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一支部队在桥边苦等一人,桥成"望兵桥",人后成少将

翻雪山、过草地,回顾长征历史的时候,我们总是轻易的将这些词挂在嘴边,来形容过程的艰难,但是它真正蕴含的精神,却是我们需要我们不断去揣摩和学习的。

红军长征,一支部队在桥边苦等一人,桥成

长征油画

正如歌中所唱:"团结就是力量......."红军战士们正是凭借团结互助,互相扶持,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才克服了长征过程中的种种困难,完成令世人惊叹的伟大事业。

位于康定城边的"望兵桥"就是长征精神的见证者,它"亲眼目睹"了红军战士是如何不放弃彼此的伟大情谊。

红军长征,一支部队在桥边苦等一人,桥成

凤玉奎

故事的主人公叫凤玉奎,1935年秋和战友到达离康定城不远的藏族村庄进行修整。凤玉奎奉命前往泸定县背运粮食,返回途中突发痘疹,昏迷不醒。

此次背粮是为第二天部队翻越大雪山而做准备,军情不容耽误,战友们只好将凤玉奎留了下来。

背运队回到部队后,凤玉奎的排长得知消息后,脸色大变,吼道:"小凤才14岁,你们怎么能扔下他不管呢。"

红军长征,一支部队在桥边苦等一人,桥成

众人解释为了保证军队的行程不受影响,只能这样了。他们都知道,凤玉奎的班长是出了名的爱兵,平时就是战士训练受个伤,他都要端水换药,亲力亲为。

军情就是命令,队伍的前进不能受到影响。

经过战士们一夜努力,背回的粮食化作干粮,分发到战士们手中,连长临出发前,找到排长。

红军长征,一支部队在桥边苦等一人,桥成

"你要等小凤回来吗,有把握等到没有,可别耽误了时间。"连长问到。

排长斩钉截铁的回答道:"绝不放弃任何一个战士,我一定要等到他,他那么小,一个人根本无法追上我们。"

在当时,很多掉队的同志牺牲在了追赶部队的路上,或者是迷失方向,留在了藏区。

红军长征,一支部队在桥边苦等一人,桥成

看着排长的坚定的眼神,连长统一给他一天时间等小凤。他先带队出发了。

剩下排长和战友们焦急的等待。

而凤玉奎根本不知道他的排长在等他。倒在路边的凤玉奎一直昏迷不醒,结果天降暴雨,淋醒了他。

红军长征,一支部队在桥边苦等一人,桥成

暴雨迷雾中,他艰难的搜索方向,大致朝着康定城走去。他当时就只有一个想法,部队马上就要走了,一定要追上部队。

一夜暴雨过后,雨过天晴,凤玉奎用排长教的办法挑了痘疹,忍住疼痛,大步流星的向康定城走去。

红军长征,一支部队在桥边苦等一人,桥成

望兵桥旁,排长和战友们已经焦急万分,距离连长给的时间马上快到了,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爱护战友是一回事,但是更应该以大局为重,如果凤玉奎再不回来,他们也只能走了。

见此情景,一些得知事情原委的藏族乡亲劝排长说:"本不拉(官长),你不要等了。晚上是翻不过大雪山的。"也有乡亲说,那个红军战士说不定倒在了路上。就是命大,他也会留下来给别人做儿子、当女婿。这也难怪,以往国民党军阀部队来到这里,不少人因不堪忍受恶劣的自然环境及部队内部的酷虐压榨,纷纷当了逃兵。

红军长征,一支部队在桥边苦等一人,桥成

许排长听到这些话,总是耐心地解释说:"乡亲们,我们红军队伍里是讲阶级友爱的。决不能让一个战士掉队。"

就在众人望眼欲穿的时候,凤玉奎一瘸一拐的出现了众人的视野中,他回来了!

战友们赶紧冲上去扶住他,嘘寒问暖,端水送吃的。

红军长征,一支部队在桥边苦等一人,桥成

旁边的藏民也都为凤玉奎鼓掌,他们平时的认知里,一旦掉队,根本就没人再追上来了,凤玉奎折服了他们。

后来,凤玉奎和战友们顺利的翻过了大雪山,当地的藏民们为了纪念这一官兵友爱情谊,将无名小桥命名为"望兵桥"。

红军长征,一支部队在桥边苦等一人,桥成

"望兵桥"虽只是红军万里长征途中一座毫不起眼的小桥,但他却见证了红军官兵深厚的战友情谊,平凡却也厚重。

凤玉奎,四川苍溪人,1920年生,1933年5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8年2月入党,后荣获二级红星功勋荣誉勋章、三级解放勋章、独立自由勋章。1983年6月离休,按副军职待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