囧媽,彼之蜜糖,吾之毒藥,皆因不懂界限感

  • 文 | 魔斯媽媽育兒實錄
  • 字 | 本文共2400字,閱讀約需4分鐘
  • 聲明 | 本文由“魔斯媽媽育兒實錄”原創,歡迎轉載,分享不同的育兒經驗
  • 囧媽,彼之蜜糖,吾之毒藥,皆因不懂界限感

    《囧媽》,字節跳動花了6.3億買下獨播權,大年初一免費在線看。雖然網上的評論褒貶不一,但我依然認為這是徐崢的一記絕殺、逆風翻盤的好棋。當然,字節跳動更牛。6.3億的投入,可以帶來多少新增用戶?多少廣告流量?多少知名度和美譽度?

    嗯,做行業研究員的職業病又犯了。腦袋裡又開始了各種推算。打住!我現在是育兒領域的創作者,咱今天還是要從育兒的角度聊聊這部片子。

    和前兩部“囧”系列的片子相比,《囧媽》少了一些低級趣味,多了一些深刻的寓意。雖然是以“囧”為賣點,但卻引發了對母子關係、夫妻關係的思考。尤其是對於中年人,上有父母,下有孩子,身側有伴侶。有類似的經歷,會有更多的共鳴。

    整部觀影過程,我的腦海中不斷出現的兩個字就是“界限”。父母與孩子之間的界限。非常感謝徐崢,非常真實的反映了中國式的母子關係,除了東方家庭文化中的親情還有代際的隔閡和束縛。

    囧媽,彼之蜜糖,吾之毒藥,皆因不懂界限感

    1、“為你好”,是否真的能為你好

    影片中,徐伊萬自從大學畢業以後,就很少有跟媽媽相處的時間。在影片的一開始,倆人就開始了各種爭吵,各種不認同。在徐伊萬看來,他的媽媽充滿了控制慾,不可理喻。

    生活中,有多少子女都心存這樣的觀點?有多少子女對父母的叛逆,是來自於兒時被過度管教造成的報復性叛逆?又有多少父母越想控制孩子,孩子就離得越遠?

    父母對於孩子的管教,總是會加上一句:我這都是為你好,你怎麼就不明白呢?!中國的父母總是顯得那麼不容易,沒生孩子,就開始操心孩子成長、教育的事情。生完孩子,這節奏更是經常剎不住車,各種養育焦慮、學習焦慮,等孩子再大一些,又開始焦慮孩子的工作、結婚、生孩子……彷彿一輩子都有操不完的心。

    囧媽,彼之蜜糖,吾之毒藥,皆因不懂界限感

    但是有多少父母,曾經懷著一顆謙卑之心,問問孩子是怎麼想的?不經過反思的親情,夾雜著太多的為所欲為。

    伊萬媽媽說,這孩子從小就比較倔。這種倔,看起來不聽話,但也許是一種尋找自我的力量。伊萬還算是成長得不錯。現實生活中,還有很多的孩子在父母管教下,變得不自信、焦慮、缺乏安全感,還有的反叛到有暴力傾向。

    “為你好“,是否真的能為你好,這是我們不得不思考的話題。

    2、為孩子立界限

    媽媽替徐伊萬保管護照,結果鬧出徐伊萬要爬火車追護照;徐伊萬一邊打電話,媽媽一邊給他塞水果吃,鬧到最後手機被扔進了飯盆裡;看起來令人啼笑皆非。

    媽媽關心徐伊萬什麼時候生孩子,吃多少肉,喝多少水,徐伊萬滿臉鬱悶的坐在過道口,媽媽就一直不睡覺的張望,看起來也都是處於一片好心。但就像徐伊萬說的一樣:你心裡住著一個幻想的兒子,你為什麼要鍥而不捨地改造我,難道你沒有發現嗎?我並不是你想象中的那個兒子。

    囧媽,彼之蜜糖,吾之毒藥,皆因不懂界限感

    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健康成長,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充滿力量、自由、真性情的生活。每一位父母都不願意孩子長大後成為委曲求全、逆來順受的討好型人格。

