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已经有多久讲不出这样扣人心弦的好故事了?

魔都审片室,主任带你一起看冷门佳片!

CCTV有一个“六公主”,这个神奇的频道,经常出现各种“骚操作”,例如广为流传的《V字仇杀队》事件。

中国电影已经有多久讲不出这样扣人心弦的好故事了?

当时这样的一部电影在cctv出现,不亚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疫情期间,大家想必都挺无聊的,今天主任就从六台里挖了个宝出来。

这部片子叫《童年的收音机》。Office艺术字效果的片头题字,嗯!确认就是典型的六台小制作电视电影风格无疑了。


中国电影已经有多久讲不出这样扣人心弦的好故事了?

正片开始,一段独白:“六十年代末,我刚满九岁……”

随之而来的是一段迷之运镜、极其粗糙的调色,分分钟告诉你“我拍的这部电影成本很低”,不过倒也很符合影片的故事背景:一个对于时代来说微不足道的山西小村子,一群同样微不足道的小朋友。

一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这个故事非常简单,但扎实完整,颇有《十一罗汉》那种非常商业化的好莱坞风格结构:

为了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手工打造一台收音机,村里的小朋友各显神通,最终携手搞定。

而且这里面也有一个类似《十一罗汉》中Ocean(乔治·克鲁尼饰演)的角色,这个灵魂人物就是绰号“小眼镜”的高年级同学。

中国电影已经有多久讲不出这样扣人心弦的好故事了?

小眼镜酷爱科学,一次在他的好伙伴新刚家喝糖水的时候,偶然被小眼镜看到了一本《十万个为什么》之类的科普书。对于知识的热爱使他起了偷意,悄悄拿走了这本属于新刚爸爸的书。

中国电影已经有多久讲不出这样扣人心弦的好故事了?

于是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就在15分钟左右开启了,节奏把控非常好。小眼镜在书中看到了一款“矿石收音机

”。

没有电视机、电脑这种稀罕物的年代,更别提今天的小朋友玩的吃鸡游戏,在当时听一次收音机的魅力堪比抢复联4电影票的状态。

而靠小朋友的力量想要凭空制作出这样一台收音机,基本上就是在听天书。

小眼镜完全不这么想,他觉得只要遵照书上写的,就可以搞定,他仔细研究了图纸,自己还画了草图,很快就开始了计划。


中国电影已经有多久讲不出这样扣人心弦的好故事了?

小朋友之间信手拈来的“革命话语体系”也是有意思的看点之一

分工明确,井井有条,开始招募人手

根据他的计划,小眼镜首先煞有介事的欲迎还拒,然后成功将柱子纳入麾下,并告诉柱子这个任务他先只告诉柱子一个人,并总结了他们需要的物件,包括了一个铁盒、一捆漆包线、一个矿石、一个吸铁石、一根铜丝

看到这里,主任预感这应该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故事,后面的情节一定是通过层层努力,把这些缺失的物件一一找齐的过程,还真的是超级工整的工业化电影叙事节奏。


中国电影已经有多久讲不出这样扣人心弦的好故事了?

不出所料,小眼镜开始陆续招兵买马。

他安排柱子去找那个铁盒,而后面我们知道,原来小眼镜早就知道柱子的爸爸有一个鞋油盒,苏联产的,全村只有他家有。

小眼镜所邀请的每一个人,同样都带有着极强的目的性,他们和柱子一样,都是因为家里有小眼镜所需要的组装收音机的物件。

看到这里,如果把这个制作再提升一下,感觉分分钟真的就是一部儿童版的《十一罗汉》或者《夺宝联盟》无疑。


中国电影已经有多久讲不出这样扣人心弦的好故事了?

小眼镜为了得到村里同样唯一的小丽家的吸铁石,和柱子投其所好,从邻居家拔了公鸡的鸡毛做了一只漂亮的毽子给她,以便骗其把吸铁石从家里拿出来借给他们。

而拔鸡毛做毽子的过程中,“偷抢拐骗”都用上了,令人惊叹编剧的想象力与年代性的完美统一。

中国电影已经有多久讲不出这样扣人心弦的好故事了?

东窗事发,秘密任务藏不住

原来,此时的新刚也在暗中觉察到了小眼镜和柱子他们的异常行为,偷偷跟着他们,最后知道了真相,原来是小眼镜偷了新刚爸爸的书,还不带新刚一起做收音机。

这一幕也让我想起了《十一罗汉》里乔治大叔和帅皮特之间对于任务真正目的的分歧,对于一个故事的完整性来说,这就让一个简单的“闯关式”剧情,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情感线的交错。

童年的友情得到了最大的考验。

甚至因此,每天在弄堂口像观众一样看他们游戏的阿姨奶奶辈们,也觉察到了孩子们之间的异样,不再打闹、嬉戏、追逐,她们也倍感寂寞。

中国电影已经有多久讲不出这样扣人心弦的好故事了?

