始。

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新思想從實踐中產生,這還是很值得期待的。

畢竟我們已經忙忙碌碌四十年,應該、可以靜下來認真想想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