    但並不是每一位父母都知道,與孩子相處也需要注意分寸,懂得界限。

    分寸感是成熟的愛的標誌,它懂得尊重人與人之間必要的距離,這個距離意味著對於對方作為獨立人格的尊重。

    生活中,我們很多的煩惱和困惑,都是因為分不清人與人之間相互的界限。父母管孩子學習,狀況百出,是因為不明白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情;老婆總是喜歡嘮叨老公的各種不是,是因為不明白婚姻裡最完美的控制就是不控制;老爹總喜歡干涉兒子媳婦教育孩子的方式,是因為不明白這是兒子家庭內部的事情。

    保持界限,會讓這個世界的很多事情變得更有序。守住自己的界限,是尊重自己。不過別人的界,,是尊重他人,包括尊重孩子。

    囧媽,彼之蜜糖,吾之毒藥,皆因不懂界限感

    吉諾特博士在《孩子,把你的手給我》一書中提到:培養孩子的責任感,需要在跟孩子有關係的事情上,儘可能的給他們創造發言的機會。如果必要,讓他們自己做出選擇。這樣做會讓孩子知道:我可以對自己的事情負起責任。

    是的,教育孩子,少一些控制,少一些干涉,恰恰是培養孩子獨立人格和內心力量最關鍵的一步。

    3、界限並不是冷漠,而是接納和尊重

    有些人可能會覺得立界限,顯得很冷漠。那是因為把界限看得太生硬了。不越界,並不意味著不關心他人。而是掌握越界的分寸。什麼時候可以越界?當對方需要我的時候。而不是我覺得需要的時候。

    這是一種更高級的接納和尊重。

    在《囧媽》這部片子的最後,徐伊萬對離婚終於釋懷了,不再“求而不得,便欲毀之“。他給妻子留言說起和媽媽這一路的行程,感慨道:

    我們一路爭吵,可我們的出發點都是對彼此的愛。只不過,這份愛是希望對方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就像我對你一樣。這六天的旅行讓我明白,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每個個體都應該是完整的。愛不是控制和索取,愛是接納和尊重。

    所以,我們並不是因為界限不管父母,父母也無需因為界限而回避對孩子的關心。

    囧媽,彼之蜜糖,吾之毒藥,皆因不懂界限感

    徐伊萬的媽媽在劇中各種作,花兩萬塊報海外演出團,還必須坐六天六夜的火車,剛在列車長面前維護兒子,轉臉就開始數落兒子,被兒子氣著了可以往山林裡跑……生活中,老年人的各種作成了年輕人經常吐槽的話題。但細細想來,也許他們是太缺少關注了。不整一點事情出來,彷彿都沒有存在感。

    這個世界上,可能沒有哪個國家像中國這般重視親情。看看這春運的滾滾人流,就能感受到中國人對家庭的重視。那就讓我們對父母,再多一些關懷,多一些理解。這不是越界,而是他們需要。

    囧媽,彼之蜜糖,吾之毒藥,皆因不懂界限感

    寫在最後

    這部影片我是和父母、孩子一起看的。父親看了一點就看不下去了,顯然他不能理解影片想傳達的意思。母親看了一多半。感覺她似乎有一些反思,但好像也不能完全理解。上一代的父母們,能夠像徐伊萬的母親那樣最終懂得理解孩子的,其實並不多。

    我也曾對父母的很多做法有各種埋怨,但當我發現這一代人大多如此,我反倒釋懷了,甚至有些心疼這一輩的父母。他們這一輩人,認知裡印刻了太多時代給予他們的烙印。他們沒有錯,他們的出發點也都是因為愛,他們已經盡力了。

    如果我們覺得比父母更有文化、見多識廣。那就從我們這一代,開始做一些改變吧!

    多理解一些父母,多尊重一些孩子。

    我是 ,倆寶媽,熱愛寫作、熱愛分享,喜歡歷史、喜歡旅行。財務金融領域混跡多年,後因孩子投身教育領域。從賣方研究寫行研報告到創建魔斯英語品牌開設30多家校區,再到跟寶爸寶媽們一起探索育兒心得,我一直在跟隨心的方向前行。感謝孩子,讓我擁有不斷成長的動力!喜歡我的文章,請點擊關注、轉發!歡迎交流任何有關育兒的話題!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