这个“探头”的视角很有意思,奶奶们每天就在这里看孩子们玩乐

冷战解除,握手言和

就在大家“冷战”的时候,编剧再一次巧妙地借助好莱坞大片常用的“觉醒”式的转折。人物的觉醒需要一个“大事件”。

于是就安排了【斗拐】。这也是非常有年代感的童年游戏,也就是在有些地方所谓的“斗鸡”,双方抬起一只腿,分为“单斗”、“群斗”。

隔壁村的小孩们来跟小眼镜他们挑战了,在“大是大非”面前,所有的隔阂都烟消云散,小朋友们大战前的放狠话也很有那个年代的特征,非常有趣。

中国电影已经有多久讲不出这样扣人心弦的好故事了?

而大家坚定的眼神,甚至还有几分复仇者联盟的意思。

中国电影已经有多久讲不出这样扣人心弦的好故事了?

全体集结,终极任务来临

这时候,“收音机”小分队的规模已经很大了,大家也基本准备就绪,但是小眼镜这才忘记了一个最重要的东西:矿石检波器


中国电影已经有多久讲不出这样扣人心弦的好故事了?

但是这个物件只能花钱去杂货店买,5毛钱,对于六十年代的孩子就是天价。

为了达成这样一个最终任务,铁三角:小眼镜、新刚、柱子,继续使用各类“偷抢拐骗”,从小超市的地上捡零钱、卖废旧纸张,最后还是没有凑够,差了2分钱。

小眼镜不想“连累”伙伴,要一个人去买,还说他有办法解决2分钱,谁知这个办法竟然是用两根黄瓜抵,他在杂货店给了钱,最后把黄瓜一摆,一溜烟就逃走了。

中国电影已经有多久讲不出这样扣人心弦的好故事了?

没那么简单

就像所有的老牌警匪片一定会把解除炸弹的时间设定为最后十秒内,结局没有那么简单。

各路人马最后集合,待在小眼镜家里陪他一起组装所有零件。大家爬到楼顶弄天线,小眼镜负责调试设备。

中国电影已经有多久讲不出这样扣人心弦的好故事了?

就在大家满怀期待之时,最后的难题出现来了,怎么都听不到声音,刺啦刺啦响,就是没有广播的人声。

等了一晚上,直到凌晨,依然不出声。小眼镜劝大家离开,明天再试,但是大家都想陪着小眼镜,最后实在熬不动了,才陆续散开。伙伴们的心情都很低落,小眼镜也坐在凳子上睡着了。

中国电影已经有多久讲不出这样扣人心弦的好故事了?

原以为终究是一个稍有遗憾的故事,这时候天亮了!

也许是本来晚上就没有广播节目,也许是信号突然好了,不管是什么原因,终于,收音机出声了!主持人正在广播着标准的播音腔,小眼镜像疯了一样地给大家通报好消息。

中国电影已经有多久讲不出这样扣人心弦的好故事了?

有趣的童年,有料的情节,一个漂亮的寓言故事


中国电影已经有多久讲不出这样扣人心弦的好故事了?

这是全片最后一幕,小眼镜他们把收音机喇叭挂在杆子上,宛若一面旗帜。

背后是一段仿佛是成年的柱子的独白,“现在的小朋友可能永远也无法理解我们当年的喜悦”。

这个精彩的故事,不只是一部儿童片,更像一个给成年人看的寓言。

那个特殊的年代,物资匮乏,孩子们的成长却饱满、充实、健康。

而童年的那些友情、那些隔阂、那些小变扭、那些释然、那些坚持、那些成功的喜悦,可能真的就是随着童年的收音机慢慢在消逝,令人唏嘘。

如今总有那么一群导演编剧有事没事都喜欢提一笔特殊年代的那些往事,然后开始一段深沉的叙事,深沉并不是坏事,但是故作深沉就很无趣,而叙事枯燥、太意象化也失去了故事本身的意义。

好好讲故事,对于今天的中国电影来说却是奢求。

诚如罗伯特麦基在《故事》中引用评论家肯尼斯·伯克所言:“故事,是人生必须的设备”。

它没有教化的必须意义,也不需要炫技,它可能说的是我们陌生的环境和时空,但是也一定是切实可感的另一段人生。

中国电影已经有多久讲不出这样扣人心弦的好故事了?

而在这部片子里,从头到尾都没有装深沉,它充斥着那个年代特色鲜明的各类糊墙标语、革命童谣、样板戏等等元素,每每以为它要开始影射什么东西的时候,都证明是我“俗了”。

它真的就只是在认真的讲述那个特殊的时代中一个简单而扎实的故事而已。

没有什么额外的企图心,只是在追忆属于那一辈人的似水年华,只是在微微给今天的人们一点遐想的空间。

也许,除了我们的孩子们,中国电影,真的也缺少这样一台“收音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