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馳騁二戰的主戰裝甲,T-34坦克也有著諸多的缺陷

T-34坦克最嚴重的缺陷是炮塔的人性化設計較差。德國坦克炮塔一般可乘坐3人:炮手、裝填手和車長。車長負責觀察地形、指揮車組行動及協調與其他坦克的行動。而對於狹窄的T-34雙人炮塔情況就不一樣了,車長除要擔負同樣的任務外,還必須擔負主炮的瞄準和發射任務。這是一項很費精力的任務,嚴重妨礙了其主要的指揮職能的發揮。

作為馳騁二戰的主戰裝甲,T-34坦克也有著諸多的缺陷

蘇軍T-34/85坦克縱隊

裝彈也是一項專職任務。蘇軍曾嘗試將裝彈任務而不是發射任務交給車長,但很顯然也是不成功的。炮塔上沒有籃筐形的擋圈,炮塔上各乘員均坐在懸掛在炮塔座圈上的凳子上。車長坐在火炮的左側,裝填手坐在右側,並同時擔負同軸機槍的發射任務。

T-34坦克的瞄準設備要比德國同類坦克差。初期生產的坦克主要安裝TOD-6型2.5倍望遠瞄準器,後來換成TMFD望遠瞄準器。1942年,斯大林格勒拖拉機工廠生產的T-34坦克常常從生產線下來直接開往前線作戰,根本就沒有瞄準器,只能靠炮手從炮管觀察進行近距離瞄準。

作為馳騁二戰的主戰裝甲,T-34坦克也有著諸多的缺陷

T-34/76D型坦克正在堅硬的冰凍路面上前進

作為一般的觀察設備,車長和裝填手都使用PT-6型展望鏡。後期的坦克配備PT-4-7和PT-5展望鏡。戰時設備缺乏時,裝填手的展望鏡常常無法配發,這樣就使觀測的視野比較窄。後來,儘管在坦克上靠近裝填手和車長肩部的位置開了展望孔,但仍沒有使情況得到太大改善。在展望孔下方留有手槍射擊孔,坦克後部也有一個。不過,在後期生產的坦克上,有些坦克沒有留手槍射擊孔。

許多德軍指揮官在作戰時喜歡將腦袋探出炮塔外進行360°的環視。但是,如果T-34坦克的車長也想這樣做的話,他的視野將會被向前開的艙門擋住,他不得不坐到炮塔頂部去觀察,這樣不僅可能被敵人的火力擊中,同時也有被厚重的艙門砸傷的危險。由於採用大艙門設計,艙門打開後也使裝填手暴露在外。為此,T-34 1943型坦克設計了兩個艙門,分別讓車長和裝填手使用,但是,只是最後生產的T-34坦克才真正安裝了供車長進行360°環視的指揮塔。

作為馳騁二戰的主戰裝甲,T-34坦克也有著諸多的缺陷

蘇軍T-34坦克車間

坦克炮塔最初是由輥軋鋼板製成,大炮搖架(承受炮身後坐力的炮架部分)為鑄造型。在1941型坦克上,鑄造型火炮搖架改為尖角螺栓型。在生產1942型坦克期間,又採用了一種52毫米厚鋼板製成的鑄造型炮塔,而實際上,這與最初的輥鋼炮塔是一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